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ǔ
年級字:虎(P1)
詞性:名詞
姓氏老虎甲骨文上部「虍」字,是指虎的頭部,下部為虎身、虎足、虎尾。老虎身形。
虎。
形容勇敢、勇猛、威武 : 虎虎生風、虎虎生威。
和虎相關的勇士: 飛虎隊、五虎將。
危險: 龍潭虎穴、虎視眈眈。
古同「唬」: 威嚇。
古同「琥」: 琥珀。
性格: 勇猛、威風 - 虎虎生風、虎虎生威。
精神、身體健康: 龍精虎猛。
工作態度: 虎頭蛇尾、馬馬虎虎、狐假虎威。
危險性: 虎穴、龍潭虎穴、虎視眈眈。
殘暴: 如狼似虎
氣勢: 龍爭虎鬥、如虎添翼、龍騰虎躣、虎踞龍盤。
文化活動: 馬戲團。
心態: 虎毒不食兒。
行為: 狼吞虎嚥 - 比喻極之肚餓。
比較: 虎父無犬子 - 比喻父子的能力相似。
【衣服】 虎皮。
【藥物】 虎骨、虎膽、虎標驅風油。
【姓氏】 漢代有虎旗。
【人物】 飛虎隊、五虎將、龍兄虎弟、虎父無犬子、老虎乸。
【十二生肖】 次序排第三,按次序排列: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時間】古時十二時晨的「寅」時,即現代的凌晨三時到五時。傳説正是天光之際,是老虎最活躍的時候。按次序排列: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夜行性,擅跳擅泳亦會爬樹,棲地以熱帶雨林、沼澤森林等為主,亦會在草原出現,但必須有足夠之遮蔽與水源。
主要棲息在熱帶雨林、沼澤、森林、草原、山區,但必須有足夠之遮蔽與水源,會爬樹,擅跳、擅泳、夜晚活動為主,白天也可能活動,
食物以大型獸類為主,豬、鹿、水牛、羚羊等,有時亦吃較小獵物,一次可吃達40公斤的食物,
《說文》:「虎,山獸之君。」
《詩經.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後漢書.卷八四.烈女傳.董祀妻傳》:「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
《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漢命虎臣,惟後將軍,整我六師,是討是震。」
唐代柳宗元《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㘚,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hǔ kǒu
年級字:虎(P1) 口(P1)
詞性:名詞
1.老虎之口。比喻危險的境地2.指大拇指和食指相連的部分
sì hǔ
bái hǔ
年級字:白(P1) 虎(P1)
詞性:名詞
白額虎;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的總稱;特指迷信傳說中的凶神;飾白虎影像的軍旗;漢宮殿名。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古代雜伎中扮演的形象;石灰的別名;豆腐的別名。
lǎo hǔ
年級字:老(P1) 虎(P1)
詞性:名詞
亞洲產的一種大型食肉類哺乳動物( Felis tigris ),在黃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橫紋,尾長而無簇毛,有黑圈,下體大部白色,無鬣,典型的體形比獅子略大
hǔ zǐ
年級字:虎(P1) 子(P1)
詞性:名詞
小虎、乳虎;喻勇健的男孩;便壺。因形作伏虎狀,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銅製作,漢代王室貴族亦有以玉為之者。漢、魏、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為隨葬品。
měng hǔ
hǔ tóu
年級字:虎(P1) 頭(P1)
詞性:名詞
1.謂頭形似虎,古時以為貴相2.一種屋飾
3.頭部畫有虎形的艦隻
4.晉代畫家顧愷之字
bì hǔ
年級字:壁(P2) 虎(P1)
詞性:名詞
爬行動物,身體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盤,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蠅、蛾等小昆蟲,對人類有益。也叫蝎虎,舊稱守宮
hǔ bèi
Hǔ mén
年級字:虎(P1) 門(P1)
詞性:名詞
虎門鎮為中國廣東省東莞市下轄之一個鎮,座落東莞市西南部、珠江口東岸,虎門鎮面積為178.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約6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12.4萬人,外來人口近45萬人。虎門是林則徐銷煙的地方,也是鴉片戰爭的重要戰場。1843年,《虎門條約》在這裡簽訂。虎門鎮雖然是一個鎮,但無論經濟實力還是常住人口都已達到內陸之中等城市的標準。 2015年,中國國家發改委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廣州、東莞等地列入試點範圍。其中東莞將試點虎門鎮和長安鎮撤鎮設市,賦予兩市縣級管理權限,但不配齊四套班子,不設街道辦。
hǔ yàn
年級字:虎(P1) 嚥(P6)
詞性:形容詞,形容詞
狼吞虎嚥以虎狼的兇猛和九吞食獵物的形態比喻人的貪婪和用不法途徑去欺壓別人。
hǔ yá
年級字:虎(P1) 牙(P1)
詞性:名詞
1.老虎的牙齒
2.向外凸出的犬牙
3.形容大力的
例子:虎牙鉗
èr hǔ
hǔ shì
年級字:虎(P1) 視(P1)
詞性:名詞
1.貪婪而凶狠地註視
例:敵寇虎視中原
2.有威嚴地註視
例:戰士們虎視著山下的敵人,抑制不住滿腔怒火
dà hǔ
mǎ hǔ
hǔ láng
hǔ hǔ
hǔ pí
年級字:虎(P1) 皮(P1)
詞性:名詞
1.老虎的皮。
2.講席的代稱。語出《宋史·道學傳一·張載》:“﹝ 張載﹞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眾。” 宋劉克莊《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撤我虎皮,讓君牛耳,誰道兩賢相厄哉!”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遊學》:“先生負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學,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願為假館以矜式大方。”
fēi hǔ
hǔ duì
