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肩(P3) 背(P1) 相(P1) 望(P2)
年級字:袒(P0) 胸(P3) 露(P2) 背(P1)
年級字:背(P1) 盟(P5) 敗(P2) 約(P2)
背:違背。盟、約:誓約。敗:敗壞。指撕毀。背叛誓言,撕毀盟約。
宋·蘇轍《六國論》:“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
年級字:陰(P2) 山(P1) 背(P1) 後(P1)
①迷信者稱陰間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年級字:忘(P2) 恩(P2) 背(P1) 義(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六回:“只見蔣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僉大怒,厲聲罵曰:“忘恩背義之賊,有何面目見天下人乎!”撥回馬復與魏兵接戰。”
年級字:水(P1) 過(P1) 鴨(P1) 背(P1)
年級字:背(P1) 暗(P2) 投(P3) 明(P1)
離開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脫離反動陣營,投向進步方面。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今將軍既知順逆,棄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
年級字:面(P1) 是(P1) 背(P1) 非(P2)
年級字:挨(P3) 肩(P3) 搭(P3) 背(P1)
挨肩:肩和肩相靠。搭背:手搭在別人背上。形容極其親昵的樣子。
《官場維新記》第九回:“小玉鳳見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連忙拋了各客,溜進房間裏來,與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塊兒。”
年級字:背(P1) 恩(P2) 忘(P2) 義(P3)
《晉書·劉聰傳》:“沈等皆刀鋸之餘,背恩忘義之類。”
年級字:黃(P1) 髮(P2) 背(P1)
黃髮:老年人頭髮由白轉黃,後常指老年人。鮐背;鮐魚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長壽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黃髮臺背”、“黃髮駘背”。
南朝·宋·宗炳《明佛論》:“雖復黃髮鮐背,猶自覺所經俄頃,況其短者乎?”
年級字:扼(P6) 喉(P4) 撫(P5) 背(P1)
撫: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敵方的要害,使其喪失反抗的能力。
隋·盧思道《爲北齊檄陳文》:“鉅艦高艫,順流東指江都、壽春之域;扼喉撫背之兵,飛龍赤馬,絕水南越。”
年級字:背(P1) 義(P3) 忘(P2) 恩(P2)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義忘恩,更待干罷。”
年級字:熊(P2) 腰(P3) 虎(P1) 背(P1)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這廝倒是一條好漢,狗背驢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年級字:背(P1) 本(P2) 就(P1) 末(P3)
《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何期臣僕吳越,背本就末乎?”
年級字:聳(P4) 肩(P3) 曲(P2) 背(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3回:“那些請來幫閱卷的,又都是些聳肩曲背的,酸的怕人。”
年級字:人(P1) 心(P1) 向(P1) 背(P1)
向:歸向,指擁護;背:背離,指反對。指人民大衆的擁護或反對。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卷四:“顧自古國家未有不以勤而興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決於是。”
年級字:政(P3) 治(P2) 背(P1) 景(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管治權力的經歷資料。
「政治」政府,政黨,集團或個人在國家和社會事務方面的「政策和管治」的活動,包括設立和修定對外、對內的政策,提升管治效率。目的是達到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背景」發展的歷史資料。
年級字:背(P1) 鄉(P2) 離(P2) 井(P2)
年級字:背(P1) 惠(P2) 食(P1) 言(P1)
《周書·楊薦傳》:“薦至蠕蠕,責其背惠食言,並論結婚之意。”
年級字:背(P1) 城(P2) 一(P1) 戰(P4)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年級字:負(P3) 恩(P2) 背(P1) 義(P3)
負:違背,背棄。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新唐書·列女傳·楊慶妻王氏》:“今負恩背義,自爲身謀,可若何?”
