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年級字:西(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
姓氏
東
甲骨文字形象鳥巢,本義是鳥巢。
而鳥兒回巢是太西面日落之後,後假借為東西方的西。
方向/位置 :傍晚太陽落下的一方,與「東」相對: 西方、 西面。
地方: 西域、西方國家。
景色: 日落西山。
人物: 西席 - 古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 西宮 - 妃嬪。
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 - 西賓。
學術來源/風格: 西學、西畫、西餐、西醫、西裝、中西交流。 死亡 : 歸西。
物件: 東西。
【國家】西班牙。
【名著】 西游記、 西經。
【姓氏】明代: 西鳴岐。
xī qū
年級字:西(P1) 區(P2)
詞性:名詞 ,形容詞
1.西區,隸屬於四川省攀枝花市。 2.在西方的區域,地域。
xī fú
年級字:西(P1) 服(P1)
詞性:名詞
洋裝 ,
西裝
中服
西洋人穿的衣服樣式;亦特指男子的西式上衣、背心和褲子。
xī tiě
年級字:西(P1) 鐵(P3)
詞性:名詞 ,名詞
1.一種香港的集體運輸系統。西鐵線(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西鐵)是港鐵的一條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並租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西鐵線從油尖旺區紅磡站,途經深水埗區、荃灣區,前往新界西北的元朗區及屯門區,止於屯門站。全長30.5公里。截至2016年,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6個轉車站。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xī bù
xī cān
年級字:西(P1) 餐(P3)
詞性:名詞
中餐
歐美西方人烹調製作的或按西式烹調法製作的飲食。進餐方式一般也按西方人的習慣
Saigon
年級字:西(P1) 貢(P3)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地方名稱。
1. 位於香港新界地區的西貢,一處郊外的海灣。 2. 越南胡志明市的原名。
xī nán
年級字:西(P1) 南(P1)
東北
1. 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即八卦坤所指的方向。 2. 我國地區名。通常指 四川 、 雲南 、 貴州 和 西藏 等省區。
xī zàng
年級字:西(P1) 藏(P2)
全稱西藏自治區,中國西南部的民族自治區,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89萬,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區內有大小湖泊千餘個,雅魯藏布江水力資源豐富,雅魯藏布江谷地為經濟發達地區,經濟以畜牧為主,犛牛為主要畜種,交通以公路為主,是中國的經濟落後地區
xī běi
年級字:西(P1) 北(P1)
東南
1. 方位名。介於西、北之間 2. 指我國西北地區。一般指 寧夏回族自治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及 青海 、 陝西 、 甘肅 三省之地。
xī shì
è xī
Xī mǎn
年級字:西(P1) 滿(P2)
詞性:名詞
外來翻譯語 ,
人名
西門、西蒙
英語的中的男性常用名字又名西門、西蒙。
根據《聖經》記載有古利奈人西滿(Simon of Cyrene)是在耶穌前往受釘上十字架途中,被羅馬士兵強迫他替耶穌背起十字架的人。
bā xī
年級字:巴(P1) 西(P1)
詞性:名詞
南美洲東部國家。臨大西洋。赤道橫貫北部。面積8512萬平方千米,人口151億(1993年),均居全洲首位
Xī lǐng
年級字:西(P1) 嶺(P2)
詞性:名詞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最高的一座雪山,屬邛崍山系。
西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的一座雪山,屬邛崍山系,主峰海拔5364米,是成都市境內最高峰。
chéng xī
Lù xī
年級字:路(P1) 西(P1)
詞性:名詞
蒙奇·D·路飛是在漫畫及改編動畫《海賊王》中登場的虛擬角色,男主角,草帽海賊團船長。夢想是找到傳說中的One Piece,成為海賊王。性格積極樂觀,愛憎分明且十分重視夥伴,不甘屈居於他人之下,對任何危險的事物都超感興趣。和其他傳統的海賊所不同的是,他並不會為了追求財富而無故殺戮,而是享受著身為海賊的冒險和自由。紅發香克斯是救了他一命的恩人和好友,並繼承了海賊王羅傑的草帽
xī cūn
xī ōu
年級字:西(P1) 歐(P5)
詞性:名詞
西部歐洲,指英國、法國、愛爾蘭、摩納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
xī wáng
年級字:西(P1) 王(P1)
詞性:名詞
1.西王母的簡稱2.複姓。傳說上古有西王國。見《荀子·大略》
xī kǒu
年級字:西(P1) 口(P1)
詞性:名詞
1.指山西省長城諸口。以別於“北口”2.張家口的別稱
pǎo xī
móxī
Xizi
年級字:西(P1) 子(P1)
詞性:名詞
人名
西施
中國「四大美人」之一。
西施,姓施,亦稱西子,因居住在苧蘿村(今淅江諸暨南)的西面而被稱為西施。她是春秋時代越國(公元前770 - 376),被後世稱為「四大美人」,包括: 1. 王昭君 - 西漢(公元前51年-15年),著名典故: 昭君出塞。 2. 楊貴妃,原名楊太真(楊玉環)- 唐朝(公元719年-756年),著名典故:《長恨歌》。 3. 貂蟬 -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創作出其中一個故事角色。
西施著名的典故有: 西施浣纱、西子捧心、沉鱼落雁等。 此外,越王勾踐為了復國,設下美人計,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令他終日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最後吳國被越王所滅。因此,西施也是一位愛國的女兒。
《荀子.正論》:「譬之是猶以人之情為欲富貴而不欲貨也,好美而惡西施也。」。 唐.李商隱〈景陽井〉詩:「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
guǎng xī
年級字:廣(P2) 西(P1)
