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舊(P2)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新甲骨文從「雈」從「凵」或「口」,「凵」是古「臼」字,作為「舊」的聲符。「雈」象貓頭鷹,故「舊」的本義是貓頭鷹。借來表示新舊的「舊」,故加「臼」聲或「口」以作區別。古文字加「口」與否本來是一字,後來才用加「口」的字專門表示其中一種意義。
甲骨文用作地名,又用作新舊的「舊」,《合集》32536:「叀舊豊用。」「舊豊」即「舊醴」,表示陳酒。
貓頭鷹。
1.過時的,與“新”相對:~式。~俗。
2.東西因經過長時間而變了樣子:~衣服。~書。
3.原先曾有過的,過去很長時間的:~居。~友。
4.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懷念舊日情誼)。
年級字:鑄(P5) 新(P1) 淘(P2) 舊(P2)
李大釗《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這都是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繼往開來,鑄新淘舊,把革命的基礎,深植於本國工農民衆,廣結於世界革命民衆的偉大功績。”
年級字:光(P1) 復(P4) 舊(P2) 物(P1)
光復:恢復;舊物:舊有的東西。指收復曾被敵人侵佔的祖國山河。
《晉書·桓溫傳》:“光復舊京,疆理華夏。”宋·辛棄疾《美芹十論》:“臣願陛下姑以光復舊物而自期。”
年級字:整(P2) 舊(P2) 如(P2) 新(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三回:“行者卻將芝草把十三層塔層層掃過……這纔是整舊如新,霞光萬道,瑞氣千條,依然八方共睹,四國同瞻。”
年級字:迎(P2) 新(P1) 送(P1) 舊(P2)
舊指歡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來接替的官吏。後泛指送走舊的,兇惡新的。
《漢書·王嘉傳》:“吏或居官數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錯道路。”
年級字:重(P1) 操(P2) 舊(P2) 業(P2)
吳趨《姑蘇野史·賽金花二三事》:“賽金花隨洪鈞的棺材返蘇入葬時,突然中途變卦,跑到上海重操舊業,改名曹夢蘭,懸牌應客。”
年級字:迎(P2) 新(P1) 棄(P4) 舊(P2)
年級字:重(P1) 理(P2) 舊(P2) 業(P2)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再嫁呢,還是住家?還是索性大張旗鼓的重理舊業?這倒是個大問題。”
年級字:革(P2) 舊(P2) 鼎(P5) 新(P1)
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明·李贄《代深有告文》之二:“切以誦經者,所以明心見性,禮懺者,所以革舊鼎新。”
年級字:舊(P2) 謀(P4) 新(P1)
宋·田況《儒林公議》捲上:“范仲淹入參宰政,富弼繼秉樞軸。二人以天下之務爲己任,謂朝政因循日久,庶事隳敝,志欲剗舊謀新,振興時治,其氣銳不可折。”
年級字:辭(P5) 舊(P2) 迎(P2) 新(P1)
詞性:動詞
去舊迎新,
送舊迎新辭去舊的事情,迎接新的,主要在新春期間的一種文化,代表新的盼望。
年級字:喜(P1) 新(P1) 厭(P2) 舊(P2)
這種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的不道德行爲,應當受到全社會的遣責。
年級字:半(P1) 新(P1) 不(P1) 舊(P2)
年級字:新(P1) 愁(P3) 舊(P2) 恨(P4)
