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興(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人名,
人名,
姓氏甲骨文從「舁」從「同」,象四手共同舉起的筒或桶形的物件,有慶祝典禮的行為。
「同」下或加「口」旁。本義是起、起來。
繁榮、旺盛: 興起、興旺、興盛、興隆。
發出行動: 大興土木、百物代興、興建、興辦、興兵、興師問罪、興風作浪、興復。
情緒: 興緻勃勃、興奮、盡興、掃興、興趣、詩興、興高釆烈、興之所至。
流行: 時興。
刺激情緒的藥物: 興奮劑。
【姓氏】漢代有興渠。
《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姦偽賊亂貪戾之道興。」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及秦滅漢興且百年。」
《論語.衛靈公》:「從者病,莫能興。」
《禮記.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晉書.卷八.王徽之傳》:「乘興而行,興盡而反。」
《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
年級字:意(P1) 興(P2) 索(P3) 然(P2)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樑邱大夫之家。’”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仙人島》:“綠雲顧父曰:“聖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
年級字:未(P1) 艾(P4) 方(P1) 興(P2)
年級字:逸(P6) 興(P2) 橫(P2) 飛(P1)
年級字:興(P2) 亡(P2) 繼(P3) 絕(P4)
年級字:雲(P1) 興(P2) 霞(P3) 蔚(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年級字:觸(P6) 目(P1) 興(P2) 嘆(P3)
明·李贄《焚書·雜述·雜說》:“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嘆。”
年級字:興(P2) 致(P3) 索(P3) 然(P2)
清·王韜《瀛壖雜誌》:“卓午來遊者,絡繹不絕。溽暑蒸鬱,看花之興味索然矣。”
年級字:洞(P2) 鑑(P0) 廢(P4) 興(P2)
《魏書·李順傳》:“卿往復積歲,洞鑑廢興。若朕此年行師,不克以不?”
年級字:大(P1) 興(P2) 土(P1) 木(P1)
宋·洪邁《容齋三筆》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興土木之役,以爲通宮玉清昭應之建。”
年級字:駢(P0) 興(P2) 錯(P1) 出(P1)
年級字:遞(P4) 興(P2) 遞(P4) 廢(P4)
《呂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亂,然後天子利天下。國君利國,官長利官,此國所以遞興遞廢也,亂難之所時作也。”
年級字:興(P2) 亡(P2) 禍(P4) 福(P1)
年級字:睹(P5) 物(P1) 興(P2) 情(P2)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
年級字:即(P1) 興(P2) 之(P2) 作(P2)
即興:根據當時的興致和感覺;作:作品。根據當時的感受而寫成的作品。
年級字:興(P2) 家(P1) 立(P1) 業(P2)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二回:“縱不能興家立業,也不至棄田蕩產。”
年級字:一(P1) 蹶(P6+) 不(P1) 興(P2)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同“一蹶不振”。
孫中山《興中會章程》:“乃以庸奴誤國,塗毒蒼生,一蹶不興,如斯之極。”
年級字:興(P2) 如(P2) 嚼(P5) 蠟(P4)
年級字:晨(P2) 興(P2) 夜(P2) 寐(P3)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故勉精歷操,晨興夜寐不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
年級字:興(P2) 邦(P3) 立(P1) 國(P1)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安排打鳳牢龍計,準備興邦立國機。”
年級字:白(P1) 手(P1) 興(P2) 家(P1)
形容原來無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出一番事業。同“白手起家”。
沙汀《記賀龍》十一:“聯絡參謀極力稱讚這些同志都是白手興家的能手。”
年級字:方(P1) 興(P2) 未(P1) 已(P1)
年級字:興(P2) 師(P1) 動(P1) 眾(P3)
興:發動;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年級字:興(P2) 師(P1) 問(P1) 罪(P4)
發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大鬧意見,集合一夥人去上門責問。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製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年級字:夙(P0) 興(P2) 夜(P2) 寐(P3)
年級字:興(P2) 風(P1) 作(P2) 浪(P1)
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後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
年級字:山(P1) 陰(P2) 乘(P2) 興(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年級字:六(P1) 畜(P4) 興(P2) 旺(P4)
六畜:牛、馬、羊、豬、雞、狗。指各種牲畜、家禽繁衍興旺。
年級字:興(P2) 師(P1) 動(P1) 衆(P3)
興:發動;衆: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吳子·勵士》:“夫發號佈令,而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年級字:興(P2) 利(P2) 除(P2) 害(P1)
年級字:昧(P6) 旦(P1) 晨(P2) 興(P2)
指天不亮就起來。多形容勤勞或憂心忡忡難以入睡。昧旦,天將明未明;破曉。
《晉書·簡文帝紀》:“何嘗不昧旦晨興,夜分忘寢。”
年級字:方(P1) 興(P2) 未(P1) 艾(P4)
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
