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ǔ
年級字:處(P2)
詞性:名詞,量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處」字金文從「人」從「几」,「虍」聲。
人坐在几上休息的形意。
停止或休息的位置或地點: 居處、住處、獨處、設身處地、處境、處變不驚。
慣用於一些辦事的地點: 辦事處、新聞處。
執行、辦理: 相處、和平共處、處理、處分、處罰、處決。
事物的要點: 用處、好處、益處、長處、短處。
未有婚嫁或未有性行事的人士: 處男、處女、處子。
【量詞】計算部位、地點的單位: 一處勝景、兩處流沙、三處瘀傷。
【姓氏】漢代: 處興。
《說文》:「処,止也。得几而止。从几从夂。處,処或从虍聲。」。
唐.杜甫〈述懷〉詩:「沉思歡會處,恐作窮獨叟。」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
《墨子.節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掘穴而處焉。」
《國語.魯語下》:「昔聖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將軍量力而處之。」
《漢書.卷八五.谷永傳》:「臣愚不能處也。」
chǔ yú
duǎn chù
chù shān
gè chù
chǔ fāng
shēn chù
bié chù
shòu chǔ
jīng chù
yuǎn chù
年級字:遠(P1) 處(P2)
詞性:形容詞
遠方,
遙遠,
山長水遠,
山遙路遠近處,
附近,
近在咫尺指遠離的或遙遠的地方。參考:
1. 唐 張籍《贈僧道》詩:「兩朝侍從當時貴,五字聲名遠處傳。」
2. 豐 子愷《懷李叔同先生》:「同學都忍著笑,一出門來,大家快跑,跑到遠處去大笑一頓。」
3. 元 姚燧《送雷季正序》:「況今載名仕版,遠處數千里之外哉!」
chǔ jué
cuò chǔ
chǔ chù
shēn chǔ
míng chù
chǔ fá
huài chù
dào chù
chǔ shì
lǐ chù
年級字:理(P2) 處(P2)
詞性:動詞
處理。
例:清 陳熾 《議院》:“今通邑大都,多有紳商董事,有事秉公理處,爭訟日稀。”
Dī chù
年級字:低(P2) 處(P2)
詞性:形容詞
低:地勢或位置在一般標准或平均程度之下,與“高”相對。處於低的位置。
yì chù
cǐ chù
年級字:此(P2) 處(P2)
詞性:代詞
常見詞組這裡、這處那處、那裡這裡。
此 - 這個、這裡 : 從此起步、由此開始。
處 - 一個非常明確的位置、辦事的地點、事物或行為的要點: 居處、處理、用處。
tòng chù
chǔ sǐ
年級字:處(P2) 死(P3)
詞性:動詞
正法處以死刑,結束一個人的生命
群眾匆匆處死了偷馬賊
國家處死人的權利
把他作為叛徒處死
hé chǔ
年級字:何(P1) 處(P2)
那裡那裡,什麼地方。
chù suǒ
Chùshǔ
年級字:處(P2) 暑(P3)
詞性:名詞
人類傳統文化,中國農曆節氣。
處暑是中國傳統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四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hǎo chù
chù sàn
chǔ lǐ
nán chǔ
piào chù
年級字:票(P2) 處(P2)
詞性:名詞
售票處:
售票處是專門賣票的場所。在需要顧客或乘客持票進場或乘坐交通工具的場所,如電影院、劇院、飛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
chá chǔ
xiāng chǔ
chǔ fèn
jìn chù
àn chù
年級字:暗(P2) 處(P2)
詞性:名詞
明處1.黑暗或隱蔽的地方
2.昏暗的角落
3.不公開的場合
chéng chǔ
dú chǔ
年級字:獨(P4) 處(P2)
詞性:形容詞,副詞
獨居,單獨一人
例:我愛群居,也愛獨處。 --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小姑獨處,沒有嫁人
zhè chù
liàng chù
年級字:處(P2) 刑(P3)
詞性:動詞
執行法律指定的刑罰。
處: 處理、執行。
刑: 刑罰。
chǔ jìng
年級字:處(P2) 境(P2)
境況,
境遇,
狀況1.所處的境地(多指不利的情況)2.事件、事實或事物的環境或背景
kǔ chǔ
sì chù
xiàchu
jìng chǔ
Liǎng chù
gòng chǔ
chǔ zhì
tiáo chǔ
Chù zhǎng
年級字:處(P2) 長(P1)
公務員官職 俗稱 縣處級 據此可知處級就是縣級,其下為科長,其上為廳長或局長。縣長就相當於處長級別。個別情況處長屬於副縣級,如地市級的檢察院及很多副廳級單位內設的處長,按照國家規定屬於副縣級
suí chù
年級字:隨(P3) 處(P2)
詞性:名詞
到處;處處
例:只要有一粒種了,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 --《松樹的風格》
pàn chǔ
年級字:羣(P6) 居(P2) 穴(P1) 處(P2)
原始人類聚羣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無知,見聞淺陋。
