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春(P1) 蛙(P2) 秋(P1) 蟬(P4)
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誇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晉·楊泉《物理論》:“夫虛無之談,尚其華藻,此無異於春蛙秋蟬,聒舌而已。”
年級字:臼(P0) 生(P1) 蛙(P2)
《戰國策·越策一》:“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竈生蛙,人馬相食。”
年級字:蛙(P2) 鳴(P4) 蟬(P4) 噪(P5)
宋·蘇軾《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蛙鳴青草泊,蟬噪垂楊浦。”
年級字:沉(P2) 生(P1) 蛙(P2)
晉·成公綏《陰霖賦》:“百川氾濫,潢潦橫流,沉竈生蛙,中庭運舟。”
年級字:井(P2) 底(P2) 鳴(P4) 蛙(P2)
年級字:井(P2) 蛙(P2) 之(P2) 見(P1)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年級字:雲(P1) 龍(P2) 井(P2) 蛙(P2)
年級字:井(P2) 底(P2) 之(P2) 蛙(P2)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年級字:沉(P2) 灶(P3) 產(P2) 蛙(P2)
《國語·晉語九》:“晉師圍而灌之,沉灶產蛙,民無叛意。”《戰國策·趙策一》:“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灶升蛙,人馬相食。”
年級字:臼(P0) 灶(P3) 生(P1) 蛙(P2)
《戰國策·越策一》:“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馬相食。”
年級字:晉(P5) 惠(P2) 聞(P2) 蛙(P2)
語出《晉書·惠帝記》:晉惠帝昏庸愚昧,嘗在華林園聽到蛙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爲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亂,百姓餓死,曰:“何不食肉糜?”
年級字:井(P2) 蛙(P2) 雞(P1)
醯雞:昆蟲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細小的東西。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
年級字:沉(P2) 產(P2) 蛙(P2)
《國語·晉語九》:“晉師圍而灌之,沉竈產蛙,民無叛意。”《戰國策·趙策一》:“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竈升蛙,人馬相食。”
年級字:蠅(P2) 聲(P1) 蛙(P2) 躁(P4)
蒼蠅、青蛙無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無病呻吟的詩文。
清·錢謙益《〈範璽卿詩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蠅聲蛙躁,追配古人,儷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脣拭舌,訾議其短長,蜉蝣撼大樹,斯可爲一笑已矣。”
年級字:蛙(P2) 勝(P2) 負(P3)
宋·劉克莊《水龍吟·丙辰生日》詞之二:“任蛙蟆勝負,魚龍變化,儂方在,華胥國。”
年級字:坎(P0) 井(P2) 之(P2) 蛙(P2)
《荀子·正論》:“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