年級字:龍(P2) 跳(P1) 虎(P1) 臥(P3)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蕭思話書走墨連綿,字勢屈強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年級字:畫(P1) 虎(P1) 類(P3) 犬(P1)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像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縱(P5) 虎(P1) 出(P1) 匣(P0)
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同“縱虎出柙”。
明·唐順之《諮總督都御史胡牌》:“若乘月黑潮滿之夜,駕船衝出港門,及扛船隨處下海……是縱虎出匣,禍豈勝言。”
年級字:燕(P2) 額(P3) 虎(P1) 頭(P1)
年級字:虎(P1) 入(P1) 羊(P1) 群(P6)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
年級字:以(P1) 肉(P1) 啖(P0) 虎(P1)
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赧王》:“以攬權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
年級字:養(P2) 虎(P1) 自(P1) 斃(P3)
年級字:爲(P2) 虎(P1) 傅(P0) 翼(P3)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逸周書·寤敬篇》:“毋爲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訓》:“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爲殘賊,是爲虎傅翼,曷爲弗除。”《韓非子·難勢》:“毋爲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
年級字:羊(P1) 落(P2) 虎(P1) 口(P1)
元·朱凱《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楊,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裏。這個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年級字:敲(P2) 山(P1) 振(P2) 虎(P1)
年級字:投(P3) 畀(P0) 虎(P1)
畀:給與。原指那種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羣衆對壞人的憤恨。
年級字:酒(P4) 虎(P1) 詩(P3) 龍(P2)
清·丘逢甲《東山酒樓次柳汀韻》:“狂飲且共樓頭醉,酒虎詩龍各自豪。”
年級字:如(P2) 狼(P2) 似(P3) 虎(P1)
《尉繚子·武議》:“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風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
年級字:九(P1) 關(P2) 虎(P1) 豹(P1)
語出《楚辭·招魂》:“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宋·趙癯齋《買陂塘(聞掀髯)》詞:“功名事,不信朝鱗暮羽。九關虎豹如許。”
年級字:龍(P2) 行(P1) 虎(P1) 步(P1)
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後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
年級字:打(P1) 馬(P1) 虎(P1) 眼(P1)
老舍《華實春秋》:“他這是打馬虎眼,麻痹我們大夥兒,假充好人,想混過這一關去!”
年級字:喬(P2) 龍(P2) 畫(P1) 虎(P1)
年級字:虎(P1) 穴(P1) 龍(P2) 潭(P2)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開了天關地戶,跳出這龍潭虎窟。”
年級字:官(P2) 虎(P1) 吏(P0) 狼(P2)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年級字:龍(P2) 翔(P3) 虎(P1) 躍(P3)
明·葉蕃《〈寫情集〉序》:“其蓋世之姿,雄偉之志,用天下國家之心,得不發爲千匯萬狀之奇而龍翔虎躍也。”
年級字:杯(P1) 弓(P1) 市(P2) 虎(P1)
指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參見“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詧盦《學界風潮記·天津商學界之活動》:“同時傳來上海有罷市之說,以致杯弓市虎,危機伺伏,人心恐惶,險狀萬分。”
年級字:馬(P1) 馬(P1) 虎(P1) 虎(P1)
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年級字:兩(P1) 虎(P1) 相(P1) 鬥(P2)
《戰國策·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
年級字:駿(P0) 波(P1) 虎(P1) 浪(P1)
年級字:楊(P2) 虎(P1) 圍(P3) 匡(P0)
《史記·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爲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
年級字:餓(P2) 虎(P1) 吞(P3) 羊(P1)
《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年級字:燕(P2) 頷(P0) 虎(P1) 頭(P1)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四回:“軒軒雲霞氣色,凜凜霜雪威棱。熊腰虎背勢嶙纈,燕頷虎頭雄俊。”
年級字:引(P2) 虎(P1) 自(P1) 衛(P4)
引:招引。引來老虎,保衛自己。比喻企圖依仗惡人,結果反受其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嚴顏在巴郡,聞劉璋法正請玄德入川,拊心而嘆曰:‘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者也!’”