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得名於嶺南西道、廣南西路。因廣西大部分地區屬於秦統一嶺南設置桂林郡而簡稱桂, 首府南寧市,下轄有14個地級市,8個縣級市(地級市代管),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是中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位於中國華南地區西部,從東至西分別與廣東、湖南、貴州、雲南接壤,南瀕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佔有重要地位。 廣西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也是2014年世界體操錦標賽舉辦地。區內聚居著以漢、壯、瑤、苗、侗、京、回等民族,漢語方言有粵語、西南官話(桂柳話)、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六種,壯語方言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有苗語、瑤語等[2] 。 廣西的大陸海岸線長約1595千米,區內交通便利。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燦爛的文物古蹟,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孕育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尤其盛產水果,被譽為“水果之鄉”,主要品種有火龍果、番石榴、荔枝、金桔、蜜橘、龍眼。
xiāng xī
年級字:湘(P6+) 西(P1)
詞性:名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隸屬湖南省,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 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位於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之間。管轄7縣1市,國土面積15462平方公里。湘西州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 湘西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轄區內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縣、2015年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州內人文古蹟眾多,老司城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Xī'àn
年級字:西(P1) 岸(P2)
西岸鎮位於廣東省連州市的西北部,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2°36′--112°39′,北緯24°48′--24°49′。東北與該市的東陂鎮相鄰,東南與該市的保安鎮相隔,西南與連南縣的小龍林場相壤,西北與湖南省江華縣的碼市鎮交界,北面與本市的豐陽鎮相連。全鎮面積約219.38平方公里
Xī sī
年級字:西(P1) 斯(P2)
詞性:名詞
西斯(Sith)是《星球大戰》中的一個組織,代表為西斯黑暗尊主達斯·維德(Darth Vader)。 "西斯”一詞亦可以指兩種不同但相聯繫的群體,一般為人所知的是第一種,即一群與絕地相對立卻同樣使用光劍作為武器並具有黑暗原力信仰的原力使用者,往往把消滅絕地武士和統治銀河係作為目標的宗教組織,領袖稱號為西斯黑暗尊主(Dark Lord of the Sith);另一種則是指類人種族"西斯人",這些西斯人都發源自科里班,在古代被黑暗絕地所征服後同化。
Kǎi xi
年級字:凱(P5) 西(P1)
詞性:名詞
凱西,日本任天堂公司發行的掌機遊戲系列《精靈寶可夢》(國內常稱“口袋妖怪”)中登場精靈的一種,首次出現於第一世代遊戲《精靈寶可夢:紅/綠》。一天有18個小時都在睡覺的口袋妖怪。就算睡著的時候,感知到敵人的氣息,也能夠使用瞬間移動逃走
xī yà
年級字:西(P1) 亞(P2)
西亞(Western Asia)又稱西南亞,亞洲西南部地理區。 因位於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內陸湖)之間,所以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是聯繫亞、歐、非三大洲和溝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門戶是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的唯一出口,航運十分繁忙。 蘇伊士運河和紅海是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 該地區氣候乾旱,水資源缺乏,地形以高原為主。這裡的波斯灣及里海沿岸是著名的石油產區,西亞也是局勢最動蕩的地區之一。
xī shī
年級字:西(P1) 施(P2)
詞性:名詞
人名
西子
中國「四大美人」之一。
西施,姓施,亦稱西子,因居住在苧蘿村(今淅江諸暨南)的西面而被稱為西施。她是春秋時代越國(公元前770 - 376),被後世稱為「四大美人」,包括: 1. 王昭君 - 西漢(公元前51年-15年),著名典故: 昭君出塞。 2. 楊貴妃,原名楊太真(楊玉環)- 唐朝(公元719年-756年),著名典故:《長恨歌》。 3. 貂蟬 -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創作出其中一個故事角色。
西施著名的典故有: 西施浣纱、西子捧心、沉鱼落雁等。 此外,越王勾踐為了復國,設下美人計,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令他終日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最後吳國被越王所滅。因此,西施也是一位愛國的女兒。
《荀子.正論》:「譬之是猶以人之情為欲富貴而不欲貨也,好美而惡西施也。」。 唐.李商隱〈景陽井〉詩:「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
xī shěng
年級字:西(P1) 省(P2)
1. 漢 永樂宮 之司署,掌管宮內罪罰。 2. 中書省的別稱。 3. 陝西省 西安市 的俗稱。
zhōng xī
xī zhēn
xī shì
年級字:西(P1) 市(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市區的西部。
西: 方向 - 西面。
市: 市場。
《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xī fāng
xī róng
xī tóu
年級字:西(P1) 頭(P1)
詞性:名詞
西首;西邊。 《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城北出西頭第一門曰橫門。”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蔡司徒在洛,見陸機兄弟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 士龍住東頭, 士衡住西頭。” 唐杜甫《卜居》詩:“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故“西頭”為宦官的代稱。 《新唐書·高元裕傳》:“禁中宦豎恣放,大臣不得進見。 元裕諫曰:'今西頭勢乃重南衙,樞密之權過宰相。'”《宋史·神宗紀二》:“庚寅,以青唐大首領俞龍珂為西頭供奉官,賜姓名包順。”參閱《通典·職官九》。
xī xī
年級字:西(P1) 西(P1)
詞性:名詞
英語cubiccentimeter縮寫c.c.的音譯。容量名。舊稱毫升。一西西合一立方厘米
