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皮(P1) 破(P2) 肉(P1) 爛(P3)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滿臉渾身血道道,皮破肉爛不忍瞧。”
年級字:骨(P2) 肉(P1) 相(P1) 殘(P5)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仲弓曰:‘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
年級字:酒(P4) 池(P2) 肉(P1) 林(P1)
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爲池,以肉爲林,爲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後也形容酒肉極多。
《史記·殷本紀》:“以酒爲池,懸肉爲林。”《漢書·張騫傳》:“行賞賜,酒池肉林。”
年級字:漿(P4) 酒(P4) 肉(P1)
把酒肉當作水漿、豆葉一樣。形容飲食的奢侈。同“漿酒霍肉”。
年級字:食(P1) 肉(P1) 寢(P5) 皮(P1)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
年級字:衣(P1) 錦(P3) 食(P1) 肉(P1)
穿錦繡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祿。
《商君書·算地》:“刑人有列,則君子下其位;衣錦食肉,則小人冀其利。”《前漢書平話續集》捲上:“信(韓信)望衣錦食肉,誰指望奪印懷仇,不似芒蕩山下累求良士。”
年級字:驚(P2) 肉(P1) 生(P1)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劉表坐起至廁,見髀裏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年級字:骨(P2) 肉(P1) 團(P3) 圓(P1)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長大成人後,須教骨肉再團圓。”
年級字:割(P3) 肉(P1) 補(P2) 瘡(P6)
谷斯範《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師相不必猶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補瘡’,而是‘調度有方’。”
年級字:骨(P2) 肉(P1) 相(P1) 連(P1)
象骨頭和肉一樣互相連接着。比喻關係非常密切,不可分離。
《管子·輕重丁》:“故桓公推仁立義,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親,國無饑民。”
年級字:以(P1) 肉(P1) 驅(P4) 蠅(P2)
明·張居正《答南學院周乾明》:“令人不解寬義,一切務爲姑息弛縱,賈譽於衆,以致士習驕侈,風俗日壞,間有一二力欲挽之,則又崇飾虛談,自開邪徑,所謂以肉驅蠅,負薪救火也。”
年級字:血(P3) 肉(P1) 模(P2) 糊(P4)
血流肉爛,無法辨認器官肢體。形容死亡或受傷的慘狀。
仔細看去,這條路上~成了一片,沒有一個乾淨的屍體。 ★巴金《家》二十五
年級字:血(P3) 肉(P1) 橫(P2) 飛(P1)
清·陳天華《獅子吼》第八回:“即有幾個如狼似虎的獄吏,各執竹條,縱橫亂打,打得血肉橫飛,足足打了四個小時,方纔喪命。”
年級字:肉(P1) 食(P1) 者(P1) 鄙(P5)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爲有權位的人;鄙:鄙陋。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眼光短淺。
年級字:肉(P1) 山(P1) 酒(P4) 海(P1)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原舉泰山以爲肉,傾東海以爲酒。”
年級字:臭(P3) 肉(P1) 來(P1) 蠅(P2)
腐臭的肉招來蒼蠅。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風有問題,就會招致壞人的引誘。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僧問慧然:‘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臭肉來蠅。’”
年級字:頑(P2) 皮(P1) 賴(P3) 肉(P1)
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也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的人。同“頑皮賴骨”。
年級字:血(P3) 風(P1) 肉(P1) 雨(P1)
清·梁啓超《論權利思想》:“試一讀歐美諸國法律發達史,如立憲政,廢奴隸……等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風肉雨中薰沐而來。”
年級字:愚(P3) 眉(P3) 肉(P1) 眼(P1)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道童雲:‘魯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識貧道。’”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洗不淨愚眉肉眼。”
年級字:骨(P2) 軟(P2) 肉(P1) 酥(P3)
《醒世姻緣傳》第六一回:“只消‘心月狐’放一個屁,那‘井木犴’俯伏在地,骨軟肉酥。”
年級字:魚(P1) 肉(P1) 百(P1) 姓(P3)
魚肉:指受宰割者。後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殘害無辜的人們。
《後漢書·仲長統傳》:“於是驕逸自恣,志意無厭,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年級字:皮(P1) 里(P1) 抽(P3) 肉(P1)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你覷我皮裏抽肉,你休問我可怎生骨巖巖臉兒黃瘦。”
