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殘(P5) 膏(P3) 剩(P3) 馥(P0)
殘:剩餘;膏:油脂;馥:香氣。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產。
《新唐書·杜甫傳贊》:“唐詩人杜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餘,殘膏剩馥,沾丐後人多矣。”
年級字:膏(P3) 之(P2) 地(P1)
漢·賈誼《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以爲桂林、象郡。”
年級字:膏(P3) 粱(P0) 錦(P3) 繡(P4)
膏粱:肥肉和細糧,指美味佳餚;錦繡:精緻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於膏粱錦繡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年級字:膏(P3) 粱(P0) 年(P1) 少(P1)
《南齊書·王僧虔傳》:“汝膏粱年少,何患不達,不鎮之以靜,將恐貽譏。”
年級字:膏(P3) 梁(P5) 錦(P3) 繡(P4)
膏、梁:肥肉和細糧。泛指美味的食物;錦繡:精緻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衣食精美的奢華生活。
年級字:餘(P4) 膏(P3) 剩(P3) 馥(P0)
年級字:焚(P5) 膏(P3) 繼(P3)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年級字:膏(P3) 粱(P0)
膏粱:肥肉和細糧;紈袴: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寶釵笑道:“真真膏粱紈袴之談!我們雖是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
年級字:膏(P3) 粱(P0) 子(P1) 弟(P1)
膏粱:肥肉和細糧,指美味佳餚。富貴人家過慣享樂生活的子弟。
唐·顏師古《<急就篇注>敘》:“若夫縉紳秀彥、膏粱子弟,謂之鄙俚,恥於窺涉,遂使博聞之說,廢而弗明。”
年級字:膏(P3) 火(P1) 自(P1) 煎(P3)
年級字:膏(P3) 火(P1) 之(P2) 費(P3)
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欲登第須理舊業讀書,欲讀書須膏火之費,吾視君皆未易辦也。”
年級字:膏(P3) 粱(P0)
紈絝:細絹做的褲子;膏樑:肥肉和細糧。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年級字:民(P1) 脂(P4) 民(P1) 膏(P3)
比喻人民用血汗換來的財富。多用於指反動統治階級壓榨人民來養肥自己的場合。
五代後蜀·孟昶《戒石文》:“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年級字:病(P2) 入(P1) 膏(P3) 肓(P0)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爲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爲也。”
年級字:膏(P3) 樑(P5) 錦(P3) 繡(P4)
膏、樑:肥肉和細糧。泛指美味的食物;錦繡:精緻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衣食精美的奢華生活。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於膏樑錦繡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年級字:膏(P3) 脣(P3) 販(P4) 舌(P2)
南朝·陳·徐陵《與楊僕射書》:“其外膏脣販舌,分路揚鑣,無罪無辜,如兄如弟。”
年級字:病(P2) 在(P1) 膏(P3) 肓(P0)
宋·朱熹《與臺端書》:“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顧以不當其任,雖欲一效其伎而無所施耳。”
年級字:膏(P3) 車(P1) 秣(P6+) 馬(P1)
語出唐·韓愈《送李願歸盤 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記·欽取回朝》:“羨調和鼎鼐,便膏車秣馬好歸來。”
年級字:病(P2) 染(P3) 膏(P3) 肓(P0)
元·範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真個崔張不讓,命該凋喪,險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
年級字:剩(P3) 馥(P0) 殘(P5) 膏(P3)
年級字:脂(P4) 膏(P3) 莫(P2) 潤(P4)
年級字:膏(P3) 場(P2) 繡(P4)
明·何景明《沱西別業記》:“始吾遊沱西,見其地膏場繡澮,可以稼穡。”
年級字:膏(P3) 脣(P3) 舌(P2)
猶言膏脣拭舌。岐舌,指舌頭上耍花招,說話反覆無常。
清·錢謙益《復李叔則書》:“生平迂愚,恥以文字媚人,況敢膏脣岐舌,以誑知己。”
年級字:摩(P4) 口(P1) 膏(P3) 舌(P2)
年級字:狗(P2) 皮(P1) 膏(P3) 藥(P2)
劉復《<半農雜文>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藥去!”