年級字:頭(P1) 足(P1) 異(P3) 處(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年級字:出(P1) 處(P2) 殊(P3) 途(P3)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八:“出處殊途,俯仰異容。瞻嘆古烈,思邁高蹤。”
年級字:巢(P4) 居(P2) 穴(P1) 處(P2)
後魏·盧之明《劇鼠賦》:“跖實排虛,巢居穴處,皆飲噬于山澤。”
年級字:妙(P2) 處(P2) 不(P1) 傳(P2)
宋·黃庭堅《戲題小雀飛蟲畫扇》詩:“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
年級字:設(P3) 心(P1) 處(P2) 慮(P4)
年級字:貓(P1) 鼠(P4) 同(P1) 處(P2)
比喻官吏失職,包庇下屬幹壞事。也比喻上下狼狽爲奸。同“貓鼠同眠”。
年級字:南(P1) 郭(P0) 處(P2) 士(P1)
比喻無真正的才幹而混在行家裏面充數的人。同“濫竽充數”。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爲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年級字:不(P1) 遑(P0) 寧(P4) 處(P2)
遑:閒暇。沒有閒暇的時候。指忙於應付繁重或緊急的事情。
《晉書·桓溫傳》:“故荷戈驅馳,不遑寧處,前後表陳,於今歷年矣。”
年級字:巖(P0) 棲(P3) 穴(P1) 處(P2)
語出《韓非子·詭使》:“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穴處,託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年級字:出(P1) 處(P2) 語(P1) 默(P3)
語出《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年級字:小(P1) 姑(P2) 獨(P4) 處(P2)
南朝樂府《青溪小姑曲》:“開門白水,側近橋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年級字:實(P1) 處(P2) 此(P2)
本意爲迫於形勢而佔有此地。後用以表示爲情勢所迫,不得不如此。
《左傳·隱公十一年》:“無滋他族,實偪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年級字:穴(P1) 居(P2) 野(P2) 處(P2)
穴:洞;處:居住。居住在洞裏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狀況。
《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年級字:無(P2) 地(P1) 自(P1) 處(P2)
年級字:身(P1) 無(P2) 長(P1) 處(P2)
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年級字:到(P1) 癢(P4) 處(P2)
唐·杜牧《讀韓杜集》詩:“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年級字:蠹(P0) 居(P2) 棋(P2) 處(P2)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孽臣奸隸,居棋處。”
年級字:淡(P2) 然(P2) 處(P2) 之(P2)
年級字:燕(P2) 雀(P3) 處(P2) 屋(P1)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同“燕雀處堂”。
《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爲安矣;竈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年級字:大(P1) 處(P2) 著(P2) 墨(P2)
原指畫畫或寫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從大處著眼。
年級字:抱(P1) 法(P1) 處(P2) 勢(P3)
《韓非子·難勢》:“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
年級字:處(P2) 高(P1) 臨(P3) 深(P2)
處高:處在顯貴重要地位。臨深:如臨深淵。處在顯貴之位,好比面臨深淵。舊時指官職高了常有危險性。
年級字:文(P1) 行(P1) 出(P1) 處(P2)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周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年級字:出(P1) 處(P2) 殊(P3) 塗(P5)
年級字:處(P2) 世(P1) 之(P2) 道(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常見詞組人情世故待人和做事的方式。
「處世」身處在世上。
「道」方法、原則。
指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原則,待人和做事的取向方式。
