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貧(P3)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窮富從「貝」,從「分」,「分」亦聲。
「貝」是錢幣,「分」分開、不是一齊。本義是缺少錢財,貧窮。
資源不足: 貧乏、貧瘠、清貧
平等問題: 貧富不均、貧富懸殊
身體健康: 貧血、貧病交迫、貧弱
僧道謙稱: 貧僧、貧道。
缺少錢財: 貧窮、貧困、貧苦、貧戶、貧民、貧民窟、貧農
年級字:貧(P3) 嘴(P2) 薄(P4) 舌(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什麼詼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
年級字:地(P1) 瘠(P0) 民(P1) 貧(P3)
清·劉大櫆《送黟令孫君改任鳳陽序》:“先時地瘠民貧,催科愈煩,而逋負愈積,逋久不償,視爲固然。”
年級字:貧(P3) 病(P2) 交(P1) 攻(P3)
年級字:貧(P3) 賤(P5) 糟(P4) 糠(P0)
語出《後漢書·宋弘傳》:“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年級字:樂(P2) 退(P2) 安(P1) 貧(P3)
年級字:貧(P3) 病(P2) 交(P1) 迫(P4)
年級字:安(P1) 貧(P3) 樂(P2) 道(P1)
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爲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爲人處世之道。
年級字:濟(P4) 苦(P1) 憐(P2) 貧(P3)
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年級字:憐(P2) 貧(P3) 敬(P2) 老(P1)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爲妻,則爲你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天地也。”
年級字:矜(P6+) 貧(P3) 救(P3) 厄(P6)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十:“與窮恤寡是一藥,矜貧救厄是一藥。”
年級字:甘(P2) 貧(P3) 樂(P2) 道(P1)
甘貧:情願受貧困;樂道:樂於守道。甘於受貧,樂於守道。是儒家所倡導的處世態度。
《後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不仰慕之。”
年級字:民(P1) 困(P2) 國(P1) 貧(P3)
年級字:振(P2) 貧(P3) 濟(P4) 乏(P3)
接濟貧窮的人和沒有依靠的人。亦作“振窮恤寡”、“振窮恤貧”。
年級字:貧(P3) 賤(P5) 驕(P4) 人(P1)
《史記·魏世家》:“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
年級字:欺(P6) 貧(P3) 愛(P1) 富(P3)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有那等嫌貧愛富的兒曹輩,將俺這貧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個肯恤孤念寡存仁義。”
年級字:振(P2) 窮(P3) 恤(P5) 貧(P3)
《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年級字:憐(P2) 貧(P3) 惜(P2) 老(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連各房裏的姑娘們,都這樣憐貧惜老,照看我。”
年級字:清(P1) 貧(P3) 如(P2) 洗(P2)
年級字:濟(P4) 寒(P2) 貧(P3)
《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弔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共苦。”
年級字:愛(P1) 富(P3) 嫌(P4) 貧(P3)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有那等嫌貧愛富的兒曹輩,將俺這貧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個肯恤孤念寡存仁義。”
年級字:家(P1) 貧(P3) 如(P2) 洗(P2)
元·秦簡夫《剪髮待賓》第一折:“不生幼習儒業,頗讀詩書,爭誇家貧如洗。”
年級字:貧(P3) 嘴(P2) 滑(P2) 舌(P2)
年級字:貧(P3) 無(P2) 置(P3) 錐(P0)
窮得連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同“貧無立錐”。
語出《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年級字:貧(P3) 不(P1) 學(P1) 儉(P3)
年級字:貧(P3) 嘴(P2) 賤(P5) 舌(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什麼詼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
年級字:恤(P5) 老(P1) 憐(P2) 貧(P3)
年級字:貧(P3) 無(P2) 立(P1) 錐(P0)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阡伯,貧者亡立錐之地。”
年級字:甘(P2) 貧(P3) 守(P2) 分(P2)
甘貧:甘願貧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貧困,遵守本分。
年級字:敬(P2) 老(P1) 恤(P5) 貧(P3)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爲妻,則爲你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天地也。”
年級字:一(P1) 貧(P3) 如(P2) 洗(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貧窮
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年級字:打(P1) 富(P3) 濟(P4) 貧(P3)
(李自成)在商洛山中~,籠絡人心,故山中軍事機密不易探明。(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年級字:貧(P3) 嘴(P2) 惡(P3) 舌(P2)
年級字:人(P1) 貧(P3) 智(P3) 短(P2)
指人一到無路可走的時候,思想遲鈍,辦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窮智短”。
《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常言道‘人貧智短’,他恁地貧困,如何怪得他失張失智?”
