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ǎi
年級字:買(P1)
詞性:動詞
姓氏賣甲骨及金文均從「貝」從「网」,貝是金錢,网是市場,指在市場以金錢交易物品。
以金錢購進物品: 買屋、買筆、買東西、收兵買馬。
【姓氏】宋代:買天英。
唐.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xiān mǎi
gāi mǎi
méi mǎi
gòu mǎi
piào mǎi
mǎipiào
huì mǎi
Mǎi huā
mǎi bàn
年級字:買(P1) 辦(P2)
詞性:名詞
1.替外國資本家在本國市場上經營商業、銀行業、保險業、工礦業、運輸業等的中間人和經紀人。
2.舊時官府或豪富人家中管採購、辦雜務的人。
mǎi le
mǎi zhāng
mǎi liáng
mǎi jiǔ
mǎi mài
mǎi chē
Xiǎo mǎi
shōu mǎi
年級字:收(P1) 買(P1)
詞性:動詞
拉攏,
收購,
籠絡出賣,
出售1.用財物或其他好處籠絡人,以便利用。
2.收購,購買。
mǎi tōng
mǎi diǎn
hái mǎi
dǔn mǎi
年級字:躉(P0) 買(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廣東俗語躉售現金買賣
躉: 碼頭上用作束縛船纜的短樁。
買: 購買。
在碼頭邊戶外現場購買物品。
mǎi fēi
年級字:買(P1) 飛(P1)
詞性:動詞
常用俗語,
外來翻譯語1.[fare] 英語票價的音譯。
2.買飛: 購票的意思。
qīn mǎi
mǎi jìn
gěi mǎi
mǎi wán
年級字:買(P1) 完(P1)
詞性:動詞
常用合併詞組。
「買」- 以金錢購進物品。
「買完」- 已經完成。
Mǎi fáng
年級字:買(P1) 房(P1)
詞性:動詞
向房地產商或者其他開發單位購買商品住房,或者向其他房產業主購買二手住房。
mǎi cài
jiě mǎi
cháng mǎi
mǎi dān
年級字:買(P1) 單(P2)
詞性:名詞,動詞
1.金融市場作為買進憑證的單據。
2.買單就是買下賬單,當然並不是指就是想買那一張“單,紙”,言下之意是為賬單付帳、“讓我來買“、“錢我來給“ 的意思。
biàn mǎi
Mǎi yān
年級字:招(P2) 軍(P2) 買(P1) 馬(P1)
元·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折:“今有漢三公子劉文叔,在白水村興兵聚義,招軍買馬。”
年級字:買(P1) 櫝(P0) 還(P1) 珠(P1)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爲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年級字:賣(P3) 劍(P4) 買(P1) 牛(P1)
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漢書·龔遂傳》:“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年級字:買(P1) 王(P1) 得(P1) 羊(P1)
①指想買王獻之字,卻得到了羊欣的字。意爲差強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畫雖然逼真而終差一等。
年級字:買(P1) 東(P1) 買(P1) 西(P1)
明·李開先《林沖寶劍記》第29出:“買東買西使官錢,點驢點馬是買賣。”
年級字:買(P1) 田(P1) 陽(P1) 羨(P4)
宋·蘇軾《菩薩蠻》詞:“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爲溪山好。”
年級字:買(P1) 牛(P1) 息(P1) 戈(P0)
猶言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年級字:賣(P3) 劍(P4) 買(P1) 琴(P2)
清·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賣劍買琴,鬥瓦輸銅。”
年級字:買(P1) 靜(P2) 求(P2) 安(P1)
年級字:買(P1) 笑(P1) 追(P1) 歡(P1)
年級字:買(P1) 馬(P1) 招(P2) 軍(P2)
明·湯顯祖《牡丹亭·牝賊》:“有這等事?恭喜了!藉此號令,買馬招軍。”
年級字:買(P1) 上(P1) 告(P1) 下(P1)
年級字:賤(P5) 買(P1) 貴(P3) 賣(P3)
漢·班固《漢書·景帝紀》:“吏受所監臨,以飲食免,重;受財物,賤買貴賣,論輕。”
年級字:買(P1) 犢(P0) 賣(P3) 刀(P1)
猶言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年級字:買(P1) 鐵(P3) 思(P2) 金(P1)
年級字:博(P4) 士(P1) 買(P1)
博士:古時官名。博士買了一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沒有一個“驢”字。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鄴下諺曰: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年級字:販(P4) 交(P1) 買(P1) 名(P2)
南朝·宋·鮑照《瓜步山楬文》:“販交買名之薄,吮癰舐痔之卑。”
年級字:沽(P6+) 譽(P4) 買(P1) 直(P1)
