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
年級字:胡(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金文從「肉」,「古」聲。
牛隻下巴下垂的肉: 狼跋其胡。
下巴的鬍子、鬍鬚。
中國秦漢之後對北方或西域少數民族的稱呼: 胡人、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服(服裝)、五胡亂華。
泛指中國古代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胡越。
胡人引入中國人的物品,包括其他外國人的物品: 胡桃、胡瓜、胡麻、胡椒、胡蘿蔔、胡琴、胡笳、胡笛等。
中國北京民區小巷道的住宅: 胡同。
任意、不禮的行為: 胡鬧、胡亂、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姓氏】明代: 胡應麟。
《史記.秦始皇本紀》:「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
晉.干寶《搜神記》卷二:「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
《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
《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
《漢書.卷三九.蕭何傳》:「相國胡大罪?陛下繫之暴也?」漢.鄒陽〈上書吳王〉:「臣聞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畫地而人不犯,兵加胡越。」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淮南子.俶真》:「六合之內,一舉而千萬里,是故自其異者視之,肝膽胡越。」
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
漢.司馬相如〈上書諫獵〉:「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
hú xū
年級字:胡(P1) 須(P4)
髯毛鬍子。人,通常是成年男人頦(下頜)、兩唇及鄰接部分上的毛
hú zhōu
duì hú
hú fú
hú sī
hú zī
hú tú
hú sì
年級字:胡(P1) 四(P1)
詞性:名詞
胡四是小說《聊齋誌異》中《胡四相公》篇的人物。與張虛一(張生)交為好友。
Hú luó
hú luàn
jīng hú
年級字:京(P1) 胡(P1)
詞性:名詞
又稱胡琴,是中國的傳統拉絃樂器,18世紀時末期,隨著中國傳統戲曲國劇的形成,在拉絃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國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hú chě
年級字:胡(P1) 扯(P4)
詞性:動詞
胡說瞎說別聽他胡扯你胡扯些什麼呀;閒談他們下班後就在一塊兒胡扯。
hú guā
年級字:胡(P1) 瓜(P1)
詞性:名詞
即黃瓜。
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瓜》:“種越瓜胡瓜法:四月中種之。胡瓜宜豎柴木,令引蔓緣之。”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胡瓜》:“張騫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按杜寳《拾遺録》雲: 隋大業四年避諱,改胡瓜為黃瓜。”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胡瓜》﹝釋名﹞引陳藏器曰:“北人避石勒諱,改呼黃瓜。
hú jiāo
年級字:胡(P1) 椒(P6)
詞性:名詞
1.一種木質藤,有卵圓形葉,穗狀花,原產於東方熱帶地區,但其他熱帶地區亦廣泛種植,用其紅漿果做胡椒粉2.取自東印度植物胡椒的果實,製成一種刺激性的產品,用作調味料,有時也用作通氣藥或刺激劑
3.胡椒屬某些植物的泛稱
Hú qí
hú qǐ
hú qín
年級字:胡(P1) 琴(P2)
詞性:名詞
弦樂器之一,把係有馬尾的竹弓置於兩根弦之間,弦固定於蒙覆蛇皮的竹筒上,演奏時馬尾摩擦琴弦而發聲,如板胡、二胡等。
hú huà
年級字:胡(P1) 話(P1)
詞性:名詞
1.神誌不清時說的話
例:他燒得直說胡話
2.胡說的話
例:別說胡話
hú táo
年級字:胡(P1) 桃(P2)
詞性:名詞
核桃落葉喬木,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內果皮堅硬,有皺紋,木材堅韌,可以做器物,果仁可吃,亦可榨油及入藥,又稱核桃。
hú yán
年級字:胡(P1) 言(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1.胡說;亂說的話。
2.胡人的語言。亦泛指外族、外國語或少數民族的語言。
Xiè hú
年級字:謝(P2) 胡(P1)
穆罕默德·謝胡(Mehmet Shehu),阿爾巴尼亞黨和國家領導人。 1913年,生於阿爾巴尼亞的馬拉卡斯特的農民家庭。 1937年,曾參加國際縱隊,赴西班牙作戰。 1942年,回國加入阿共,任發羅拉州委委員、州委組織書記。 1943年,任中央委員,民族解放軍第一突擊旅旅長,後升任師長、副總參謀長,指揮了解放地拉那的戰役。戰後赴蘇聯伏羅希洛夫高級軍事學院學習,1946年,回國任軍隊總參謀長。 1948年11月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48—1954年,任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長。 1954年7月,任部長會議主席。 1974年10月—1980年4月兼國防部長,中將軍銜。 1981年12月18日,突然神秘死亡…
hú chá
Hú jūn
年級字:胡(P1) 均(P3)
詞性:名詞
胡均,原名胡均權,曾用名秉均、護權、蘇林、鬍子。開平赤坎鎮廣安里人。他是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hú fēng
hú má
Hú huì
年級字:胡(P1) 會(P1)
詞性:名詞
胡會,女,漢族,1987年6月出生,籍貫湖南慈利,大學學歷,2011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洪家關白族鄉南岔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
hú zǐ
年級字:胡(P1) 子(P1)
詞性:名詞
1.人臉上,通常指成年男子臉上的下巴、嘴唇和鄰近部位的鬍鬚。2.胡匪。
lā hú
年級字:拉(P1) 胡(P1)
詞性:名詞,動詞