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虜人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
年級字:興(P2) 妖(P3) 作(P2) 亂(P2)
比喻壞人破壞搗亂,或壞思想擴大影響。同“興妖作怪”。
年級字:除(P2) 患(P3) 興(P2) 利(P2)
年級字:積(P3) 功(P1) 興(P2) 業(P2)
《意林》卷五引晉·楊泉《物理論》:“傅子曰:‘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
年級字:遣(P5) 興(P2) 陶(P4) 情(P2)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這首詞說着人世上諸般戲事,皆可遣興陶情。”
年級字:見(P1) 哭(P1) 興(P2) 悲(P3)
年級字:百(P1) 廢(P4) 俱(P6) 興(P2)
俱:全,都。許多已經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政通人和,百廢具(俱)興。”
年級字:重(P1) 興(P2) 旗(P3) 鼓(P2)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現下招集人才,團練軍馬,倘有機會可乘,一定重興旗鼓。”
年級字:妖(P3) 由(P1) 人(P1) 興(P2)
妖物因人而生。指不正常事物是由於人自己不嚴肅、不正派引起的。
《左傳·莊公十四年》:“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年級字:觸(P6) 物(P1) 興(P2) 懷(P3)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月泉吟社》:“觸物興懷言不盡,春來非是愛吟詩。”
年級字:興(P2) 致(P3) 淋(P3) 漓(P5)
年級字:乘(P2) 風(P1) 興(P2) 浪(P1)
清·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九章:“吳監督子登聞之,遂又乘風興浪,思設法以破壞此留學事務所。”
年級字:興(P2) 滅(P3) 繼(P3) 絕(P4)
年級字:霧(P3) 興(P2) 雲(P1) 涌(P3)
梁啓超《翠報敘》:“軍興以後,齊州學者,漸知以識時務,知四國爲學中第一義,於是報館霧興雲涌。”
年級字:聞(P2) 風(P1) 而(P1) 興(P2)
年級字:興(P2) 觀(P2) 羣(P6) 怨(P3)
興:聯想;觀:觀察;羣:合羣;怨:怨恨。古人認爲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後泛指詩的社會功能。
《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年級字:興(P2) 妖(P3) 作(P2) 怪(P1)
明·周輯《西湖二集·救金鯉海龍王報德》:“巡海夜叉道:’你那裏得這幾件物事,在此興妖作怪!”
年級字:張(P2) 脈(P3) 興(P2)
血管膨脹,青脈突起。張,通“脹”。後以指因衝動而舉措失宜。
《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杜預注:“氣狡憤於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
年級字:興(P2) 雲(P1) 致(P3) 雨(P1)
興雲:佈下雲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雲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
年級字:繁(P3) 榮(P2) 興(P2) 旺(P4)
年級字:興(P2) 兵(P3) 動(P1) 衆(P3)
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同“興師動衆”。
年級字:多(P1) 難(P2) 興(P2) 邦(P3)
邦:國家。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
《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啓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年級字:盛(P2) 衰(P4) 興(P2) 廢(P4)
盛:興盛;衰:衰敗;興:興旺;廢:廢棄。指人與事變化發展的各種情況。
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文》:“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
年級字:興(P2) 味(P2) 索(P3) 然(P2)
興味:興趣、趣味;索然:毫無興致的樣子。一點兒興趣都沒有。
清·王韜《瀛壖雜誌》:“卓午來遊者,絡繹不絕。溽暑蒸鬱,看花之興味索然矣。”
年級字:望(P2) 洋(P1) 興(P2) 嘆(P3)
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年級字:一(P1) 言(P1) 興(P2) 邦(P3)
《論語·子路》:“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唐·劉禹鍚《唐故相國李公集紀》:“古所謂一言興邦者,信哉!”
年級字:止(P1) 戈(P0) 興(P2) 仁(P3)
年級字:夙(P0) 興(P2) 昧(P6) 旦(P1)
年級字:興(P2) 利(P2) 除(P2) 弊(P5)
弊:害處,壞處。興辦對國家人民有益利的事業,除去各種弊端。
《管子·君臣下》:“爲民興利除害,正民之德。”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爲生事。”
年級字:興(P2) 趣(P3) 盎(P6) 然(P2)
年級字:人(P1) 丁(P1) 興(P2) 旺(P4)
年級字:興(P2) 高(P1) 采(P1) 烈(P2)
興:原指志趣,後指興致;採:原指神采,後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步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年級字:偃(P0) 武(P2) 興(P2) 文(P1)
《漢書·循吏傳·黃霸》:“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
年級字:興(P2) 妖(P3) 作(P2) 孽(P0)
妖魔鬼怪到處鬧事作亂。比喻小人興風作浪,爲非做歹。
明·瞿佑《剪燈新話·永州野廟記》:“此物在世已久,興妖作孽,無與爲比。”
年級字:龍(P2) 興(P2) 鳳(P4) 舉(P2)
年級字:乘(P2) 興(P2) 而(P1) 來(P1)
乘:趁,因;興:興致,興趣。趁着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的回去。
《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心見安道邪?’”
