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如(P2) 膠(P3) 如(P2) 漆(P4)
象膠和漆那樣黏結。形容感情熾烈,難捨難分。多指夫妻恩愛。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感於心,合於行,親於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衆口哉。”《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年級字:鸞(P0) 膠(P3) 鳳(P4) 絲(P2)
年級字:折(P2) 膠(P3) 墮(P5) 指(P2)
宋·蘇軾《磨衲贊》:“折膠墮指,此衲不寒,爍石流金,此衲不熱。”宋·周密《齊東野語·曝日》:“《冬日初出銘》曰:‘折膠墮指,夢想負背。’”
年級字:膠(P3) 之(P2) 困(P2)
膠鬲,商周時人,紂時因遭世亂,曾隱遁爲商。後以之指士人不在位而處於困難之境。
年級字:膠(P3) 柱(P2) 鼓(P2) 瑟(P5)
用膠把柱粘住以後奏琴,柱不能移動,就無法調絃。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年級字:膠(P3) 柱(P2) 調(P4) 瑟(P5)
瑟:古代一種彈撥樂器。用膠粘住瑟上用以調音的短木,不能再調整音的高低緩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變通。
《文子·五·道德》:“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
年級字:以(P1) 膠(P3) 投(P3) 漆(P4)
唐·孔穎達《〈春秋正義〉序》:“晉世杜元凱又爲《左氏集解》,專取丘明之傳以釋孔氏之經,所謂子應乎母,以膠投漆,雖欲勿合,其可離乎!”
年級字:煎(P3) 膠(P3) 續(P3) 絃(P6+)
唐杜甫《病後過王倚飲贈歌》:“麟角鳳觜世莫辨,煎膠續絃奇自見。”
年級字:如(P2) 膠(P3) 似(P3) 漆(P4)
象膠和漆那樣黏結。形容感情熾烈,難捨難分。多指夫妻恩愛。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感於心,合於行,親於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衆口哉。”《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年級字:如(P2) 膠(P3) 投(P3) 漆(P4)
好象膠和漆那樣,粘住就分不開。形容感情深厚,親密得難捨難分。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年級字:歙(P0) 漆(P4) 阿(P2) 膠(P3)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二《田洙遇薛源聯句記》:“歙漆阿膠忽紛解,清塵濁水何由逢?”
年級字:似(P3) 漆(P4) 如(P2) 膠(P3)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七回:“徒聞似漆與如膠,利害場中忍便拋。”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三回:“親哥,我和你同心合意,似漆如膠,並不曾有半點兒差池,你爲何今日有不瞅不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