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年級字:衣(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衣,
初,
表,
衫,
袂,
衰,
衷,
袁,
袒,
袖,
被,
袍,
袈,
袞,
袋,
袱,
裁,
裂,
裙,
補,
裕,
裟,
裘,
裔,
裝,
裏,
裊,
褂,
褚,
裸,
裨,
裳,
裴,
裹,
製,
褐,
複,
褓,
褒,
褲,
褪,
褫,
褥,
褶,
褸,
褻,
襄,
襟,
襠,
襖,
襤,
襪,
襯,
襲。甲骨及金文的「衣」字均象上衣的衣領、兩袖及相襟重疊之形。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著、 衣冠、 毛衣、睡衣、內衣、泳衣、舞衣、雨衣、 上衣、衣裳、棉衣、衣不蔽體、 衣衫不整、 寬衣解帶、衣冠楚楚。
放置衣物的東西: 衣架、衣櫃、 衣帽間。
製造衣服的工具: 衣車。
穿著衣服的動作: 穿衣、寬衣。
披或食物外面的東西:糖衣、腸衣。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 胞衣。
生活物資豐富: 豐衣足食。
事業有成,回鄉謝祖: 衣錦還鄉。
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極端敗壞的品格: 衣冠禽獸。
【姓氏】明代:衣守信。
《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漢.毛亨.傳:「上曰衣,下曰裳。」
漢.揚雄《法言.修身》:「惜乎衣未成而轉為裳也。」
《詩經.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宋.莊綽《雞肋編》卷上:「京師賣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觸其實,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為好。至食者須雪去之。」
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清.孫星衍《尙書今古文注疏.卷一五.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
yī qún
yī guì
chéng yī
shuì yī
yī kòu
xiàn yī
年級字:線(P2) 衣(P1)
詞性:名詞
由各種服用纖維組成的紗線,通過手工或者針織機械織成的服裝。
yī zhǐ
róng yī
年級字:絨(P4) 衣(P1)
詞性:名詞
類似棉或毛的帶絨的針織男女外用襯衫,短袖或長袖,有時並有領
yī shǎo
huā yī
年級字:花(P1) 衣(P1)
詞性:名詞
1.彩色的衣服2.指像彩色服裝一樣的東西
3.方言。去籽的棉花
4.清代官員於喜慶大典或節日穿著的官服補褂
dàyī
年級字:大(P1) 衣(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外衣內衣外衣。
「大」面積、體積、容量等的大小。
「衣」衣服。
一般指冬天可以保最暖的外衣。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一.賢孝》:「國朝婦人禮服,達靼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衣,無貴賤皆如之。」
máo yī
yǔ yī
yī shān
yī jīn
yì guān
年級字:衣(P1) 冠(P5)
詞性:名詞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裝2.泛指衣著,穿戴
yī wù
zǐ yī
年級字:紫(P2) 衣(P1)
詞性:名詞
紫色衣服;古代公服。春秋戰國時國君服用紫。南北朝以後,紫衣為貴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稱;借指貴官;紫色袈裟。
hēi yī
duǎn yī
dān yī
jìng yī
qīng yī
xǐ yī
bù yī
年級字:布(P1) 衣(P1)
詞性:名詞
平民官紳1.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平民百姓。
yī dōu
年級字:衣(P1) 兜(P5)
詞性:名詞
1.提起衣服前襟以盛物。亦指提起衣服前襟後所形成的兜子。2.指衣襟
wū yī
shɑ̀ngyī
年級字:上(P1) 衣(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上身的服裝。
gēng yī
年級字:更(P1) 衣(P1)
詞性:動詞
易服,
换衣1.更換衣服
例:是日,武帝起更衣, 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 --《史記.外戚世家.衛皇后》
請更衣
2.避諱語。指去廁所大小便
例: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 --《資治通鑑》
3.成年
例:到了更衣之年
tiān yī
年級字:天(P1) 衣(P1)
詞性:名詞
佛教謂諸天上人所著之衣;泛指仙神所著之衣;帝王所著之衣。
huàn yī
yī fú
mián yī
yī lǐng
年級字:衣(P1) 領(P2)
詞性:名詞
連在衣服上或分開的帶形物,它有各種形狀和大小,用以裝飾衣服的領口
Yī jiǎo
年級字:衣(P1) 角(P2)
詞性:名詞
《衣角》是劉天躍演唱的歌曲,由溯月作詞、宮欽白作曲。
chuān yī
báiyī
年級字:白(P1) 衣(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白色衣服。
身份:
1. 古時負責送酒的小官吏,或受過處分的官員
2. 印度、西域地方喜歡穿白衣,主要和佛教僧侶的 區別,因為出家人被稱為「緇衣」,緇即黑衣。
職業: 白衣天使 - 女性護士。
社會階級: 古代一般平民的服式。
「白」白色。
「衣」衣 服。
白色的 衣服。
一般有代表著一種身份、職業、社會階級。
《呂氏春秋·孟秋》:「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舊唐書·薛仁貴傳》:「仁貴 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
宋 蘇軾 《和答龐參軍》:「一見勝百聞,往鏖 皋蘭山 ,白衣挾三矢,趁此征 遼 年。」
tiě yī
yī bāo
suō yī
年級字:衣(P1)
詞性:名詞
用棕櫚皮編成的雨衣
例: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 張志和《漁歌子》
chèn yī
yī wài
yī liào
年級字:衣(P1) 料(P2)
詞性:名詞
1.適宜做衣服的成品紡織品;尤指毛料或精紡毛織物。
2.夠做一件衣服(如一女裙)的一段紡織品的長度。
yù yī
yī shì
yī chǎng
pī yī
yī chú
zhōngyī
xiù yī
年級字:繡(P4) 衣(P1)
詞性:名詞
彩繡的絲綢衣服,古代貴者所服,今多指飾以刺繡的絲質服裝。
féng yī
年級字:縫(P4) 衣(P1)
詞性:動詞
縫掖之衣。一種袖子寬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穿。
例: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詩:“縫衣比多士,往往在丘壑。”參見“ 縫掖 ”。
2.縫製衣服。
Pò yī
年級字:破(P2) 衣(P1)
詞性:名詞
破衣,這一詞是中國機械CAD/CAM軟件使用者對PTC公司出品的軟件Pro/ENGINEER的另類稱呼-Pro/E。目前的最新版本是WildFire5.0,很多中國用戶也稱之為野火5.0。
lián yī
sè yī
年級字:色(P1) 衣(P1)
詞性:名詞
彩色的衣服。對“素服”(孝服)而言。
《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孝幕翻成紅幕,色衣換去蔴衣。”