1.拉胡,又名吃鬼拉胡,吃小人拉胡,轉運拉胡等等。在泰國,拉胡是一位恩怨分明,復仇心極重的天神,最討厭的就是不敢光明正大,而是在後背搞小動作的人或邪靈。2.拉胡琴。
拉: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揍。
胡琴: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
hú nào
hú tòng
年級字:伊(P1) 于(P2) 胡(P1) 底(P2)
伊:句首助詞;於:到;胡:何,哪;底:盡頭。到什麼地步爲止(對不好的現象表示感嘆)。
年級字:花(P1) 里(P1) 胡(P1) 哨(P3)
年級字:胡(P1) 亂(P2) 說(P1)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三折:“則你休聽他這酒魔的漢呵,一謎裏便胡謅亂說。”
年級字:掩(P4) 口(P1) 胡(P1) 盧(P0)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應劭傳》:“昔鄭人以幹鼠爲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年級字:胡(P1) 越(P2) 之(P2) 禍(P4)
古代中原的胡國和越國之間經常發生戰事,因此用“胡越之禍”來比喻戰禍。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
年級字:胡(P1) 打(P1) 海(P1) 摔(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比不得咱們家的孩子,胡打海摔的慣了的。”
年級字:胡(P1) 作(P2) 非(P2) 為(P2)
胡:亂;非:不對。不顧法紀或輿論,毫無顧忌地做壞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
年級字:胡(P1) 亂(P2) 道(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一回:“雖懂得幾句詩詞也是胡謅亂道的。就是好了,也不過是風雲月露,與一生的正事毫無關涉。”
年級字:胡(P1) 肥(P2) 鍾(P4) 瘦(P3)
胡:三國時的胡昭;鍾:三國時的鍾繇。胡昭的字體肥,鍾繇的字體瘦。形容書法各擅其美。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三國魏劉德升字君嗣,以造行書擅名,胡昭、鍾繇並師其法,而胡書體肥,鍾書體瘦,亦各有君嗣之美。”
年級字:胡(P1) 枝(P1) 扯(P4) 葉(P1)
《金瓶梅詞話》第三七回:“瓶兒道:‘你這老貨偏有這些胡枝扯葉的。你明日不來,我和你答話。’”
年級字:胡(P1) 天(P1) 胡(P1) 帝(P3)
胡:何;帝:指天神。什麼是天,什麼是帝。原形容服飾容貌像天神一樣美麗,後也表示尊敬崇仰。
《詩經·庸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年級字:胡(P1) 猜(P2) 亂(P2) 想(P1)
年級字:信(P1) 口(P1) 胡(P1) 言(P1)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一回:“這裏什麼去處,你敢信口胡言!”
年級字:胡(P1) 肥(P2) 鐘(P2) 瘦(P3)
胡:三國時的胡昭;鐘:三國時的鍾繇。胡昭的字體肥,鍾繇的字體瘦。形容書法各擅其美。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三國魏劉德昇字君嗣,以造行書擅名,胡昭、鍾繇並師其法,而胡書體肥,鍾書體瘦,亦各有君嗣之美。”
年級字:胡(P1) 越(P2) 同(P1) 舟(P2)
語出宋·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年級字:胡(P1) 攪(P4) 蠻(P6) 纏(P5)
明·楊爾曾《韓湘子全集》第二十八回:“我兩個是慣弄障眼法兒的,你們快去投別人做師父,莫在此胡纏亂攪。”
年級字:胡(P1) 言(P1) 亂(P2) 語(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這二老漢,各人好與三十棒。何故?一個說長說短,一個胡言亂語。雖然如是,且放過一著。”
年級字:胡(P1) 作(P2) 非(P2) 爲(P2)
胡:亂;非:不對。不顧法紀或輿論,毫無顧忌地做壞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爲。”
年級字:胡(P1) 拉(P1) 亂(P2) 扯(P4)
年級字:封(P1) 胡(P1) 遏(P0) 末(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羣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年級字:胡(P1) 說(P1) 白(P1) 道(P1)
年級字:亂(P2) 語(P1) 胡(P1) 言(P1)
年級字:胡(P1) 越(P2) 一(P1) 家(P1)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七年》:“上皇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年級字:胡(P1) 作(P2) 亂(P2) 爲(P2)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世人決不可戲而不戲,胡作亂爲。”
年級字:胡(P1) 支(P1) 扯(P4) 葉(P1)
年級字:亂(P2) 作(P2) 胡(P1) 爲(P2)
年級字:胡(P1) 里(P1) 胡(P1) 塗(P5)
魯迅《僞自由書·新葯》:“不過對於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症而至於胡里胡塗的死亡。”
年級字:胡(P1) 服(P1) 騎(P2) 射(P2)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數民族。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
《戰國策·趙策二》:“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
年級字:龍(P2) 胡(P1) 之(P2) 痛(P2)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羣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
年級字:胡(P1) 行(P1) 亂(P2) 爲(P2)
清·陳天華《警世鐘》:“既我是這個國的國民,怎麼可以不管國家的好歹,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亂爲呢?”