愁:憂煩苦悶;恨:遺憾悔恨。新增添的憂煩苦悶和舊有的遺憾悔恨。形容思慮現狀,回憶往事而無限憂傷、怨恨的情緒。
唐·韓偓《三月》詩:“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年級字:城(P2) 南(P1) 舊(P2) 事(P1)
詞性:名詞
林海音作品。
年級字:舊(P2) 調(P4) 重(P1) 彈(P4)
朱自清《回來雜記》:“北平早就被稱爲‘大學城’和‘文化城’,這原是舊調重彈,不過似乎彈得更響了。”
年級字:重(P1) 溫(P2) 舊(P2) 業(P2)
宋·陳亮《謝留丞相啓》:“亮青年立志,白首奮身,敢不益勵初心,期在重溫舊業。”
年級字:舊(P2) 燕(P2) 歸(P3) 巢(P4)
年級字:新(P1) 仇(P4) 舊(P2) 恨(P4)
宋·柳永《內家嬌》:“奈少年,自有新仇舊恨,消遣無計。”
年級字:革(P2) 新(P1) 變(P2) 舊(P2)
《南齊書·文學傳·祖沖之》:“今臣所立,易以取信。但蹤核始終,大存緩密,革新變舊,有約有繁。”
年級字:率(P3) 由(P1) 舊(P2) 章(P3)
年級字:積(P3) 素(P4) 累(P3) 舊(P2)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昔甯戚商歌,以幹齊桓;越石負芻,而寤晏嬰:非有積素累舊之歡,皆塗覯卒遇而以爲親者也。”
年級字:舊(P2) 語(P1)
《宋書·樂志一》:“傅玄《琵琶賦》曰:‘漢遣烏孫公主嫁昆彌,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箏、築,爲馬上之樂。欲從方俗語,故名曰琵琶。’”
年級字:除(P2) 舊(P2) 佈(P2) 新(P1)
布:安排,開展。清除舊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舊的。
年級字:革(P2) 舊(P2) 圖(P2) 新(P1)
宋·劉克莊《寶學顏尚書神道碑》:“國勢岌岌如此,乞下哀痛之詔,風厲有位,革舊圖新,以迴天意。”
年級字:感(P3) 舊(P2) 之(P2) 哀(P4)
《後漢書·荀彧傳》:“今鑾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懷感舊之哀。”
年級字:復(P4) 舊(P2) 如(P2) 初(P2)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巴的到祖貫鄉閭,我只道認着了伯孃伯父,便歡然復舊如初。”
年級字:革(P2) 舊(P2) 從(P1) 新(P1)
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魏書·食貨志》:“今革舊從新,爲里黨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煩即簡之要。”
年級字:一(P1) 見(P1) 如(P2) 舊(P2)
《新唐書·房玄齡傳》:“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謁軍門,一見如舊。”
年級字:棄(P4) 舊(P2) 憐(P2) 新(P1)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他心兒裏悔,悔。你做的個棄舊憐新,他則是見咱有意,使這般巧謀奸計。”
年級字:一(P1) 面(P1) 如(P2) 舊(P2)
《晉書·張華傳》:“見華一面如舊,欽華德範,如師資之禮焉。”
年級字:憐(P2) 新(P1) 棄(P4) 舊(P2)
憐:愛憐;棄:舍,拋。愛憐新的,拋掉舊的。多指喜愛新歡,冷落舊寵。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七回:“妾雖貴,然叔隗先配,且有子矣,豈可憐新棄舊乎?”