tuō yī
yì jǐn
jiāng yī
fēng yī
yī xiāng
jiá yī
年級字:夾(P3) 衣(P1)
詞性:名詞
1.有里有面的雙層衣服。
2.有面有里,中間不襯墊絮類的衣服。
Yī xiù
年級字:衣(P1) 袖(P2)
袖子是服裝覆蓋手臂的部分。是指衣服上的袖子,是長衫的組成部分。
yī shang
yī shí
wǔ yī
年級字:舞(P3) 衣(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表演用的衣服。
舞: 舞蹈、跳舞。
衣: 衣服、上衣、外衣。
為跳舞表演設計的衣服。
nèi yī
年級字:內(P1) 衣(P1)
詞性:名詞
外衣1.貼身的衣服。
2.穿在外衣之內的衣服(如襯裙、緊身胸罩、男游泳褲)。
jūn yī
yī jià
yǒng yī
年級字:泳(P3) 衣(P1)
詞性:名詞
泳衣多指女性游泳時的專用衣服,現在也有男性泳衣,泳衣與體操衣不同,一般泳衣浸入水中不會下沉。
年級字:飯(P1) 囊(P5) 衣(P1) 架(P2)
元·王子一《主入桃源》第一折:“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
年級字:白(P1) 衣(P1) 公(P1) 卿(P5)
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爲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資望。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進士》:“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爲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年級字:牛(P1) 衣(P1) 夜(P2) 哭(P1)
唐·溫庭筠《上裴舍人啓》:“今則阮路興悲,商歌結恨;牛衣夜哭,馬柱晨吟。”
年級字:衣(P1) 食(P1) 住(P1) 行(P1)
他想起孫總理的全部遺教是解決~。(茅盾《喜劇》二)
年級字:作(P2) 嫁(P3) 衣(P1) 裳(P2)
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
年級字:衣(P1) 食(P1) 不(P1) 周(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無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舉兩得?”
年級字:食(P1) 租(P2) 衣(P1) 稅(P4)
《史記·平準書》:“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漢書·食貨志下》:“縣官食租衣稅而已。”
年級字:衣(P1) 被(P2) 羣(P6) 生(P1)
衣被:給人衣穿,比喻加惠於人;羣生:衆生。比喻恩惠廣施。
宋·歐陽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論》:“衣被羣生,贍足萬類。”
年級字:顛(P4) 衣(P1) 到(P1) 裳(P2)
到,通“倒”。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同“顛倒衣裳”。
漢·揚雄《太玄·上》:“次六。升於堂,顛衣到裳,廷人不慶。”
年級字:粗(P2) 衣(P1) 食(P1)
糲: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飯。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粗衣遮寒,糲食活命。”
年級字:白(P1) 日(P1) 衣(P1) 繡(P4)
衣:穿;繡:五彩制繡的官服。白天身着華貴官服,使人看見。舊時比喻富貴後還鄉,向鄉親們誇耀。
漢·應劭《風俗通·怪神》:“(張遼)以二千石之尊過鄉里,,薦祝祖考。白日衣繡,榮羨如此。”
年級字:一(P1) 衣(P1) 帶(P1) 水(P1)
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爲交往的阻礙。
《南史·陳後主紀》:“我爲百姓父母,豈可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年級字:衣(P1) 紫(P2) 腰(P3) 金(P1)
宋·無名氏《燈下閒談·掠剩大夫》:“見一人衣紫腰金,神清貎古。”
年級字:推(P2) 食(P1) 解(P2) 衣(P1)
詞性:動詞
成語推:讓。把穿着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年級字:綠(P1) 衣(P1) 黃(P1) 裏(P1)
綠、黃:古時以黃色爲正色,綠爲閒色。以綠色爲衣,用黃色爲裏。舊喻尊卑反置,貴賤顛倒。
《詩·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裏。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年級字:衣(P1) 錦(P3) 夜(P2) 行(P1)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夜裏穿着錦繡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顯示榮華富貴。
《史記·項羽本紀傳》:“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年級字:如(P2) 不(P1) 勝(P2) 衣(P1)
勝:能承受,能承擔。身體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體瘦弱。也形容謙退的樣子。
《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然。”
年級字:衣(P1) 錦(P3) 還(P1) 鄉(P2)
《舊唐書·姜暮傳》:“衣錦還鄉,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年級字:惡(P3) 衣(P1) 食(P1)
糲: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飯。形容生活儉樸。
宋·蘇軾《禮義信足以成德論》:“以爲有國者皆當惡衣糲食,與農夫並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爲百工。”
年級字:衣(P1) 租(P2) 食(P1) 稅(P4)
租、稅:田賦和各種稅款的總稱。依靠百姓繳納的租稅生活。
年級字:錦(P3) 衣(P1) 肉(P1) 食(P1)
年級字:衣(P1) 食(P1)
明·沈榜《宛署雜記·養濟院》:“籍名收養,多至數千餘人,歲費當若干!此外,又有舍飯,而鶉衣鷇食,扶攜顛連,號呼衢路者,猶然在也。”
年級字:杜(P2) 陵(P2) 布(P1) 衣(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人名杜甫,
杜子美,
杜少陵,
少陵野老,
杜工牧,
老杜,
杜五詩聖,
李杜,
大李杜中國唐朝著名大詩人,名字: 杜陵布衣。
中國唐朝著名大詩人,被稱為「詩聖」。
他活於(公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自號少陵野老,也稱為杜陵布衣。祖籍湖北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他曾任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故也稱為「杜工部」。
他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
他的詩大多反映現實主義,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
