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雨(P1) 條(P1) 菸(P2) 葉(P1)
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悽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纏綿。
宋·晏殊《浣溪沙》詞:“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雨條菸葉系人情。”宋·晏幾道《浪淘沙·麗曲醉思仙》詞:“穠蛾疊柳臉紅蓮。多少雨條菸葉恨,紅淚離筵。”
年級字:一(P1) 脈(P3) 香(P1) 菸(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正因爲姐姐你在黑風崗能仁寺救了他兒子性命,保了他安家一脈香菸,因此我公婆以德報德,也想續你何家一脈香菸。”
年級字:齊(P2) 煙(P2) 九(P1) 點(P1)
唐·李賀《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年級字:煙(P2) 炎(P2) 張(P2) 天(P1)
年級字:七(P1) 竅(P5) 生(P1) 煙(P2)
七竅:口和兩眼、兩耳、兩鼻孔。氣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來。形容氣憤到極點。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回:“說罷,悻悻然轉出來。把鄧氏氣得七竅生煙,覺得腦中一涌,喉裏作動,旋吐出鮮血來。”
年級字:過(P1) 眼(P1) 雲(P1) 煙(P2)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為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也指榮華富貴轉眼已成過去。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露(P2) 紅(P1) 煙(P2) 紫(P2)
年級字:煙(P2) 聚(P3) 波(P1) 屬(P4)
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朝士無賴者,亦競相諂媚,或送婢妾,或進子女,筐筐苞苴,煙聚波屬。”
年級字:扯(P4) 拉(P1) 煙(P2)
猶扯篷拉縴。指用不正當的手段爲人撮合或說情而從中取利的行爲。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回:“晁書、晁鳳也只道胡旦的外公,不過在京中扯縴拉煙,尋常門戶罷了。”
年級字:人(P1) 煙(P2) 浩(P4) 穰(P0)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市井》:“官巷口、棚心、衆安橋,食物店鋪,人煙浩穰。”
年級字:烏(P3) 煙(P2) 瘴(P0) 氣(P1)
烏煙:黑煙;瘴氣:熱帶山林中的一種溼熱空氣,舊時認爲是瘴癘的病原。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或社會黑暗。
毛澤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這樣,汪精衛派和國民黨的反共頑固派兩家裏應外合,把時局鬧得烏煙瘴氣了。”
年級字:分(P2) 煙(P2) 析(P4) 產(P2)
《宋史·食貸志上二》:“其分煙析產,典賣割移,官給契,縣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爲正。”
年級字:雨(P1) 笠(P0) 煙(P2) 蓑(P0)
宋·劉過《沁園春·詠別》詞:“念丹霞秋冷,風巾霧屨,五湖春暖,雨笠煙蓑。”
年級字:煙(P2) 波(P1) 浩(P4) 渺(P5)
唐·崔致遠《將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烏飛處認鄉關。”
年級字:狼(P2) 煙(P2) 大(P1) 話(P1)
年級字:煙(P2) 霞(P3) 疾(P2)
煙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積久成習,不易改變的嗜好、習慣。指愛好山水成癖。
《新唐書·田遊巖傳》:“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
年級字:煙(P2) 霏(P0) 雨(P1) 散(P2)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絡繹縱橫,煙霏雨散。”李善注:“煙霏雨散,衆多也。”
年級字:露(P2) 紅(P1) 煙(P2) 綠(P1)
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詞:“催花雨小,著柳風柔,都似去年時侯好。露紅煙綠,盡有狂情鬥春早。”
年級字:灰(P2) 煙(P2) 瘴(P0) 氣(P1)
年級字:雨(P1) 愁(P3) 煙(P2) 恨(P4)