年級字:虎(P1) 步(P1) 龍(P2) 行(P1)
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後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
《宋書·武帝紀上》:“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爲人下,宜早爲其所。”
年級字:龍(P2) 行(P1) 虎(P1) 變(P2)
《易·幹》:“飛龍在天……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又《革》:“大人虎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
年級字:甘(P2) 冒(P1) 虎(P1) 口(P1)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吾不用田豐言,果爲所笑”裴松之注引晉·孫盛曰:“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
年級字:如(P2) 龍(P2) 似(P3) 虎(P1)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九回:“雲氣變幻無窮,倏忽如龍似虎。人情世態,大率相同。”
年級字:雲(P1) 龍(P2) 風(P1) 虎(P1)
《周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年級字:畫(P1) 虎(P1) 不(P1) 成(P1)
東漢·班固《東觀漢記》:“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鷹(P2) 揚(P2) 虎(P1) 視(P1)
《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周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王肅以宿德顯授,何曾以後進見拔,皆鷹揚虎視,有萬里之望。”
年級字:虎(P1) 兕(P0) 出(P1)
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獸的木籠。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負責任。
年級字:潛(P4) 龍(P2) 伏(P4) 虎(P1)
年級字:龍(P2) 睜(P4) 虎(P1) 眼(P1)
年級字:龍(P2) 騰(P3) 虎(P1) 蹴(P6+)
年級字:目(P1) 虎(P1) 吻(P4)
鴟:鷂鷹,一種猛禽;吻:嘴脣邊。形容人相貌陰險兇惡。
《漢書·王莽傳中》:“莽所謂鴟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
年級字:龍(P2) 虎(P1)
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年級字:宮(P2) 鄰(P3) 金(P1) 虎(P1)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貪婪如金之堅,兇惡如虎之猛。
漢·應劭《漢官儀》:“不制之臣,相與比周,比周者宮鄰金虎。宮鄰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進,與君爲鄰。”
年級字:斷(P3) 蛟(P6+) 刺(P3) 虎(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載: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爲民除害。
年級字:虎(P1) 龍(P2)
宋·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詞:“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年級字:狼(P2) 蟲(P4) 虎(P1) 豹(P1)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轉過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裏面藏着什麼狼蟲虎豹。”
年級字:如(P2) 虎(P1) 生(P1) 翼(P3)
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同“如虎傅翼”。
年級字:龍(P2) 潭(P2) 虎(P1) 穴(P1)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開了天關地戶,跳出這龍潭虎窟。”
年級字:虎(P1) 口(P1) 拔(P4) 牙(P1)
金·馬鈺《玩丹砂·贈閻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齒,驪龍頷下奪神珠。”
年級字:虎(P1) 鬥(P2) 龍(P2) 爭(P2)
年級字:虎(P1) 入(P1) 羊(P1) 羣(P6)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衆,如虎入羊羣,縱橫莫當。”
年級字:虎(P1) 頭(P1) 蛇(P4) 尾(P1)
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爲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年級字:虎(P1) 窟(P4) 龍(P2) 潭(P2)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
元·汪元亨《沉醉東風·歸田》:“怕築成傳說牆,愁扳折朱雲檻,急跳出虎窟龍潭。”
年級字:馮(P0) 河(P1) 暴(P4) 虎(P1)
年級字:與(P2) 虎(P1) 添(P3) 翼(P3)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逸周書·寤敬篇》:“毋爲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訓》:“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爲殘賊,是爲虎傅翼,曷爲弗除。”
年級字:暴(P4) 虎(P1) 馮(P0) 河(P1)
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年級字:魯(P4) 魚(P1) 帝(P3) 虎(P1)
晉·葛洪《抱朴子》:“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年級字:打(P1) 死(P3) 老(P1) 虎(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二十八回:“大家一窩蜂打死老虎。”
年級字:龍(P2) 虎(P1) 跳(P1)
俞鍔《醉歌行》:“說霸爭王各不讓,龍拏虎跳旦復昏。”
年級字:畫(P1) 虎(P1) 類(P3) 狗(P2)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酒(P4) 龍(P2) 詩(P3) 虎(P1)
清·丘逢甲《飲鎮平都司署賞菊爲題宋人所畫報捷圖》詩:“粵水閩山文武會,酒龍詩虎主賓才。”
年級字:猛(P3) 虎(P1) 插(P2) 翅(P2)
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若得孔明下山,拜爲軍師,憑着關張雄虎之將,如猛虎插翅。”
年級字:龍(P2) 馳(P5) 虎(P1) 驟(P6)
年級字:委(P3) 肉(P1) 虎(P1) 蹊(P0)
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比喻處境危險,災禍即將到來。
《戰國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年級字:餓(P2) 虎(P1) 撲(P2) 羊(P1)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麼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年級字:狼(P2) 吞(P3) 虎(P1) 餐(P3)
年級字:狼(P2) 吞(P3) 虎(P1) 噬(P1)
明·無名氏《鳴鳳記·二相爭朝》:“你闢私門,賄賂行,半朝臣,皆從順。你狼吞虎噬傷殘了萬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無成。”
年級字:龍(P2) 蹲(P5) 虎(P1)
猶言龍盤虎踞。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宋·丁開《建業》詩:“龍蹲虎踞江山大,馬去牛來社稷空。”
年級字:放(P1) 虎(P1) 歸(P3) 山(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斬草除根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爲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年級字:春(P1) 冰(P1) 虎(P1) 尾(P1)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年級字:以(P1) 肉(P1) 喂(P4) 虎(P1)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一》:“今赴秦軍,如以肉喂虎,當何益也!”
