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jiē
jiē páng
Lǎo jiē
jiē dào
jiē shì
chū jiē
pū jiē
年級字:仆(P4) 街(P2)
詞性:形容詞
廣東俗語,
外來翻譯語1.[poor guide] 英語可憐、失意的人的音譯。
2.仆街:
- 仆: 仆倒。
- 街: 街道。
比喻失敗、潦倒的遭遇或行為不正的人物。
jiē jǐng
shì jiē
Chéng jiē
年級字:城(P2) 街(P2)
詞性:名詞
城街,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20公里,距離鎮0.20公里, 國土面積1.76平方公里,海拔1280.00米,年平均氣溫18.12℃,年降水量75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544.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8畝;有林地844.0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99戶,有鄉村人口828人,其中農業人口796人,勞動力4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2人。 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2.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83.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產業為主。
lín jiē
mà jiē
dà jiē
dāng jiē
xiāng jiē
jiē dēng
jiē tóu
shàng jiē
jiē lǐ
年級字:街(P2) 裡(P3)
詞性:名詞
街坊里巷。
例:《漢書·地理誌上》“ 新豐” 顏師古注引漢應劭曰:“太上皇思東歸,於是高祖改築城寺街里以像豐,徙豐民以實之,故號新豐。”《後漢書·輿服誌上》:“鈴下、侍閤、門蘭、部署、街里走卒,皆有程品,多少隨所典領。” 孫犁《囑咐》:“他看見房屋並沒燒,街里很安靜,這正是人們吃完晚飯,準備上門的時候了。”
cháng jiē
guàng jiē
jiē fāng
年級字:街(P2) 坊(P5)
鄰居1.街巷,也指城市中以道路或自然界線(如河流)劃分的居住生活區2.同街巷的鄰居
Jiē jiǎo
yán jiē
jiē kǒu
jiē xiàng
qián jiē
jiàn jiē
yóu jiē
年級字:遊(P2) 街(P2)
詞性:動詞
許多人在街上結隊遊行,舊時為誇耀家中有人中狀元、當大官,現多押著犯罪分子以示懲戒。
jiē shàng
shàngjiē
年級字:柳(P3) 陌(P3) 花(P1) 街(P2)
元·朱庭玉《祆神急·閨思》套曲:“多應浪遊年少客,千金將笑買,柳陌花街。”
年級字:柳(P3) 巷(P2) 花(P1) 街(P2)
宋·黃庭堅《滿庭芳·妓女》詞:“初綰雲鬟,才勝羅綺,便嫌柳巷花街。”
年級字:大(P1) 街(P2) 小(P1) 巷(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好生晴朗,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花放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年級字:長(P1) 街(P2) 短(P2) 巷(P2)
《醒世恆言·賣郎獨佔花魁》:“[朱重]放下被窩等件,買巨鎖兒鎖了門,便往長街短巷,訪求父親。”
年級字:日(P1) 轉(P2) 千(P1) 街(P2)
年級字:街(P2) 坊(P5) 四(P1) 鄰(P3)
《春阿氏謀夫案》第六回:“街坊四鄰,你們都聽聽。如今這年月,顛倒兒顛拉,媳婦是祖宗,婆婆是家奴,你們給評評,是我昏瞶了,是她欺辱我。”
年級字:十(P1) 字(P1) 街(P2) 頭(P1)
指縱橫交叉、繁華熱鬧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間,現實社會。
魯迅《兩地書》七八:“其實世界上你所深惡的和期望的,走到十字街頭,還不是一樣麼?”
年級字:街(P2) 巷(P2) 陌(P3)
漢·荀悅《漢紀·哀帝紀》:“至京師又聚會祀西王母,設祭於街巷阡陌。”
年級字:屯(P6+) 街(P2) 塞(P3) 巷(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迭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迎大蟲。”
年級字:街(P2) 談(P2) 巷(P2) 諺(P0)
大街小巷里人們的議論。指民間的輿論。同“街談巷議”。
年級字:打(P1) 街(P2) 罵(P3) 巷(P2)
街、巷:指鄰里街坊。形容無事生非,尋釁鬧事,耍無賴。
年級字:六(P1) 街(P2) 三(P1) 市(P2)
六街:唐代長安城中的六條大街;市:古代稱早晨、中午、傍晚爲三時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資治通鑑·唐紀睿宗景雲元年》:“中書舍人韋元徼巡六街。”《周禮·地官·司市》
年級字:巷(P2) 邏(P5) 街(P2)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動不動神頭鬼臉,投河奔井,拽巷邏街,張舌騙口。”
年級字:四(P1) 衢(P0) 八(P1) 街(P2)
年級字:三(P1) 街(P2) 六(P1) 市(P2)
《蕩寇志》第七十五回:“雖有三街六市,出門便被紗兜兒廝蒙着臉,真是討厭。”
年級字:柳(P3) 市(P2) 花(P1) 街(P2)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郵政·逐娼妓》:“多置狎邪門巷,遂作鶯巢燕壘,頓成柳市花街。”
年級字:花(P1) 街(P2) 柳(P3) 市(P2)
《金瓶梅詞話》第七四回:“花街柳市,你戀着蜂蝶採。”
年級字:潑(P2) 婦(P2) 罵(P3) 街(P2)
詞性:形容詞
在街上或公開的場所當眾隨意謾罵。
潑婦:指潑辣兇悍的婦女。
指在街上或公開的場所當眾隨意謾罵。多指無理大肆攻擊、謾罵別人。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交結貢官,停妻再娶,縱容潑婦,枉法成招。」
