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仁(P3) 同(P1) 一(P1) 視(P1)
《元典章·詔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詔》:“於戲!慶衍無疆,既正名於國,本仁同一視,尚均福於黎元。”
年級字:視(P1) 死(P3) 如(P2) 歸(P3)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年級字:視(P1) 指(P2) 使(P2)
《戰國策·燕策一》:“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矣。”
年級字:視(P1) 死(P3) 如(P2) 飴(P6+)
年級字:一(P1) 瞑(P0) 不(P1) 視(P1)
瞑:閉眼。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也指逃避現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戰國策·楚策一》:“有斷頭絕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年級字:目(P1) 不(P1) 邪(P4) 視(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婦人請竺同載。竺上車端坐,目不邪視。”
年級字:唯(P4) 力(P1) 是(P1) 視(P1)
唯:助詞。是:指示代詞,復指前置賓語。“唯……是……”是古漢語的一種格式,有強調語意的作用。指在任務重、困難多的情況下,能否達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
年級字:駭(P0) 人(P1) 視(P1) 聽(P1)
《隋書·王劭傳》:“或文詞鄙野,或不軌不物,駭人視聽,大爲有識所嗤鄙。”
年級字:混(P5) 淆(P5) 視(P1) 聽(P1)
《三國志·袁尚傳》裴松之注:“如此之類,正足以誣罔視聽,貽誤後生矣。”
年級字:鷹(P2) 視(P1) 狼(P2) 步(P1)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夫越王爲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
年級字:返(P2) 觀(P2) 內(P1) 視(P1)
清·蒲松齡《〈王如水問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觀內視,而九幽十八獄,人人分明見之矣。”
年級字:鷹(P2) 視(P1) 狼(P2) 顧(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爲國家大禍。”
年級字:送(P1) 往(P1) 視(P1) 居(P2)
年級字:耳(P1) 視(P1) 目(P1) 聽(P1)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爲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年級字:井(P2) 中(P1) 視(P1) 星(P1)
年級字:視(P1) 若(P3) 路(P1) 人(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敗壞彝倫,滅絕天理。”
年級字:怒(P2) 目(P1) 而(P1) 視(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年級字:視(P1) 為(P2) 知(P1) 己(P1)
年級字:視(P1) 如(P2) 陌(P3) 路(P1)
年級字:鷹(P2) 視(P1)
鷹、鶚:兩種猛禽;瞵:眼光閃閃地看。形容用兇狠的目光盯視着。
年級字:問(P1) 寢(P5) 視(P1) 膳(P3)
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同“問安視膳”。
年級字:視(P1) 如(P2) 敝(P0) 屐(P5)
年級字:目(P1) 而(P1) 視(P1)
宋·洪邁《夷堅丁志》:“西邊房門又開,一婦人衫裙俱青,抱嬰兒以出,亦瞠目而視。”
年級字:衆(P3) 目(P1) 共(P1) 視(P1)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顯。同“衆目共睹”。
宋·歐陽修《論臺諫官唐介等宜早牽復札子》:“言一出則萬口爭傳,衆目共視,雖欲爲私,其勢不可。”
年級字:視(P1) 而(P1) 不(P1) 見(P1)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着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年級字:目(P1) 食(P1) 耳(P1) 視(P1)
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年級字:視(P1) 如(P2) 寇(P0) 仇(P4)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年級字:梟(P0) 視(P1) 狼(P2) 顧(P3)
年級字:狼(P2) 顧(P3) 虎(P1) 視(P1)
《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亮南征,留邵爲治中從事,是歲卒”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亮身仗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年級字:熟(P2) 視(P1) 無(P2) 睹(P5)