年級字:飢(P3) 鷹(P2) 餓(P2) 虎(P1)
《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飢鷹侍中。’”
年級字:爲(P2) 虎(P1) 作(P2)
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爲虎前呵道耳。”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四:“凡死於虎,溺於水之鬼號爲倀,須得一人代之。”
年級字:龍(P2) 虎(P1) 擲(P4)
宋·喻汝礪《八陣圖》詩:“笑雲此公大肚皮,龍拏虎擲填胸胄。”
年級字:猛(P3) 虎(P1) 出(P1) 山(P1)
像兇猛的老虎出山一樣。形容動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離山”。
年級字:三(P1) 人(P1) 成(P1) 虎(P1)
三個人謊報城市裏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爲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年級字:畫(P1) 虎(P1) 刻(P2) 鵠(P0)
①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東觀漢記·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爲謹飭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龍(P2) 騰(P3) 虎(P1) 擲(P4)
年級字:麟(P6) 角(P2) 虎(P1) 翅(P2)
年級字:羊(P1) 入(P1) 虎(P1) 羣(P6)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羣,狼藉已不堪矣。”
年級字:與(P2) 虎(P1) 謀(P4) 皮(P1)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太平御覽》卷二0八引《符子》:“欲爲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年級字:狼(P2) 飧(P0) 虎(P1) 嚥(P6)
飧:熟食,飯食。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嚥”。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人自來吃酒,主人安排些雞、豚、牛、羊肉來做下酒。須臾之間,狼饗虎咽,算來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傾盡了六七罈的酒。”
年級字:縱(P5) 虎(P1) 歸(P3) 山(P1)
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爲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年級字:養(P2) 虎(P1) 爲(P2) 患(P3)
年級字:如(P2) 狼(P2) 如(P2) 虎(P1)
《尉繚子·武議》:“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風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
年級字:繡(P4) 虎(P1) 雕(P3) 龍(P2)
年級字:敲(P2) 山(P1) 震(P2) 虎(P1)
年級字:幫(P1) 虎(P1) 吃(P1) 食(P1)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八回:“又兼陸好善的母親、妻子幫虎吃食,狐假虎威,陪看皇姑寺,煞是有趣,……。”
年級字:虎(P1) 超(P4) 龍(P2)
三國·魏·曹植《漢二祖優劣論》:“當此時也,九州鼎沸,四海淵涌。言帝者二三,稱王者四五。鴟視狼顧,虎超龍驤。”
年級字:龍(P2) 虎(P1) 風(P1) 雲(P1)
年級字:垂(P2) 虎(P1) 口(P1)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張銑注:“垂餌,猶送食也。”
年級字:虎(P1) 狼(P2) 之(P2) 勢(P3)
年級字:打(P1) 虎(P1) 牢(P3) 龍(P2)
年級字:虎(P1) 黨(P6) 狐(P3) 儕(P0)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誰曾見這錦囊詩袋,卻遮藏的虎黨狐儕,只您這眉前眼後誰瞞過。道不的露尾藏頭,怎撒乖,沒處安排。”
年級字:虎(P1) 肆(P4) 虐(P4)
豺、虎:兩種兇殘的野獸。比喻壞人像兇殘的野獸般橫行不法。
漢·張衡《南都賦》:“帝亂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年級字:燕(P2) 頷(P0) 虎(P1) 鬚(P6)
《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年級字:虎(P1) 不(P1) 食(P1) 兒(P1)
老虎兇猛殘忍,但並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明·楊珽《龍膏記·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陽,一時未歸,待異日我自慢慢勸他,虎毒不食兒,孩兒切莫短見。”
年級字:鯨(P3) 吞(P3) 虎(P1) 噬(P1)
宋·范仲淹《上執政書》:“前代亂離,鯨吞虎噬,無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爲不急之務。”
年級字:開(P1) 出(P1) 虎(P1)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後多比喻放縱壞人。
《論語·季氏》:“孔子曰:‘……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年級字:一(P1) 虎(P1) 不(P1) 河(P1)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比喻不顧一切。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年級字:狼(P2) 吞(P3) 虎(P1) 嚥(P6)
詞性:形容詞
大吃特吃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嚥,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年級字:虎(P1) 頭(P1) 虎(P1) 腦(P2)
年級字:三(P1) 言(P1) 訛(P0) 虎(P1)
猶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清·秋瑾《致琴文書》:“況三言訛虎,衆口鑠金;因積毀銷骨,致他方餬口。”
年級字:龍(P2) 騰(P3) 虎(P1) 嘯(P6)
年級字:為(P2) 虎(P1) 傅(P0) 翼(P3)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逸周書·寤敬篇》:“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訓》:“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為殘賊,是為虎傅翼,曷為弗除。”《韓非子·難勢》:“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
年級字:養(P2) 虎(P1) 貽(P0) 患(P3)
明·張居正《答宣大巡撫計處黃把二虜》:“此所謂引賊入家,養虎貽患,是何等計策乎?”