年級字:破(P2) 舊(P2) 立(P1) 新(P1)
年級字:一(P1) 接(P2) 如(P2) 舊(P2)
宋·范仲淹《天章閣待制王公墓誌銘》:“餘走塵土時,公一接如舊,以道義淡交者有年矣。”
年級字:班(P2) 荊(P5) 道(P1) 舊(P2)
指朋友相遇於途,鋪荊坐地,共敘情懷。後泛指朋友相遇,共敘離情。亦作“班荊道故”。
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杜預注:“班,布也。布荊坐地,共議歸楚,事朋友世親。”
年級字:舊(P2) 雨(P1) 新(P1) 知(P1)
年級字:舊(P2) 恨(P4) 新(P1) 仇(P4)
南唐·馮延巳《採桑子·二》詞:“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
年級字:送(P1) 舊(P2) 迎(P2) 新(P1)
宋·楊萬里《宿城外張氏莊早起入城》:“送舊迎新也辛苦,一番辛苦兩年閒。”
年級字:率(P3) 由(P1) 舊(P2) 則(P3)
率:遵循;舊則:老法規。完全依循舊規辦事。同“率由舊章”。
《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萬邦既化,率由舊則。”
年級字:半(P1) 新(P1) 半(P1) 舊(P2)
《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次日,寶玉賈蘭換了半新半舊的衣服,欣然過來見了王夫人。”
年級字:舊(P2) 愁(P3) 新(P1) 恨(P4)
南唐·馮延巳《採桑子·二》詞:“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
年級字:門(P1) 生(P1) 故(P1) 舊(P2)
年級字:不(P1) 念(P1) 舊(P2) 惡(P3)
《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年級字:宿(P3) 學(P1) 舊(P2) 儒(P6)
宋·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西昆體》:“老杜詩既爲世所重,宿學舊儒猶不肯深與之。”
年級字:舊(P2) 態(P2) 復(P4) 萌(P6)
舊態:老脾氣,老樣子;復:又;萌:發生。指舊的習氣或毛病等又出現了。
明·梅鼎祚《玉合記·嗣音》:“不欺師父,韓郎遣信到此,不覺故態復萌,情緣難斷。”
年級字:革(P2) 舊(P2) 維(P2) 新(P1)
革:廢除;維新:反對舊的,提倡新的。專指政治上的改良。改變舊的,提倡新的。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文武氏革舊維新,周公禮百王兼備。”
年級字:除(P2) 舊(P2) 更(P1) 新(P1)
年級字:舊(P2) 病(P2) 難(P2) 醫(P2)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三折:“則待作抱官囚,覓不着逃生計,急回頭待悔來應遲,又不將心猿意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難移,舊病難醫。”
年級字:篤(P6+) 新(P1) 怠(P5) 舊(P2)
猶言喜新厭舊。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愛情不專一。
明·吳承恩《〈留思錄〉序》:“人情多篤新怠舊,而況違隔二年,遙遙五千裏外,而民之歌之,猶邠人之思古公也。”
年級字:安(P1) 土(P1) 重(P1) 舊(P2)
《後漢書·南蠻傳》:“[蠻夷]外癡內黠,安土重舊。”
年級字:棄(P4) 舊(P2) 圖(P2) 新(P1)
拋棄舊的,謀求新的。多指由壞的轉向好的,離開錯誤的道路走向正確的道路。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出岔子不可救藥者外,不是採取排斥態度,而是採取規勸態度,使之翻然改進,棄舊圖新。”
年級字:重(P1) 修(P2) 舊(P2) 好(P1)
年級字:樂(P2) 新(P1) 厭(P2) 舊(P2)
年級字:半(P1) 面(P1) 之(P2) 舊(P2)
晉·袁彥伯《三國名人序贊》:“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年級字:不(P1) 忘(P2) 故(P1) 舊(P2)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四折:“多謝大王不忘故舊。”
年級字:染(P3) 舊(P2) 作(P2) 新(P1)
宋·李斠《答黃著作書》:“今之學者……但誦得古文十數篇,拆南補北,染舊作新,盡爲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年級字:重(P1) 溫(P2) 舊(P2) 夢(P3)
清·丘逢甲《嶺雲每日樓詩鈔·重過感舊園二首》詩:“水木清華負郭園,三年客夢此重溫。眼中故物詩留壁,身後浮文酒滿樽。”
年級字:舊(P2) 病(P2) 復(P4) 發(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二回:“袁紹聞袁尚敗回,又受了一驚,舊病復發,吐血數鬥,昏倒在地。”
年級字:舊(P2) 恨(P4) 新(P1) 愁(P3)
宋·向滈《如夢令·道人書郡樓》詞:“舊恨新愁無際,近水遠山都是,西北有高樓,正好行藏獨倚。”
年級字:遺(P3) 風(P1) 舊(P2) 俗(P2)
元·揭傒斯《彭州學記》:“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爲賓主,治者狃聞習見,以遺風舊俗爲可鄙,前言往行爲可鄙。”
年級字:憐(P2) 新(P1) 厭(P2) 舊(P2)
年級字:舊(P2) 地(P1) 重(P1) 遊(P2)
年級字:故(P1) 舊(P2) 不(P1) 棄(P4)
故舊:舊交,舊部下;棄:拋棄。不輕易拋棄老朋友、老部下。
《論語·微子》:“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年級字:無(P2) 舊(P2) 無(P2) 新(P1)
《尚書大傳》卷二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
年級字:舊(P2) 話(P1) 重(P1) 提(P2)
柯巖《尋找回來的世界》:“遲威他們不再決定調吳家駒時就拋這個材料,現在都舊話重提,原因何在呢?”