年級字:着(P2) 癢(P4) 處(P2)
唐·杜牧《讀韓杜集》詩:“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年級字:安(P1) 身(P1) 之(P2) 處(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得荊州爲安身之地。”
年級字:觸(P6) 處(P2) 機(P2) 來(P1)
《紅樓夢》第一一六回:“衆人都見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豈知寶玉觸處機來,竟能把偷看冊上的詩句牢牢記住了。”
年級字:吾(P0) 自(P1) 有(P1) 處(P2)
年級字:處(P2) 堂(P2) 燕(P2) 雀(P3)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
《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爲安矣;竈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年級字:易(P2) 地(P1) 而(P1) 處(P2)
唐·劉知幾《通史·雜說上》:“若使(司)馬遷易地而處 ,撰成《漢書》,將恐多言費辭,有逾班氏。”
年級字:熟(P2) 思(P2) 審(P3) 處(P2)
年級字:安(P1) 常(P1) 處(P2) 順(P2)
安:習慣於;處:居住,居於;順:適合,如意。習慣於平穩的日子,處於順利的境遇中。
年級字:絕(P4) 處(P2) 逢(P4) 生(P1)
元·關漢卿《錢大尹知勘緋衣夢·正名》:“李慶安絕處幸逢生。”
年級字:當(P2) 軸(P4) 處(P2) 中(P1)
《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贊》:“車丞相履伊、呂之列,當思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年級字:處(P2) 中(P1)
褌:褲子。蝨子躲在褲縫裏。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侷促。
晉·阮籍《大人先生傳》:“汝獨不見夫蝨之處於褌之中乎!逃於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宅。”
年級字:實(P1) 逼(P4) 處(P2) 此(P2)
《左傳·隱公十一年》:“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年級字:進(P1) 退(P2) 出(P1) 處(P2)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進退出處,何往而不自得哉?”
年級字:恰(P3) 到(P1) 好(P1) 處(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説話做事達到了最合適的成效。
朱自清《經典常談·春秋三傳第六》:「只是平心靜氣的說,緊要關頭卻不放鬆一步;真所謂恰到好處。」
年級字:不(P1) 遑(P0) 啓(P0) 處(P2)
沒有閒暇的時間過安寧的日子。指忙於應付繁重或緊急的事務。
《詩經·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啓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匹夫百畝一室,不遑啓處,無所移之也。”
年級字:無(P2) 處(P2) 不(P1) 在(P1)
年級字:夙(P0) 興(P2) 夜(P2) 處(P2)
年級字:燕(P2) 雀(P3) 處(P2) 堂(P2)
處: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
《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爲安矣;竈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年級字:朝(P3) 夕(P1) 相(P1) 處(P2)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四章:“這時我和樑(喜奎)同住一間房,朝夕相處,相愛如弟兄。”
年級字:大(P1) 處(P2) 著(P2) 眼(P1)
年級字:可(P1) 貴(P3) 之(P2) 處(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指有價值的重點。
年級字:有(P1) 以(P1) 善(P2) 處(P2)
年級字:大(P1) 處(P2) 落(P2) 墨(P2)
落墨:落筆。原指畫畫或寫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從大處着眼。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你老哥也算得會用的了,真正闊手筆!看你不出,倒是個大處落墨的!”
年級字:安(P1) 時(P1) 處(P2) 順(P2)
年級字:身(P1) 首(P1) 異(P3) 處(P2)
唐·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假使獲罪於天,身首異處,蓋如一螻蟻爾,亦何足可稱?”