年級字:盤(P2) 龍(P2) 臥(P3) 虎(P1)
盤:盤旋,彎曲。盤曲的龍,臥居的虎。比喻隱藏的人才。
年級字:熊(P2) 據(P4) 虎(P1) 跱(P0)
年級字:大(P1) 賢(P4) 虎(P1) 變(P2)
虎變:如虎身花紋的變化。比喻居上位者出處行動變化莫測。
年級字:爲(P2) 虎(P1) 添(P3) 翼(P3)
《逸周書·寤敬篇》:“毋爲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訓》:“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爲殘賊,是爲虎傅翼,曷爲弗除。”《韓非子·難勢》:“毋爲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
年級字:鷹(P2) 視(P1) 虎(P1) 步(P1)
象鷹那樣看東西,象老虎那樣走路。形容爲人陰險狠毒。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吾觀喜之爲人鷹視虎步,專功殺之性,不可親也。”
年級字:衆(P3) 虎(P1) 同(P1) 心(P1)
許多虎一條心做事。比喻衆多有本事的人團結一致,力量會更大。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七回:“三山聚義打青州,衆虎同心歸水泊。”
年級字:離(P2) 山(P1) 調(P4) 虎(P1)
《白雪遺音·八角鼓·精忠》:“嶽老爺得勝不班師,秦檜東窗定巧計,私造金牌傳假旨,暗使離山調虎計,風波亭上死的屈。”
年級字:狼(P2) 貪(P3) 虎(P1) 視(P1)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年級字:身(P1) 寄(P3) 虎(P1) 吻(P4)
年級字:龍(P2) 精(P2) 虎(P1) 猛(P3)
陳殘雲《山谷風煙》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沒睡覺,到如今還是龍精虎猛,表現了兄弟姐妹們對地主的仇恨。”
年級字:虎(P1) 略(P3) 龍(P2)
略:指傳說中黃石公所撰的《三略》。韜:指《六韜》。《三略》、《六韜》是古代兵書。泛指兵書、兵法,也指兵家權謀。
明·劉基《悲杭城》詩:“一朝奔迸各西東,玉斝金盃散蓬蓽。清都太微天聽高,虎略龍韜緘石室。”
年級字:養(P2) 虎(P1) 傷(P2) 身(P1)
明·沈採《千金記·入關》:“大王,你只宜乘早擊之,若遲便有養虎傷身之害矣。”
年級字:龍(P2) 江(P2) 虎(P1) 浪(P1)
年級字:大(P1) 人(P1) 虎(P1) 變(P2)
虎變:如虎身花紋的變化。比喻居上位者出處行動變化莫測。
年級字:人(P1) 中(P1) 龍(P2) 虎(P1)
《晉書·宋纖傳》:“吾而今而後知先生人中之龍也。”
年級字:熊(P2) 腰(P3) 虎(P1) 背(P1)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這廝倒是一條好漢,狗背驢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年級字:喬(P2) 龙(P2) 画(P1) 虎(P1)
年級字:羊(P1) 入(P1) 虎(P1) 群(P6)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年級字:龍(P2) 虎(P1) 視(P1)
象龍馬高昂着頭,象老虎注視着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
年級字:放(P1) 虎(P1) 自(P1) 衛(P4)
晉·常璩《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年級字:龍(P2) 盤(P2) 虎(P1)
明·何景明《古鬆歌》:“龍盤虎拏終有神,白骨蒼鱗半枯死。”
年級字:魚(P1) 魯(P4) 帝(P3) 虎(P1)
清·金桌《〈南海百詠〉跋》:“餘家向有鈔本,承訛踵謬,不無魚魯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訂正之。”
年級字:狼(P2) 餐(P3) 虎(P1) 噬(P1)
①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嚥”。②比喻殘酷剝削蒐括。
年級字:如(P2) 虎(P1) 添(P3) 翼(P3)
好象老虎長上了翅膀。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
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兵機》:“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羣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年級字:狐(P3) 虎(P1) 之(P2) 威(P3)
狐狸與老虎相互勾結而表現出來的威勢。比喻權貴當道者與其爪牙串通一氣而發出的淫威。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爲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爲畏狐也。”
年級字:引(P2) 虎(P1) 拒(P5) 狼(P2)
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亦作“引狼拒虎”。
年級字:龍(P2) 吟(P5) 虎(P1) 嘯(P6)
象龍在鳴,虎在嘯。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也形容人發跡。
年級字:龍(P2) 威(P3) 虎(P1) 震(P2)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年級字:將(P3) 門(P1) 虎(P1) 子(P1)
將門:世代爲將的人家。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身手不凡。也指後生子弟不辱門庭。
年級字:虎(P1) 背(P1) 熊(P2) 腰(P3)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這廝倒是一條好漢,狗背驢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年級字:視(P1) 虎(P1) 顧(P3)
《淮南子·精神訓》:“真人之所遊,若吹呴呼吸,吐故納新,鳧浴猿躩,熊經鳥伸,鴟視虎顧,是養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年級字:狼(P2) 吞(P3) 虎(P1) 咽(P4)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年級字:虎(P1) 臥(P3) 龍(P2) 跳(P1)
南朝·樑·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爲訓。”
年級字:風(P1) 虎(P1) 雲(P1) 龍(P2)
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聖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年級字:虎(P1) 視(P1) 眈(P0) 眈(P0)
眈眈:注視的樣子。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着。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年級字:為(P2) 虎(P1) 添(P3) 翼(P3)
《逸周書·寤敬篇》:“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訓》:“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為殘賊,是為虎傅翼,曷為弗除。”《韓非子·難勢》:“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
年級字:假(P1) 虎(P1) 張(P2) 威(P3)
年級字:虎(P1) 落(P2) 平(P1) 川(P2)
平川:地勢平坦的地方。老虎離開自己稱王稱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權有勢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
年級字:藏(P2) 龍(P2) 臥(P3) 虎(P1)
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年級字:虎(P1) 頭(P1) 燕(P2) 頷(P0)
年級字:虎(P1) 體(P2) 熊(P2) 腰(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爲首一將,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吳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字文臺,乃孫武子之後。”
