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é, jiào
年級字:覺(P2)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覺」: 從「見」,「學」省聲。本義是睡醒。
「學」: 甲骨文含「爻」,從「子」,像孩子雙手擺弄籌策計數,以學習數學。
「腦」: 從「肉」,從「巛」,從「囟」,本義為腦髓。
三字的共有形象和氣意義: 「臼」像構成在大腦頭內有左腦和右腦兩翼,「爻」像是左右在交流,「冖」像是在頂住部、上端的位置。加上「見」是眼睛張開,眼到事物 。
睡醒。
感官神經對事物的辨識能力: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感覺、知覺、觸覺。
感官神經的自我感應: 自覺、幻覺、錯覺、驚覺。
發現: 發覺、察覺。
發現、明白: 不知不覺、後知後覺、先知先覺。
領悟、感悟: 覺悟。
睡醒的相反: 睡眠: 睡覺。
先知、賢智之人:先覺。
【量詞】計算入睡次數的單位: 睡了一覺。
《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寔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唐· 柳宗元《三戒》:「覺無異能者。」
唐.李商隱〈無題〉詩:「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孟子.萬章上》:「使先知覺後知。」
jué de
jǐng jué
shuì jiào
Jué ma
fā jué
Zhēn jué
cuò jué
年級字:錯(P1) 覺(P2)
詞性:名詞
幻覺,
幻想人們觀察物體時,由於物體受到形、光、色的干擾,加上人們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誤認物象,會產生與實際不符的判斷性的視覺誤差。錯覺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的扭曲的知覺,也就是把實際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為與實際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bùjué
zǒng jué
dùn jué
gǎn jué
chùjué
年級字:觸(P6) 覺(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動物的五感之一。
「視」視力、視線、近視、遠視。
「覺」感覺、聽覺、味覺、視覺、臭覺。
動物的五官: 眼、耳、口舌、鼻、皮膚。它們與體外的環境能互相溝通,產生五感: 視覺、聽覺、味覺、臭覺、觸覺和壓覺。
zhōngjiào
jué chá
lǎn jiào
年級字:懶(P3) 覺(P2)
詞性:名詞
慵懶的睡覺
例:星期天如果是陰雨天的話,最好睡個懶覺。
shì jué
年級字:視(P1) 覺(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動物的五感之一。
「視」視力、視線、近視、遠視。
「覺」感覺、聽覺、味覺、視覺、臭覺。
動物的五官: 眼、耳、口舌、鼻、皮膚。它們與體外的環境能互相溝通,產生五感: 視覺、聽覺、味覺、臭覺、觸覺和壓覺。
Jué ba
jué wù
年級字:覺(P2) 悟(P4)
詞性:形容詞
憬悟,
省悟,
覺醒,
醒悟,
醒覺執迷,
沉淪,
沉迷1.醒悟明白。
2.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認清,也指對道理的認識。
3.進入到一種清醒的或有知覺的新的狀態。
chòu jué
年級字:臭(P3) 覺(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聽覺,
味覺,
視覺,
觸覺動物的五感之一。
「臭」香臭、臭味、臭氣、臭豆腐。
「覺」感覺、聽覺、味覺、視覺、臭覺。
動物的五官: 眼、耳、口舌、鼻、皮膚。它們與體外的環境能互相溝通,產生五感: 視覺、聽覺、味覺、臭覺、觸覺和壓覺。
wèi jué
年級字:味(P2) 覺(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動物的五感之一。
「味」口味、甜、酸、苦、鹹、鮮五種味道。
「覺」感覺、聽覺、味覺、視覺、臭覺。
動物的五官: 眼、耳、口舌、鼻、皮膚。它們與體外的環境能互相溝通,產生五感: 視覺、聽覺、味覺、臭覺、觸覺和壓覺。
jūn jué
chá jué
jué xǐng
huàn jué
年級字:幻(P5) 覺(P2)
視覺、聽覺等方面出現的虛假感覺(如在譫妄或官能性精神病中)
fǎn jué
jiā jué
bù jué
年級字:不(P1) 覺(P2)
詞性:動詞,動詞
1. 某動作出於自然而非做作。2. 沒有察覺、感覺不到。
zì jué
年級字:自(P1) 覺(P2)
詞性:形容詞
自發,
自願盲目1. 自己感覺到;自己意識到。
2. 自己有所認識而覺悟。
yā jué
年級字:壓(P2) 覺(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動物的五感之一。
「壓」壓力、按壓、指壓、氣壓。
「覺」感覺、聽覺、味覺、視覺、臭覺。
動物的五官: 眼、耳、口舌、鼻、皮膚。它們與體外的環境能互相溝通,產生五感: 視覺、聽覺、味覺、臭覺、觸覺和壓覺。 當觸碰外來物體或氣體時,皮膚長有許多不同的神經細胞,將感覺傳送到大腦作分析和反應。