年級字:膏(P3) 梁(P5) 褲(P3)
膏梁:肥肉和細糧;紈絝: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年級字:膏(P3) 唇(P3) 試(P3) 舌(P2)
用膏塗嘴唇,用巾揩舌頭。比喻非常想把心裡的話說出來。
《後漢書·宦者呂強傳》:“群邪項領,膏唇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年級字:膏(P3) 澤(P5) 脂(P4) 香(P1)
年級字:膏(P3) 貴(P3) 遊(P2)
《梁書·王承傳》:“時膏腴貴遊,鹹以文學相尚,罕以經術爲業,惟承獨好之。”
年級字:泉(P1) 石(P1) 膏(P3) 肓(P0)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肓”,據說這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新唐書·田遊巖傳》:“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固疾者。”
年級字:投(P3) 膏(P3) 止(P1) 火(P1)
用油去澆滅火,火反而燒得更旺。比喻舉措失當,適得其反。
年級字:脂(P4) 剔(P6) 膏(P3)
在舊社會,由於地主豪紳無休止的~,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
年級字:膏(P3) 脣(P3) 拭(P5) 舌(P2)
膏:用油脂塗抹;拭:擦去。用膏塗嘴脣,用布巾揩舌頭。形容用盡語言之所能以打動人心。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宦者呂強傳》:“羣邪項領,膏脣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年級字:膏(P3) 粱(P0) 文(P1) 繡(P4)
語本《孟子 ·告子上》:“《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繡也。”岐注:“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繡,繡衣服也。
年級字:脂(P4) 膏(P3) 不(P1) 潤(P4)
年級字:膏(P3) 樑(P5) 子(P1) 弟(P1)
《資治通鑑·齊紀·明帝建武三年》:“未審上古以來,張官列位,爲膏樑子弟乎?爲致治乎?”
年級字:深(P2) 入(P1) 膏(P3) 肓(P0)
年級字:膏(P3) 梁(P5) 子(P1) 弟(P1)
《資治通鑑·齊紀·明帝建武三年》:“未審上古以來,張官列位,為膏梁子弟乎?為致治乎?”
年級字:繼(P3) 焚(P5) 膏(P3)
繼:繼續,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燈燭。點燃蠟燭或油燈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或工作。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年級字:膏(P3) 脣(P3) 試(P3) 舌(P2)
用膏塗嘴脣,用巾揩舌頭。比喻非常想把心裏的話說出來。
《後漢書·宦者呂強傳》:“羣邪項領,膏脣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年級字:敲(P2) 膏(P3) 吸(P2) 髓(P4)
年級字:敲(P2) 髓(P4) 灑(P4) 膏(P3)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其最爲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親屬,一曰官之僕隸,是四種人……怙勢作威,足使人敲髓灑膏,吞聲泣血。”
年級字:膏(P3) 樑(P5)
膏樑:肥肉和細糧;紈絝: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寶釵笑道:‘真真膏樑紈袴之談!我們雖是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
年級字:民(P1) 膏(P3) 民(P1) 脂(P4)
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換來的財富。多用於指反動統治階級壓榨人民來養肥自己的場合。
五代·後蜀·孟昶《戒石文》:“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年級字:膏(P3) 子(P1) 弟(P1)
南朝·樑·鍾嶸《〈詩品〉序》:“於是庸音雜體,人各爲容,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
年級字:雨(P1) 膏(P3) 煙(P2) 膩(P6)
宋·柳永《剔銀燈》詞:“豔杏夭桃,垂楊芳草,各鬥雨膏煙膩。”
年級字:膏(P3) 肓(P0) 之(P2) 疾(P2)
《左傳·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