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ě yǔ
yǔ tóng
yǔ fǒu
cān yù
年級字:參(P3) 與(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介入,
出席,
到場,
加入,
參加,
參預,
插手旁觀,
避開加入工作或團隊,共同完成任務。
參: 參加、加入。
與: 與共、與及。
《三國志.卷五六.吳書.朱桓傳》:「是時全琮為督,權又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命,參與軍事。」
《北史.卷二○.王建傳》:「登國初,為外朝大人,與和跋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參與計謀。」
yǔ qí
年級字:與(P2) 其(P2)
詞性:連詞
常見詞組在比較兩件事或兩種情況的利害得失之後,決定取捨其一。
常用句式: 與其⋯⋯不如。
在比較兩件事或兩種情況的利害得失之後,決定取捨其一。
Yǔ wáng
zhě yǔ
yǔ guó
sè yǔ
fú yǔ
Xìng yǔ
年級字:性(P3) 與(P2)
詞性:連詞
性:
1.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性質,性格。
2.有關生物生殖的:性欲,性愛,性感。 1.性質,性格和...
2.性愛及...
gōng yǔ
lè yǔ
Jǐ yǔ
dōu yǔ
yù huì
yǔ huà
yǔ gòng
Yǔ lìng
xīn yǔ
què yǔ
Rán yǔ
qīn yǔ
年級字:親(P1) 與(P2)
詞性:動詞
親近交好。
例:宋 朱熹 《小學·嘉言》:“故於朋友之間,主其敬者,日相親與,得效最速。”
Yǔ hǎi
年級字:與(P2) 海(P1)
詞性:名詞
《與海》是妄想人造人寫的網絡小說連載於晉江文學城。
Yǔ tā
zuò yǔ
年級字:作(P2) 與(P2)
詞性:副詞
1. 起,興起,現在起。2. 從事,做工。
3. 舉行,進行。
4. 幹出,做出,表現出,製造出。
5. 當成,充當。
6. 創造。
7. 同“做”。
8. 從事某種活動。
bùyǔ
wú yǔ
yǔ xué
年級字:與(P2) 學(P1)
詞性:名詞
《與學》是2011年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和建生
Biàn yǔ
yú rén
yǔ hóng
yǔ mǔ
年級字:與(P2)
詞性:副詞
文言文字詞金文象二人用雙手互相交付之形,像眾人面對面: 與,興、舉。
賜予、給予: 給與、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共同、跟: 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結交、交往: 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支持、贊助: 與人為善、時不我與、選賢與能」。
同類、朋黨: 民胞物與。
《說文》:「与,賜予也。」
《說文解字.舁部》:「與,黨與也。」
《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
《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燕刺王劉旦傳》:「群臣連與成朋,非毀宗室。」
《論語.先進》:「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資治通鑑.卷三二.漢紀二十四.成帝綏和元年》:「傳不云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老子》第七九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八首之一七:「豈無當世雄,天道與胡兵。」
《孟子.離婁下》:「可以與,可以無與。」
《韓非子.忠孝》:「此明君且常與,而賢臣且常取也。」
《禮記.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
《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傳》:「所言盡害政之事,所與盡害政之人。」
《國語.齊語》:「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淮南子.墬形》:「蛤蟹珠龜,與月盛衰。」
《韓非子.姦劫弒臣》:「君臣之相與也,非有父子之親也。」
《左傳.哀公九年》:「宋方吉,不可與也。」
《國語.越語下》:「彼來從我,固守勿與。」
《史記.卷三四.燕召公世家》:「龐暖易與耳。」
《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以為諸帥易與,獨飛不可當。」
《漢書.卷三四.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
唐.李商隱〈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甘心與陳阮,揮手謝松喬。」
《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楚辭.屈原.離騷》:「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易經.无妄卦.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
《墨子.天志中》:「天下之君子,與謂之不詳者。」
《孟子.公孫丑下》:「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也。」
《戰國策.秦策五》:「(夫差)遂與勾踐禽,死於干隧。」
《孟子.離婁上》:「所欲,與之聚之。」
《論語.公冶長》:「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韓非子.難二》:「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也。」
《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與人刃我,寧自刃。」