xī yào
年級字:西(P1) 藥(P2)
詞性:名詞
中藥
即西醫用的藥物,一般用化學合成方法製成或從天然產物提製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黴素、止痛片等
Zhōng-Xī
Bái xi
年級字:白(P1) 西(P1)
詞性:名詞
白西,藏族,1978年8月生,大學學歷。現任四川甘孜州康定中學總務處主任。
xī róng
年級字:西(P1) 榮(P2)
詞性:名詞
正屋西邊的廊簷。 例:《儀禮·士喪禮》:“復者降自後西榮。” 宋沉括《夢溪筆談·辯證一》:“榮者,夏屋東西序之外屋翼也,謂之東榮、西榮。”
Xidan
年級字:西(P1) 單(P2)
詞性:名詞
西單(dan),是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個以商業為主的街區。西單得名於老北京城俗稱的西單牌樓。西單以西單路口為中心,沿西單文化廣場、西單北大街有諸多商業設施分佈。西單的商業主打青春時尚元素,因而吸引較多北京本地年輕人前往休閒、購物,有“年輕人的購物天堂”之美譽。
xī ān
年級字:西(P1) 安(P1)
詞性:名詞
長安 ,
鎬京 ,
陝西省省會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全市下轄10區3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 2014年末常住人口862.75萬,其中城鎮人口626.44萬。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西安地區建都(積年為1077年) 。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豐鎬都城、秦咸陽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全國文明城市之一,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985或211工程類大學。
參考: 宋 周密《長亭怨慢•齋》:「齋、西安令翁浩堂、郡博士洪恕齋,一時名流星聚,見為奇事。…」
xī yī
年級字:西(P1) 醫(P2)
詞性:名詞
中醫
1. 指西方傳入中國的醫學2.用這種醫學理論和技術治病的醫生
shǎn xī
年級字:陝(P6+) 西(P1)
詞性:名詞
簡稱陝 ,
簡稱秦
中國西北部的省,簡稱陝或秦。面積20萬平方公里,人口2,890萬,省會西安。北部為黃土高原,中部為關中平原,南部為秦嶺、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鉬、汞、石棉儲量豐富,工業以輕工、紡織為主,是西北地區工業發達的省。
xī yáng
jiāng xī
年級字:江(P2) 西(P1)
詞性:名詞
中國東南部的省。面積16萬平方公里,人口3320萬,省會南昌。贛江南北貫全省,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省的北部;湖周圍平原為主要產糧區。立於鄱陽湖入長江口西側的廬山為著名避暑勝地。位於省西部的井崗山為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之。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鎢礦產地
Lán xī
年級字:蘭(P3) 西(P1)
詞性:名詞
蘭西縣隸屬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地理坐標東經126°22′12″至126°28′6″,北緯46°12′57″至46°18′2″,屬寒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北靠青岡縣、望奎縣,東臨綏化縣,西界肇東縣,西北部與安達市相連,距省會哈爾濱市67公里。蘭西縣幅員面積2499平方千米,截止至2010年,蘭西縣擁有耕地216萬畝,草原34萬畝,水面10.63萬畝。總人口53萬(2013年),其中農業人口38.8萬,人均耕地5.6畝。全縣共有15個農村鄉鎮,105個行政村,773個自然屯。蘭西縣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穀子、 高粱;經濟作物有亞麻、烤煙、甜菜、油料等。 2013年…
Cháo xi
mài xī
xī bà
年級字:西(P1) 壩(P5)
詞性:名詞
水利的建築物。
東: 位於西面方向。
壩: 攔截水流的建築物。
用來防止洪水泛濫的建築物,防止在大河和川流可能發生的水患。同時,可以集結河水,改善航運及作飲食或農業灌溉之用。現代也可以在在建築物上引用水力發電。
Xi gōng
xī yù
年級字:西(P1) 域(P5)
詞性:名詞
1.漢代以後對今玉門關以西的新疆及中亞細亞等地區的總稱。 2.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
xi ya
xī hú
年級字:西(P1) 湖(P2)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錢塘湖
中國名勝之一,又名錢塘湖,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包括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xī bān
hé xī
年級字:河(P1) 西(P1)
泛指黃河以西之地,春秋戰國時,把黃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陝西兩省交界處。漢、唐時多指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的地區。唐玄宗時置河西節度使管轄甘肅及河西走廊
xī zhuāng
shān xī
年級字:山(P1) 西(P1)
1. 山的西坡。 2. 戰國 、 秦 、 漢 時稱 崤山 、 華山 以西地區。又稱 關 西。 3. 稱 太行山 以西 黃河 以東地區。
xī gé
dōng xī
年級字:東(P1) 西(P1)
詞性:名詞
方位名, 東方與西方, 東邊與西邊,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Yú xi
xī xíng
年級字:西(P1) 行(P1)
詞性:名詞 ,形容詞
1.往西行走 例:火車的西行線路 2.《西行》是《六國之行》第一首詩,是一首典型的隱喻詩,它的每個表象和直呈背後都有所暗隱和喻指。它以大鵬作為核心的隱喻型意象,以風雷作為革命運動和世界動蕩的象徵結構該詩。詩的大氣磅礴正在於這兩個大氣磅礴的喻象的運用。另有同名電影和日本俳句家。
xī hé
年級字:西(P1) 河(P1)
詞性:名詞
1.古地區名,春秋時指衛國的沿黃河地區(今河南濬縣、滑縣地區),在衛之西境。 2.戰國時魏國黃河以西之地,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的一段。
xī bó
xī fēng
年級字:西(P1) 風(P1)
詞性:名詞
東風
1.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指秋風 3.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xī guā
年級字:西(P1) 瓜(P1)
詞性:名詞
一種一年生蔓生藤本植物,開淡黃色的花,葉有5-7個深裂片,為熱帶非洲原產,現已廣泛栽培
