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心(P1) 腹(P4) 之(P2) 憂(P3)
年級字:大(P1) 腹(P4) 便(P2) 便(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腹部肥胖
唐.楊烱〈臥讀書架賦〉:「風清夜淺,每待蘧蘧之覺;日永春深,常偶便便之腹。」
晉.司馬彪《續漢書》:「邊為姓,先為字。腹便便,五經笥。」
年級字:撐(P5) 腸(P5) 腹(P4)
唐·盧仝《月蝕》詩:“撐腸拄肚礧傀如山丘,自可飽死更不偷。”宋·蘇軾《試院煎茶》詩:“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年級字:鼓(P2) 腹(P4) 含(P4) 哺(P4)
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
年級字:鼠(P4) 腹(P4) 蝸(P1) 腸(P5)
《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年級字:蟬(P4) 腹(P4) 龜(P3) 腸(P5)
《南史·檀珪傳》:“珪訴虔求祿不得,與僧虔書曰:‘蟬腹龜蛇,爲日已久’”
年級字:東(P1) 牀(P1) 坦(P3) 腹(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郗太傅在京品,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牀上坦腹臥,如不聞。’”
年級字:推(P2) 心(P1) 致(P3) 腹(P4)
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年級字:腹(P4) 有(P1) 鱗(P4) 甲(P1)
《三國志·蜀書·陳震傳》:“孝起前是入至吳,爲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爲不可近。”
年級字:空(P1) 腹(P4) 高(P1) 心(P1)
魯迅《墳·論“他媽的!”》:“至於大姓,實不過承祖宗餘蔭,以舊業驕人,空腹高心,當然使人不耐。”
年級字:心(P1) 腹(P4) 之(P2) 交(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通判乃是心腹之交,徑入來同坐何妨!”
年級字:含(P4) 哺(P4) 鼓(P2) 腹(P4)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
年級字:腹(P4) 心(P1) 之(P2) 患(P3)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後梁太祖乾化元年》:“雲代與燕接境,彼若擾我城戍,動搖人情,吾千里出征,緩急難應,此亦腹心之患也。”
年級字:心(P1) 腹(P4) 之(P2) 病(P2)
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同“心腹之疾”。
年級字:心(P1) 腹(P4) 大(P1) 患(P3)
年級字:一(P1) 心(P1) 一(P1) 腹(P4)
趙樹理《三裏灣》十六:“你們那家裏不論什麼時候都是一心一腹的——也不論公公、婆婆、弟兄們、小姑子,忙起來大家忙,吃起來大家吃,穿起來大家穿,誰也不偏這個不爲那個。”
年級字:鼓(P2) 腹(P4) 擊(P3) 壤(P5)
原指人民吃得飽,有餘閒遊戲。後用爲稱頌太平盛世之典。同“擊壤鼓腹”。
《隋書·儒林傳·何妥》:“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期間。”唐·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擊壤者不知帝力。”
年級字:令(P2) 人(P1) 捧(P4) 腹(P4)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九回:“要醜的掉舌鼓脣,令人捧腹。”
年級字:儉(P3) 腹(P4) 高(P1) 談(P2)
儉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識匱乏。腹中知識匱乏,卻喜歡高談闊論。
年級字:腹(P4) 從(P1) 公(P1)
枵腹:空腹,肚飢。指餓着肚子辦公家的事。形容一心爲公。
清·李寶嘉《洗在獄》楔子:“到了這個分上,要想他們毀家紓難,枵腹從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
年級字:鼠(P4) 腹(P4) 雞(P1) 腸(P5)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三十一回:“不是說這賊三寸貨強盜,那鼠腹雞腸的心兒,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年級字:怨(P3) 氣(P1) 滿(P2) 腹(P4)
《後漢書·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
年級字:心(P1) 腹(P4)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第四章七九:“同一有物之語,不劌心刳腹以出之,則不成爲文。”
年級字:滿(P2) 腹(P4) 珠(P1)
璣:不圓的珠子;珠璣:比喻優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寬幕席,五字弄珠璣。”宋·吳處厚《表箱雜記》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
年級字:坦(P3) 腹(P4) 東(P1) 床(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年級字:心(P1) 腹(P4) 重(P1) 患(P3)
年級字:滿(P2) 腹(P4) 疑(P3) 團(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地,歸至怡紅院中。”
年級字:面(P1) 從(P1) 腹(P4) 誹(P0)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三回:“世兄果爲嫌家伯語重,何難回頭是岸,萬不可面從腹誹。”
年級字:彎(P2) 腰(P3) 捧(P4) 腹(P4)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述農忙叫快去打聽,那當差的答應着去了。一會回來,笑了個彎腰捧腹。”
年級字:經(P1) 綸(P0) 滿(P2) 腹(P4)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爲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年級字:心(P1) 腹(P4) 之(P2) 疾(P2)