《續資治通鑑·宋高宗建炎二年》:“若方其爭論新法之際,便行竄黜,謂之立異好勝,謂之沽譽買直,謂之非上所建立,謂之不能體國,謂之不遵稟處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責,亦不能成其美矣。”
年級字:炒(P2) 買(P1) 炒(P2) 賣(P3)
年級字:招(P2) 兵(P3) 買(P1) 馬(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於是遂起軍往汝南駐紮,招兵買馬,徐圖徵進。”
年級字:買(P1) 爵(P4) 販(P4) 官(P2)
年級字:賣(P3) 刀(P1) 買(P1) 犢(P0)
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詩:“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
年級字:買(P1) 菜(P1) 求(P2) 益(P2)
年級字:賣(P3) 劍(P4) 買(P1) 犢(P0)
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同“賣劍買牛”。
年級字:鄭(P4) 人(P1) 買(P1) 履(P6)
年級字:賣(P3) 犢(P0) 買(P1) 刀(P1)
年級字:買(P1) 牛(P1) 賣(P3) 劍(P4)
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同“買犁賣劍”。
年級字:賣(P3) 空(P1) 買(P1) 空(P1)
買賣雙方都沒有貨、款進出,只就到期的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比喻投機倒把的行爲。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鑄銀》:“滬市賣空買空,昔年每元已漲過八錢。”
年級字:買(P1) 空(P1) 賣(P3) 空(P1)
買賣雙方都沒有貨款進出,只就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也用來比喻政治上招搖撞騙的投機活動。
清《宣宗聖訓·清道光帝上諭》:“奸商開設太和字號,邀羣結夥,買空賣空。”
年級字:公(P1) 買(P1) 公(P1) 賣(P3)
年級字:嬴(P0) 奸(P3) 買(P1) 俏(P5)
年級字:買(P1) 臣(P2) 覆(P5) 水(P1)
相傳漢代朱買臣貧賤時,其妻出走,顯達後,其妻又回來,朱買臣潑水於地,令妻收回。
年級字:量(P2) 金(P1) 買(P1) 賦(P6)
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爲文,奉黃金百斤,爲相如、文君取酒,因於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爲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倖。”
年級字:買(P1) 賣(P3) 劍(P4)
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同“買犁賣劍”。
年級字:買(P1) 笑(P1) 迎(P2) 歡(P1)
《水滸傳》第八一回:“俺哥哥要見尊顏,非圖買笑迎歡,只是久聞娘子遭際今上,以此親自特來告訴衷曲。”
年級字:千(P1) 萬(P2) 買(P1) 鄰(P3)
年級字:千(P1) 金(P1) 買(P1) 笑(P1)
南朝宋·鮑照《代白紵曲》:“齊謳秦吹盧女弦,千金僱笑買芳年。”
年級字:鴻(P6+) 都(P1) 買(P1) 第(P1)
《後漢書·崔寔傳》:“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陳書·袁憲傳》:“時生徒對策,多行賄賂,文豪請具束脩,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爲兒買第耶?’”
年級字:買(P1) 上(P1) 囑(P5) 下(P1)
《水滸傳》第一○三回:“當下龔正尋個相識,將些銀兩,替王慶到營差撥處買上囑下的使用了。”
年級字:買(P1) 笑(P1) 尋(P3) 歡(P1)
年級字:問(P1) 天(P1) 買(P1) 卦(P1)
年級字:買(P1) 馬(P1) 招(P2) 兵(P3)
《再生緣》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買馬招兵盡壯懷。”
年級字:買(P1) 官(P2) 鬻(P0) 爵(P4)
年級字:追(P1) 歡(P1) 買(P1) 笑(P1)
宋·柳永《傳花枝》詞:“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
年級字:還(P1) 珠(P1) 買(P1) 櫝(P0)
年級字:買(P1) 賤(P5) 賣(P3) 貴(P3)
漢·張衡《西京賦》:“爾乃商賈百族,裨販夫婦。”三國·吳·薛綜注:“裨販,買賤賣貴,以自裨益。”
年級字:隔(P3) 山(P1) 買(P1) 老(P1) 牛(P1)
年級字:一(P1) 錘(P6+) 子(P1) 買(P1) 賣(P3)
只做一次生意。多指價錢貴,貨色次,服務態度不好,顧客不願再來打交道。
bǎ wàn mǎi zhái qiān wàn mǎi lín
年級字:百(P1) 萬(P2) 買(P1) 宅(P5) ,(P1) 千(P1) 萬(P2) 買(P1) 鄰(P3)
《南史·呂僧珍傳》:“宋季雅罷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側。僧珍問宅價。曰:‘一千一百萬。’怪其貴。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