年級字:龍(P2) 盤(P2) 虎(P1)
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唐·李白《永王東巡歌》:“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年級字:騎(P2) 虎(P1) 難(P2) 下(P1)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做一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年級字:如(P2) 虎(P1) 得(P1) 翼(P3)
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同“如虎傅翼”。
年級字:虎(P1) 口(P1) 逃(P2) 生(P1)
老虎嘴裏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倖活下來。
《莊子·盜跖》:“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鬚,幾不免虎口哉。”
年級字:放(P1) 虎(P1) 遺(P3) 患(P3)
唐·陳子昂《上西蕃邊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獸心,親之則順,疑之則亂……今阻其善,逆其歡心,古人所謂放虎遺患,不可不察。”
年級字:捉(P2) 虎(P1) 蛟(P6+)
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壯士,好漢聲名播四方。”
年級字:割(P3) 肉(P1) 飼(P3) 虎(P1)
飼: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捨棄生命也無法滿足對方的貪慾。
年級字:臥(P3) 虎(P1) 藏(P2) 龍(P2)
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年級字:龍(P2) 跳(P1) 虎(P1) 伏(P4)
年級字:龍(P2) 騰(P3) 虎(P1) 躍(P3)
象龍在飛騰,虎在跳躍。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爲。
唐·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聖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雲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鹹系乎天者也。”
年級字:龍(P2) 化(P1) 虎(P1) 變(P2)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爲罔,遊者可以爲綸,飛者可以爲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年級字:猛(P3) 虎(P1) 深(P2) 山(P1)
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
年級字:虎(P1) 擲(P4) 龍(P2) 拿(P2)
金·元好問《楚漢戰處》詩:“虎擲龍拿不兩存,當年曾此賭乾坤。”
年級字:虎(P1) 變(P2) 龍(P2) 蒸(P4)
明·湯顯祖《紫釵記·節鎮還朝》:“君侯膺歸袞之期,賤子附遷鶯着役。風期未遠,存問非遙。虎變龍蒸,風雲自愛。”
年級字:調(P4) 虎(P1) 離(P2) 山(P1)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年級字:猛(P3) 虎(P1) 添(P3) 翼(P3)
《人民日報》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學技術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
年級字:龍(P2) 潭(P2) 虎(P1) 窟(P4)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閒對着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早跳出龍潭虎窟。”
年級字:虎(P1) 尾(P1) 春(P1) 冰(P1)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年級字:龍(P2) 爭(P2) 虎(P1) 戰(P4)
年級字:虎(P1) 鯨(P3) 吞(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諸將皆來動問,盡皆愕然相顧曰:‘江北百萬之衆,虎踞鯨吞。不爭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年級字:養(P2) 虎(P1) 留(P2) 患(P3)
《東周列國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見逐,豈非養虎留患耶?”
年級字:虎(P1) 龍(P2) 盤(P2)
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年級字:狼(P2) 虎(P1) 豹(P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八回:“實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來個把,我們就壞了。”
年級字:兩(P1) 虎(P1) 相(P1) 爭(P2)
《戰國策·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
年級字:龍(P2) 騰(P3) 虎(P1)
晉·葛洪《抱朴子·欽士》:“彼雖降高抑滿,以貴下賤,終亦並目以遠其明,假耳以廣其聰,龍騰虎踞,宜其然也。”
年級字:餓(P2) 虎(P1) 撲(P2) 食(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
年級字:狼(P2) 前(P1) 虎(P1) 後(P1)
年級字:養(P2) 虎(P1) 自(P1) 殘(P5)
年級字:養(P2) 虎(P1) 遺(P3) 患(P3)
詞性:副詞
成語遺:留下;患:禍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會成爲後患。比喻縱容壞人壞事,留下後患。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項羽本紀》:“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遺患也。”
年級字:握(P3) 蛇(P4) 騎(P2) 虎(P1)
《魏書·彭城王傳》:“彥和手握蛇騎虎,不覺艱難。”
年級字:虎(P1) 嘯(P6) 風(P1) 生(P1)
嘯:長鳴。猛虎長鳴,則大風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順應時代潮流而出現,並且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亦指豪傑奮起,大展宏圖。
《北史·張定和傳論》:“虎嘯生風,龍騰雲起,英賢奮發,亦各因時。”
年級字:龍(P2) 爭(P2) 虎(P1) 鬥(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鬥爭、競爭、不和諧的局面。競賽緊張、激烈的情景。
年級字:龍(P2) 虎(P1) 繞(P3)
宋·范成大《水龍吟·壽留寺》詞:“物外新聞,鳳歌鸞翥,龍蟠虎繞。”
年級字:鷹(P2) 揚(P2) 虎(P1) 噬(P1)
年級字:虎(P1) 落(P2) 平(P1) 陽(P1)
平陽: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離開深山,落到平地裡受困。比喻失勢。
年級字:虎(P1) 穴(P1) 狼(P2) 巢(P4)
年級字:養(P2) 虎(P1) 自(P1)
齧:咬。養老虎,咬傷自己。比喻縱容敵人而自受其害。
年級字:豕(P0) 虎(P1) 傳(P2) 訛(P0)
年級字:降(P2) 龍(P2) 伏(P4) 虎(P1)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南朝梁·慧皎《樑高僧傳》卷十:“能以祕咒咒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鬥,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年級字:烏(P3) 虎(P1) 帝(P3)
因“舄”與“烏”、“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經傳抄,容易寫錯。指文字抄傳錯誤。
《埤雅》:“舄九寫而爲烏,虎三寫而爲帝,言書之轉易如此。”
