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g
年級字:螳(P0)
詞性:名詞
從「虫」,從「堂」。
「螳蜋」,又作「螳螂」,是一種昆蟲的名稱。全身綠色或黃褐色,頭部呈三角形,前腳像鐮刀形狀,身體細長,有兩對翅膀。 態捕食害蟲,對農業有益。
《說文新附》:「螳,螳蜋也。从虫,堂聲。」
《逸周書.時訓》:「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
《韓詩外傳.卷十》:「螳蜋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淮南子.人間》:「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蜋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
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18回:「誰知腹中雖離淵博尚遠,那目空一切,旁若無人光景,卻處處擺在臉上。可謂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年級字:以(P1) 螳(P0) 當(P2) 車(P1)
梁啓超《論專制政體有百害於君主而無一利》:“以人力而欲與理勢爲御,譬猶以卵投石,以螳當車,多見其不知量而已。”
年級字:螳(P0) 臂(P2) 當(P2) 車(P1)
當:阻擋。螳螂舉起前肢企圖阻擋車子前進。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年級字:螳(P0) 臂(P2) 擋(P3) 車(P1)
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武漢義師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數省之兵,蓋有螳臂擋車之勢,危莫甚焉。”
年級字:螳(P0) 螂(P4) 黃(P1) 雀(P3)
比喻目光短淺,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略語。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懸賞,殺人身被官拿,試看螳螂黃雀,勸君得意休誇。”
年級字:螳(P0) 臂(P2) 當(P2) 轍(P0)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鬥促織》:“螳臂當轍橫,怒蛙致憑軾。”
年級字:螳(P0) 螂(P4) 奮(P2) 臂(P2)
唐·黃滔《謝試官啓》:“將憐其蚌蛤剖胎,只自迴旋於皎月;螳螂奮臂無辭殞碎於高車。”
年級字:螳(P0) 螂(P4) 拒(P5) 轍(P0)
唐·劉知幾《史通·載文》:“乃其申誥誓,降移檄,便稱其智昏菽麥,識昧玄黃,列宅建都若鷦鷯之巢葦,臨戎賈勇猶螳臂之拒轍。此所謂厚顏也。”
táng láng bǔ chán huáng què zài hòu
年級字:螳(P0) 螂(P4) 捕(P2) 蟬(P4) ,(P1) 黃(P1) 雀(P3) 在(P1) 後(P1)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