年級字:鹹(P4) 與(P2) 維(P2) 新(P1)
《書·胤徵》:“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污俗,鹹與維新。”
年級字:莫(P2) 之(P2) 與(P2) 京(P1)
莫:沒有什麼,沒有誰。京:大,高。大得沒有什麼可與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無與倫比。亦作“大莫與京”。
年級字:事(P1) 與(P2) 原(P1) 違(P6)
年級字:休(P1) 與(P2) 共(P1)
《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慼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年級字:無(P2) 與(P2) 爲(P2) 比(P1)
年級字:與(P2) 日(P1) 俱(P6) 增(P2)
詞性:形容詞
隨着時間,一天天不斷增長。
與:跟,和。
日: 日子、日間、日夜、時間。
俱: 全面。
増: 增長、增加。
宋·呂祖謙《呂東萊集·爲樑參政作乞解罷政事表二首》:「涉冬浸劇,與日俱增。」
年級字:與(P2) 世(P1) 俯(P5) 仰(P4)
《宋史·文苑傳六·米芾》:“[米芾]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
年級字:與(P2) 受(P2) 同(P1) 科(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這件事倘要認真辦起來,與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擔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年級字:曾(P2) 無(P2) 與(P2) 二(P1)
晉·劉琨《勸進表》:“億兆攸歸,曾無與二。”《晉書·解系孫旂等傳論》:“於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衆望攸歸,曾無與二。”
年級字:鹹(P4) 與(P2) 惟(P0) 新(P1)
年級字:實(P1) 與(P2) 有(P1) 力(P1)
毛澤東《關於蔣介石聲明的聲明》:“他之所以能夠安然離開西安,除西安事變的領導者張楊二將軍之外,共產黨的調停,實與有力。”
年級字:與(P2) 世(P1) 隔(P3) 絕(P4)
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年級字:選(P3) 賢(P4) 與(P2) 能(P1)
選拔任用賢能的人。與,通“舉”。亦作“選賢任能”、“選賢舉能”。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售修睦。”
年級字:事(P1) 與(P2) 心(P1) 違(P6)
北齊·魏收《魏書·王叡傳》:“誠思竭盡力命,以報所受,不謂事與心違,忽嬰重疾。”宋·歐陽修《紀德陳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詩:“貌先年老因憂國,事與心違始乞身。”
年級字:與(P2) 物(P1) 無(P2) 忤(P0)
《周書·蘇亮傳》:“寶夤作亂,以亮爲黃門侍郎。亮善處人間,與物無忤。及寶夤敗,從之者遇禍,唯亮獲全。”
年級字:魚(P1) 與(P2) 熊(P2) 掌(P3)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年級字:與(P2) 眾(P3) 不(P1) 同(P1)
清·李汝珍《鏡花緣》:“這是今日令中第一個古人,必須出類拔萃,與眾不同,才覺有趣。”
年級字:與(P2) 生(P1) 俱(P6) 來(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在出生時已經具有的先天性能力或特性。
人之初,性本善。
年級字:與(P2) 民(P1) 除(P2) 害(P1)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爲民除害,元惡大憝,心當梟夷。”
年級字:安(P1) 危(P3) 與(P2) 共(P1)
共同享受安樂,共同承擔危難。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連。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年級字:與(P2) 世(P1) 沉(P2) 浮(P3)
與: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隨波逐流。隨大流,大家怎樣,自己也怎樣。
《史記·遊俠列傳》:“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
年級字:與(P2) 虎(P1) 添(P3) 翼(P3)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逸周書·寤敬篇》:“毋爲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訓》:“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爲殘賊,是爲虎傅翼,曷爲弗除。”
年級字:與(P2) 世(P1) 長(P1) 辭(P5)
詞性:形容詞
成語去世、離世、逝世。生命結束了。
與: 和。
世: 世間。
長: 長久永遠。
辭:告別辭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僕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年級字:多(P1) 許(P1) 少(P1) 與(P2)
年級字:甘(P2) 苦(P1) 與(P2) 共(P1)
甘苦:歡樂和痛苦;與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歡樂與幸福,共同承擔痛苦與磨難。
《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年級字:言(P1) 與(P2) 心(P1) 違(P6)
《吳子·圖國》:“臣以見佔隱,以往察來,主君何言與心違?”