年級字:寄(P3) 興(P2) 寓(P3) 情(P2)
寄:寄託;寓:含;興:興致。指作品中寄託飽含了作者的興致與情懷。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或情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年級字:興(P2) 微(P2) 繼(P3) 絕(P4)
年級字:夙(P0) 興(P2) 夜(P2) 處(P2)
年級字:興(P2) 高(P1) 彩(P1) 烈(P2)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同“興高采烈”。
年級字:百(P1) 廢(P4) 具(P1) 興(P2)
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建原廟以安祖考,正六宮而修典刑,百廢具興,多士爰集。”
年級字:興(P2) 廢(P4) 繼(P3) 絕(P4)
年級字:高(P1) 情(P2) 逸(P6) 興(P2)
《宣和畫譜·胡擢》:“嘗謂其弟曰:‘吾詩思若在三峽之間聞猿聲時。’其高情逸興如此。”
年級字:成(P1) 敗(P2) 興(P2) 廢(P4)
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二》:“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有明成敗興廢,然後知秉要持權,故尚無爲也。”
年級字:意(P1) 興(P2) 盎(P6) 然(P2)
意興:興致。盎然:指氣氛、趣味等洋溢的樣子。形容興致很濃的樣子。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一路行來,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興盎然。”
年級字:託(P4) 物(P1) 寓(P3) 興(P2)
年級字:百(P1) 廢(P4) 待(P3) 興(P2)
廢:被廢置的事情;待:等待;興:興辦。許多被擱置的事情等著要興辦。
王穎《海外赤子》:“百廢待興,一下子怎麼能抓得過來。”
年級字:進(P1) 賢(P4) 興(P2) 功(P1)
《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賈公彥疏:“以臣有賢有功舉之與官,則起邦國之內勸善樂業之心,使不惰廢善業也。”
年級字:龍(P2) 興(P2) 雲(P1) 屬(P4)
年級字:逸(P6) 興(P2) 雲(P1) 飛(P1)
年級字:敗(P2) 興(P2) 而(P1) 歸(P3)
敗興: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緒低落。掃興地歸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各軍士未及領賞,草草而散。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年級字:除(P2) 害(P1) 興(P2) 利(P2)
《管子·治國》:“善爲民除害興利,故天下之民歸之。”
年級字:夕(P1) 寐(P3) 宵(P2) 興(P2)
《南史·宋紀上·武帝》:“是故夕寐宵興,搜獎忠烈;潛構崎嶇,遇上履虎;乘機奮發,義不圖全。”
年級字:龍(P2) 舉(P2) 雲(P1) 興(P2)
《東觀漢記·光武皇帝紀》:“帝既有仁聖之明,氣勢形體,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敵,翕然龍舉雲興,三雨而濟,天下蕩蕩,人無能名焉。”
年級字:興(P2) 詞(P1) 構(P5) 訟(P0)
興詞:撰寫並呈遞狀詞;構訟:打官司。寫關詞打官司。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回:“那麒麟村的居民,最好興詞構訟。”
年級字:興(P2) 會(P1) 淋(P3) 漓(P5)
興會:興致;淋漓:酣暢,充盛。形容興致很高,精神舒暢。
陳毅《湖海詩社開徵引》:“今我在戎行,曷言藝文事?慷慨每難免,興會淋漓至。”
年級字:興(P2) 致(P3) 勃(P4) 勃(P4)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衆人以爲緇氏必不肯去,誰知他還是興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豈無看文巨眼。’”
tiān xià xīng wáng pǐ fū yǒu zé
年級字:天(P1) 下(P1) 興(P2) 亡(P2) ,(P1) 匹(P2) 夫(P2) 有(P1) 責(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指國家的興盛或衰亡,人人都有一份責任,鼓勵人民為國家作出貢獻。倡導愛國的心意和。
天下: 全遍大地、全國、國家。
興亡: 興盛、衰亡。
匹夫: 常人、平民、百姓。
有責: 應有、責任。
《書經.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論語.泰伯》:「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shùn zhī zhě xīng nì zhī zhě wáng
年級字:順(P2) 之(P2) 者(P1) 興(P2) ,(P1) 逆(P6) 之(P2) 者(P1) 亡(P2)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chéng xìng ér lái bài xìng ér guī
年級字:乘(P2) 興(P2) 而(P1) 來(P1) ,(P1) 敗(P2) 興(P2) 而(P1) 歸(P3)
《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