年級字:背(P1) 前(P1) 面(P1) 後(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五回:“若是一頓鈀打退妖精,你看他得勝而回,爭嚷功果;若戰他不過,被他拿去,卻是我的晦氣,背前面後,不知罵了多少弼馬溫哩!悟淨,你休言語,等我去看看。”
年級字:辜(P6) 恩(P2) 背(P1) 義(P3)
辜:辜負;背:違反,違背。辜負別人的恩德,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情。
宋·樂史《綠珠傳》:“今爲此傳,非徒述美麗,窒禍源,且欲懲戒辜恩背義之類也。”
年級字:冷(P2) 水(P1) 澆(P2) 背(P1)
冷水從背上澆下來。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擊或刺激,思想爲之一震或希望爲之幻滅。亦作“冷水澆頭”。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紅玉聽了,總如冷水澆背一般,脣也青了,面也白了,做聲不得。”
年級字:亞(P2) 肩(P3) 疊(P4) 背(P1)
《水滸傳》第二三回:“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疊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迎大蟲。”又第一○二回:“只見一簇人亞肩疊背的圍着一個漢子。”
年級字:蜂(P2) 腰(P3) 猿(P4) 背(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九回:“腰裏緊緊束着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顯得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年級字:離(P2) 鄉(P2) 背(P1) 土(P1)
元·張浩養《一枝花·詠喜雨》套曲:“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棄業拋家,當不得也離鄉背土。”
年級字:背(P1) 井(P2) 離(P2) 鄉(P2)
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送的他離鄉背井,進退無門。
年級字:面(P1) 盎(P6) 背(P1)
指德性表現於外,而有溫潤之貌,敦厚之態。指有德者的儀態。
《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年級字:如(P2) 芒(P3) 在(P1) 背(P1)
《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年級字:汗(P1) 出(P1) 背(P1)
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溼透了。同“汗流浹背”。
漢·劉向《續列女傳·楊夫人》:“敞驚懼不知所言,汗出浹背。”
年級字:汗(P1) 流(P1) 洽(P6) 背(P1)
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溼透了。同“汗流浹背”。
《舊唐書·昭宗紀》:“昭宗臨軒自諭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節,稱兵入朝,不由奏請,意在何也?’茂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對。”
年級字:背(P1) 本(P2) 趨(P4) 末(P3)
古代常以農業爲本,手工、商賈爲末。指背離主要部分,追求細微末節。
年級字:背(P1) 山(P1) 起(P1) 樓(P2)
宋·胡仔《茹溪漁隱叢話前集·西崑體》:“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上曬褲,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年級字:挨(P3) 肩(P3) 擦(P2) 背(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四卷:“常常走到廚房下,挨肩擦背,調嘴弄舌。”
年級字:向(P1) 聲(P1) 背(P1) 實(P1)
聲:聲名,這裏指虛名;背:違背。指嚮往聲名,背離實際。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常人貴遠賤親,向聲背實;又患暗於自見,謂己爲賢。”
年級字:雞(P1) 胸(P3) 龜(P3) 背(P1)
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說文》:‘奚,大腹也。’今人謂匈(胸)腹間大者爲奚匈,呼如雞匈,遂有‘雞胸龜背’之語。”
年級字:背(P1) 碑(P5) 覆(P5) 局(P2)
《舊唐書·文苑傳上·張蘊古》:“張蘊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聰敏,博涉書傳,善綴文,能背碑覆局,尤曉時務,爲州閭所稱。”
年級字:望(P2) 其(P2) 項(P3) 背(P1)
清·汪琬《與周處士書》:“言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裏者,非後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項也。”
年級字:背(P1) 恩(P2) 負(P3) 義(P3)
年級字:背(P1) 城(P2) 借(P1) 一(P1)
背:背向;借:憑藉;一:一戰。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年級字:聳(P4) 肩(P3) 縮(P3) 背(P1)
兩肩聳起,背脊彎曲。形容衰老的狀態。也形容因怕冷而縮做一團的樣子。
年級字:力(P1) 透(P3) 紙(P2) 背(P1)
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年級字:背(P1) 扼(P6)
語出《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鬥,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年級字:壓(P2) 肩(P3) 疊(P4) 背(P1)
《水滸傳》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壓肩疊背,何止一二千人。”
年級字:背(P1) 義(P3) 負(P3) 信(P1)
年級字:芒(P3) 刺(P3) 在(P1) 背(P1)
芒刺:細刺。象有芒和刺紮在背上一樣。形容內心惶恐,坐立不安。
《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年級字:腹(P4) 背(P1) 受(P2) 敵(P3)
《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
年級字:背(P1) 信(P1) 棄(P4) 義(P3)
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年級字:流(P1) 汗(P1) 背(P1)
①形容出汗多,溼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慚愧不安之極。
年級字:肩(P3) 背(P1) 難(P2) 望(P2)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七卷:“則尤簪纓世胄,肩背難望者矣!”
