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打(P1) 悶(P3) 葫(P4) 蘆(P4)
悶葫蘆:比喻難猜解而令人納悶的話或事情。指猜測令人納悶的話事事情。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仙姑》恐泄漏天要,便掩了卷冊,笑向寶玉道:‘且隨我去遊玩奇景,何必在此打悶葫蘆。’”
年級字:冰(P1) 糖(P2) 葫(P4) 蘆(P4)
詞性:名詞
葫蘆兒一種用竹籤貫串山楂、海棠等果實而外蘸冰糖的食品。也稱為「葫蘆兒」。
年級字:依(P2) 樣(P1) 葫(P4) 蘆(P4)
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個史閣部,頗有忠心,被馬、阮掣肘,卻也依樣葫蘆。”
年級字:掩(P4) 口(P1) 葫(P4) 蘆(P4)
《後漢書·應劭傳》:“昔鄭人以乾鼠爲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年級字:葫(P4) 蘆(P4) 依(P2) 樣(P1)
清·周亮工《書影》第三卷:“工者不免優孟抵掌之誚,拙者至有葫蘆依樣之譏。”
年級字:依(P2) 本(P2) 畫(P1) 葫(P4) 蘆(P4)
比喻單純模仿原樣照搬或沒有改變、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朱子語類》卷四二:“仲弓卻只是據見本子做,只是依本畫葫蘆。”
年級字:照(P2) 葫(P4) 蘆(P4) 畫(P1) 瓢(P0)
年級字:依(P2) 樣(P1) 畫(P1) 葫(P4) 蘆(P4)
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診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年級字:依(P2) 葫(P4) 蘆(P4) 畫(P1) 瓢(P0)
《詩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論事,依葫蘆畫瓢,就會寫成:一條搭肩六尺長,勞動一天沾了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