他有「詩史」之名,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也被稱為「老杜」以別於杜牧「小杜」。
同時,杜甫與李白合稱 「李杜」,也合稱「大李杜」。
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為區別,他們被稱為「小李杜」。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與蘇味道、李嶠、崔融齊名,時稱「文章四友」。杜甫亦善詩,且宏揚光大,故後人也將他排名第五,稱杜甫為「杜五」。
年級字:優(P3) 孟(P5) 衣(P1) 冠(P5)
優孟:春秋時楚國著名的的演雜戲的人,擅長滑稽諷諫。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場演戲。
《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楚相孫叔敖死後,兒子很窮。優孟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楚莊五受到感動,封了孫叔敖的兒子。
年級字:褐(P0) 衣(P1) 蔬(P3) 食(P1)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飯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飯。形容生活困苦。
《史記·遊俠列傳》:“故季次、原憲終年空室蓬戶,褐衣蔬食。”
年級字:班(P2) 衣(P1) 戲(P2) 採(P2)
相傳老萊子七十歲時穿綵衣作兒戲以娛親。後以之爲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雖無兒,效老萊,班衣戲採。”
年級字:綵(P3) 衣(P1) 娛(P4) 親(P1)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爲孝順父母的典故。
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着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僕,因臥地爲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年級字:布(P1) 衣(P1) 韋(P0) 帶(P1)
《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年級字:暴(P4) 衣(P1) 露(P2) 蓋(P2)
《史記·蕭相國世家》:“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年級字:解(P2) 衣(P1) 槃(P0) 磅(P4)
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爲隨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年級字:衣(P1) 不(P1) 蔽(P5) 體(P2)
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秦牧《土地》:“衣不蔽體、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農民望了這羣不知稼穡艱難的人們一眼,一句話也沒說。”
年級字:鴻(P6+) 衣(P1) 羽(P1) 裳(P2)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二》:“巖堂之內,每時見神人往還矣,蓋鴻衣羽裳之士,練精餌食之夫耳。”
年級字:足(P1) 食(P1) 豐(P3) 衣(P1)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緯》:“勸夫人省可閒愁緒,足食豐衣無所慮,何況俺爺貴胄都時譽。”
年級字:衣(P1) 錦(P3) 食(P1) 肉(P1)
穿錦繡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祿。
《商君書·算地》:“刑人有列,則君子下其位;衣錦食肉,則小人冀其利。”《前漢書平話續集》捲上:“信(韓信)望衣錦食肉,誰指望奪印懷仇,不似芒蕩山下累求良士。”
年級字:朱(P1) 衣(P1) 點(P1) 頭(P1)
明·陳耀文《天中記》卷三十八引《侯鯖錄》:“歐陽修知貢舉日,每遇考試卷,坐後常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然後其文入格。……因語其事於同列,爲之三嘆。嘗有句雲:‘唯願朱衣一點頭。’”
年級字:衣(P1) 食(P1) 稅(P4) 租(P2)
《漢書·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謀,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
年級字:班(P2) 衣(P1) 戲(P2) 彩(P1)
指身穿綵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後以之爲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年級字:解(P2) 衣(P1) 衣(P1) 人(P1)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年級字:衣(P1) 冠(P5) 土(P1) 梟(P0)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蘇楷、高貽休、蕭聞禮,皆人才寢陋……河朔人士,目蘇楷爲衣冠土梟。”
年級字:布(P1) 衣(P1) 食(P1)
唐·房魯《上節度使書》:“其愧非愧,布衣糲食,僮飢蹇驢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年級字:殺(P4) 衣(P1) 縮(P3) 食(P1)
明·寧濂《故麗水葉府君墓銘》:“家雖貧,殺衣縮食,葬宗黨十餘喪。”
年級字:無(P2) 縫(P4) 天(P1) 衣(P1)
神話指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縫合,沒有縫兒。常以比喻詩文等事物沒有一點瑕疵。
年級字:乘(P2) 肥(P2) 衣(P1) 輕(P2)
肥:肥壯的馬。衣:穿。輕:輕暖的裘衣。駕馭肥壯的馬,穿着貴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華。
《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鍾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年級字:烏(P3) 衣(P1) 子(P1) 弟(P1)
烏衣:烏衣巷,東晉時王導、謝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王謝那樣的望族子弟。後泛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閣含春,便有那烏衣子弟伴紅裙。”
年級字:衣(P1) 紫(P2) 腰(P3) 銀(P2)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想當日,孟母教子,居必擇鄰;陶母教子,剪髮待賓;陳母教子,衣紫腰銀。”
年級字:鮮(P2) 衣(P1) 怒(P2) 馬(P1)
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冤獄》:“羣盜得志,彌橫恣爲推埋,鮮衣怒馬,以遊俠爲稱,其魁名朱國臣者,初亦宰夫也。”
年級字:量(P2) 體(P2) 裁(P4) 衣(P1)
《墨子·魯問》:“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我道,則翟將往,量腹麪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羣臣,奚能以封爲哉?”