宋·史達祖《隔浦蓮·荷花》詞:“西湖遊子,慣識雨愁煙恨。只恐吳娃暗折贈。耿耿。柔絲容易縈損。”
年級字:荒(P2) 無(P2) 人(P1) 煙(P2)
人煙:指住戶、居民,因有炊煙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涼,見不到人家。
穆欣《南線巡迴·解放西昌之戰》:“部隊指戰員忍飢受寒,翻越高達四千二百多米荒無人煙的大山。”
年級字:蠻(P6) 煙(P2) 瘴(P0) 霧(P3)
宋·歐陽修《再和公儀贈白鷳》:“蠻煙瘴霧雖生處,何必區區憶陋邦。”
年級字:雲(P1) 煙(P2) 過(P1) 眼(P1)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爲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也指榮華富貴轉眼已成過去。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爲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雲(P1) 飛(P1) 煙(P2) 滅(P3)
宋·辛棄疾《賀新郎·聽琵琶》詞:“千古事、雲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
年級字:柳(P3) 煙(P2) 花(P1) 霧(P3)
元·張可久《落梅風·春晚》曲:“東風景,西子湖,溼冥冥,柳煙花霧。”
年級字:過(P1) 眼(P1) 煙(P2) 雲(P1)
從眼前飄過的雲煙。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後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爲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雨(P1) 膏(P3) 煙(P2) 膩(P6)
宋·柳永《剔銀燈》詞:“豔杏夭桃,垂楊芳草,各鬥雨膏煙膩。”
年級字:煙(P2) 視(P1) 媚(P4) 行(P1)
《呂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婦者,婦至,宜安矜,煙視媚行。”
年級字:煙(P2) 斷(P3) 火(P1) 絕(P4)
《文選·江淹〈恨賦〉》:“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裏。”李善注:“煙斷火絕,喻人之死也。”
年級字:煙(P2) 雲(P1) 過(P1) 眼(P1)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爲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爲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瘴(P0) 雨(P1) 蠻(P6) 煙(P2)
宋·辛棄疾《滿江紅》詞:“瘴雨蠻煙,十年夢,尊前休說。”
年級字:雨(P1) 蓑(P0) 煙(P2) 笠(P0)
唐·翁洮《漁者》詩:“一葉飄然任浪吹,雨蓑煙笠肯忘機。”
年級字:雨(P1) 井(P2) 煙(P2)
清·孔尚任《桃花扇·題畫》:“明放着花樓酒榭,丟做個雨井煙垣。”
年級字:紙(P2) 落(P2) 雲(P1) 煙(P2)
年級字:浩(P4) 如(P2) 煙(P2) 海(P1)
浩:廣大;煙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圖書等極爲豐富。
隋·釋真觀《夢賦》:“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難尋,非生非滅,非色非心,浩如滄海,鬱如鄧林。”
年級字:千(P1) 里(P1) 無(P2) 煙(P2)
年級字:煙(P2) 波(P1) 釣(P3) 徒(P3)
煙波:水波渺茫,看遠處有如煙霧籠罩;釣:釣魚。舊指隱逸於漁的人。
《新唐書·張志和傳》:“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年級字:分(P2) 煙(P2) 析(P4) 生(P1)
宋·蘇軾《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之一:“如本地分內人戶分煙析生,即各據戶眼定差,或外來人戶典買到本社田地,亦許收入差充弓箭社戶。”
年級字:火(P1) 滅(P3) 煙(P2) 消(P1)
火苗熄滅,煙雲消散。比喻事物消失淨盡,不留一點痕跡。亦作“煙消火滅”。
年級字:煙(P2) 銷(P3) 灰(P2) 滅(P3)
元·劉祁《〈歸潛志〉序》:“向日二十餘年間所見富貴權勢之人,一時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喪亂,皆煙銷灰滅無餘。”
年級字:有(P1) 氣(P1) 無(P2) 煙(P2)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自從那李甲在此,混帳一年有餘,莫說新客,連舊主顧都斷了。分明接了個鍾馗老,連小鬼也沒得上門,弄得老孃一家人家,有氣無煙,成什麼模樣!”