年級字:腹(P4) 誹(P0) 心(P1) 謗(P0)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傑壯士與論議,腹非而心謗。”
年級字:腹(P4) 心(P1) 之(P2) 疾(P2)
年級字:斷(P3) 決(P2) 腹(P4)
《戰國策·楚策一》:“有斷脰決腹,壹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年級字:腹(P4) 中(P1) 兵(P3) 甲(P1)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裝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謀略。
《五朝名臣言行錄·七之二參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傳》:“……,夏人聞之,相戒曰:‘無以延州爲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兵甲,不比大範老子可欺也。”
年級字:腹(P4) 背(P1) 受(P2) 敵(P3)
《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
年級字:腹(P4) 枝(P1)
《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年級字:擊(P3) 壤(P5) 鼓(P2) 腹(P4)
原謂人民吃得飽,有餘閒遊戲。後用爲稱頌太平盛世之典。
《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年級字:鞭(P2) 不(P1) 及(P2) 腹(P4)
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年級字:腹(P4) 熱(P2) 腸(P5) 慌(P3)
年級字:疑(P3) 團(P3) 滿(P2) 腹(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地,歸至怡紅院中。”
年級字:腹(P4) 非(P2) 心(P1) 謗(P0)
年級字:木(P1) 心(P1) 石(P1) 腹(P4)
年級字:腹(P4) 載(P3) 五(P1) 車(P1)
年級字:滿(P2) 腹(P4) 經(P1) 綸(P0)
年級字:披(P2) 露(P2) 腹(P4) 心(P1)
披露:顯露,展示;腹心:真誠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惟前後披露腹心,自從始初以至於終,實不藏情。”
年級字:寒(P2) 腹(P4) 短(P2) 識(P2)
清·周亮工《書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識,輒不自量造語,餘恥之。”
年級字:滿(P2) 腹(P4) 文(P1) 章(P3)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他憑着滿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轉千階。”
年級字:捧(P4) 腹(P4) 大(P1) 笑(P1)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極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年級字:滿(P2) 腹(P4) 牢(P3) 騷(P5)
牢騷:抑鬱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滿情緒。形容心情極爲抑鬱,很不得意。
年級字:食(P1) 不(P1) 果(P1) 腹(P4)
《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下》:“和州劉錄事者,大曆中罷官居和州旁縣,食兼數人,尤能食鱠,常言鱠味未嘗果腹。”
年級字:飲(P2) 河(P1) 滿(P2) 腹(P4)
《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年級字:河(P1) 魚(P1) 腹(P4) 疾(P2)
年級字:剖(P4) 腹(P4) 藏(P2) 珠(P1)
《資治通鑑·唐紀·太宗貞觀元年》:“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
年級字:指(P2) 腹(P4) 為(P2) 婚(P3)
《魏書·王寶興傳》:“汝等將來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為親。”
年級字:空(P1) 腹(P4) 便(P2) 便(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虛有外形,並無真才實學。
空: 空白、空洞。
腹: 身體的肚臍。
便便:肥胖的樣子。
宋.廖行之〈青玉案.家山此去無多路〉詞:「崢嶸歲月還秋暮,空腹便便無好句。」
年級字:推(P2) 心(P1) 置(P3) 腹(P4)
《後漢書·光武帝本紀》:“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年級字:口(P1) 腹(P4) 之(P2) 累(P3)
漢·班固《東觀漢記·閔貢》:“仲叔怪而問之,知,乃嘆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年級字:推(P2) 誠(P2) 置(P3) 腹(P4)
年級字:心(P1) 腹(P4) 之(P2) 患(P3)
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
《左傳·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後漢書·陳蕃傳》:“寇賊在處,四肢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年級字:腹(P4) 熱(P2) 腸(P5) 荒(P2)
年級字:錦(P3) 心(P1) 繡(P4) 腹(P4)
元·湯式《一枝花·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繡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年級字:坦(P3) 腹(P4) 東(P1) 牀(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牀上,坦腹臥,如不聞。”
年級字:口(P1) 蜜(P2) 腹(P4) 劍(P4)
《資治通鑑·唐紀·玄宗天寶元年》:“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年級字:滿(P2) 腹(P4) 狐(P3) 疑(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六回:“寶玉滿腹狐疑,只得問道:‘姐姐說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竟是何人?’”