jīng xī
年級字:京(P1) 西(P1)
詞性:名詞
廣義概念廣義上的京西指的是國都西部地區,比如北京西部的石景山區、海淀區、丰台區、門頭溝區、房山區等地。狹義概念京西特指門頭溝區。門頭溝區原名京西礦區,簡稱京西。例如門頭溝區黨報為《京西時報》,門頭溝區十八潭全名為京西十八潭,齋堂鎮靈水村為京西舉人村等。
Bēn xī
年級字:奔(P3) 西(P1)
詞性:形容詞
用於:東奔西跑。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xī chén
xī bà
正確字:西壩
錯在哪裏:
形近錯
音近錯
義近錯
異體字
年級字:西(P1)
詞性:錯別字名詞
錯別字
水利的建築物。
東: 位於西面方向。
壩: 攔截水流的建築物。
用來防止洪水泛濫的建築物,防止在大河和川流可能發生的水患。同時,可以集結河水,改善航運及作飲食或農業灌溉之用。現代也可以在在建築物上引用水力發電。
chú dōng xī chī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年級字:東(P1) 兔(P1) 西(P1) 烏(P3)
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裏有玉兔,太陽裏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宋·吳潛《瑞鶴仙》:“愁高悵遠。身世事,但難準。況禁他,東兔西烏相逐,古古今今不問。”
年級字:東(P1) 闖(P4) 西(P1) 踱(P5)
茅盾《子夜》六:“他很想跑開,但想到不吳芝生作伴,到底比起獨自東闖西踱較爲‘有聊’,便又捨不得走。”
年級字:東(P1) 瞧(P3) 西(P1) 望(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劉老老只聽見咯噹咯噹的響聲,很似打鑼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年級字:東(P1) 藏(P2) 西(P1) 躲(P1)
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
年級字:東(P1) 流(P1) 西(P1) 上(P1)
年級字:東(P1) 拉(P1) 西(P1) 扯(P4)
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指說話條理齋亂,沒有中心。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裏原沒有什麼,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爲博奧。”
年級字:說(P1) 東(P1) 談(P2) 西(P1)
年級字:東(P1) 鄰(P3) 西(P1) 舍(P2)
唐·戴叔倫《女耕田行》:“東鄰西舍花發盡,共惜餘芳淚滿衣。”
年級字:東(P1) 飄(P2) 西(P1) 蕩(P3)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
年級字:東(P1) 挪(P6) 西(P1) 湊(P4)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過了兩月,又近吉日,卻又欠迎親之費,六老只得東挪西湊,尋了幾件衣飾之類,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卻也不夠使用。”
年級字:東(P1) 偷(P2) 西(P1) 摸(P2)
清·曾樸《孽海花》第30回:“她還是饞貓兒似的東偷西摸。”
年級字:東(P1) 征(P3) 西(P1) 怨(P3)
本指商湯向一方征伐,則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後指帝王興仁義之師爲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語出《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年級字:西(P1) 山(P1) 日(P1) 薄(P4)
薄:逼近。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年級字:西(P1) 子(P1) 捧(P4) 心(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形容西施美麗的本質。
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又名西子,因心口不適而用手捧著胸口和皺著雙眉,但仍然顯露出美人的風姿。
《莊子·天運·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年級字:西(P1) 方(P1) 淨(P2) 國(P1)
清·龔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淨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年級字:東(P1) 撈(P3) 西(P1) 摸(P2)
宋·朱德《答廖子晦》:“蓋性命之理雖微,然就博文約禮實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須向無形象處東撈西摸,如捕風繫影。”
年級字:東(P1) 張(P2) 西(P1) 望(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三巧兒只爲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從此時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年級字:東(P1) 馳(P5) 西(P1) 騁(P0)
到處奔波。多指爲生活所迫或爲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同“東奔西走”。
清·貫公《拒約須急設“機關日報”議》:“電傳消息,或兩國議和,交涉問題,而調查員東馳西騁,察其人心輿論,以知其彼此方針。”
年級字:東(P1) 零(P3) 西(P1) 落(P2)
瞿秋白《餓鄉紀程》十:“出車站空場上,遠遠就看見東零西落的房屋,戰爭時燒燬的建築,殘石剩礎,悽然的哀訴資本主義的破產呢。”
年級字:東(P1) 逃(P2) 西(P1) 竄(P6)
《雙鳳亂鳴記》二十一出:“亂紛紛東逃西竄,鬧哄哄兵荒馬亂。”
年級字:移(P2) 東(P1) 補(P2) 西(P1)
用之方面的錢、物彌補那方面的虧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爲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餘。”
年級字:東(P1) 遊(P2) 西(P1) 蕩(P3)
明·吳承恩《西遊記》六回:“他因沒事幹管理,東遊西蕩,朕又恐別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園。”
年級字:東(P1) 流(P1) 西(P1) 落(P2)
郭沫若《歸去來·雞之歸去來》:“再從東京失業下來,只好成爲放浪奴隸,東流西落地隨着工做的地方向四處的鄉下移動。”
年級字:東(P1) 西(P1) 望(P2)
《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時兩隻眼睛不夠使的,正在東睃西望,又聽得那爲吆喝:‘吃酪罷!好乾酪哇!’”