年級字:蒼(P2) 狗(P2) 白(P1) 衣(P1)
宋·楊萬里《送鄉人余文明勸之以歸》詩:“蒼狗白衣俱昨夢,長庚孤月自青天。”
年級字:靡(P0) 衣(P1) 偷(P2) 食(P1)
靡:華麗;偷:苟且。身穿麗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貴的人苟且偷生。
《漢書·韓信傳》:“眾庶莫不輟作怠惰,靡衣偷食,傾耳以待命者。”
年級字:衣(P1) 單(P2) 食(P1) 薄(P4)
年級字:衣(P1) 食(P1) 父(P1) 母(P1)
明·湯顯祖《南柯記》:“着甚麼南莊田,北莊地,有溜二便是衣食父母。”
年級字:錦(P3) 衣(P1) 行(P1) 晝(P4)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年級字:敝(P0) 衣(P1) 腹(P4)
明·歸有光《上總制書》:“故富者貧而貧者死,其不死者敝衣枵腹,橫被苛斂。”
年級字:白(P1) 衣(P1) 秀(P2) 士(P1)
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至如呂岩,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
年級字:衣(P1) 錦(P3) 夜(P2) 游(P1)
穿了錦繡衣裳在夜間出行。比喻雖居官位,卻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榮耀顯貴。同“衣繡夜行”。
年級字:惡(P3) 衣(P1) 菲(P5) 食(P1)
《梁書·太祖張皇后等傳序》:“高祖撥亂反正,深鑑奢逸,惡衣菲食,務先節儉。”
年級字:宵(P2) 衣(P1) 食(P1)
宵:夜間;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來,時間晚了才吃飯。形容爲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
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旰衣宵食。”
年級字:衣(P1) 馬(P1) 輕(P2) 肥(P2)
穿着輕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馬駕的車。形容生活的豪華。
語出《論語·雍也》:“乘肥馬,衣輕裘。”唐·杜甫《秋興》詩之三:“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年級字:弱(P3) 不(P1) 勝(P2) 衣(P1)
《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
年級字:衣(P1) 冠(P5) 梟(P0)
相傳梟是吃母的惡鳥,獍是吃父的惡獸。舊時比喻不孝的人。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爲衣冠梟獍。”
年級字:衣(P1) 錦(P3) 榮(P2) 歸(P3)
《舊唐書·姜暮傳》:“衣錦還鄉,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年級字:牛(P1) 衣(P1) 病(P2) 臥(P3)
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便羊裘歸去,難留嚴子;牛衣病臥,肯泣王章?”
