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贓(P0) 穢(P4) 狼(P2) 藉(P6)
《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一到京師,看見嚴家贓穢狼藉,心中甚怒。”
年級字:眠(P3) 花(P1) 藉(P6) 柳(P3)
清李漁《閒情偶寄·聲容·選姿》:“予一介寒生,終身落魄……而敢謬次音容,侈談歌舞,貽笑於眠花藉柳之人哉!”
年級字:髒(P4) 污(P5) 狼(P2) 藉(P6)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長吏多阿富貴戚,髒污狼藉。”
年級字:杯(P1) 盤(P2) 狼(P2) 藉(P6)
狼藉:象狼窩裏的草那樣散亂。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後桌面雜亂的樣子。
《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狠藉。”
年級字:藉(P6) 箸(P0) 代(P2) 籌(P5)
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來指畫當前的形勢。後比喻從旁爲人出主意,計劃事情。
年級字:藉(P6) 草(P1) 枕(P5) 塊(P2)
藉:墊襯。古時居父母之喪,坐臥在草墊上,枕着土塊。形容悲痛欲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賈珍賈蓉此時爲禮法所拘,不免在靈旁藉草枕塊,恨苦居喪。”
年級字:贓(P0) 賄(P5) 狼(P2) 藉(P6)
指貪污受賄,行爲不檢,名聲敗壞。亦作“贓賄狼籍”。
《陳書·蔡景歷傳》:“天嘉之世,贓賄狼藉,聖恩錄用,許以更鳴,裂壤崇階,不遠斯復。”
年級字:傳(P2) 柄(P4) 移(P2) 藉(P6)
《韓非子·三守》:“惡自治之勞憚,使君輻湊之變,因傳柄移藉,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陳奇猷集釋引高亨曰:“藉,勢位也。”
年級字:糧(P2) 藉(P6) 寇(P0)
齎:資助;藉:同“借”;寇:賊寇。借給敵寇兵器,送給盜賊糧食。比喻做有利於敵人、壞人的事。
《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齎盜糧,借賊兵也。”
年級字:贓(P0) 污(P5) 狼(P2) 藉(P6)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
年級字:狐(P3) 藉(P6) 虎(P1) 威(P3)
比喻仰仗別人威勢或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同“狐假虎威”。
《宋書·恩幸傳序》:“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
年級字:枕(P5) 曲(P2) 藉(P6) 糟(P4)
《晉書·劉伶傳》:“先生於是方捧罌承糟,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曲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年級字:纏(P5) 綿(P4) 蘊(P5) 藉(P6)
蘊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風格情調委婉細膩,含蓄而有節制。
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觀彼所制,圓溜瀟灑,纏綿蘊藉,於此事固若有別材也。”
年級字:風(P1) 流(P1) 蘊(P5) 藉(P6)
蘊藉:平和寬厚,含蓄內秀。形容人風雅瀟灑,才華橫溢。也形容文章詩畫意趣飄逸含蓄。
《北齊書·王昕傳》:“學識有風訓,生九子,並風流蘊藉,世號王氏九龍。”
年級字:餓(P2) 枕(P5) 藉(P6)
餓殍:餓死的人;枕藉:交疊而臥。餓死的人縱橫交疊,形容饑荒之年的悲慘景象。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2回:“那個莊上不餓殍枕藉。”
年級字:人(P1) 言(P1) 藉(P6) 藉(P6)
籍籍:紛亂的樣子。人們指責、攻擊的話哪裏都流傳着。多用在說有關人家名譽的事。
《漢書·江都易王非傳》:“國中口語籍籍,慎無復至江都。”
年級字:死(P3) 亡(P2) 枕(P5) 藉(P6)
年級字:贓(P0) 私(P3) 狼(P2) 藉(P6)
《晉書·會稽文孝王道子傳》:“[茹千秋]其子壽齡爲樂安令,贓私狼藉,畏法奔逃,竟無罪惡罰,傲然還縣。”
年級字:聲(P1) 名(P2) 狼(P2) 藉(P6)
年級字:貪(P3) 污(P5) 狼(P2) 藉(P6)
年級字:贓(P0) 貨(P2) 狼(P2) 藉(P6)
《宋書·劉穆之傳》:“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贓貨狼藉,揚州刺史王弘遣從事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