年級字:五(P1) 方(P1) 雜(P3) 處(P2)
五方:東南西北中,泛指各處;處: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從什麼地方來的人都有。
年級字:居(P2) 軸(P4) 處(P2) 中(P1)
年級字:處(P2) 實(P1) 效(P3) 功(P1)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年級字:大(P1) 處(P2) 着(P2) 眼(P1)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嘁嘁嚓嚓,招生是非,搬弄口舌,決不在大處着眼。”
年級字:大(P1) 處(P2) 着(P2) 墨(P2)
原指畫畫或寫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從大處着眼。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你老哥也算得會用的了,真正闊手筆!看你不出,倒是個大處落墨的!”
年級字:燕(P2) 處(P2) 危(P3) 巢(P4)
清·筱波山人《愛國魂·勤王》:“怕只怕臨安頹廈如燕處危巢。”
年級字:處(P2) 之(P2) 泰(P4) 然(P2)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爲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年級字:四(P1) 處(P2) 流(P1) 浪(P1)
詞性:形容詞
居無定所「四處」 - 到處的意思,形容沒有固定的家居,「流浪」是常常到處搬遷。
年級字:甘(P2) 處(P2) 下(P1) 流(P1)
清·俞樾《右臺仙館筆記·無錫楊氏女》:“爾爲爾之官,我爲我之丐,何預爾事邪?不顧而去,此子甘處下流,真別有肺腸者。”
年級字:百(P1) 無(P2) 是(P1) 處(P2)
宋·辛棄疾《浣溪沙·漫興作》詞:“一似舊時春意思,百無是處老形骸,也曾頭上帶花來。”
年級字:處(P2) 堂(P2) 燕(P2) 鵲(P0)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燕雀處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樂也,自以爲安矣。竈突決,火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將及也。”
年級字:急(P1) 處(P2) 從(P1) 寬(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五回:“沙僧聽說,厲聲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細,果然急處從寬。’”
年級字:息(P1) 跡(P2) 靜(P2) 處(P2)
息:止息;跡:行跡,腳印;處:處所。要想不見行跡,只有自己靜止不動。引申爲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
《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年級字:獨(P4) 到(P1) 之(P2) 處(P2)
清·況周頤《惠風詞話》第二卷:“往往獨到之處,能以中鋒達意,以中聲赴節。”
年級字:一(P1) 無(P2) 是(P1) 處(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指一個人的能力不足,經常出現錯誤。
明·張岱《與胡季望》:「是猶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錯,烹飪燔炙,一無是處。明眼觀之,只發一粲。」
年級字:鶴(P2) 處(P2) 雞(P1) 羣(P6)
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羣人裏顯得很突出。同“鶴立雞羣”。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遙望而清風宛在,鶴處雞羣;近觀而光彩射人,龍來洞口。”
年級字:安(P1) 室(P1) 利(P2) 處(P2)
《莊子·徐無鬼》:“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爲安室利處。”
年級字:燕(P2) 處(P2) 焚(P5) 巢(P4)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魚游釜底,燕處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頻於外殆,我同胞其何以異是耶?”
年級字:首(P1) 足(P1) 異(P3) 處(P2)
年級字:巖(P0) 居(P2) 穴(P1) 處(P2)
語出《韓非子·詭使》:“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穴處,託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年級字:處(P2) 尊(P3) 居(P2) 顯(P4)
顯:顯要,顯赫。指有聲望有地位。形容職位高,權勢大。
年級字:來(P1) 處(P2) 不(P1) 易(P2)
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年級字:養(P2) 尊(P3) 處(P2) 優(P3)
宋·蘇洵《上韓樞密書》:“天子者,養尊而處優,樹恩而收名,與天下爲喜樂者也。”
年級字:設(P3) 身(P1) 處(P2) 地(P1)
設:設想。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着想。
《禮記·中庸》:“體羣臣也。”朱熹注:“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年級字:出(P1) 處(P2) 進(P1) 退(P2)
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處進退,又庶乎英魄靈氣,不隨異物腐散,而長在乎箕山之側與穎水之湄。”
年級字:手(P1) 足(P1) 異(P3) 處(P2)
年級字:東(P1) 牆(P2) 處(P2) 子(P1)
《孟子·告子下》:“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年級字:立(P1) 身(P1) 處(P2) 世(P1)
立身:做人;處世:在社會上活動,與人交往。指人在社會上待人接物的種種活動。
晉·無名氏《沙彌十戒法並威儀序》:“夫乾坤覆載,以人爲貴;立身處世,以禮儀爲本。”
年級字:超(P4) 然(P2) 獨(P4) 處(P2)
《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宋玉曰:‘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爲哉!’”