熟視:經常看到,看慣;無睹:沒有看見。看慣了就象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
晉·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年級字:虎(P1) 視(P1) 耽(P5) 耽(P5)
年級字:束(P2) 手(P1) 坐(P1) 視(P1)
拱着手,坐着看。比喻對應當管的事無能爲力或不管不問。
年級字:一(P1) 視(P1) 同(P1) 仁(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原指聖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後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唐·韓愈《原人》:“是故聖人一視同仁,篤近而舉遠。”
年級字:長(P1) 生(P1) 久(P1) 視(P1)
《老子》五十九章:“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祗,長生久視之道。”
年級字:視(P1) 爲(P2) 兒(P1) 戲(P2)
年級字:視(P1) 同(P1) 一(P1) 律(P5)
年級字:視(P1) 狼(P2) 顧(P3)
《文選·馬融<長笛賦>》:“魚鱉禽獸聞之者,莫不張耳鹿駭,熊經鳥伸,鴟視狼顧拊噪踊躍。”
年級字:高(P1) 顧(P3) 遐(P6) 視(P1)
明·方孝孺《答俞敬德書》:“某鄙樸戇訥,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識不足以達時務,然守愚,孑然莫與,徒望望然高顧遐視而不合於時,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訕,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年級字:視(P1) 人(P1) 如(P2) 傷(P2)
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一樣照顧。舊時形容在位者關懷人民。同“視民如傷”。
年級字:煙(P2) 視(P1) 媚(P4) 行(P1)
《呂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婦者,婦至,宜安矜,煙視媚行。”
年級字:視(P1) 同(P1) 拱(P4) 璧(P6)
年級字:電(P2) 視(P1) 遊(P2) 戲(P2)
詞性:名詞
年級字:視(P1) 爲(P2) 畏(P4) 途(P3)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險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難的、可怕的事情。
《莊子·達生》:“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年級字:返(P2) 視(P1) 內(P1) 照(P2)
《禪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靜養一會,早聽四野雞鳴,於是垂目低眉,返視內照。”
年級字:高(P1) 視(P1) 闊(P4) 步(P1)
年級字:視(P1) 虎(P1) 顧(P3)
《淮南子·精神訓》:“真人之所遊,若吹呴呼吸,吐故納新,鳧浴猿躩,熊經鳥伸,鴟視虎顧,是養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年級字:視(P1) 同(P1) 秦(P6+) 越(P2)
先秦時秦越兩國,一在西北,一在東南,相去極遠。後因稱疏遠隔膜、互不相關爲“視同秦越”。
年級字:惟(P0) 力(P1) 是(P1) 視(P1)
年級字:視(P1) 爲(P2) 知(P1) 己(P1)
年級字:耳(P1) 視(P1) 目(P1) 食(P1)
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年級字:視(P1) 若(P3) 兒(P1) 戲(P2)
年級字:鷹(P2) 虎(P1) 視(P1)
像鷹和虎一樣兇狠貪婪地注視着。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梁啓超《論私德》二:“俄羅斯政府,以鷹瞵虎視之勢,震懾五陸,而其人民稱罪惡之府,黑暗無復天日,(日本人有《露西亞亡國論》,窮形盡相。)亦生計沈窘之影響也。”
年級字:視(P1) 丹(P4) 如(P2) 綠(P1)
丹:紅。把紅的看成綠的。形容因過分憂愁而目視昏花。
三國魏·郭遐叔《贈嵇叔夜》詩:“心之憂矣,視丹如綠。”
年級字:反(P1) 聽(P1) 收(P1) 視(P1)
宋˙范仲淹《蒙以養正賦》:“務實去華,育德之方斯在;反聽收視,養恬之義相應。”
年級字:一(P1) 暝(P0) 不(P1) 視(P1)
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有斷脰絕腹,一暝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年級字:虎(P1) 視(P1) 眈(P0) 眈(P0)
眈眈:注視的樣子。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着。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年級字:狼(P2) 貪(P3) 虎(P1) 視(P1)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年級字:眩(P5) 視(P1) 惑(P5) 聽(P1)
章炳麟《*書訂文》附《正名雜義》;“樊(樊宗師)盧(盧仝)諸子,憙爲險怪,以眩視惑聽邪?”