年級字:將(P3) 奪(P3) 固(P1) 與(P2)
年級字:褒(P5) 貶(P6) 與(P2) 奪(P3)
晉·葛洪《抱朴子·外篇自敘》:“每見世人有好論人物者,比方倫匹,未必當允,而褒貶與奪,或失準格。”
年級字:民(P1) 胞(P2) 物(P1) 與(P2)
年級字:豐(P3) 取(P2) 刻(P2) 與(P2)
豐:多;刻:刻薄;與:給予。取之於民的多,用之於民的少。多形容殘酷地剝削。
《荀子·君道》:“上好貪利,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豐取刻與,以無度取千民。”
年級字:時(P1) 不(P1) 我(P1) 與(P2)
我與:“與我”的倒裝;與:等待。時間不會等待我們的。嗟嘆時機錯過,追悔不及。
年級字:歲(P2) 不(P1) 我(P1) 與(P2)
年級字:吾(P0) 誰(P1) 與(P2) 歸(P3)
年級字:休(P1) 戚(P5) 與(P2) 共(P1)
《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年級字:與(P2) 世(P1) 推(P2) 移(P2)
《楚辭·漁父》:“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年級字:與(P2) 世(P1) 偃(P0) 仰(P4)
年級字:無(P2) 與(P2) 比(P1) 倫(P5)
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同“無與倫比”。
年級字:與(P2) 民(P1) 同(P1) 樂(P2)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慼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羣衆一起遊樂,共享幸福。
《孟子·梁惠王下·莊暴見孟子》:“今王四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年級字:不(P1) 足(P1) 與(P2) 謀(P4)
《史記·項羽本紀》:“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爲之虜矣。”
年級字:與(P2) 世(P1) 浮(P3) 沉(P2)
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誌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年級字:孤(P3) 立(P1) 寡(P4) 與(P2)
清·侯方域《朋黨論下》:“豈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與者哉!”
年級字:與(P2) 狐(P3) 謀(P4) 皮(P1)
《太平御覽》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爲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年級字:虛(P4) 與(P2) 委(P3) 蛇(P4)
虛:假;委蛇:隨便應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莊子·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年級字:卵(P2) 與(P2) 石(P1) 鬥(P2)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三:“卵與石鬥,麋碎無疑;動而有悔,出不得時。”
年級字:羞(P3) 與(P2) 爲(P2) 伍(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羞:感到羞恥;與:跟;爲伍:作夥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認爲是可恥的事。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隊侯列傳》:“生乃與噲等爲伍。”
《後漢書·黨錮傳》:“逮桓靈之間,主政荒謬,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爲伍。”
年級字:恥(P5) 與(P2) 伍(P3)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初,韓信由楚王降封爲淮陰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順便去看望樊噲,樊噲跪拜送迎。出來後,韓信笑着說:‘生乃與噲等爲伍。’”
年級字:羞(P3) 與(P2) 伍(P3)
噲:樊噲。韓信鄙視樊噲,不屑與他同爲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爲可恥。
年級字:與(P2) 時(P1) 推(P2) 移(P2)
唐·李白《冬夜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吾不凝滯於物,與時推移。”
年級字:相(P1) 與(P2) 爲(P2) 一(P1)
漢·賈誼《過秦論》:“諸侯恐懼,同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爲一。”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謂之性情,性情相與爲一瞑,情亦性也,謂性已善,奈其情何?”
