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閉(P2) 門(P1) 覓(P5) 句(P2)
宋·徐度《卻掃編》卷中:“與諸生徜徉林下,或愀然而歸,徑登榻,引被自覆,呻吟久之,矍然而興,取筆疾書,則一詩成矣。”
年級字:尋(P3) 蹤(P5) 覓(P5) 跡(P2)
覓:找;蹤:跡,腳印,指行蹤。到處尋找別人的行蹤。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張伯騰,恰纔遇着的那個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尋蹤覓跡,前來尋他。”
年級字:東(P1) 尋(P3) 西(P1) 覓(P5)
《平妖傳》第十回:“比及讓了他罷了,又來東尋西覓,只恐還在左近,放心不下。”
年級字:尋(P3) 踪(P5) 覓(P5) 跡(P2)
覓:找;踪:跡,腳印,指行踪。到處尋找別人的行踪。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張伯騰,恰才遇著的那個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尋踪覓跡,前來尋他。”
年級字:覓(P5) 跡(P2) 尋(P3) 蹤(P5)
覓:找;蹤:跡,腳印,指行蹤。到處尋找別人的行蹤。
元·吳昌齡《張天師斷風花雪夜》第一折:“卻待要拄眼睜睛,覓跡尋蹤,莫非他錦陣花營,不曾廝共,險教咱風月無功。”
年級字:鑽(P3) 頭(P1) 覓(P5) 縫(P4)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八回:“秦福到了武城,鑽頭覓縫的打聽。”
年級字:尋(P3) 花(P1) 覓(P5) 柳(P3)
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後舊小說用來指宿娼。同“尋花問柳”。
年級字:騎(P2) 覓(P5)
騎着驢去找別的驢。原比喻一面佔着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誦經不不見有無義,真似騎驢更覓驢。”
年級字:山(P1) 覓(P5) 玉(P1)
明·呂坤《答孫冢宰立亭論格物第二書》:“如披沙揀金,劚山覓玉,不格到十分真處,怎知到十分至處?”
年級字:鑽(P3) 天(P1) 覓(P5) 縫(P4)
老舍《女店員》第一幕:“只要你不給他點菸倒茶,侍侯周到了,他就鑽天覓縫地收拾你!”
年級字:騎(P2) 牛(P1) 覓(P5) 牛(P1)
原比喻一面佔着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同“騎驢覓驢”。
年級字:投(P3) 河(P1) 覓(P5) 井(P2)
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說非看不可,或者沒有得看,就要跳腳拍手,以至於投河覓井。”
年級字:尋(P3) 死(P3) 覓(P5) 活(P1)
元·關漢卿《金錢池》第二折:“只爲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時常與這虔婆合氣,尋死覓活,無非是爲俺家的緣故。”
年級字:鑽(P3) 洞(P2) 覓(P5) 縫(P4)
茅盾《子夜》十一:“做公債的人那一個不在那裏鑽洞覓縫探聽老趙的手法呢!” 又十六:“一下里他那好像凍僵了的心重復生氣蓬勃,能夠出主意,能夠鑽洞覓縫找門路了。”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 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ù
年級字:踏(P2) 破(P2) 鐵(P3) 鞋(P2) 無(P2) 覓(P5) 處(P2) ,(P1) 得(P1) 來(P1) 全(P2) 不(P1) 費(P3) 功(P1) 夫(P2)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 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u
年級字:踏(P2) 破(P2) 鐵(P3) 鞋(P2) 無(P2) 覓(P5) 處(P2) ,(P1) 得(P1) 來(P1) 全(P2) 不(P1) 費(P3) 工(P1) 夫(P2)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