年級字:背(P1) 腹(P4) 受(P2) 敵(P3)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
年級字:指(P2) 腹(P4) 爲(P2) 婚(P3)
《魏書·王寶興傳》:“汝等將來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爲親。”
年級字:馬(P1) 腹(P4) 逃(P2) 鞭(P2)
年級字:腹(P4) 心(P1) 相(P1) 照(P2)
腹心:內心;照:映照,見。以真心相見。比喻彼此很知心,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只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年級字:牢(P3) 騷(P5) 滿(P2) 腹(P4)
年級字:腹(P4) 飽(P1) 萬(P2) 言(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蘇小妹三難新郎》:“那秦觀秀才字少遊,他是揚州府高郵人,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年級字:鼓(P2) 腹(P4) 含(P4) 和(P1)
嚴復《主客平議》:“煕皞之民,耕三餘一,鼓腹含和,無過庶過富之通患。”
年級字:心(P1) 謗(P0) 腹(P4) 非(P2)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
年級字:使(P2) 心(P1) 用(P1) 腹(P4)
年級字:腹(P4) 背(P1) 之(P2) 毛(P1)
《韓詩外傳》卷六:“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飛不爲加高,損一把飛不爲加下。”
年級字:腹(P4) 熱(P2) 心(P1) 煎(P3)
年級字:草(P1) 腹(P4) 菜(P1) 腸(P5)
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老夫疏於學問,草腹菜腸,對着衆位長者,也吟詩一首,萬望勿哂者。”
年級字:分(P2) 心(P1) 掛(P2) 腹(P4)
《宋書·王僧達傳》:“山川險阻,吉凶路塞……分心掛腹,實亦私苦。”
年級字:精(P2) 神(P1) 滿(P2) 腹(P4)
《晉書·溫嶠傳》:“深結錢鳳,爲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嶠素有知人之稱,鳳聞而悅之。”
年級字:頓(P2) 腹(P4) 之(P2) 言(P1)
年級字:葬(P3) 身(P1) 魚(P1) 腹(P4)
戰國·楚·屈原《漁父》:“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年級字:敝(P0) 衣(P1) 腹(P4)
明·歸有光《上總制書》:“故富者貧而貧者死,其不死者敝衣枵腹,橫被苛斂。”
年級字:鞭(P2) 長(P1) 不(P1) 及(P2) 馬(P1) 腹(P4)
指鞭子雖然很長,但是不應該打到馬肚上。後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杜預注:“言非所擊。”
yǐ jǐ zhī xīn dù rén zh fù
年級字:以(P1) 己(P1) 之(P2) 心(P1) ,(P1) 度(P2) 人(P1) 之(P2) 腹(P4)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的心思。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八》:“楊(楊慎)以朱(朱熹)忌而毀之,豈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 duó jūn zǐ zhī fù
年級字:以(P1) 小(P1) 人(P1) 之(P2) 心(P1) ,(P1) 度(P2) 君(P2) 子(P1) 之(P2) 腹(P4)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願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屬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