年級字:與(P2) 衆(P3) 不(P1) 同(P1)
清·李汝珍《鏡花緣》:“這是今日令中第一個古人,必須出類拔萃,與衆不同,才覺有趣。”
年級字:天(P1) 與(P2) 人(P1) 歸(P3)
《孟子·萬章上》:“‘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明·史可法《復清攝政睿親王書》:“名正言順,天與人歸。”
年級字:人(P1) 取(P2) 我(P1) 與(P2)
取:拿;與:給。指商人囤積物資,待時出售以獲厚利。
《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年級字:羞(P3) 與(P2) 為(P2) 伍(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羞:感到羞恥;與:跟;為伍:作夥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認為是可恥的事。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隊侯列傳》:“生乃與噲等為伍。”
《後漢書·黨錮傳》:“逮桓靈之間,主政荒謬,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為伍。”
年級字:咸(P4) 與(P2) 維(P2) 新(P1)
《書·胤徵》:“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污俗,咸與維新。”
年級字:與(P2) 民(P1) 更(P1) 始(P2)
更始:重新開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採取某些重大措施。後比喻改革舊狀。
《莊子·盜跖》:“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漢書·武帝紀》:“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鑑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
年級字:與(P2) 世(P1) 無(P2) 爭(P2)
不跟社會上的人發生爭執。這是一種消極的迴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年級字:善(P2) 與(P2) 人(P1) 交(P1)
《論語·公冶長》:“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年級字:與(P2) 時(P1) 偕(P0) 行(P1)
年級字:患(P3) 難(P2) 與(P2) 共(P1)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年級字:無(P2) 與(P2) 倫(P5) 比(P1)
倫比:類比,匹敵。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
唐·韓愈《論佛骨表》:“數千百年以來,未有倫比。”
年級字:與(P2) 物(P1) 無(P2) 競(P3)
《北史·薛辯傳》:“湖少有節操,篤志於學,專精講習,不干時務,與物無競,好以德義服人。”
年級字:日(P1) 不(P1) 我(P1) 與(P2)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然日不我與,曜靈急節,面有過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
年級字:時(P1) 不(P1) 與(P2) 我(P1)
詞性:形容詞
歲不我與、時不我與錯失了時間、機會、失意、失望。
時: 時機、時勢。
不: 不是。
與: 與共。
我: 自己。
北周.庾信〈周使持節大將軍廣化郡開國公丘乃敦崇傳〉:「方欲討論國恥,伸雪家冤,橫尸原野,是所甘心,時不我與,先從朝露。」也作「歲不我與」。
年級字:大(P1) 莫(P2) 與(P2) 京(P1)
年級字:與(P2) 虎(P1) 謀(P4) 皮(P1)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太平御覽》卷二0八引《符子》:“欲爲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年級字:與(P2) 人(P1) 爲(P2) 善(P2)
與:讚許,贊助;爲: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爲善,是與人爲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
年級字:習(P1) 與(P2) 性(P3) 成(P1)
性:性格。長期習慣於怎樣,就會形成怎樣的性格。有習慣成自然的意思。
年級字:與(P2) 時(P1) 消(P1) 息(P1)
指事物無常,隨時間的推移而興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周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後漢書·孔融傳》:“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繩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殘棄,非所謂與時消息者也。”
年級字:生(P1) 死(P3) 與(P2) 共(P1)
《深情憶念周伯伯》:“幾十年來,周總理與我父親生死與共,休慼相關。”
年級字:與(P2) 人(P1) 為(P2) 善(P2)
與:讚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孟子·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年級字:色(P1) 授(P4) 魂(P4) 與(P2)
色:神色;授、與:給予。形容彼此用眉目傳情,心意投合。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長眉連娟,微睇綿藐,色授魂與,心愉一側。”
年級字:綠(P1) 藻(P4) 與(P2) 鹹(P4) 蛋(P1)
詞性:名詞
林海音作品。
bái shān zài niè yǔ zhī jù hēi
年級字:白(P1) 沙(P2) 在(P1) 涅(P0) ,(P1) 與(P2) 之(P2) 俱(P6) 黑(P1)
涅:黑土。白色的細沙混在黑土中,也會跟它一起變黑。比喻好的人或物處在污穢環境裏,也會隨着污穢環境而變壞。
jiāng yù qǔ zhī bì xiān yǔ zhī
年級字:將(P3) 欲(P5) 取(P2) 之(P2) ,(P1) 必(P2) 先(P2) 與(P2) 之(P2)
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忪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yǔ rén fāng biàn zì jǐ fāng biàn
年級字:與(P2) 人(P1) 方(P1) 便(P2) ,(P1) 自(P1) 己(P1) 方(P1) 便(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