年級字:東(P1) 扭(P4) 西(P1) 捏(P3)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與他,又要減你的價錢,准算過,便有幾兩贏餘,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你。”
年級字:東(P1) 搜(P3) 西(P1) 羅(P3)
許地山《空山靈雨·補破衣的老婦人》:“我們所爲,原就和你一樣,東搜西羅,無非是些綢頭布尾,只配用來補補破衲襖罷了。”
年級字:東(P1) 討(P2) 西(P1) 征(P3)
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學劍,卯歲論兵,以身許國,東討西征。”
年級字:說(P1) 東(P1) 道(P1) 西(P1)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那堪長老鼓兩片皮,搖三寸舌,說東道西,指南言北。”
年級字:東(P1) 支(P1) 西(P1) 吾(P0)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妙觀]下第三局時,頻頻以目送情。小道人會意,仍舊東支西吾,讓他過去。”
年級字:東(P1) 張(P2) 西(P1)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只見前面一個人搖擺將來,見張貢生帶了一夥家人東張西覷,料他是個要嫖的勤兒沒個幫的人,所以遲疑。”
年級字:東(P1) 西(P1) 倒(P2)
明·馮惟敏《新水令·庚午春試筆》套曲:“看俺這曲脊是腰,手顫頭搖,言語刁騷,衣履鏖糟,行動處東踅西倒,一步低一步高。”
年級字:東(P1) 遊(P2) 西(P1) 逛(P5)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四人幫’橫行時,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東遊西逛,學得‘油腔滑調’。”
年級字:東(P1) 徙(P5) 西(P1) 遷(P5)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黃宗羲》:“宗羲竄匿草莽,東徙西遷,屢瀕於危。”
年級字:東(P1) 量(P2) 西(P1) 折(P2)
量:稱量。折:虧損。指量入量出的穀物總難免有折耗。
年級字:東(P1) 挪(P6) 西(P1) 借(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6回:“來京引見的人,有幾個腰裏常常帶着幾十萬銀子?不過也是東挪西借,得了缺再去還人家。”
年級字:東(P1) 搖(P2) 西(P1) 擺(P2)
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我們的某些同志卻象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裏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
年級字:東(P1) 望(P2) 西(P1) 觀(P2)
《再生緣》第十一回:“這邊受專心等,東望西觀只候臨。”
年級字:一(P1) 命(P3) 歸(P3) 西(P1)
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年級字:東(P1) 聲(P1) 西(P1) 擊(P3)
明·李東陽《喻戰送李永敷南歸》:“子知戰乎……神出鬼沒,東聲西擊,變化而無常者,用也。”
年級字:道(P1) 東(P1) 說(P1) 西(P1)
《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覷俺咱似兒戲,使着後,道東說西暢憋氣。”
年級字:東(P1) 歪(P3) 西(P1) 倒(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九回:“日暮挑燈閒徙倚,郎不歸來留戀誰家裏?及至歸來沈醉矣,東歪西倒難扶起。”
年級字:東(P1) 倒(P2) 西(P1) 歪(P3)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哎,卻原來醉醺醺東倒西歪。”
年級字:東(P1) 走(P1) 西(P1) 顧(P3)
年級字:東(P1) 張(P2) 西(P1) 張(P2)
方誌敏《可愛的中國》:“三人擠在一個艙角里,看他們的眼睛,偷偷地東張西張的神氣。”
年級字:東(P1) 西(P1) 扯(P4)
康有爲《大同書》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強支持之事,東撏西扯,憂苦莫當。”
年級字:東(P1) 蕩(P3) 西(P1) 除(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東蕩西除,南征北討,非容易得此天下。”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跑(P1)
到處奔波。多指爲生活所迫或爲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年級字:拆(P5) 東(P1) 補(P2) 西(P1)
拆倒東邊的牆,以修補西邊的牆。比喻爲了應急而犧牲這個彌補那個。
唐·寒山《詩》:“雖乃得如斯,有爲多患累,與道殊懸運,拆西補東爾。” 宋·陳師道《次韻蘇公西湖徙魚》:“小家厚斂四壁立,拆東補西裳作帶。”
年級字:東(P1) 敲(P2) 西(P1) 逼(P4)
蔡東藩《後漢通俗演義》第二回:“百姓又最怕輸糧,地方官刑驅勢迫,東敲西逼。”
年級字:指(P2) 東(P1) 畫(P1) 西(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說青道黃,指東劃西。”宋·釋惟白《續傳燈錄》:“際出今日去卻之乎者也,更不指東畫西。”
年級字:西(P1) 南(P1)
謂四方皆來朝貢爲“西贐南琛”。贐,貢物。琛,珍寶。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西贐浮玉,南琛沒羽。吳歈越吟, 荊豔楚舞。”
年級字:中(P1) 西(P1) 合(P1) 壁(P2)
詞性:形容詞
比喻把中國原有的好東西與從外國傳進來的好東西之優點合到一起。 比喻在某種事物中,中國和西洋的精華合在一起。
年級字:東(P1) 談(P2) 西(P1) 說(P1)
魯迅《書信集·致金肇野》:“近來東談西說,而其實都無深研究,發議論是不對的。”
年級字:西(P1) 窗(P2) 剪(P3) 燭(P4)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年級字:東(P1) 趨(P4) 西(P1) 步(P1)
漢·焦贛《易林·比之損》:“二人異路,東趨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處。”
年級字:東(P1) 央(P1) 西(P1) 告(P1)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李甲]口裏雖如此說,心中割捨不下,依舊又往外邊東央西告,只是夜裏不進院門了。”
年級字:唐(P2) 突(P3) 西(P1) 子(P1)
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時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擡高了醜的,貶低了美的。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西子也。”
年級字:駕(P3) 鶴(P2) 西(P1) 遊(P2)
年級字:東(P1) 西(P1) 易(P2) 面(P1)
漢·賈誼《新書·審微》:“事之適亂,如地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
年級字:買(P1) 東(P1) 買(P1) 西(P1)
明·李開先《林沖寶劍記》第29出:“買東買西使官錢,點驢點馬是買賣。”
年級字:拆(P5) 西(P1) 補(P2) 東(P1)
唐·寒山《詩》:“雖乃得如斯,有爲多患累,與道殊懸運,拆西補東爾。”
年級字:東(P1) 扶(P3) 西(P1) 倒(P2)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宋·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醚。”
年級字:東(P1) 鱗(P4) 西(P1) 爪(P1)
原指畫龍時龍體被雲遮住,只是東邊畫一片龍鱗,西邊露一隻龍爪,不見龍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清·龔自珍《識某大令集尾》:“東雲一鱗焉,西雲一爪焉,使後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年級字:東(P1) 差(P2) 西(P1) 誤(P5)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原約一到任所差人進京圖幹此事,誰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這裏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個信來,定是東差西誤的。”
年級字:東(P1) 闖(P4) 西(P1) 走(P1)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回:“都是你這老不賢,養這禍根,終日縱他性子,任他東闖西走,惹禍招非,如今弄出事來了。”
年級字:東(P1) 衝(P2) 西(P1) 決(P2)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於淮,以便運耳。南行非河之本性,東衝西決,率無寧歲。”
年級字:指(P2) 東(P1) 劃(P4) 西(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說青道黃,指東劃西。”
年級字:東(P1) 扯(P4) 西(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年級字:東(P1) 碰(P3) 西(P1) 撞(P2)
巴金《火》:“劉波好像被困在一條死巷裏,他東碰西撞都找不出一個出路。”
年級字:東(P1) 馳(P5) 西(P1) 擊(P3)
清·魏源《聖武記》卷九:“各專責成,互相援應,毋東馳西擊,各不相顧。”
年級字:東(P1) 西(P1) 節(P1)
郭沫若《塔·萬引》:“他在這樣躊躕時,他的家計卻一天一天地逼迫攏來了,虧他的夫人挖肉補瘡,東撙西節地還能勉強維持着。“
年級字:西(P1) 裝(P1) 革(P2) 履(P6)
孫犁《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後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
年級字:日(P1) 東(P1) 月(P1) 西(P1)
漢·蔡琰《胡茄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年級字:聲(P1) 東(P1) 擊(P3) 西(P1)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爲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年級字:東(P1) 攔(P5) 西(P1) 阻(P4)
《雪巖外傳》第十回:“衆家人聽說,忙東攔西阻的教他們止聲。”
年級字:東(P1) 零(P3) 西(P1) 散(P2)
明·袁宏道《致蕭允升庶子》:“曾未幾何,而東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繼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會合,何可常也!”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撞(P2)
明·高濂《玉簪記·依親》:“驟然起兵戈,擾攘。卷塵飛,東奔西撞,嬌兒拆散知何往?”