年級字:倒(P2) 背(P1) 如(P2) 流(P1)
背:背誦。把書或文章倒過來背,背得像流水一樣流暢。形容背得非常熟練,記得非常牢。
她把說明小冊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經讀得~了。(郭沫若《蘇聯紀行·六月二十七日》
年級字:背(P1)
語出《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鬥,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年級字:負(P3) 德(P4) 背(P1) 義(P3)
《東周列國志》第二四回:“[申侯]今又以國媚楚,使子之君,負德背義,自召干戈,禍及民社。”
年級字:汗(P1) 流(P1) 夾(P3) 背(P1)
清·昭槤《嘯亭雜錄·阿文成相度》:“陪臣汗流夾背,出謂人曰:‘此誠宰相語。’”
年級字:蜂(P2) 腰(P3) 削(P3) 背(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蜂腰削背,鴨蛋臉,烏油頭髮,高高的鼻子,兩邊腮上微微的幾點雀瘢。”
年級字:背(P1) 腹(P4) 受(P2) 敵(P3)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
年級字:背(P1) 曲(P2) 腰(P3) 躬(P3)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等的人心熱腸鳴,坐的來背曲腰躬。”
年級字:腹(P4) 背(P1) 之(P2) 毛(P1)
《韓詩外傳》卷六:“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飛不爲加高,損一把飛不爲加下。”
年級字:面(P1) 譽(P4) 背(P1) 非(P2)
年級字:背(P1) 生(P1) 芒(P3) 刺(P3)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百十二回:“適才聽智兄之言,覺得背生芒刺。”
年級字:汗(P1) 流(P1) 背(P1)
浹:溼透。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溼透了。
《後漢書·伏皇后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
年級字:虎(P1) 背(P1) 熊(P2) 腰(P3)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這廝倒是一條好漢,狗背驢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年級字:背(P1) 曲(P2) 腰(P3) 彎(P2)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假如甘羅十二歲爲丞相,十二歲上就死了,這十二歲之年,就是他發白齒落、背曲腰彎的時候了。”
年級字:曝(P5) 背(P1) 食(P1) 芹(P4)
年級字:挨(P3) 肩(P3) 迭(P0) 背(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年級字:背(P1) 水(P1) 一(P1) 戰(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說,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
年級字:抵(P3) 背(P1) 扼(P6) 喉(P4)
抵:按住;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年級字:壓(P2) 肩(P3) 迭(P0) 背(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壓肩迭背,何止一二千人。”
年級字:背(P1) 公(P1) 向(P1) 私(P3)
《宋書·百官志下》:“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爲奸。”
年級字:背(P1) 道(P1) 而(P1) 馳(P5)
背:背向;道:道路;馳: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年級字:背(P1) 若(P3) 芒(P3) 刺(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不意[曹操]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
年級字:膝(P3) 癢(P4) 背(P1)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無能出奇計,遠圖匈奴安邊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趨舍之宜,時世之變,議論無所依,如膝癢而搔背。”
年級字:背(P1) 恩(P2) 棄(P4) 義(P3)
漢·桓寬《鹽鐵論·未通》:“反以身勞民,民猶背恩棄義而遠流亡。”
年級字:背(P1) 義(P3) 負(P3) 恩(P2)
《舊唐書·喬琳傳》:“上以其累經重任,頓虧臣節,自受逆命,頗聞譏諧悖慢之言,背義負恩,固不可舍,命斬之。”
年級字:鶴(P2) 背(P1) 揚(P2) 州(P3)
南朝·樑·殷芸《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爲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年級字:項(P3) 背(P1) 相(P1) 望(P2)
項:頸項。原指前後相顧。後多形容行人擁擠,接連不斷。
年級字:如(P2) 芒(P3) 刺(P3) 背(P1)
年級字:挨(P3) 肩(P3) 疊(P4) 背(P1)
《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日看的真是挨戶疊背。”
年級字:黃(P1) 髮(P2) 臺(P0) 背(P1)
指長壽的老人。後亦泛指老年人。黃髮,指老年人頭髮由白轉黃。臺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臺,通“鮐”。
年級字:拱(P4) 肩(P3) 縮(P3) 背(P1)
拱肩:肩往上聳。聳起肩膀,彎曲着腰。形容衰老或不健康的體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只有他穿着那幾件舊皮裳,越發顯的拱戶縮背,好不可憐見的!”
年級字:扼(P6) 背(P1)
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擊。掐着喉嚨,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死命。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鬥,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年級字:文(P1) 化(P1) 背(P1) 景(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信念、哲學、文學、藝術、建築、教育、信仰、習俗、科學特色的綜合統稱。
「文化」的關鍵含義是一種修養代表。在一段時期內一個地方、民族、或是一個國家的信念、哲學、文學、藝術、建築、教育、信仰、習俗、科學特色的綜合統稱。
例如:
1. 他是一位很有文化的君子[有修養的人]。
2. 中國的水墨晝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特色的文化。
「背景」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
指一個人對認識文化的修養程度。
年級字:背(P1) 公(P1) 營(P4) 私(P3)
年級字:汗(P1) 出(P1) 洽(P6) 背(P1)
《漢書·王陵傳》:“[周勃]汗出洽背,愧不能對。”
年級字:亞(P2) 肩(P3) 迭(P0) 背(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迭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大蟲。”
年級字:無(P2) 背(P1) 無(P2) 側(P3)
年級字:離(P2) 鄉(P2) 背(P1) 井(P2)
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送的他離鄉背井,進退無門。”
年級字:扼(P6) 亢(P0) 背(P1)
扼:用力掐着。亢:通“吭”,喉嚨。拊:擊,拍擊。掐住喉嚨,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於死命。同“扼吭拊背”、“扼骯拊背”。
年級字:背(P1) 扼(P6) 喉(P4)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鬥,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年級字:背(P1) 汗(P1) 流(P1)
郭沫若《文藝論集·論詩三札》:“當其方成的時候,總覺得滿腔高興,及到過了兩日,自家反復讀讀看時,又不禁浹背汗流了。”
年級字:棄(P4) 好(P1) 背(P1) 盟(P5)
dāng miàn shū xīn bèi miàn xiào
年級字:當(P2) 面(P1) 輸(P4) 心(P1) 背(P1) 面(P1) 笑(P1)
ān bù lí mǎ bèi 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
年級字:鞍(P4) 不(P1) 離(P2) 馬(P1) 背(P1) ,(P1) 甲(P1) 不(P1) 離(P2) 將(P3) 身(P1)
《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