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膝(P3) 行(P1) 蒲(P6+) 伏(P4)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復言重諾,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決腹,非勇也。”
年級字:蒲(P6+) 柳(P3) 之(P2) 質(P4)
蒲柳:水楊,秋天凋謝早。多用來比喻身體衰弱或未老先衰。
年級字:蒲(P6+) 柳(P3) 之(P2) 姿(P3)
蒲柳: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伸爲早衰。舊時稱自己體質弱的客套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年級字:安(P1) 車(P1) 蒲(P6+) 輪(P2)
讓被徵請者坐在安車上,並用蒲葉包着車輪,以便行駛時車身更爲安穩。表示皇帝對賢能者的優待。
《漢書·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壁,徵魯申公。”
年級字:蒲(P6+) 鞭(P2) 之(P2) 罰(P5)
《後漢書·劉寬傳》:“吏人有過,但以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
年級字:束(P2) 蒲(P6+) 爲(P2) 脯(P0)
年級字:蒲(P6+) 鞭(P2) 示(P1) 辱(P5)
對有過錯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爲了使他感到羞恥,並不使他皮肉受苦。舊時用於宣揚官吏的所謂寬仁。
《快心編》第十回:“我若將此重棒責之,豈不是傷其肌膚,而使彼貽憂日後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則可矣。”
年級字:下(P1) 蒲(P6+) 伏(P4)
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漢朝韓信年少時有胯下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