年級字:東(P1) 遷(P5) 西(P1) 徙(P5)
《明史西域傳二·沙州衛》:“爾居沙州三十年……但當循分守職,保境睦鄰,自無外患。何必東遷西徙,徒取勞瘁。”
年級字:東(P1) 飄(P2) 西(P1) 泊(P3)
《蕩寇志》第一一二回:“車伕道:‘只有一人想該鬥得他過。’徐槐聽了,忙問是何人?車伕道:‘這人姓顏,名叫樹德……向來東飄西泊,不知住處。”
年級字:待(P3) 月(P1) 西(P1) 廂(P4)
唐·元稹《月明三五夜》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逃(P2)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後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
年級字:西(P1) 風(P1) 殘(P5) 照(P2)
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淒涼。”
唐·李白《憶秦娥》詞:“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年級字:學(P1) 貫(P1) 中(P1) 西(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對中文、西方知識都很好。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一回:本領事久聞這位某觀察,是曾經某制軍保舉過他留心時務、學貫中西的。
年級字:西(P1) 臺(P0) 痛(P2) 哭(P1)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敗被害。八年後,謝翱與友人登西臺痛哭致祭,並作《登西臺慟哭記》以記其事。後用以稱亡國之痛。
柳棄疾《懷人詩》之四:“西臺痛哭謝晞髮,眢井沉書鄭億翁。”
年級字:東(P1) 補(P2) 西(P1) 湊(P4)
朱自清《哀互生》:“他東補西湊地爲立達籌款子,還得跑北京,跑南京。”
年級字:墨(P2) 西(P1) 哥(P1) 灣(P2)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年級字:移(P2) 東(P1) 就(P1) 西(P1)
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爲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餘。”
年級字:西(P1) 風(P1) 落(P2) 葉(P1)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年級字:東(P1) 怨(P3) 西(P1) 怒(P2)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協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爲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向(P1)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東奔西向,我就養遍濮州城,你也難來攔當。”
年級字:東(P1) 播(P2) 西(P1) 流(P1)
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揚僕射書》:“又聞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
年級字:日(P1) 薄(P4) 西(P1) 山(P1)
薄:迫近。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晉·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年級字:指(P2) 東(P1) 說(P1) 西(P1)
曹禺《雷雨》第三幕:“你要罵我就罵我,別指東說西,欺負媽媽好說話。”
年級字:夕(P1) 陽(P1) 西(P1) 下(P1)
指傍晚日落時的景象。也比喻遲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年級字:東(P1) 走(P1) 西(P1) 撞(P2)
年級字:東(P1) 跑(P1) 西(P1) 顛(P4)
周立波《暴風驟雨》十四:“他和他的那個組,打地,評等級,品好賴,臂青苗,東跑西顛,整整地忙了五天。”
年級字:捧(P4) 心(P1) 西(P1) 子(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形容西施美麗的本質。
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又名西子,因心口不適而用手捧著胸口和皺著雙眉,但仍然顯露出美人的風姿。
《莊子·天運·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年級字:東(P1) 家(P1) 西(P1) 舍(P2)
唐·李白《江夏行》:“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未知行李遊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年級字:唐(P2) 突(P3) 西(P1) 施(P2)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爲了突出醜的,而貶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梁啓超《詩話》:“更會串一戲,曰《易水餞荊卿》,其第一幕‘餞別’內,有歌四章,以《史記》所記原歌作尾聲,近於唐突西施,點竄《堯典》。”
年級字:東(P1) 躲(P1) 西(P1) 藏(P2)
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走(P1)
詞性:動詞 ,形容詞
常見詞組
東奔西跑
忙於為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或某些事情的要求。
東 : 東面。
奔 : 奔跑、奔波。
西 : 西面。
走 : 走動、走出。
到處奔波。
元 · 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年級字:東(P1) 奔(P3) 西(P1) 竄(P6)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年級字:東(P1) 掩(P4) 西(P1) 遮(P4)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年級字:東(P1) 勞(P2) 西(P1) 燕(P2)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辭·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年級字:笏(P6+) 西(P1) 山(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年級字:西(P1) 食(P1) 東(P1) 眠(P3)
在西家吃飯,在東家睡覺。比喻貪利的人企圖兼有兩利。
年級字:東(P1) 揚(P2) 西(P1) 蕩(P3)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着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年級字:東(P1) 閃(P2) 西(P1) 挪(P6)
《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年級字:東(P1) 西(P1) 南(P1) 北(P1)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年級字:東(P1) 拼(P3) 西(P1) 湊(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因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所關,說不得東拼西湊,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帶了秦鍾到代儒家來拜見。”
