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議(P5) 論(P2) 紛(P2) 紛(P2)
語出《後漢書·袁紹傳》:“是以遠近狐疑,議論紛錯者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
年級字:議(P5) 論(P2) 風(P1) 發(P1)
元戴良《申屠先生墓誌銘》序:“平居議論風發,品藻古今人物,亹亹不能休,座客聞之,率爲之奪氣。”
年級字:議(P5) 論(P2) 風(P1) 生(P1)
宋王暐《道山清話》:“韓持國爲人凝嚴方重,每兄弟聚話,玉汝、子華議論風生,持國未嘗有一言。”
年級字:議(P5) 論(P2) 英(P1) 發(P1)
《續傳燈錄·洪英禪師》:“時會下龍象雜遝,而師議論英發,常傾四座,聲名藉甚。”
年級字:議(P5) 論(P2) 紛(P2) 錯(P1)
《後漢書·袁紹傳》:“是以遠近狐疑,議論紛錯者也。”
年級字:大(P1) 發(P1) 議(P5) 論(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6回:“文琴便扯天扯地的大談起來,一會兒大發議論,一會兒又竭力恭維。”
年級字:議(P5) 論(P2) 紛(P2) 紜(P0)
語出《後漢書·袁紹傳》:“是以遠近狐疑,議論紛錯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