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ng
年級字:蕩(P3)
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盪1.清除,弄光:蕩平、掃蕩、蕩除、傾家蕩產。
2.行為不檢,不受約束:蕩逸、放蕩、浪蕩、蕩子、蕩婦、狂蕩、蕩檢逾閑。
【共通字】盪。簡體字「荡」。
1. 洗滌:「盪滌」、「盪口」。
2. 清除、掃淨:「盪除」。
3. 搖動:「盪漾」、「盪舟」、「搖盪」、「盪秋千」。
4. 閒逛:「遊盪」、「閒盪」。
5. 盪盪:廣大空曠的樣子。
dàng
年級字:盪(P5)
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蕩1. 洗滌:「盪滌」、「盪口」。
2. 清除、掃淨:「盪除」。
3. 搖動:「盪漾」、「盪舟」、「搖盪」、「盪秋千」。
4. 閒逛:「遊盪」、「閒盪」。
5. 盪盪:廣大空曠的樣子。
【共通字】蕩。簡體字「荡」。
1.清除,弄光:蕩平、掃蕩、蕩除、傾家蕩產。
2.行為不檢,不受約束:蕩逸、放蕩、浪蕩、蕩子、蕩婦、狂蕩、蕩檢逾閑。
guàng dàng
年級字:逛(P5) 蕩(P3)
詞性:動詞
以空閒的樣子留在一地或附近;無目的地或好像無目的地閒蕩。
chuǎng dàng
dòng dàng
huí dàng
年級字:回(P1) 蕩(P3)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連續在耳邊的迴聲和迴聲引起的震響。
yáo dàng
liú dàng
年級字:流(P1) 蕩(P3)
詞性:動詞,形容詞
làng dàng
yín dàng
年級字:淫(P5) 蕩(P3)
詞性:形容詞
純潔常用於形容不守婦道的女子,指其身體行為放任,涉及色情意識,不檢點和放蕩。
fàng dàng
tiào dàng
年級字:跳(P1) 蕩(P3)
詞性:動詞,形容詞
1.跳躍,跳動,躍動。
2.衝鋒陷陣,打亂敵方陣腳。
3.猶言放縱不羈。
4.謂心情激動。
dàng yàng
年級字:蕩(P3)
詞性:形容詞
搖盪,
飄蕩平靜1.飄蕩;起伏不定。
2.水面等起伏波動;形容起伏動盪。
sǎo dàng
Jī dàng
zhèn dàng
tǎn dàng
年級字:坦(P3) 蕩(P3)
詞性:形容詞
坦白,
寬廣狹窄,
狹隘1.寬且平。
2.喻人心地正直,心胸開闊。
3.泰然自得,坦然自信。
huí dàng
年級字:迴(P3) 盪(P5)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點蕩連續在耳邊的迴聲和迴聲引起的震響。
piāo dàng
yóu dàng
dàng chǎn
年級字:蕩(P3) 產(P2)
詞性:動詞
破產,耗盡產業。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冤獄》:“一案既成,則十家蕩產。”
Kōng dàng
年級字:空(P1) 蕩(P3)
詞性:形容詞
空蕩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kōng dàng,基本意思是指心裡沒著落的感覺。
Dàng de
dàng rán
huàng dang
年級字:晃(P5) 蕩(P3)
詞性:動詞
搖動,
搖晃,
晃動,
晃悠靜止使[液體]在容器裡來回擺動慢而有節律地來回擺動
輕輕搖晃
hào dàng
dàng dàng
年級字:破(P2) 家(P1) 蕩(P3) 產(P2)
年級字:放(P1) 縱(P5) 馳(P5) 蕩(P3)
放縱:無拘束。馳:亂跑。蕩:遊蕩。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形容不求進步,到處遊蕩。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近來仗着祖母的溺愛,父母亦不能十分嚴緊拘管,更覺放縱馳蕩,任情恣性,最不喜務正。”
年級字:蕩(P3) 檢(P3) 逾(P6) 閑(P3)
《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頭,小德出入可也。”《晉書·戴逵傳》:“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
年級字:恍(P4) 恍(P4) 蕩(P3) 蕩(P3)
年級字:失(P2) 魂(P4) 蕩(P3) 魄(P5)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嚴蕊]乃是個絕色的女子。一應琴棋書畫,歌舞管絃之類,無所不通……所以人見了的,沒一個不失魂蕩魄在他身上。”
年級字:銷(P3) 魂(P4) 蕩(P3) 魄(P5)
年級字:遊(P2) 蕩(P3) 不(P1) 羈(P0)
年級字:放(P1) 蕩(P3) 不(P1) 羈(P0)
《晉書·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年級字:蕩(P3) 產(P2) 傾(P4) 家(P1)
明·楊珽《龍膏記·脫難》:“盡他萬千掗靶,亂國家使些奸詐,少不了蕩產傾家,能幾日狀孤做大。”
年級字:東(P1) 風(P1) 浩(P4) 蕩(P3)
東風:春風。指吹着強勁的春風。形容春風吹拂大地,大地即將萬象更新,面貌煥然。
唐·李鹹用《春日》:“浩蕩東風裏,裴回無所親。危城三面水,古樹一邊春。”
年級字:神(P1) 魂(P4) 盪(P5) 颺(P0)
年級字:跌(P2) 蕩(P3) 不(P1) 拘(P4)