年級字:白(P1) 日(P1) 繡(P4) 衣(P1)
漢·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伐木血出以爲怪者》:“(張遼)以二千石之尊過鄉里,薦祝祖考。白日繡衣,榮羨如此。”
年級字:布(P1) 衣(P1) 黔(P0) 首(P1)
布衣:封建時代平民的別稱;黔首:戰國及秦代對人民的稱謂。古代指一般百姓。
《史記·李斯列傳》:“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
年級字:褐(P0) 衣(P1) 不(P1) 完(P1)
褐:粗布衣服。連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穀,餘樑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
年級字:行(P1) 不(P1) 勝(P2) 衣(P1)
《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
年級字:東(P1) 市(P2) 朝(P3) 衣(P1)
《史記·吳王濞列傳》、《漢書·晁錯傳》載:漢景帝時,御史大夫晁錯被讒,“衣朝衣斬東市。”
年級字:衣(P1) 冠(P5) 楚(P2) 楚(P2)
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年級字:衣(P1) 被(P2) 群(P6) 生(P1)
衣被:給人衣穿,比喻加惠於人;群生:眾生。比喻恩惠廣施。
宋·歐陽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論》:“衣被群生,贍足萬類。”
年級字:烏(P3) 衣(P1) 門(P1) 第(P1)
年級字:黜(P0) 衣(P1) 縮(P3) 食(P1)
明·宋濂《重建龍德大雄殿碑》:“於是黜衣縮食,重創大雄殿五楹間。”
年級字:朝(P3) 衣(P1) 東(P1) 市(P2)
典出《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年級字:衣(P1) 裳(P2) 之(P2) 會(P1)
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年級字:布(P1) 衣(P1) 之(P2) 交(P1)
《戰國策·齊策三》:“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
年級字:食(P1) 粗(P2) 衣(P1)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大公資助張協》:“奴供備糲食粗衣。”
年級字:弊(P5) 衣(P1) 蔬(P3) 食(P1)
破舊的衣服和粗糲的飯食。指生活儉樸。同“弊衣簞食”。
年級字:縫(P4) 衣(P1) 淺(P3) 帶(P1)
先秦·莊周《莊子·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矯言僞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年級字:白(P1) 衣(P1) 蒼(P2) 狗(P2)
蒼:灰白色。浮雲象白衣裳,頃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年級字:解(P2) 衣(P1) 推(P2) 食(P1)
把穿着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年級字:食(P1) 宵(P2) 衣(P1)
南朝陳徐陵《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
年級字:敝(P0) 衣(P1) 食(P1)
宋·曾鞏《徐復傳》:“窮閻漏屋,敝衣糲食,或至於不能自給,未嘗動其意也。”
年級字:豕(P0) 食(P1) 丐(P5) 衣(P1)
年級字:靡(P0) 衣(P1) 玉(P1) 食(P1)
年級字:衣(P1) 冠(P5) 禮(P2) 樂(P2)
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範。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年級字:聖(P4) 主(P1) 垂(P2) 衣(P1)
語出《易·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葛亮乾坤。”
年級字:衣(P1) 紫(P2) 腰(P3) 黃(P1)
明·謝讜《四喜記·帝闕辭榮》:“誰不願衣紫腰黃,還須慮同袍中傷。”
年級字:衣(P1) 衫(P3)
先秦·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杜預注:“藍縷:敝衣。”
年級字:縮(P3) 衣(P1) 節(P1) 食(P1)
宋·陸游《劍南詩稿·秋獲歌》:“我願鄰曲謹蓋藏,縮衣節食勤耕桑。”
年級字:惡(P3) 衣(P1) 蔬(P3) 食(P1)
晉·葛洪《神仙傳·孔元方》:“元方仁慈,惡衣蔬食。”
年級字:衣(P1) 相(P1) 傳(P2)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鉢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舊唐書·神秀傳》:“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雲自釋迦相傳,有衣鉢爲記,世相付授。”
年級字:衣(P1) 香(P1) 鬢(P0) 影(P2)
形容婦女的衣着穿戴十分華麗(多指人多的場合)。借指婦女。
北周·庾信《春賦》:“屋裏衣香不如花。”唐·李賀《詠懷》詩:“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年級字:解(P2) 衣(P1) 包(P1) 火(P1)
《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十三年》:“關中華戎雜錯,風俗勁悍;裕欲以荊揚之化,施之函秦,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
年級字:解(P2) 衣(P1) 抱(P1) 火(P1)
《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十三年》:“關中華戎雜錯,風俗勁悍;裕欲以荊揚之化,施之函秦,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清·唐訓方《里語徵實》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年級字:裂(P3) 裳(P2) 衣(P1) 瘡(P6)
年級字:解(P2) 衣(P1) 卸(P5) 甲(P1)
解:脫衣。卸:卸掉。脫下戰衣,卸掉灰甲。比喻不再作戰。
明·無名氏《杏林莊》第一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順天朝,班中封位爵。”
年級字:斑(P3) 衣(P1) 戲(P2) 彩(P1)
指身穿綵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後以之爲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北堂書鈔》卷一二九引《孝子傳》言老萊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爲嬰兒戲以娛父母。