年級字:處(P2) 心(P1) 積(P3) 慮(P4)
處心:存心;積慮:經過長時間的老虎。形容蓄謀已久。
《穀梁傳·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年級字:蠹(P0) 居(P2) 處(P2)
蠹居:像蛀蟲一樣,深居在蛀壞的器物裏。棊:同“棋”。像蛀蟲一樣深居,像棋子一樣密佈。形容壞人隱蔽很深,散佈在各個要害地方。
年級字:錐(P0) 處(P2) 囊(P5) 中(P1)
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裏,錐尖就會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不會長久被埋沒,終能顯露頭角。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年級字:和(P1) 睦(P5) 相(P1) 處(P2)
年級字:無(P2) 下(P1) 箸(P0) 處(P2)
晉武帝時,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費萬錢,猶雲無下箸處。後用以形容富人飲食奢侈無度。
年級字:無(P2) 佛(P3) 處(P2) 稱(P2) 尊(P3)
宋·黃庭堅《跋東坡書寒食詩》:“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dé ráo rén chù qiě ráo rén
年級字:得(P1) 饒(P4) 人(P1) 處(P2) 且(P1) 饒(P4) 人(P1)
《唾玉集·常談出處》:“蔡州褒信縣有道人式棋,常饒人先,其詩曰:‘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年級字:借(P1) 問(P1) 酒(P4) 家(P1) 何(P1) 處(P2) 有(P1)
唐朝 杜牧 七言絕句 «清明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rén shēng hé chù bù xiāng féng
年級字:人(P1) 生(P1) 何(P1) 處(P2) 不(P1) 相(P1) 逢(P4)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
jìng rú chǔ nǚ dòng rú tuō tù
年級字:靜(P2) 如(P2) 處(P2) 女(P1) ,(P1) 動(P1) 如(P2) 脫(P2) 兔(P1)
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shǒu rú chǔ nǚ chū rú tuō tù
年級字:守(P2) 如(P2) 處(P2) 女(P1) ,(P1) 出(P1) 如(P2) 脫(P2) 兔(P1)
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yǎn guān sì chù ěr tīng bā fāng
年級字:眼(P1) 觀(P2) 四(P1) 處(P2) ,(P1) 耳(P1) 聽(P1) 八(P1) 方(P1)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爲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jìng ruò chǔ zǐ dòng ruò tuō tù
年級字:靜(P2) 若(P3) 處(P2) 子(P1) ,(P1) 動(P1) 若(P3) 脫(P2) 兔(P1)
指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
孫武《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cǐ chǔ bù liú rén zì yǒu liú rén chǔ
年級字:此(P2) 處(P2) 不(P1) 留(P2) 人(P1) ,(P1) 自(P1) 有(P1) 留(P2) 人(P1) 處(P2)
《警世恆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準了;若說實話,又惹人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cǐ chǔ bù liú rén huì yǒu liú rén chǔ
年級字:此(P2) 處(P2) 不(P1) 留(P2) 人(P1) ,(P1) 會(P1) 有(P1) 留(P2) 人(P1) 處(P2)
《通俗編》卷十三引《平陳錄》:“張貴妃權寵,沈後經半年不得御。陳主當御沈後處,暫入即還,謂後曰:‘何不見留?’贈以詩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 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ù
年級字:踏(P2) 破(P2) 鐵(P3) 鞋(P2) 無(P2) 覓(P5) 處(P2) ,(P1) 得(P1) 來(P1) 全(P2) 不(P1) 費(P3) 功(P1) 夫(P2)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 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u
年級字:踏(P2) 破(P2) 鐵(P3) 鞋(P2) 無(P2) 覓(P5) 處(P2) ,(P1) 得(P1) 來(P1) 全(P2) 不(P1) 費(P3) 工(P1) 夫(P2)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