明·袁黃、王世貞《綱鑑合編·宋紀·武帝》:“八月,宋主殺中書令王僧達,僧達幼聰警能文,而跌蕩不拘。”
年級字:穢(P4) 盪(P5) 瑕(P0)
《宋書·禮志一》:“殿下以命世之資,屬當傾危之運,禮樂征伐,翼成中興,將滌穢盪瑕,撥亂反正。”
年級字:延(P4) 綿(P4) 回(P1) 蕩(P3)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連綿回蕩連續在耳邊的迴聲和迴聲引起的震響。
年級字:神(P1) 魂(P4) 飄(P2) 蕩(P3)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四回:“黃天祥不知所以,擡頭看時,不覺神魂飄蕩,一會兒不知南北,昏昏慘慘,被步下軍卒生擒下馬。”
年級字:放(P1) 蕩(P3) 形(P2) 骸(P0)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盡着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
年級字:逾(P6) 閒(P3) 蕩(P3) 檢(P3)
逾、盪:超越;閒、檢:指規矩、法度。指行為不規矩,不守禮法。
《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頭,小德出入可也。”《晉書·戴逵傳》:“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
年級字:魄(P5) 蕩(P3) 魂(P4) 搖(P2)
《雪巖外傳》第六回:“雪巖左顧右盼的賞鑑了一回,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豔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
年級字:蕩(P3) 然(P2) 無(P2) 存(P3)
南朝·樑·任昉《爲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起柏樑,遂延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盡,湘囊綖帙,蕩然無存。”
年級字:東(P1) 蕩(P3) 西(P1) 除(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東蕩西除,南征北討,非容易得此天下。”
年級字:浩(P4) 浩(P4) 蕩(P3) 盪(P5)
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蕩盪,橫夫際涯。”
年級字:跌(P2) 盪(P5) 風(P1) 流(P1)
清·餘懷《板橋雜記·珠市名妓附見》:“白門娟娟靜美,跌盪風流,能度曲,善畫蘭。”
年級字:闖(P4) 蕩(P3) 江(P2) 湖(P2)
年級字:連(P1) 綿(P4) 回(P1) 蕩(P3)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延綿回蕩連續在耳邊的迴聲和迴聲引起的震響。
年級字:盪(P5) 檢(P3) 逾(P6) 閒(P3)
年級字:傾(P4) 家(P1) 蕩(P3) 產(P2)
《三國志·蜀書·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年級字:動(P1) 盪(P5) 不(P1) 定(P1)
蕩: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盪不定中。”
年級字:迴(P3) 腸(P5) 蕩(P3) 氣(P1)
回:迴轉;蕩:動搖。使肝腸迴旋,使心氣激盪。形容文章、樂曲十分婉轉動人。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感心動耳,迴腸傷氣。”三國·魏·曹丕《大牆上蒿行》:“女娥長歌,聲協宮商,感心動耳,蕩氣迴腸。”
年級字:悠(P4) 悠(P4) 蕩(P3) 盪(P5)
年級字:魂(P4) 飛(P1) 魄(P5) 蕩(P3)
形容受外界刺激、誘惑而精神不能集中。亦形容驚恐萬狀。
《後水滸傳》第六回:“那馬上的官人,忽見樓窗中一位美貌婦人,生得標緻非凡,不勝驚喜……那官人在馬上,一時看得魂飛魄蕩。”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三卷:“說不盡百媚千嬌,魂飛魄蕩。 ”
年級字:動(P1) 盪(P5) 不(P1) 安(P1)
蕩: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歐陽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陳文婷談起,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盪不安,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樂觀的。”
年級字:東(P1) 揚(P2) 西(P1) 蕩(P3)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着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年級字:棄(P4) 家(P1) 蕩(P3) 產(P2)
年級字:魄(P5) 蕩(P3) 魂(P4) 飛(P1)
《黑籍冤魂》第三回:“到如今煙鬼滿天下,聞得國家要行禁菸的命令,都嚇得魄蕩魂飛。”