年級字:弊(P5) 衣(P1) 疏(P3) 食(P1)
年級字:沐(P4) 猴(P2) 衣(P1) 冠(P5)
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年級字:衣(P1) 不(P1) 解(P2) 帶(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解帶:解開衣帶,指脫衣。因事過度操勞,以致不能脫衣安睡。也形容看護病人十分辛勞(多指對長輩)。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劉孝標註引《中興書》:「仲堪父嘗疾患經時,仲堪衣不解帶數年。」
年級字:惡(P3) 衣(P1) 惡(P3) 食(P1)
《論語·里仁》:“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年級字:缺(P3) 食(P1) 無(P2) 衣(P1)
明·無名氏《貧富興衰》第一折:“先主在獨樹樓桑受困危,織履編席,缺食無衣,到處尋覓,挽菜挑虀。”
年級字:粗(P2) 衣(P1) 淡(P2) 飯(P1)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宋·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年級字:牛(P1) 衣(P1) 對(P1) 泣(P4)
睡在牛衣裏,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着窮困的生活。
《漢書·王章傳》:“初,章爲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年級字:衣(P1) 衫(P3) 藍(P2) 縷(P5)
《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啓山林。”
年級字:食(P1) 宵(P2) 衣(P1)
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策文》:“勤民聽政,旰食宵衣。”
年級字:若(P3) 不(P1) 勝(P2) 衣(P1)
《淮南子·氾論》:“周公事文王也,行無專制,事無由己,身若不勝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於文王,洞洞屬屬,而將不能,恐失之,可謂能子矣。”
年級字:衣(P1) 錦(P3) 衣(P1)
錦衣外面再加上麻紗單罩衣,以掩蓋其華麗。比喻不炫耀於人。
《詩·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又《詩·鄭風·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年級字:草(P1) 衣(P1) 木(P1) 食(P1)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你這出家人,無過草衣木食,幹受辛苦,有什麼受用快活處。”
年級字:褒(P5) 衣(P1) 博(P4) 帶(P1)
褒、博:形容寬大。着寬袍,系闊帶。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年級字:振(P2) 衣(P1) 濯(P0) 足(P1)
濯足:洗腳。抖掉衣服上的灰塵,洗去腳上的污垢。形容放棄世俗生活的榮華富貴,立志在山中隱居。
年級字:縮(P3) 衣(P1) 節(P1) 口(P1)
宋·蘇軾《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農民之家,量入爲出,縮衣節口,雖貧亦足。”
年級字:足(P1) 衣(P1) 足(P1) 食(P1)
《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我佛當日爲救門徒六道輪迴,猶如舟船,般運衆生,達於彼岸。此時總得見佛,今世足衣足食。”
年級字:靡(P0) 衣(P1) 食(P1)
靡:華麗;媮:苟且。身穿麗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貴的人苟且偷生。
《漢書·韓信傳》:“衆庶莫不輟作怠惰,靡衣媮食,傾耳以待命者。”
年級字:鮮(P2) 衣(P1) 良(P1) 馬(P1)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第三一○引唐·載孚《廣異記·汝陰人》:“汝陰男子姓許,少孤,爲人白皙,有姿調,好鮮衣良馬,遊騁無度。”
年級字:天(P1) 衣(P1) 無(P2) 縫(P4)
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爲也。’”
年級字:解(P2) 衣(P1) 般(P2)
脫衣箕坐。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爲隨便,不受拘束。
年級字:糖(P2) 衣(P1) 彈(P4)
糖衣:包在藥物外面的一層甜味的薄膜。用糖衣裹著的砲彈。比喻經過巧妙偽裝使人樂於接受的進攻性手段。
年級字:衣(P1) 鵠(P0) 面(P1)
清·捧花生《畫舫餘譚》:“嘗見某者,鶉衣鵠面,行泮宮前。”
年級字:衣(P1) 輕(P2) 乘(P2) 肥(P2)
衣:穿。輕:輕暖的裘衣;肥:肥壯的馬。穿着貴重的衣服,駕馭肥壯的馬。形容生活奢侈豪華。
《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鍾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年級字:衣(P1) 寬(P2) 帶(P1) 鬆(P4)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長漏永,一聲聲衣寬帶鬆。別恨離愁,變成一弄。”
年級字:白(P1) 衣(P1) 天(P1) 使(P2)
詞性:名詞
醫護,
護士女護士。
「白衣」穿著白衣。
「天使」西方宗教中作為上天的使者,代表了關愛、和平和喜樂。
比喻穿著白色衣著的護士是上天派到人間,她們以愛護和關心去協助受痛傷的病人康復。
南丁格爾是世界上第一位女護士。英文名字: Florence Nightingale出生於義大利一個來自英國上流社會的家庭 (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英國護士和統計學家。
每年的 5月12 日 國際護士節就是紀念這位女仕。她參加不少地方的戰役,協助醫生拯救受傷的軍人,她把經歷用文字和數據詳細紀錄,並開創了護理學校教授,培養了大量的專業護士。其後全救有不同的國家領袖也跟隨她建立護士學校,也傳授她的《南丁格爾誓言》成為護士的崇高理想典範。
年級字:百(P1) 衣(P1) 百(P1) 隨(P3)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三卷:“做爺孃的百依百順,沒一事違拗了他。”
年級字:衣(P1) 宵(P2) 食(P1)
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進食。常用以稱諛帝王勤於政事。
語出唐太宗《執契靜三邊》詩:“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