hū jué
tīng jué
年級字:聽(P1) 覺(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味覺,
視覺,
觸覺動物的五感之一。
「聽」聽力、耳聽、聽聲。
「覺」感覺、聽覺、味覺、視覺、臭覺。
動物的五官: 眼、耳、口舌、鼻、皮膚。它們與體外的環境能互相溝通,產生五感: 視覺、聽覺、味覺、臭覺、觸覺和壓覺。脊椎動物具有的與聲音感覺有關的特殊官能之一,機械振動波通過哺乳動物耳內的感受器傳遞,或在較低等的脊椎動物中通過聽壺這種相應的知覺感受器傳遞。人類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聽到頻率為16至27000赫的聲音,聲能轉換成衝動後,由聽神經傳導至聽覺中樞而感受到。
xiù jué
年級字:嗅(P5) 覺(P2)
詞性:名詞
味覺,
視覺,
觸覺鼻腔粘膜對氣味的感覺。喻指對客觀事物的辨別能力或敏感性。
kè jué
Cháng jué
年級字:常(P1) 覺(P2)
詞性:名詞
常覺,藏成藥名。由座台、藏紅花、犀牛角、牛黃、熊膽以及西藏高原獨有的天然藥物等140多種珍貴藥材,經傳統製藥方法結合現代科技製作而成。特別是對陳舊性胃炎、胃潰瘍、萎縮性胃炎以及各種中毒症有獨特的療效。
Fú jué
年級字:佛(P3) 覺(P2)
詞性:名詞
《佛覺》是一本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小說,作者是菩明。
Shǐ jué
jīng jué
jiàn jué
yù jué
guāijué
年級字:覺(P2) 人(P1) 覺(P2) 世(P1)
清關燮《<道情>序》:“我如今也譜得《道情》十首,無非喚醒癡聾,銷除煩惱……若遇爭名奪利之場,正好覺人覺世。”
年級字:後(P1) 知(P1) 後(P1) 覺(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不知不覺先知先覺指疏忽或辦事能力較遲。
「知」知道、知情、知曉。
「覺」覺察、感覺、察覺。
事情發生之後才意識到、察覺到。
明·趙弼《兩教辨》:「遂使昏愚之徒,聽其妖誕,捨正從邪,醉生夢死,不知不覺。堯舜三代以前,未聞有此教。」
年級字:不(P1) 覺(P2) 技(P2) 癢(P4)
技:技藝。指具有某種技能的人,一遇機會,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現一下。
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築》:“漸離變名易姓,爲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築,伎癢,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年級字:如(P2) 夢(P3) 初(P2) 覺(P2)
好像剛從夢景中醒來一樣。多比喻從糊塗、錯誤的認識中省悟過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信陵君如夢初覺,再拜稱謝。”
年級字:自(P1) 覺(P2) 形(P2) 穢(P4)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後也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年級字:警(P2) 覺(P2) 聾(P3)
發出很大的聲音,使昏聵的人覺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言文字等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賢士大夫主持風教,固宜默握其權,時與釐定,以爲警憒覺聾之助,初非徒娛心適志已也。”
年級字:自(P1) 覺(P2) 自(P1) 願(P3)
年級字:先(P2) 知(P1) 先(P2) 覺(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不知不覺、後知後覺指有預估先準備和計劃能力。
「知」知道、知情、知曉。
「覺」覺察、感覺、察覺。
預先有意識到,有覺察到。
《孟子·萬章下》:「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年級字:不(P1) 知(P1) 不(P1) 覺(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先知先覺、後知後覺指疏忽或能力不足。
「知」知道、知情、知曉。
「覺」覺察、感覺、察覺。
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
明·趙弼《兩教辨》:「遂使昏愚之徒,聽其妖誕,捨正從邪,醉生夢死,不知不覺。堯舜三代以前,未聞有此教。」
年級字:人(P1) 不(P1) 知(P1) 鬼(P2) 不(P1) 覺(P2)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恁做事可甚人不知鬼不覺。”
年級字:神(P1) 不(P1) 知(P1) 鬼(P2) 不(P1) 覺(P2)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這煩惱神不知,鬼不覺,天來高地來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