年級字:東(P1) 遊(P2) 西(P1) 蕩(P3)
明·吳承恩《西遊記》六回:“他因沒事幹管理,東遊西蕩,朕又恐別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園。”
年級字:迷(P2) 迷(P2) 蕩(P3) 蕩(P3)
年級字:瑕(P0) 盪(P5) 穢(P4)
滌:清除;瑕:玉上的斑點;蕩:清除;穢:骯髒。指清除舊的惡習。
漢·班固《東都賦》:“於是百姓滌瑕盪穢,而鏡至清。”
年級字:蕩(P3) 海(P1) 拔(P4) 山(P1)
年級字:盪(P5) 析(P4) 離(P2) 居(P2)
《尚書·盤庚下》:“今我民用盪析離居,罔有定極。”
年級字:心(P1) 蕩(P3) 神(P1) 怡(P4)
指神魂顛倒,不能自持。亦指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飄飄然。同“心蕩神搖”。
年級字:悠(P4) 悠(P4) 盪(P5) 盪(P5)
《雍熙樂府·卷六·粉蝶兒》:“則見那梧桐葉兒滴溜溜飄,悠悠盪盪,紛紛揚揚下溪橋。”
年級字:魂(P4) 飄(P2) 神(P1) 蕩(P3)
年級字:蕩(P3) 氣(P1) 迴(P3) 腸(P5)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感心動耳,迴腸傷氣。”三國·魏·曹丕《大牆上蒿行》:“女娥長歌,聲協宮商,感心動耳,蕩氣迴腸。”
年級字:浩(P4) 浩(P4) 蕩(P3) 蕩(P3)
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蕩蕩,橫夫際涯。”
年級字:瑕(P0) 盪(P5) 垢(P5)
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遷者追迴流者還,滌瑕盪垢朝清班。”
年級字:磊(P5) 落(P2) 蕩(P3)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一:“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軼蕩,出於法度之外,爲君者亦當以度外待之。”
年級字:心(P1) 蕩(P3) 神(P1) 搖(P2)
指神魂顛倒,不能自持。亦指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飄飄然。
年級字:焚(P5) 巢(P4) 蕩(P3) 穴(P1)
明·唐順之《牌》:“各處勁兵前來,焚巢蕩穴,不留一人,乃已。”
年級字:東(P1) 飄(P2) 西(P1) 蕩(P3)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
年級字:神(P1) 魂(P4) 搖(P2) 盪(P5)
形容心神恍惚,難以把握。亦作“神搖魂盪”、“神魂蕩揚”、“神魂飄蕩”。
年級字:東(P1) 蕩(P3) 西(P1) 馳(P5)
《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漢王乘那項王火咸陽,弒義帝,降子嬰,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裏間道入關,進位稱王。”
年級字:心(P1) 蕩(P3) 神(P1) 迷(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陽衍正在心蕩神迷,一聞此語,慌忙接過芍藥道:‘承女郎見愛,何福能消!但未識芳閨何處?’”
年級字:巍(P0) 巍(P0) 蕩(P3) 蕩(P3)
語出《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爲君也!巍巍乎!唯天爲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朱熹集註:“巍巍,高大之貌;蕩蕩,廣遠之稱也。”
年級字:蕩(P3) 魂(P4) 攝(P4) 魄(P5)
葉聖陶《倪煥之》十:“燈會自然搞得異常熱烈,煊赫,每夜有新的名色,每夜有麻醉觀衆的蕩魂攝魄的景象。”
年級字:虎(P1) 蕩(P3) 羊(P1) 羣(P6)
老虎衝進羊羣中。比喻以強凌弱,爲所欲爲。同“虎入羊羣”。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俠指東打西,竄南躍北,猶如虎蕩羊羣,不大的工夫,打了個落花流水。”
年級字:跌(P2) 蕩(P3) 不(P1) 羈(P0)
《宣和書譜·石延年》:“遂入館,然跌蕩不羈,劇飲尚氣節,視天下無復難事,不爲小廉曲謹以投苟合。”
年級字:放(P1) 縱(P5) 馳(P5) 盪(P5)
放縱:無拘束。馳:亂跑。盪:遊蕩。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形容不求進步,到處遊蕩。
年級字:破(P2) 產(P2) 蕩(P3) 業(P2)
年級字:逾(P6) 閑(P3) 蕩(P3) 檢(P3)
逾、蕩:超越;閒、檢:指規矩、法度。指行爲不規矩,不守禮法。
《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頭,小德出入可也。”《晉書·戴逵傳》:“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
年級字:破(P2) 家(P1) 蕩(P3) 業(P2)
年級字:蕩(P3) 析(P4) 離(P2) 居(P2)
《尚書·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