年級字:腰(P3) 金(P1) 衣(P1) 紫(P2)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卷二十二:“何不在此處用了些?博得個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年級字:粗(P2) 衣(P1) 惡(P3) 食(P1)
《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雖在軍旅,常粗衣惡食,儉以率下。”
年級字:暴(P4) 衣(P1) 露(P2) 冠(P5)
《漢書·燕刺王劉旦傳》:“今宗室子孫,曾無暴衣露冠之勞,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年級字:衣(P1) 不(P1) 完(P1) 採(P2)
年級字:縮(P3) 衣(P1) 嗇(P2) 食(P1)
清·梅曾亮《崔恭人墓誌銘》:“母縮衣嗇食,區畫綜理,未嘗使大人憂。”
年級字:褒(P5) 衣(P1) 危(P3) 冠(P5)
褒衣:寬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寬袍高帽。
唐·韓愈《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獻酬有容,歌風雅之古辭,斥夷狄之新聲。褒衣危冠,興興如此。”
年級字:椎(P0) 布(P1) 衣(P1)
《後漢書·梁鴻傳》:“乃更爲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年級字:衣(P1) 相(P1) 傳(P2)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舊唐書·神秀傳》:“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年級字:稱(P2) 體(P2) 載(P3) 衣(P1)
稱:適合。按照身材剪載衣服。比喻根據實際情況辦事。
《南齊書·張融傳》:“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
年級字:弊(P5) 衣(P1) 簞(P0) 食(P1)
《周書·儒林傳論》:“其沉默孤微者,亦篤志於章句,以先王之道,飾腐儒之姿,達則不過侍講訓胄,窮則終於弊衣簞食。”
年級字:汗(P1) 流(P1) 洽(P6) 衣(P1)
明·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頃賢郎至,辱華翰獎借,爛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讀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年級字:節(P1) 衣(P1) 縮(P3) 食(P1)
《史記·貸殖列傳》:“能薄飲食,忍嗜慾,節衣服。”
年級字:衣(P1) 錦(P3) 晝(P4) 行(P1)
穿了錦繡衣裳在白天出行。舊時形容在本鄉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鄉,榮耀異常。同“衣繡晝行”。
宋·葉適《朝請大夫主管衝佑觀煥章侍郎陳公墓誌銘》:“大父康伯,相高宗,值逆亮送死,竭臣子力,賴累聖威靈,幸而破虜。臨內禪,特詔定第,自請退休,得守鄉社。都人稱讚曰:‘所謂衣錦晝行者也。’”
年級字:整(P2) 衣(P1) 斂(P0) 容(P2)
語出唐·白居易《琵琶行》:“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年級字:綠(P1) 衣(P1) 使(P2) 者(P1)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鸚鵡告事》:“其時僕妾輩並無所覺,惟有鸚鵡一只在堂前架上。……封鸚鵡爲‘綠衣使者’。”
年級字:菲(P5) 食(P1) 薄(P4) 衣(P1)
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儉樸。
《梁書·武帝紀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準的甿庶,菲食薄衣,請自孤始。”
年級字:和(P1) 衣(P1) 而(P1) 臥(P3)
明·明教中人《好俅傳》第六回:“因掙扎走了幾步,身體愈覺睏倦,坐不得一刻,就和衣而睡。”
年級字:短(P2) 衣(P1) 匹(P2) 馬(P1)
短衣:短裝。古代爲平民、士兵等服裝。穿着短衣,騎一匹駿馬。形容士兵英姿矯健的樣子。
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年級字:衣(P1) 繡(P4) 夜(P2) 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衣:穿。繡:錦繡。穿着精美鮮豔的錦繡衣服夜間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貴以後不爲人知。亦作“衣錦夜游”、“衣錦夜行”。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年級字:衣(P1) 繡(P4) 晝(P4) 行(P1)
晝:白天。穿了錦繡衣服在白晝行走。比喻在本鄉作官,或富貴後回到故鄉。
《三國志·魏書·張既傳》:“還君本州,可謂衣繡晝行矣。”
年級字:玉(P1) 食(P1) 錦(P3) 衣(P1)
錦衣:鮮豔華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
年級字:顛(P4) 倒(P2) 衣(P1) 裳(P2)
顛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時上爲衣,下爲裳。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
《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年級字:布(P1) 衣(P1) 蔬(P3) 食(P1)
《晉書·範汪傳》:“外氏家貧,無以資給,汪乃廬於園中,布衣蔬食,然薪寫書。”
年級字:錦(P3) 衣(P1) 玉(P1) 食(P1)
年級字:缺(P3) 衣(P1) 少(P1) 食(P1)
明李贄《焚書·復李漸老書》:“即此衣食之賜,既深以爲喜,則缺衣少食之煩惱不言而知也。”
年級字:豐(P3) 衣(P1) 足(P1) 食(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豐 : 豐富、豐盛。
衣 : 衣服、衣物。比喻温暖。
足 : 充足、足夠。
食 : 食物、糧食。比喻飽滿。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頭官人,豐衣足食,所住無不克。」
年級字:烏(P3) 衣(P1) 之(P2) 遊(P2)
《宋書·謝弘微傳》:“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矅、弘微並以文酒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遊,混五言詩所云‘昔爲烏衣遊,慼慼皆親侄’者也。”
年級字:衣(P1) 錦(P3) 過(P1) 鄉(P2)
年級字:衣(P1) 百(P1) 結(P1)
鶉:鵪鶉鳥;結:懸掛連綴。鵪鶉的尾巴短而禿,象打滿補丁一樣。形容衣服非常破爛。
年級字:白(P1) 衣(P1) 宰(P5) 相(P1)
《新唐書·令狐滈傳》:“且滈居當時,謂之‘白衣宰相’。滈未嘗舉進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謂無解及第,不已罔乎?”
