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家(P1) 弦(P4) 戶(P1) 誦(P4)
家家都不斷歌誦。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懷念。也形容詩文流傳很廣。
清·張祖廉《定盦先生年譜外紀》捲上:“先生嘗寫文目一通付子宣曰:‘此家弦戶誦之文也。’”
年級字:春(P1) 誦(P4) 夏(P1) 弦(P4)
誦、弦:古代學校裏讀詩,只口誦的叫“誦”,用樂器配合的叫“弦”。原指應根據季節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後泛指讀書、學習。
年級字:日(P1) 誦(P4) 五(P1) 車(P1)
年級字:耳(P1) 聞(P2) 則(P3) 誦(P4)
《晉書·苻融載記》:“融聰辯明慧,下筆成章,至於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年級字:晝(P4) 耕(P2) 夜(P2) 誦(P4)
《魏書·崔光傳》:“家貧好學,晝耕夜誦,傭書以養父母。”
年級字:口(P1) 誦(P4) 心(P1) 惟(P0)
唐·韓愈《上襄陽於相公書》:“口誦其言,心惟其義。”
年級字:口(P1) 誦(P4) 心(P1) 維(P2)
年級字:傳(P2) 誦(P4) 一(P1) 時(P1)
魯迅《洋服的沒落》:“這故事頗爲傳誦一時……不過其中是帶一點反對革命的意味的。”
年級字:循(P5) 誦(P4) 習(P1) 傳(P2)
年級字:觸(P6) 目(P1) 成(P1) 誦(P4)
唐·姚思廉《陳書·陸瑜傳》:“論其博綜子史,諳究儒墨,經耳無遺,觸目成誦。”
年級字:家(P1) 傳(P2) 戶(P1) 誦(P4)
明·沈德符《野獲編·詞曲·填詞名手》:“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年級字:諷(P5) 德(P4) 誦(P4) 功(P1)
漢·焦贛《易林·節之革》:“諷德誦功,周美盛隆,奭旦輔成,光濟沖人。”
年級字:家(P1) 傳(P2) 人(P1) 誦(P4)
宋·楊萬里《章貢道院記》:“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額,家傳人誦。”
年級字:塗(P5) 歌(P1) 邑(P0) 誦(P4)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誦。形容國泰民安、百姓歡樂的景象。
年級字:過(P1) 目(P1) 成(P1) 誦(P4)
《晉書·苻融載記》:“耳聞則誦,過目不忘。”《宋史·劉恕傳》:“恕少穎司,書過目即成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