年級字:胡(P1) 思(P2) 亂(P2) 想(P1)
《朱子全書·學》:“宜於日用之間,稍立課程,不要如此胡思亂量,過卻子也。”
年級字:難(P2) 得(P1) 胡(P1) 塗(P5)
年級字:胡(P1) 說(P1) 亂(P2) 道(P1)
元·鄭光祖《芻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語來,忍不得你這般胡說亂道。”
年級字:潮(P3) 州(P3) 二(P1) 胡(P1)
年級字:胡(P1) 言(P1) 亂(P2) 道(P1)
猶胡言亂語。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兒聽了他胡言亂道巧差排,便待離家鄉做些買賣。”
年級字:胡(P1) 言(P1) 漢(P4) 語(P1)
猶言胡言亂語。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五燈會元·智海逸禪師法嗣·黃檗志因禪師》:“這二老漢,各人好與三十棒。何故?一個說長說短,一個胡言漢語。”
年級字:胡(P1) 思(P2) 亂(P2) 量(P2)
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下:“慈聖意不懌,曰:‘皇親輩皆笑太后欲於舊渦尋兔兒。’聞者驚懼,皆退數步立。獨琦不動,曰:‘太后不要胡思亂量。’”
年級字:胡(P1) 天(P1) 胡(P1) 地(P1)
用於貶義,形容言語荒唐、行爲放肆。同“胡天胡帝②”。
阿英《西門買書記》:“也有一兩家兼售古書了,但他們不識貨,開價往往是胡天胡地。”
年級字:封(P1) 胡(P1) 羯(P6+) 末(P3)
均爲兄弟的小名:封指謝韶,胡指謝朗,羯指謝玄,末指謝川。後用以稱美兄弟子侄之辭。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謝道韞)初適凝之,還,甚不樂。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惡,汝何恨也?’答曰:‘一門叔父有阿大(謝尚)、中郎(謝據);羣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年級字:花(P1) 裏(P1) 胡(P1) 哨(P3)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一同進到房裏,見滿桌堆着都是選的刻本文章,紅筆對的樣,花裏胡哨的。”
年級字:肝(P4) 膽(P3) 胡(P1) 越(P2)
猶言肝膽楚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比喻遠隔。肝膽,比喻近。
《淮南子·俶真訓》:“是故自其異者視之,肝膽胡越;自其同者視之,萬物一圈也。”
年級字:胡(P1) 說(P1) 八(P1) 道(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見《素問》、《難經》、《本草》、《脈訣》,是甚般章句,怎生註解,就這等胡說亂道,會甚麼懸絲診脈!”
年級字:胡(P1) 作(P2) 胡(P1) 爲(P2)
洪深《趙閻王》第六幕:“我沒有法子,只好依從,到後來溜了手,才胡作胡爲的呀!”
年級字:伊(P1) 於(P2) 胡(P1) 底(P2)
伊:句首助詞;於:到;胡:何,哪;底:盡頭。到什麼地步為止(對不好的現象表示感嘆)。
年級字:大(P1) 事(P1) 不(P1) 胡(P1) 塗(P5)
年級字:吹(P1) 鬍(P4) 子(P1) 瞪(P4) 眼(P1)
劉紹棠《漁火》第一章三:“這個捱了罵的司務長惱羞成怒,吹鬍子瞪眼,在橋上張牙舞爪。”
年級字:眉(P3) 毛(P1) 鬍(P4) 子(P1) 一(P1) 把(P1) 抓(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