年級字:東(P1) 躲(P1) 西(P1) 跑(P1)
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爲驚慌。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這番遇了秦叔寶,裏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
年級字:東(P1) 西(P1) 騙(P3)
《孤本元明雜劇·東籬賞菊》第二折:“若論我,半個字也不識,若說道抵換官物,盜使印信,東誆西騙,天下絕魁。”
年級字:東(P1) 討(P2) 西(P1) 伐(P5)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馳北走,東討西伐,運之無旁,按之無下。”
年級字:東(P1) 來(P1) 西(P1) 去(P1)
唐·李商隱《關門柳》詩:“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髮故年春。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爲清陰減路塵。”
年級字:東(P1) 投(P3) 西(P1) 竄(P6)
到處奔波。多指爲生活所迫或爲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同“東奔西走”。
年級字:東(P1) 食(P1) 西(P1) 宿(P3)
《藝文類聚》卷四十引《風俗通》:“俗說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醜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女便兩袒,怪問其故。雲:‘欲東家食,西家宿。’”
年級字:東(P1) 捱(P1) 西(P1) 問(P1)
《平妖傳》第十五回:“這些衆人當一場生意,見神見鬼,東捱西問,那有消息。”
年級字:偷(P2) 東(P1) 摸(P2) 西(P1)
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二折:“那個弟子孩,不似好人,偷東摸西,打發他去了吧。”
年級字:東(P1) 馳(P5) 西(P1) 撞(P2)
年級字:東(P1) 獵(P4) 西(P1) 漁(P2)
唐·孫樵《罵僮志》:“凡爲讀書,東獵西漁,粗知首尾,則爲有餘。”
年級字:東(P1) 怒(P2) 西(P1) 怨(P3)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厲色揚聲,東怒西怨。”
年級字:剪(P3) 燭(P4) 西(P1) 窗(P2)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年級字:指(P2) 東(P1) 話(P1) 西(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三荷包再問問他,他便指東話西,一味支吾。又說:“臨時我自來照料。”又說:“連我也不懂得甚麼。”三荷包無可奈何,只得辭了出來,又與丁師爺商量。”
年級字:東(P1) 遮(P4) 西(P1) 掩(P4)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遮西掩,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
年級字:馬(P1) 來(P1) 西(P1) 亞(P2)
詞性:名詞
外來翻譯語
大馬、馬來亞半島
國家名字。
國家名字。 英語: Malaysia. 地理位置:北面連接中南半島,東面是南中國海,西面與印度洋的安達曼海相通,南面是馬六甲海峽同蘇門答臘。 首都: 吉隆坡 (kuala Lumpur). 人口: 2019年 3千2百萬人。馬來西亞是一個具有多元民族和文化的國家。 歷史: 歷史上最古老的馬來王國記載於公元10世紀,到15世紀初,拜里米蘇拉創立馬六甲王朝(滿刺加),但在1511年被葡萄牙入侵,之後荷蘭和英國相繼以馬六甲為殖民中心,控制馬六甲海峽。
後來,於1824年英荷條約下英國全面佔領馬六甲,並成立加爾各答英屬東印度公司所管轄的海峽殖民地。1867年,成為倫敦殖民廳直接管的海峽殖民地。
在二戰之後,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聯邦國家正式成立,到1965 和1969 年新加坡和菲律賓分別離開聯邦國家獨立,馬來西亞的政治和經濟也日漸穩定。
年級字:道(P1) 西(P1) 說(P1) 東(P1)
《敦煌變文集·茶酒論》:“阿你兩個,何用匆匆?阿誰許你,各擬論功!言詞相毀,道西說東。”
年級字:東(P1) 衝(P2) 西(P1) 突(P3)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曹操見雲東衝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雲。”
年級字:東(P1) 鳴(P4) 西(P1) 應(P2)
蔡元培《歐美國學會叢刊發刊詞》:“海通以來……自一縷一針之細故,以至政治風俗之大端,無不東鳴西應,速於郵命。”
年級字:東(P1) 抄(P1) 西(P1) 襲(P5)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會想法,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東抄西襲,作爲自己譯的東文稿子,印出來,人家看得佩服。”
年級字:東(P1) 塗(P5) 西(P1) 抹(P3)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
年級字:東(P1) 央(P1) 西(P1)
《歧路燈》第八四回:“王象藎承主母之命,遵依程公條例,東央西浼,託產行尋售主。”
年級字:東(P1) 尋(P3) 西(P1) 覓(P5)
《平妖傳》第十回:“比及讓了他罷了,又來東尋西覓,只恐還在左近,放心不下。”
年級字:推(P2) 東(P1) 主(P1) 西(P1)
年級字:日(P1) 落(P2) 西(P1) 山(P1)
《上唐書·音樂志》:“‘棲鳥夜飛’,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敗前,思歸京師,故歌和雲:‘日落西山還去來。’”
年級字:喝(P1) 西(P1) 北(P1) 風(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年級字:東(P1) 衝(P2) 西(P1) 撞(P2)
楊朔《鐵騎兵》:“他帶着一班人巧妙地摔開了追擊的敵人,東衝西撞,想再追上大隊。”
年級字:東(P1) 西(P1) 南(P1) 朔(P0)
年級字:東(P1) 橫(P2) 西(P1) 倒(P2)
劉復《曉》詩:“回看車中,大家東橫西倒,鼾聲呼呼。”
年級字:東(P1) 挪(P6) 西(P1) 撮(P5)
《水滸傳》第九四回:“我這里正項錢糧,兀自起解不足,東挪西撮。你這項信賞錢,依着我,權且存置庫內。”
年級字:東(P1) 蕩(P3) 西(P1) 馳(P5)
《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漢王乘那項王火咸陽,弒義帝,降子嬰,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裏間道入關,進位稱王。”
年級字:什(P1) 伍(P3) 東(P1) 西(P1)
什伍:縱橫錯雜。原指南斗六星,牽牛六星,箕四星等分佈得雜亂無章。後多形容事物錯雜紛亂。
唐·韓愈《三星行》詩:“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餘。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
年級字:東(P1) 零(P3) 西(P1) 碎(P3)
郭沫若《文藝論集·自然與藝術》:“他們把他們父親的財產東零西碎地鋪滿了一堂,沒有絲毫處理的手腕。”
年級字:中(P1) 西(P1) 合(P1) 璧(P6)