年級字:巷(P2) 議(P5) 街(P2) 談(P2)
年級字:柳(P3) 街(P2) 花(P1) 巷(P2)
清·李漁《蜃中樓·雙訂》;“收藏,情隨物贈,休擲在柳街花巷;更莫向人前誇示,賣弄輕狂。”
年級字:花(P1) 街(P2) 柳(P3) 陌(P3)
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那李秀纔不離了花街柳陌,佔場兒貪杯好色,看上那柳眉星眼杏花腮。”
年級字:過(P1) 街(P2) 老(P1) 鼠(P4)
明·徐學謨《歸有園塵談》:“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則爲過街老鼠;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則爲百足之蟲。”
年級字:街(P2) 談(P2) 巷(P2) 語(P1)
大街小巷里人們的議論。指民間的輿論。同“街談巷議”。
《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年級字:街(P2) 坊(P5) 鄰(P3) 里(P1)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他無過是指着收生老孃和街坊鄰里做證見,我已都用銀子買轉了,這衙門以外的事,不要你費心。”
年級字:花(P1) 街(P2) 柳(P3) 巷(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回:“花街柳陌,衆多嬌豔名姬;楚館秦樓,無限風流歌妓。”
年級字:連(P1) 街(P2) 倒(P2) 巷(P2)
《東周列國志》第八九回:“當時百姓連街倒巷,皆怨商君。”
年級字:街(P2) 號(P2) 巷(P2) 哭(P1)
晉·潘岳《馬汧督誄》:“凡爾同圍,心焉摧剝,扶老攜幼,街號巷哭。”
年級字:連(P1) 裏(P1) 竟(P2) 街(P2)
年級字:老(P1) 鼠(P4) 過(P1) 街(P2)
比喻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年級字:三(P1) 街(P2) 兩(P1) 市(P2)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終日只是三街兩市,和着酒肉朋友串哄。”
年級字:巷(P2) 尾(P1) 街(P2) 頭(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一:“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日:‘街頭巷尾。’”
年級字:街(P2) 頭(P1) 巷(P2) 尾(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一:“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日:‘街頭巷尾。’”
年級字:十(P1) 字(P1) 街(P2) 口(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回:“當下去十字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年級字:巷(P2) 街(P2)
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折:“全不想離鄉背井,動不動拽巷攞街。”
年級字:前(P1) 街(P2) 後(P1) 巷(P2)
《三國志平話》捲上:“[董卓]方欲興兵,忽聽得城內大喊聲,閉了城門,急點軍數千餘人,前街後巷,羅紋結角,軍兵都把了。”
年級字:街(P2) 談(P2) 巷(P2) 說(P1)
大街小巷里人們的議論。指民間的輿論。同“街談巷議”。
《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採;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年級字:街(P2) 頭(P1) 巷(P2) 底(P2)
年級字:八(P1) 街(P2) 九(P1) 陌(P3)
年級字:填(P6) 街(P2) 塞(P3) 巷(P2)
《南齊書·虞玩之傳》:“又生不長髮,便謂爲道人,填街溢巷,是處皆然。”
年級字:倒(P2) 街(P2) 臥(P3) 巷(P2)
《水滸傳》第二一回:“波子……看着宋江道:‘押司沒事睬那乞丐做甚麼?那斯一地裏去搪酒吃,只是搬是搬非。這等倒街臥巷的橫死賊,也來上門上戶欺負人!’”
年級字:三(P1) 街(P2) 六(P1) 巷(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四回:“這三街六巷,憑他是誰,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剛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離家散。”
年級字:巷(P2) 街(P2)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我恰行出衙門,那妮子舞旋旋,摩拳擦掌,叫吖吖拽巷囉街。”
年級字:亞(P2) 皆(P3) 老(P1) 街(P2)
詞性:名詞
亞皆老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一條主要道路。除新填地街至西洋菜南街一段外,為四線雙程行車,整體為東西走向道路。亞皆老街周邊主要有港鐵旺角站/旺角東站、朗豪坊、先達廣場、香港中華電力總部、九龍醫院、香港眼科醫院、西九龍總區總部、九龍城警署、播道醫院、世運公園等設施。
年級字:街(P2) 談(P2) 巷(P2) 議(P5)
年級字:六(P1) 街(P2) 三(P1) 陌(P3)
年級字:街(P2) 譚(P0) 巷(P2) 議(P5)
大街小巷里人們的議論。指民間的輿論。同“街談巷議”。
唐·丘光庭《兼明書·雜說·日遠近》:“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其道大德尊,豈與小兒街譚巷議乎又六合之外,非關教化者,仲尼棄而不論,故子路問事鬼神與死,皆不答也。”
lǎo shǔ guò jiē rén rén hǎn dǎ
年級字:老(P1) 鼠(P4) 過(P1) 街(P2) ,(P1) 人(P1) 人(P1) 喊(P2) 打(P1)
犯罪分子必須懸崖勒馬,否則將變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