年級字:除(P2) 狼(P2) 得(P1) 虎(P1)
《金史·陳規傳》:“近雖遺官謙察,治其奸濫,易其疲軟,然代者亦非選擇,所謂除狼得虎也。”
年級字:如(P2) 虎(P1) 傅(P0) 翼(P3)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
年級字:餓(P2) 虎(P1) 之(P2) 蹊(P0)
年級字:狼(P2) 顧(P3) 虎(P1) 視(P1)
《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亮南征,留邵爲治中從事,是歲卒”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亮身仗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年級字:鷹(P2) 虎(P1) 視(P1)
像鷹和虎一樣兇狠貪婪地注視着。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梁啓超《論私德》二:“俄羅斯政府,以鷹瞵虎視之勢,震懾五陸,而其人民稱罪惡之府,黑暗無復天日,(日本人有《露西亞亡國論》,窮形盡相。)亦生計沈窘之影響也。”
年級字:燕(P2) 頷(P0) 虎(P1) 頸(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燕頷虎頭、燕頷虎鬚。容貌威嚴。
頷:下巴頦。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
《後漢書·班超傳》:「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年級字:狐(P3) 假(P1) 虎(P1) 威(P3)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爲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爲畏狐也。”
年級字:虎(P1) 據(P4) 龍(P2)
北周·庚信《哀江南賦》:“昔之虎據龍蟠,加以黃旗紫氣;莫不隨狐兔而窟穴,與風塵而殄悴。”
年級字:餓(P2) 虎(P1) 飢(P3) 鷹(P2)
《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飢鷹侍中。’”
年級字:九(P1) 牛(P1) 二(P1) 虎(P1)
詞性:形容詞
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九牛’指一次能拉九隻牛的力氣。‘二虎’指春秋魯國的大力士卞莊子刺二虎的故事。典出《戰國策.秦策二》。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極大的力量,十分費事。
年級字:刺(P3) 虎(P1) 持(P4)
《戰國策·秦策二》及《史記·張儀列傳》載:刺虎,戰國時,陳畛說秦惠王,引卞莊子刺虎爲喻,先待齊楚交戰,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持鷸,用“鷸蚌相持”之典。
年級字:虎(P1) 口(P1) 餘(P4) 生(P1)
老虎嘴裏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倖活下來。
《莊子·盜跖》:“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鬚,幾不免虎口哉。”
年級字:虎(P1) 蕩(P3) 羊(P1) 羣(P6)
老虎衝進羊羣中。比喻以強凌弱,爲所欲爲。同“虎入羊羣”。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俠指東打西,竄南躍北,猶如虎蕩羊羣,不大的工夫,打了個落花流水。”
年級字:畏(P4) 敵(P3) 如(P2) 虎(P1)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領導者們畏敵如虎,處處設防,節節抵禦。”
年級字:為(P2) 虎(P1) 作(P2)
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四:“凡死於虎,溺於水之鬼號為倀,須得一人代之。”
年級字:餓(P2) 虎(P1) 羊(P1)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回:“兄聽得索郎郎的叉盤聲響,使個‘餓虎擒羊’勢,叫道:‘你敢來麼?’”
年級字:龍(P2) 虎(P1) 步(P1)
三國魏·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爲壯士乎?”《三國志·魏書·陳琳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
年級字:虎(P1) 視(P1) 耽(P5) 耽(P5)
年級字:拒(P5) 虎(P1) 進(P1) 狼(P2)
明·張煌言《復郎廷佐書》:“乃拒虎進狼,既收漁人之利於河北。”
年級字:照(P2) 貓(P1) 畫(P1) 虎(P1)
《歧路燈》第十一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年級字:狐(P3) 藉(P6) 虎(P1) 威(P3)
比喻仰仗別人威勢或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同“狐假虎威”。
《宋書·恩幸傳序》:“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
年級字:羊(P1) 質(P4) 虎(P1) 皮(P1)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
年級字:鳳(P4) 嘆(P3) 虎(P1) 視(P1)
《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足下鷹揚其體,鳳嘆虎視,謂蕭曹不足儔,衛霍不足侔也。”李善注:“鳳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嘆猶歌也。取美壯之意。”
年級字:引(P2) 虎(P1) 入(P1) 室(P1)
年級字:龍(P2) 虎(P1) 攫(P0)
清·王晫《今世說·企羨》:“新城王西樵阮亭,每過郵亭夜店,輒題詩壁上,詩既驚人,使筆斗大,龍拏虎攫。”
年級字:狼(P2) 餐(P3) 虎(P1) 嚥(P6)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裏面燈光,仔細觀看。只見那大小羣妖,一個個狼餐虎嚥,正都吃東西哩。”
年級字:虎(P1) 盤(P2) 龍(P2)
元·湯式《哨遍·新建構欄教坊求贊》:“三尺臺包藏着屯鶯聚燕閒人窟,十字街控帶着踞虎盤龍舊帝基。”
年級字:引(P2) 狼(P2) 拒(P5) 虎(P1)
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同“引虎拒狼”。
年級字:驅(P4) 羊(P1) 攻(P3) 虎(P1)
驅:趕。驅趕羊羣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力量懸殊,必遭覆滅。
《史記·張儀列傳》:“且夫爲從者,無以異於驅羣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羣羊,臣竊以爲大王之計過也。”
年級字:雕(P3) 虎(P1) 焦(P2) 原(P1)
《屍子》:“中黃伯曰:餘左執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谿,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
年級字:生(P1) 龍(P2) 活(P1) 虎(P1)
清·吳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雖多,卻被張世傑一馬在前,宗仁、宗義在後,如生龍活虎一般,殺入陣去。”
年級字:畫(P1) 虎(P1) 成(P1) 狗(P2)
畫老虎不成,卻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勢(P3) 成(P1) 騎(P2) 虎(P1)
騎在老虎背上,要下來不能下來。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難,但迫於形勢,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年級字:龍(P2) 戰(P4) 虎(P1) 爭(P2)
年級字:縱(P5) 虎(P1) 出(P1)
《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元年》:“遼王托克托,乘國有隙,誅屠骨肉……如令歸藩,臂之縱虎出柙。”
年級字:拒(P5) 狼(P2) 進(P1) 虎(P1)
年級字:談(P2) 虎(P1) 色(P1) 變(P2)