年級字:人(P1) 己(P1) 一(P1) 視(P1)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此正無意於我,人己一視之道,實賢人君子之盛德。”
年級字:自(P1) 視(P1) 甚(P4) 高(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六回:“我暗想這個人自視甚高,看來文字總也是好的,便不相強。”
年級字:視(P1) 死(P3) 如(P2) 生(P1)
年級字:視(P1) 若(P3) 無(P2) 睹(P5)
睹:看見。雖然看見了,卻象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莫不關心。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年級字:反(P1) 聽(P1) 內(P1) 視(P1)
內視:向內看;反聽:聽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後漢書·王允傳》:“夫內視反聽,則忠臣竭誠;寬賢務能,則義士厲節。”
年級字:橫(P2) 眉(P3) 怒(P2) 視(P1)
師飆等《金戈鐵馬少年時》第五章;“辛棄疾、賈瑞、飛煙、金福仗劍立於帳口,一個個橫眉怒視,殺氣逼人。”
年級字:視(P1) 民(P1) 如(P2) 子(P1)
年級字:目(P1) 不(P1) 忍(P1) 視(P1)
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傷心慘目,有如是耶!”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七:“欽宗聽罷,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淚落,目不忍視,好好打發了他出去。”
年級字:淆(P5) 亂(P2) 視(P1) 聽(P1)
《先拔志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語,或寫匿名文書,害正黨邪,淆亂視聽。”
年級字:視(P1) 爲(P2) 寇(P0) 讎(P0)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年級字:視(P1) 死(P3) 若(P3) 生(P1)
《莊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年級字:視(P1) 同(P1) 兒(P1) 戲(P2)
把事情當成小孩兒玩耍一樣來對待。比喻不當一回事,極不重視。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年級字:視(P1) 人(P1) 如(P2) 子(P1)
年級字:坐(P1) 視(P1) 不(P1) 救(P3)
坐視:坐着看。見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七回:“即蜀中危急,孤豈可坐視不救。”
年級字:視(P1) 死(P3) 猶(P5) 歸(P3)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年級字:問(P1) 安(P1) 視(P1) 膳(P3)
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爲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
年級字:鳳(P4) 嘆(P3) 虎(P1) 視(P1)
《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足下鷹揚其體,鳳嘆虎視,謂蕭曹不足儔,衛霍不足侔也。”李善注:“鳳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嘆猶歌也。取美壯之意。”
年級字:正(P1) 視(P1) 繩(P2) 行(P1)
清·龔自珍《送廣西巡撫樑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視繩行,無間其裏,必能正其人心矣。”
年級字:雄(P1) 視(P1) 一(P1) 世(P1)
年級字:十(P1) 目(P1) 所(P2) 視(P1)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羣衆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同“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年級字:迷(P2) 惑(P5) 視(P1) 聽(P1)
使人耳目迷亂。比喻以錯誤的言論欺騙社會,毒害羣衆。
年級字:目(P1) 不(P1) 苟(P0) 視(P1)
年級字:問(P1) 安(P1) 視(P1) 寢(P5)
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同“問安視膳”。
年級字:視(P1) 險(P3) 若(P3) 夷(P3)
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同“視險如夷”。
年級字:唯(P4) 利(P2) 是(P1) 視(P1)
以利爲着眼點。指一心只顧謀取利益。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圖”。
年級字:視(P1) 死(P3) 若(P3) 歸(P3)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年級字:以(P1) 視(P1) 文(P1)
從縫隙裏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郄,通“隙”。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仰天嘆曰:‘夫子之爲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越人(扁鵲名)之爲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年級字:視(P1) 為(P2) 畏(P4) 途(P3)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險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難的、可怕的事情。
《莊子·達生》:“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年級字:視(P1) 民(P1) 如(P2) 傷(P2)
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一樣照顧。舊時形容在位者關懷人民。
《左傳·哀公元年》:“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爲土芥,是其禍也。”
年級字:視(P1) 如(P2) 草(P1)
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輕賤。比喻極端輕視。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年級字:惟(P0) 利(P2) 是(P1) 視(P1)
《晉書·溫嶠傳》:“蘇峻小子,惟利是視,殘酷驕猜,權相假合。”
年級字:等(P2) 閒(P3) 視(P1) 之(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汝勿以等閒視之,失吾大事。”
年級字:輕(P2) 視(P1) 傲(P4) 物(P1)
輕:輕慢;世:世人;傲:傲慢;物:人,公衆。對世俗之事一概不放在眼裏。
明·屠隆《彩毫記·宮禁生讒》:“此人自恃文才,輕世傲物。”
年級字:龍(P2) 虎(P1) 視(P1)
象龍馬高昂着頭,象老虎注視着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
年級字:蹇(P0) 視(P1) 高(P1) 步(P1)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夫中國之立於亞洲也,文明先進,四鄰莫之與倫,蹇視高步,因益爲特別之發達;及今日雖凋苓,而猶與西歐對立,此其幸也。”
