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毀(P3) 冠(P5) 裂(P3) 裳(P2)
《後漢書·周燮傳》:[馮良]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冠裂裳,乃遁至犍爲,從杜撫學。”
年級字:倒(P2) 裳(P2) 索(P3) 領(P2)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鄧析子·無厚篇》:“驅逸足於庭,求猿捷於檻,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
年級字:壞(P2) 裳(P2) 爲(P2) 褲(P3)
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裝;褲,指軍裝。後以之代指從軍。
《南史·劉穆之傳》載,劉裕召劉穆之爲主簿(軍吏),穆之“壞布裳爲褲”,往見劉裕。
年級字:裂(P3) 裳(P2) 衣(P1) 瘡(P6)
年級字:顛(P4) 衣(P1) 到(P1) 裳(P2)
到,通“倒”。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同“顛倒衣裳”。
漢·揚雄《太玄·上》:“次六。升於堂,顛衣到裳,廷人不慶。”
年級字:作(P2) 嫁(P3) 衣(P1) 裳(P2)
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
年級字:鴻(P6+) 衣(P1) 羽(P1) 裳(P2)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二》:“巖堂之內,每時見神人往還矣,蓋鴻衣羽裳之士,練精餌食之夫耳。”
年級字:顛(P4) 倒(P2) 衣(P1) 裳(P2)
顛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時上爲衣,下爲裳。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
《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年級字:裂(P3) 裳(P2) 裹(P5) 足(P1)
南朝·樑·劉孝標《廣絕交論》:“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棄之長騖。”
年級字:衣(P1) 裳(P2) 之(P2) 會(P1)
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年級字:水(P1) 佩(P4) 風(P1) 裳(P2)
以水作佩飾,以風爲衣裳。本寫美人的妝飾。後用以形容荷葉荷花之狀貌。
年級字:裳(P2) 連(P1) 袂(P0)
宋·劉從義《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靚妝,繼日以掎裳連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