年級字:七(P1) 孔(P3) 生(P1) 煙(P2)
年級字:如(P2) 墮(P5) 煙(P2) 霧(P3)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殷中軍指殷浩,字淵源。
年級字:煙(P2) 消(P1) 火(P1) 滅(P3)
清·張春帆《宦海》第十七回:“若是這位武弁老爺,當時認個不是,賠個笑臉,這件事兒也就煙消火滅的了。”
年級字:煙(P2) 花(P1) 匯(P5) 演(P2)
詞性:名詞
煙花 -
1. 即煙火(也叫焰火)、一種燃放時能發出各種顏色的火花而供觀賞的東西。
2. 煙花又稱花炮、煙火、焰火,中國在較早發明,發明後傳播到傳至歐洲才用於軍事。
3. 常用於盛大的節日典禮或表演中,例如:新年。匯演 - 匯集、表演,形式隆重。
年級字:槍(P2) 煙(P2) 炮(P2) 雨(P1)
年級字:煙(P2) 飛(P1) 星(P1) 散(P2)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呼朋引類,把持官府,起滅詞訟,每有將良善人家拆得煙飛星散的,難道不是大盜?”
年級字:蠻(P6) 煙(P2) 瘴(P0) 雨(P1)
宋·辛棄疾《滿江紅》詞:“瘴雨蠻煙,十年夢,樽前休說。”
年級字:煙(P2) 消(P1) 霧(P3) 散(P2)
巴金《海的夢》後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覺得暢快。在流了這麼多的眼淚以後,這許多日子來的陰鬱的思想都煙消霧散了。”
年級字:煙(P2) 蓑(P0) 雨(P1) 笠(P0)
①指蓑衣斗笠兩種雨具。②借指隱者的服裝或隱者優遊自適的生活。
宋·蘇軾《書晁說之〈考牧圖〉後》詩:“煙蓑雨笠長林下,老去而今空見畫。”
年級字:杳(P0) 無(P2) 人(P1) 煙(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四回:“師兄差疑了,似這杳無人煙之處,又無個怪獸妖禽,怕他怎的?”
年級字:如(P2) 墮(P5) 煙(P2) 海(P1)
墮:落。好象掉在茫茫無邊的煙霧裏。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頭緒,抓不住要領。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年級字:煙(P2) 霏(P0) 霧(P3) 集(P3)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嘉祥累仍,福應尤盛……煙霏霧集,不可勝紀。”
年級字:不(P1) 食(P1) 煙(P2) 火(P1)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②指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終有報》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煙火,體氣欲仙。”
年級字:霧(P3) 鎖(P3) 煙(P2) 迷(P2)
年級字:狼(P2) 煙(P2) 四(P1) 起(P1)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年級字:煙(P2) 消(P1) 雲(P1) 散(P2)
《朱子全書·治道二·禎異》:“使一日之間,雲消霧散,堯天舜日,廓然清明。”
年級字:渺(P5) 無(P2) 人(P1) 煙(P2)
《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將淮北千里,掃蕩個渺無人煙。”
年級字:落(P2) 紙(P2) 雲(P1) 煙(P2)
筆墨落到紙上如同雲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年級字:灰(P2) 飛(P1) 煙(P2) 滅(P3)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年級字:煙(P2) 花(P1) 風(P1) 月(P1)
吳梅《風洞山·遊湖》:“咳!弘光啊!都是些煙花風月擔誤了你也!”
年級字:人(P1) 煙(P2) 稠(P6) 密(P2)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二十七回:“景和一力薦拔爲延州府太守,管轄二州七縣,地方廣闊,錢糧極多,人煙稠密,百姓富庶,是一個膏腴的都會。”
年級字:不(P1) 吃(P1) 煙(P2) 火(P1) 食(P1)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爲仙人可以不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讚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一般。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九引《直方詩話》:“文潛先與李公擇輩來予家作長句。後再同東坡來,坡讀其詩,嘆息雲:‘此不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年級字:煙(P2) 不(P1) 出(P1) 火(P1) 不(P1) 進(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