年級字:赤(P3)
詞性:形容詞
姓氏赤,
赧,
赦,
赫,
赭。從「大」從「火」,大火的顏色為之色「赤」。
紅色、面紅耳赤。
財務賬目出現紅色: 赤字。
比喻忠誠、積極、勇敢:赤誠、赤膽忠心、赤子之心。
嬰兒出生時母親的血液佈滿在體外, 故障稱: 赤子。
身上什麼都沒有: 赤身、赤裸、赤條條、赤腳、赤足、赤膊、赤背、赤手空拳、赤身露體、赤貧。
【地名】將地球分成南北兩半球的中間地帶:赤道。
【姓氏】明代: 赤從周。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危安之所墮,必將於愉殷赤心之所。」
《文選.揚雄.解嘲》:「客徒朱丹吾轂,不知一跌將赤吾之族也。」
年級字:急(P1) 赤(P3) 白(P1) 臉(P2)
老舍《離婚》六:“她把氣嚥下去,丈夫是好意,可是,何必那麼急扯白臉的呀!”
年級字:耳(P1) 紅(P1) 面(P1) 赤(P3)
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於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一回:“忽見禁子走來,輕輕的向倪完耳邊說了幾句。倪完吃了一驚,不覺耳紅面赤。”
年級字:赤(P3) 心(P1) 報(P2) 國(P1)
詞性:形容詞
丹心,
忠心,
赤心,
忠心耿耿,
忠心赤膽,
忠心貫日,
赤膽忠心,
忠肝義膽,
精忠報國「赤」火紅色,比喻真純。
「赤心」:忠心,一心一意。
「報國」:回報、報答,為國家效勞。
舊指為帝王盡忠效勞。現亦形容赤膽忠心,為國效力。
《資治通鑑·陳紀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削諸侯,赤心報國,何罪之有!」』
年級字:赤(P3) 縣(P3) 神(P1) 州(P3)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
年級字:赤(P3) 心(P1) 相(P1) 待(P3)
元·喬夢符《兩世姻緣》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年級字:赤(P3) 貧(P3) 如(P2) 洗(P2)
《先哲叢談物茂卿》:“初卜居於芝街,時赤貧如洗,古耕殆不給衣食。”
年級字:赤(P3) 身(P1) 裸(P5) 體(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4回:“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或誰或坐。”
年級字:面(P1) 紅(P1) 耳(P1) 赤(P3)
《朱子語類》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年級字:赤(P3) 口(P1) 毒(P4) 舌(P2)
唐·盧仝《月蝕》詩:“鳥爲居停主人不覺察,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蟲頭上卻吃月,不啄殺。”
年級字:赤(P3) 繩(P2) 繫(P3) 足(P1)
赤繩:紅繩;系:結、扣。舊指男女雙方經由媒人介紹而成親。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固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綰。’”
年級字:赤(P3) 子(P1) 之(P2) 心(P1)
詞性:形容詞
《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年級字:赤(P3) 壁(P2) 兵(P3)
鏖:激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一折:“叵耐劉備那廝,暗地奪取荊州,想他赤壁鏖戰,全仗我東吳力氣。”
年級字:倦(P4) 尾(P1) 赤(P3) 色(P1)
語本《詩·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硃熹 集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
年級字:金(P1) 無(P2) 足(P1) 赤(P3)
足赤:足金,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
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年級字:面(P1) 紅(P1) 頸(P3) 赤(P3)
年級字:石(P1) 赤(P3) 不(P1) 奪(P3)
石質堅硬,丹砂色鮮紅,均不可改變。比喻意志堅定不移。
漢·楊雄《太玄·度》:“石赤不奪,節士之必。測曰:石赤不奪,可與有要也。”
年級字:赤(P3) 口(P1) 白(P1) 舌(P2)
唐·盧仝《月蝕》詩:“鳥爲居停主人不覺察,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蟲頭上卻吃月,不啄殺。”
年級字:神(P1) 州(P3) 赤(P3) 縣(P3)
戰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爲“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年級字:一(P1) 寸(P1) 赤(P3) 心(P1)
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存赤心惟報國。”
年級字:近(P2) 朱(P1) 者(P1) 赤(P3)
詞性:動詞,形容詞
諺語近墨者黑指結識朋友的智慧。
近: 接近、近似。
朱: 紅色、朱紅、朱脣。
者: 人士。
赤: 紅色、赤誠。
朱引伸是傑出的含意。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
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年級字:赤(P3) 膊(P0) 上(P1) 陣(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年級字:赤(P3) 身(P1) 露(P2) 體(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體,或睡或坐。”
年級字:白(P1) 兔(P1) 赤(P3) 烏(P3)
唐·白居易《勸酒》詩:“天地迢迢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
年級字:白(P1) 魚(P1) 赤(P3) 烏(P3)
《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覆於下,至於王屋,流爲烏,其色赤,其聲魄雲。”
年級字:臉(P2) 紅(P1) 耳(P1) 赤(P3)
蕭殷《桃子又熟了》一:“沒有等翻譯同志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那個美國人竟臉紅耳赤地吼起來。”
年級字:赤(P3) 誠(P2) 相(P1) 待(P3)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這所剩的數千飢餓疲憊之師因感學生一片忠君愛國之心和平日赤誠相待,暫時不忍離去,勉強可以一戰。”
年級字:白(P1) 眉(P3) 赤(P3) 眼(P1)
明·沈德福《敝帚軒剩語·神名訛稱》:“京師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兒者,必大恨,其猥賤可知。”
年級字:赤(P3) 手(P1) 空(P1) 拳(P4)
年級字:口(P1) 沸(P4) 目(P1) 赤(P3)
《韓詩外傳》卷九:“言人之非,目 腕,疾言噴噴,口沸目赤。”
年級字:面(P1) 紅(P1) 面(P1) 赤(P3)
年級字:赤(P3) 地(P1) 千(P1) 里(P1)
年級字:赤(P3) 舌(P2) 燒(P2) 城(P2)
赤:火紅色。赤舌如火,足以燒城。比喻毀謗或挑拔離間的話非常傷害人。
年級字:蓬(P4) 頭(P1) 赤(P3) 腳(P2)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一回:“被人打得蓬頭赤腳,衣裳粉碎。”
年級字:丹(P4) 之(P2) 所(P2) 藏(P2) 者(P1) 赤(P3)
《孔子家語·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與處者焉。”
年級字:拔(P4) 趙(P0) 幟(P3) 立(P1) 赤(P3) 幟(P3)
jīn wú zú chì rén wú wán rén
年級字:金(P1) 無(P2) 足(P1) 赤(P3) ,(P1) 人(P1) 無(P2) 完(P1) 人(P1)
足赤:足金,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
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jìn zhū zhě chì jìn mò zhě hēi
年級字:近(P2) 朱(P1) 者(P1) 赤(P3) ,(P1) 近(P2) 墨(P2) 者(P1) 黑(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指結識朋友的智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靠着硃砂的變紅,靠着墨的變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