年級字:家(P1) 貧(P3) 親(P1) 老(P1)
家裏貧窮,父母年老。舊時指家境困難,又不能離開年老父母出外謀生。
年級字:賣(P3) 富(P3) 差(P2) 貧(P3)
指對於富人,得錢便予以免除差役;對於窮人,便任意徵派勞役。
年級字:赤(P3) 貧(P3) 如(P2) 洗(P2)
《先哲叢談物茂卿》:“初卜居於芝街,時赤貧如洗,古耕殆不給衣食。”
年級字:貧(P3) 病(P2) 交(P1) 加(P1)
年級字:安(P1) 貧(P3) 樂(P2) 賤(P5)
《後漢書·蔡邕傳》:“夫子生清穆之世,稟醇和之靈,覃思典籍,韞櫝《六經》,安貧樂賤,與世無營。”
年級字:貧(P3) 賤(P5) 不(P1) 移(P2)
移:改變。不因生活貧困、社會地位低下而改變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堅定。
《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年級字:矜(P6+) 貧(P3) 恤(P5) 獨(P4)
矜:憐憫;恤:賙濟;獨:老年無子的人。憐憫救助貧苦和孤獨的人。
《魏書·高閭傳》:“甄忠明孝,矜貧恤獨,開納讜言,抑絕讒佞。”
年級字:貧(P3) 賤(P5) 之(P2) 知(P1)
年級字:守(P2) 道(P1) 安(P1) 貧(P3)
堅守正道,安於貧窮。舊時用來頌揚貧困而有節操的士大夫。
年級字:敬(P2) 老(P1) 憐(P2) 貧(P3)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爲妻,則爲你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天地也。”
年級字:濟(P4) 貧(P3) 拔(P4) 苦(P1)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講經文》:“常行慈悲,濟貧拔苦,歸將有餘數不足者,將安樂施厄者。”
年級字:嫌(P4) 貧(P3) 愛(P1) 富(P3)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有那等嫌貧愛富的兒曹輩,將俺這貧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個肯恤孤念寡存仁義。”
年級字:貧(P3) 而(P1) 樂(P2) 道(P1)
《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年級字:惜(P2) 老(P1) 憐(P2) 貧(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連各房裏的姑娘們,都這樣憐貧惜老,照看我。”
年級字:分(P2) 貧(P3) 振(P2) 窮(P3)
《左傳·昭公四年》:“且撫其民,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疾。”
年級字:貧(P3) 賤(P5) 之(P2) 交(P1)
《後漢書·宋弘傳》:“(光武帝)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年級字:訪(P3) 貧(P3) 問(P1) 苦(P1)
郭壽《迷路記》:“平地春雷響,來了共產黨,訪貧問苦下了鄉,介梅見太陽。”
年級字:安(P1) 貧(P3) 守(P2) 道(P1)
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年級字:貧(P3) 困(P2) 潦(P0) 倒(P2)
年級字:憐(P2) 貧(P3) 恤(P5) 老(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的了。”
年級字:貧(P3) 貸(P5) 乏(P3)
《新唐書·劉仁軌傳》:“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爲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年級字:貧(P3) 病(P2) 交(P1) 侵(P5)
年級字:樂(P2) 道(P1) 安(P1) 貧(P3)
道:信念;樂道:以守道爲樂;安貧:安於貧困。處在貧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樂趣。
《晉書·儒林傳論》:“……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方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也。”
年級字:貧(P3) 而(P1) 無(P2) 諂(P0)
年級字:安(P1) 富(P3) 貧(P3)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卹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年級字:安(P1) 富(P3) 恤(P5) 貧(P3)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年級字:饋(P0) 貧(P3) 之(P2) 糧(P2)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是以臨篇綴慮,必有二患:理鬱者苦貧,辭溺者傷亂,然則博見爲饋貧之糧,貫一爲拯亂之藥。”
年級字:強(P2) 得(P1) 易(P2) 貧(P3)
年級字:劫(P5) 富(P3) 濟(P4) 貧(P3)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老漢平生最喜歡劫富濟貧,抑強扶弱,打抱不平。”
年級字:辭(P5) 富(P3) 居(P2) 貧(P3)
辭:推辭,推卻。原指拒絕厚祿,只受薄俸。現形容拋棄優厚待遇,甘於清貧的生活。
《孟子·萬章下》:“仕非爲貧也,而有時乎爲貧;娶妻非爲養也,而有時乎爲養。爲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
年級字:貧(P3) 無(P2) 立(P1) 錐(P0) 之(P2) 地(P1)
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形容窮困之極。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十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則是聖人之未得志者也。”《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仟佰,貧者亡(無)立錐之地。”
nìng kě qīng pín bù zuò zhuó fù
年級字:寧(P4) 可(P1) 清(P1) 貧(P3) ,(P1) 不(P1) 作(P2) 濁(P4) 富(P3)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慶道匡》:“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