合璧:圓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圓形的叫半璧,兩個半璧合成一個圓叫“合璧”。比喻中國和外國的好東西合到一塊。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這長苗子是我們中國原有的,如今攙在這德國操內,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箇中外合璧。”
年級字:東(P1) 猜(P2) 西(P1) 揣(P4)
清·袁枚《與楊蘭坡明府書》:“然李義山《錦瑟》一篇,寧使後人東猜西揣,聚訟紛紛,而當時絕不多下一注,亦可想見古人之落落大方矣。”
年級字:西(P1) 鄰(P3) 責(P3) 言(P1)
西鄰:西部的鄰國;責言:問罪的話。原指秦國(在西)向晉國(在東)問罪。後泛指別人的責備。
年級字:西(P1) 顰(P6+) 東(P1) 效(P3)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清·無名氏《少年登場》:「西顰東效,沒來由把國民價值掃地盡了。」 《莊子·天運》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年級字:東(P1) 征(P3) 西(P1) 討(P2)
唐·楊炯《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東征西討,孤虛向背,則雖女子之衆,可以當於丈夫。”
年級字:東(P1) 抹(P3) 西(P1) 塗(P5)
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後用作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同“東塗西抹”。
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只東抹西塗還肯。兩載雲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年級字:新(P1) 澤(P5) 西(P1) 號(P2)
年級字:東(P1) 穿(P1) 西(P1) 撞(P2)
《隋唐演義》第二六回:“次日進城中訪察……亦不曉得那張善士住在何處,東穿西撞,但聞街談巷語,東一堆西一簇,說某家送了幾千兩,某家送了幾百兩。”
年級字:東(P1) 滾(P2) 西(P1) 爬(P1)
《中國民間故事選·鐵金剛》:“打得官兵東滾西爬,急忙逃命。”
年級字:東(P1) 觀(P2) 西(P1) 望(P2)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6卷:“張公也慌張了,東觀西望,恐怕有人撞見。”
年級字:東(P1) 磕(P6+) 西(P1) 撞(P2)
《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你道這幾件事豈是容易做的?這都是要腳奔波,足不沾地的勾當,豈是教書人所爲?[汪爲露]失了魂的一般東磕西撞。”
年級字:東(P1) 猜(P2) 西(P1) 疑(P3)
沙汀《柳永慧》:“當我正在東猜西疑的時候,拖拉機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年級字:西(P1) 方(P1) 淨(P2) 土(P1)
年級字:東(P1) 挨(P3) 西(P1) 撞(P2)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終日間靠着些東塗西沫,東挨西撞,也濟不得甚事。”
年級字:東(P1) 飄(P2) 西(P1) 徙(P5)
明·陸採《明珠記·江會》:“幾年間東飄西徙,今日裏天教重會。大海船頭,果有相撞時。”
年級字:東(P1) 扯(P4) 西(P1) 拉(P1)
《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制臺問了幾句話,虧他東扯西拉,居然沒有露出馬腳。”
年級字:東(P1) 完(P1) 西(P1) 缺(P3)
年級字:東(P1) 西(P1) 南(P1) 北(P1) 人(P1)
《禮記·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鄭玄注:“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
年級字:東(P1) 西(P1) 南(P1) 北(P1) 客(P2)
年級字:送(P1) 佛(P3) 送(P1) 到(P1) 西(P1)
年級字:西(P1) 維(P2) 吉(P1) 尼(P1) 亞(P2)
詞性:名詞
年級字:送(P1) 佛(P3) 送(P1) 到(P1) 西(P1) 天(P1)
年級字:東(P1) 風(P1) 壓(P2) 倒(P2) 西(P1) 風(P1)
原指封建大家庭裏對立的兩方,一方壓倒另一方。現比喻革命力量對於反動勢力佔壓倒的優勢。
清·曹雪琴《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
年級字:拆(P5) 東(P1) 牆(P2) 補(P2) 西(P1) 牆(P2)
拆倒東邊的牆,以修補西邊的牆。比喻臨時勉強應付。亦比喻臨時救急,不是根本辦法。
《中國民歌資料·納布鞋》:“拆東牆,補西牆,先要顧前方。”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年級字:情(P2) 人(P1) 眼(P1) 裏(P1) 出(P1) 西(P1) 施(P2)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心裏最美麗的愛慕。
清·翟灝《能人編·婦女》:“情人眼裏出西施,鄙語也。”
年級字:東(P1) 家(P1) 唔(P0) 打(P1) 打(P1) 西(P1) 家(P1)
詞性:形容詞
轉工
事業發展要有信心,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和選擇。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
年級字:東(P1) 方(P1) 不(P1) 亮(P1) 西(P1) 方(P1) 亮(P1)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年級字:一(P1) 口(P1) 吸(P2) 盡(P3) 西(P1) 江(P2) 水(P1)
原是一氣呵成、貫通萬法的意思。後比喻過於性急,想一下子就達到目的。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tóng shān xī bēnɡ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年級字:銅(P2) 山(P1) 西(P1) 崩(P2) ,(P1) 洛(P0) 鐘(P2) 東(P1) 應(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銅山西崩,靈鍾應應。”
dōng xiàng ér wàng bù jiàn xī qiáng
年級字:東(P1) 向(P1) 而(P1) 望(P2) ,(P1) 不(P1) 見(P1) 西(P1) 牆(P2)
《呂氏春秋·去尤》:“東面望者,不見西牆;南鄉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guēn dōng chū xiàng guān xī chū jiàng
年級字:關(P2) 東(P1) 出(P1) 相(P1) ,(P1) 關(P2) 西(P1) 出(P1) 將(P3)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 sān shí nián hé xī
年級字:三(P1) 十(P1) 年(P1) 河(P1) 東(P1) ,(P1) 三(P1) 十(P1) 年(P1) 河(P1) 西(P1)
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後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優勢,我是親眼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