年級字:相(P1) 視(P1) 而(P1) 笑(P1)
雙方互相看着,發出會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態。
年級字:視(P1) 同(P1) 路(P1) 人(P1)
路人:過路人,指素不相識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
年級字:目(P1) 不(P1) 別(P1) 視(P1)
眼睛不往別處看。形容精神集中,專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視”。
年級字:側(P3) 目(P1) 而(P1) 視(P1)
《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年級字:高(P1) 步(P1) 闊(P4) 視(P1)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羣鬼盡散。”
年級字:視(P1) 如(P2) 土(P1)
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輕賤。比喻不放在眼裏。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年級字:狼(P2) 顧(P3) 視(P1)
明·方孝孺《周官》一:“六七百年之間,強諸侯狼顧鳶視者莫敢先發陵上之言,必至於周禮盡廢而後肆,道之化民也。”
年級字:禽(P5) 息(P1) 鳥(P1) 視(P1)
《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於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年級字:目(P1) 不(P1) 斜(P4) 視(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清·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年級字:相(P1) 視(P1) 莫(P2) 逆(P6)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 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於心。
《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爲首,以生爲脊,以死爲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爲友。”
年級字:鷹(P2) 視(P1) 虎(P1) 步(P1)
象鷹那樣看東西,象老虎那樣走路。形容爲人陰險狠毒。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吾觀喜之爲人鷹視虎步,專功殺之性,不可親也。”
年級字:視(P1) 同(P1) 陌(P3) 路(P1)
年級字:收(P1) 視(P1) 反(P1) 聽(P1)
晉·陸機《文賦》:“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
年級字:聽(P1) 遐(P6) 視(P1)
《新唐書·選舉志下》:“聖主明目達聰,逖聽遐視,罪其私冒不慎舉者,小加譴責,大正刑典,責成授任,誰敢不勉?”
年級字:視(P1) 險(P3) 如(P2) 夷(P3)
夷:平坦。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
漢·劉協《喻郭汜詔》:“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
年級字:視(P1) 遠(P1) 步(P1) 高(P1)
年級字:視(P1) 微(P2) 知(P1) 著(P2)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慮》:“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年級字:視(P1) 下(P1) 如(P2) 傷(P2)
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一樣照顧。舊時形容在位者關懷人民。同“視民如傷”。
年級字:視(P1) 財(P3) 如(P2) 命(P3)
年級字:視(P1) 如(P2) 糞(P3) 土(P1)
年級字:鷹(P2) 揚(P2) 虎(P1) 視(P1)
《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周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王肅以宿德顯授,何曾以後進見拔,皆鷹揚虎視,有萬里之望。”
年級字:內(P1) 視(P1) 反(P1) 聽(P1)
內視:向內看;反聽:聽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後漢書·王允傳》:“夫內視反聽,則忠臣竭誠;寬賢務能,則義士厲節。”
年級字:視(P1) 如(P2) 珍(P2) 寶(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八回:“當此聖世,咱們世受國恩,祖父錦衣玉食;況你自有生以來,自去世的老太太,以及老爺太太,視如珍寶。”
年級字:視(P1) 日(P1) 如(P2) 年(P1)
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七:“自發義烏信,引領西跂,視日如年,今兩月矣。”
年級字:電(P2) 視(P1) 遊(P2) 戲(P2) 機(P2)
詞性:名詞
xiāng shì ér xiào mò nì yú xīn
年級字:相(P1) 視(P1) 而(P1) 笑(P1) ,(P1) 莫(P2) 逆(P6) 於(P2) 心(P1)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於心。
《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爲首,以生爲脊,以死爲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爲友。”
shì zhī bù jiàn tīng zhī bù wén
年級字:視(P1) 之(P2) 不(P1) 見(P1) ,(P1) 聽(P1) 之(P2) 不(P1) 聞(P2)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shì ér bù jiàn tīng ér bù wén
年級字:視(P1) 而(P1) 不(P1) 見(P1) ,(P1) 聽(P1) 而(P1) 不(P1) 聞(P2)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chóng zú ér lì cè mù ér shì
年級字:重(P1) 足(P1) 而(P1) 立(P1) ,(P1) 側(P3) 目(P1) 而(P1) 視(P1)
重足:雙腳併攏;側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shí mù suǒ shì shí shǒu suǒ zhǐ
年級字:十(P1) 目(P1) 所(P2) 視(P1) ,(P1) 十(P1) 手(P1) 所(P2) 指(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指行事沒有秘密,自己要常常警惕,不要行差踏錯。
十目所視: 十目,多隻眼睛看著。
十手所指: 十手,多人指證著。
指行事沒有秘密,自己要常常警惕。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羣衆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宋.陸九淵〈與嚴泰伯〉三首之一:「古人謂戒謹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庸敢有戲論乎?」
《歧路燈.第二一回》:「這譚紹聞也覺得今日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心中老大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