色:臉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厲害。後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二程全書·遺書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嘗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衆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衆。”
年級字:龍(P2) 飛(P1) 虎(P1) 跳(P1)
年級字:伏(P4) 虎(P1) 降(P2) 龍(P2)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回:“豈不知俺趙匡胤是個打光棍的行手,憑你什麼三頭六臂,伏虎降龍的手段,若遇了俺時,須叫他走了進來,爬了出去。”
年級字:惡(P3) 虎(P1) 不(P1) 食(P1) 子(P1)
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傷害親近者。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禪師》:“山僧失口曰:‘惡習虎不食子。’”
年級字:養(P2) 虎(P1) 自(P1) 貽(P0) 災(P3)
年級字:苛(P6+) 政(P3) 猛(P3) 於(P2) 虎(P1)
年級字:乳(P3) 犢(P0) 不(P1) 怕(P1) 虎(P1)
《莊子·知北遊》:“德將爲汝美,道將爲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
年級字:三(P1) 夫(P2) 成(P1) 市(P2) 虎(P1)
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
年級字:養(P2) 虎(P1) 自(P1) 遺(P3) 患(P3)
年級字:坐(P1) 山(P1) 觀(P2) 虎(P1) 鬥(P2)
比喻對雙方的鬥爭採取旁觀的態度,等到雙方都受到損傷,再從中撈取好處。
《史記·張儀列傳》:“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fēng cóng hǔ yún cóng lóng
年級字:風(P1) 從(P1) 虎(P1) 雲(P1) 從(P1) 龍(P2)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年級字:老(P1) 虎(P1) 頭(P1) 上(P1) 癢(P4)
年級字:九(P1) 牛(P1) 二(P1) 虎(P1) 之(P2) 力(P1)
元·鄭德輝《三戰呂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年級字:拉(P1) 大(P1) 旗(P3) 作(P2) 虎(P1) 皮(P1)
年級字:前(P1) 怕(P1) 龍(P2) 後(P1) 怕(P1) 虎(P1)
明·馮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後怕虎。設謀,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年級字:一(P1) 山(P1) 不(P1) 藏(P2) 二(P1) 虎(P1)
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年級字:前(P1) 怕(P1) 狼(P2) 後(P1) 怕(P1) 虎(P1)
明·馮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後怕虎。設謀,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
年級字:初(P2) 生(P1) 之(P2) 犢(P0) 不(P1) 畏(P4) 虎(P1)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於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
年級字:初(P2) 生(P1) 之(P2) 犢(P0) 不(P1) 懼(P4) 虎(P1)
《三國演義》第七四回:“俗雲:‘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託也。”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年級字:畫(P1) 虎(P1) 不(P1) 成(P1) 反(P1) 類(P3) 狗(P2)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年級字:畫(P1) 虎(P1) 畫(P1) 皮(P1) 難(P2) 畫(P1) 骨(P2)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
年級字:老(P1) 虎(P1) 頭(P1) 上(P1) 撲(P2) 蒼(P2) 蠅(P2)
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年級字:初(P2) 生(P1) 牛(P1) 犢(P0) 不(P1) 怕(P1) 虎(P1)
《莊子·知北遊》:“德將爲汝美,道將爲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年級字:畫(P1) 虎(P1) 不(P1) 成(P1) 反(P1) 類(P3) 犬(P1)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唐·劉知幾《史通·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bù rù hǔ xué yān dé hǔ zǐ
年級字:不(P1) 入(P1) 虎(P1) 穴(P1) ,(P1) 焉(P0) 得(P1) 虎(P1) 子(P1)
焉:怎麼。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qián mén qù hǔ hòu mén jìn láng
年級字:前(P1) 門(P1) 去(P1) 虎(P1) ,(P1) 後(P1) 門(P1) 進(P1) 狼(P2)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同“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guān mén yǎng hǔ hǔ dà shāng rén
年級字:關(P2) 門(P1) 養(P2) 虎(P1) ,(P1) 虎(P1) 大(P1) 傷(P2) 人(P1)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回:“古人說的‘關門養虎,虎大傷人’。這個東西,如何養得熟的。”
èr hǔ xiāng dòu bì yǒu yī shāng
年級字:二(P1) 虎(P1) 相(P1) 鬥(P2) ,(P1) 必(P2) 有(P1) 一(P1) 傷(P2)
兩隻兇惡的老虎爭鬥起來,其中必有一只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鬥爭的結果,必有一方吃虧。
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四回:“這叫做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待他傷了一個,便容易了。”
年級字:不(P1) 入(P1) 虎(P1) 穴(P1) ,(P1) 不(P1) 得(P1) 虎(P1) 子(P1)
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qián mén jù hǔ hòu mén jìn láng
年級字:前(P1) 門(P1) 拒(P5) 虎(P1) ,(P1) 後(P1) 門(P1) 進(P1) 狼(P2)
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秦敗三晉之師於石門。賜以黼黻之服。’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未知是禍是福。”
hǔ shēng sān zì bì yǒu yī biāo
年級字:虎(P1) 生(P1) 三(P1) 子(P1) ,(P1) 必(P2) 有(P1) 一(P1)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 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
年級字:山(P1) 上(P1) 無(P2) 老(P1) 虎(P1) ,(P1) 猴(P2) 子(P1) 稱(P2) 大(P1) 王(P1)
《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過上海道,在城裏面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弄慣了的脾氣,陪著朋友來吃臺把酒,就像是連四塊下腳錢都是冤枉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