年級字:彈(P4) 冠(P5) 振(P2) 衣(P1)
語出《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年級字:綠(P1) 衣(P1) 黃(P1) 里(P1)
綠、黃:古時以黃色為正色,綠為閒色。以綠色為衣,用黃色為裡。舊喻尊卑反置,貴賤顛倒。
《詩·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年級字:衣(P1) 冠(P5) 禽(P5) 獸(P3)
穿戴着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爲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年級字:朱(P1) 衣(P1) 使(P2) 者(P1)
明·陳耀文《天中記》卷三十八引《侯鯖錄》:“歐陽修知貢舉日,每遇考試卷,坐後常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然後其文入格。……因語其事於同列,爲之三嘆。嘗有句雲:‘唯願朱衣一點頭。’”
年級字:衣(P1) 架(P2) 飯(P1) 囊(P5)
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比喻沒有能力,幹不了什麼事的人。
元·王子一《主入桃源》第一折:“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
年級字:解(P2) 衣(P1) 盤(P2)
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爲隨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年級字:暖(P2) 衣(P1) 飽(P1) 食(P1)
《荀子·榮辱》:“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飽食,長生久視,以免於刑戮也。”
年級字:白(P1) 衣(P1) 卿(P5) 相(P1)
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爲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資望。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進士》:“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爲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年級字:飽(P1) 食(P1) 暖(P2) 衣(P1)
飽食:吃得飽;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年級字:未(P1) 明(P1) 求(P2) 衣(P1)
年級字:牽(P3) 衣(P1) 見(P1)
語出《莊子·讓王》:“曾子居衛……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絕纓,捉襟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年級字:解(P2) 衣(P1) 磅(P4)
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爲隨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年級字:衣(P1) 不(P1) 完(P1) 采(P1)
年級字:解(P2) 衣(P1) 盤(P2) 磅(P4)
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爲隨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年級字:無(P2) 衣(P1) 之(P2) 賦(P6)
春秋末,吳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師秦廷,倚庭牆而哭,七日勺飲不入。秦哀公乃賦《無衣》詩,並出兵救楚。事見《左傳·定公四年》。
年級字:衣(P1) 繡(P4) 夜(P2) 遊(P2)
比喻雖居官位,卻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榮耀顯貴。同“衣繡夜行”。
漢·焦贛《易林·小過之否》:“衣繡夜遊,與君相逢,除患解惑,使君不憂。”
年級字:牛(P1) 衣(P1) 歲(P2) 月(P1)
清·曾國藩《送妹夫王五歸》詩之四:“織屨辟纑終古事,牛衣歲月即羲皇。”
年級字:糖(P2) 衣(P1) 炮(P2) 彈(P4)
糖衣:包在藥物外面的一層甜味的薄膜。用糖衣裹着的炮彈。比喻經過巧妙僞裝使人樂於接受的進攻性手段。
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49章:“不要中了敵人的糖衣炮彈,被人家拉過去。”
年級字:衣(P1) 錦(P3) 晝(P4) 游(P1)
衣:穿。白天身着華貴官服,使人看見。舊時比喻富貴後還鄉,向鄉親們誇耀。
《魏書·甄琛傳》:“未幾,除徵北將軍,定州刺史,衣錦晝游,在爲稱滿。”
年級字:侈(P5) 衣(P1) 美(P1) 食(P1)
《呂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厲五兵,侈衣美食,發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樂。”
年級字:彩(P1) 衣(P1) 娛(P4) 親(P1)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年級字:牽(P3) 衣(P1) 投(P3) 轄(P0)
指拉住客人衣裳,投其車轄於井。形容殷勤留客。轄,古代車上固定車輪的零件。
年級字:鮮(P2) 衣(P1) 美(P1) 食(P1)
鮮:有光彩的。穿的是華麗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優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稱此時雖然借寓僧房,圖書滿案,鮮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hǎo nǚ bù chuān jià shí yī
年級字:好(P1) 女(P1) 不(P1) 穿(P1) 嫁(P3) 時(P1) 衣(P1)
年級字:七(P1) 次(P1) 量(P2) 衣(P1) 一(P1) 次(P1) 裁(P4)
zhǐ zhòng yī shān bù zhòng rén
年級字:只(P1) 重(P1) 衣(P1) 衫(P3) 不(P1) 重(P1) 人(P1)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五陵公子爭誇富,百衲老僧不厭貧,近來世俗多顛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fó shì jīn zhuāng rén shì yī zhuāng
年級字:佛(P3) 是(P1) 金(P1) 裝(P1) ,(P1) 人(P1) 是(P1) 衣(P1) 裝(P1)
意爲佛像的光彩要靠塗金,人樣的俊俏要靠衣飾。比喻人內裏不足,要靠外表。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yī lái shēn shǒu fàn lái zhāng kǒu
年級字:衣(P1) 來(P1) 伸(P2) 手(P1) ,(P1) 飯(P1) 來(P1) 張(P2) 口(P1)
安公子是自幼嬌養,“~”的人,何曾理會過怎生叫做生計艱難。(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
fó shì jīn zhuāng rén shì yī zhuāng
年級字:佛(P3) 是(P1) 金(P1) 妝(P4) ,(P1) 人(P1) 是(P1) 衣(P1) 妝(P4)
指佛靠金子裝點,人靠衣飾打扮。比喻人內裏不足,要靠外表。
陳若曦《求田問舍》:“佛是金妝,人是衣妝,房子要招徠顧客,據說非要一番粉飾不可。”
kàn cài chī fàn liàng tǐ cái yī
年級字:看(P1) 菜(P1) 吃(P1) 飯(P1) ,(P1) 量(P2) 體(P2) 裁(P4) 衣(P1)
量體: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裁:裁剪。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事。”
címǔ shǒuzhōng xiàn,yóuzǐ shēnshang yī
年級字:慈(P2) 母(P1) 手(P1) 中(P1) 線(P2) ,(P1) 遊(P2) 子(P1) 身(P1) 上(P1) 衣(P1) 。(P1)
文言文字詞母愛的偉大,兒女的孝心
描寫母親關心兒子出行,細心用針線為兒子縫做衣服。
情景感動了兒子的孝心,期盼盡快向母親回報。
雅典娜e學園 : 《遊子吟》
https://athenaspace.com/site/writerApp/essayPreviewFirst.php?hwID=04181011400504060504100504&cmsLogin=
孟郊《遊子吟》【全文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漢族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遊子吟》是著名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