年級字:蹈(P3) 人(P1) 舊(P2) 轍(P0)
轍:車跡,指道路。走別人走過的路。指因循舊說,無主見地人云亦云。
宋·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秉筆之士所用故實,,有淹貫所不究者,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以來者,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
年級字:一(P1) 仍(P3) 舊(P2) 貫(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都,全;仍:因襲,依照;貫:習慣的辦法。執照老規矩辦事,沒有絲毫改變。
《論語·先進》:“魯人爲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年級字:舍(P2) 舊(P2) 謀(P4) 新(P1)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年級字:舊(P2) 事(P1) 重(P1) 提(P2)
年級字:修(P2) 舊(P2) 利(P2) 廢(P4)
《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年級字:因(P1) 循(P5) 守(P2) 舊(P2)
因循:沿襲;守舊: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創新的精神。
年級字:舊(P2) 瓶(P2) 新(P1) 酒(P4)
年級字:因(P1) 陋(P5) 守(P2) 舊(P2)
陋:不合理;守舊:保持舊的。指因襲不合理的老一套而不加改進。
《宋史·歐陽修傳》:“宋興且百年,而文章體裁,猶仍五季餘習……士因陋守舊,論卑氣弱。”
年級字:舊(P2) 雨(P1) 重(P1) 逢(P4)
清·尹會一《健餘尺牘·三·與王罕皆太史》:“比想舊雨重逢,促膝談心,亦大兄閒居之一快也。”
年級字:棄(P4) 舊(P2) 迎(P2) 新(P1)
年級字:舊(P2) 念(P1) 復(P4) 萌(P6)
萌:開始,發生。舊時的念頭或想法又重新發生。多指重犯舊時的缺點或錯誤。
明·汪廷訥《獅吼記·攝對》:“此婦今雖放回,恐其舊念復萌,爲害不小。”
年級字:舊(P2) 仇(P4) 宿(P3) 怨(P3)
年級字:戀(P6) 新(P1) 忘(P2) 舊(P2)
《羣音類選·八聲甘州·閨情》:“從他別後,杳無半紙音書,多應他戀新往舊,撇得我一日三餐如醉癡。”
年級字:古(P1) 樸(P5) 陳(P2) 舊(P2)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舊(P2) 雨(P1) 今(P1) 雨(P1)
原意是,舊時,每逢下雨賓客也來,而現在一遇雨就不來了。後以“舊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唐·杜甫《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
年級字:修(P2) 舊(P2) 起(P1) 廢(P4)
原指修詩書,興禮樂。後引申爲把舊有的修理好。把廢置的利用起來。
《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年級字:舊(P2) 瓶(P2) 裝(P1) 新(P1) 酒(P4)
《新約·馬太福音》第九章。耶穌說:“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唯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兩樣就都保全了。”
ān yú gù sú nì yú jiù wén
年級字:安(P1) 於(P2) 故(P1) 俗(P2) ,(P1) 溺(P3) 於(P2) 舊(P2) 聞(P2)
俗:習俗。溺:沉溺,陷入。拘守於老習慣,侷限於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於現狀。
《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年級字:留(P2) 得(P1) 青(P1) 山(P1) 在(P1) ,(P1) 依(P2) 舊(P2) 有(P1) 柴(P2) 燒(P2)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