年級字:漿(P4) 酒(P4) 霍(P4) 肉(P1)
年級字:行(P1) 屍(P4) 走(P1) 肉(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行: 行動。
屍: 屍體、屍骸、屍骨。
走: 走動。
肉: 肉體。
可以行動的屍骨,但沒有生命;可以走動的肉體,但沒有靈魂。
比喻不動腦筋,糊里糊塗過日,不起作用的人。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年級字:皮(P1) 開(P1) 肉(P1) 綻(P5)
元·關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打的來皮開肉綻損肌膚。”
年級字:親(P1) 如(P2) 骨(P2) 肉(P1)
年級字:朽(P4) 骨(P2) 重(P1) 肉(P1)
年級字:飛(P1) 土(P1) 逐(P4) 肉(P1)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夫飛土逐肉,兒戲之常。”
年級字:肉(P1) 眼(P1) 愚(P3) 眉(P3)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暢道天理難欺,人心怎昧,則他這肉眼愚眉,把一個黑旋風爹爹敢來也認不得。”
年級字:割(P3) 肉(P1) 飼(P3) 虎(P1)
飼: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捨棄生命也無法滿足對方的貪慾。
年級字:心(P1) 驚(P2) 肉(P1) 跳(P1)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年級字:凡(P3) 胎(P5) 肉(P1) 眼(P1)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年級字:晚(P1) 食(P1) 當(P2) 肉(P1)
年級字:好(P1) 肉(P1) 瘡(P6)
《續傳燈錄》:“說佛說祖,正如好肉剜瘡;舉古舉今,猶若殘羹餿飯。”
年級字:肉(P1) 山(P1) 脯(P0) 林(P1)
積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後比喻宴會的奢侈。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夏》:“以人架車,肉山脯林,以酒爲池,一鼓而牛飲者三千餘人。”
年級字:酒(P4) 肉(P1) 朋(P1) 友(P1)
元·關漢卿《單刀會》:“關雲長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兩隻手送與你那荊州來。”
年級字:肥(P2) 魚(P1) 大(P1) 肉(P1)
年級字:錦(P3) 衣(P1) 肉(P1) 食(P1)
年級字:食(P1) 不(P1) 兼(P3) 肉(P1)
年級字:自(P1) 相(P1) 魚(P1) 肉(P1)
《晉書·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授之與我。”
年級字:肉(P1) 眼(P1) 惠(P2) 眉(P3)
年級字:骨(P2) 騰(P3) 肉(P1) 飛(P1)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
年級字:肉(P1) 生(P1) 瘡(P6)
猶剜肉成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年級字:凡(P3) 夫(P2) 肉(P1) 眼(P1)
《法華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唐·玄奘譯《贊彌勒四禮文》:“凡夫肉眼未曾識,爲現千尺一金軀。”
年級字:死(P3) 骨(P2) 更(P1) 肉(P1)
猶起死回生。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年級字:魚(P1) 肉(P1) 鄉(P2) 里(P1)
魚肉:比喻受宰割;鄉里: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當作魚、肉一樣任意宰割。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仲長統傳》:“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年級字:委(P3) 肉(P1) 虎(P1) 蹊(P0)
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比喻處境危險,災禍即將到來。
《戰國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年級字:肉(P1) 補(P2) 瘡(P6)
剜:用刀挖去。挖下身上的好肉來補傷口。比喻只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唐·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年級字:寢(P5) 皮(P1) 食(P1) 肉(P1)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年級字:枯(P2) 骨(P2) 生(P1) 肉(P1)
猶言起死回生。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年級字:肉(P1) 眼(P1) 凡(P3) 夫(P2)
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爲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塵世平常的人。
元·範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年級字:生(P1) 死(P3) 肉(P1) 骨(P2)
生、肉:用作動詞。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年級字:強(P2) 食(P1) 弱(P3) 肉(P1)
年級字:食(P1) 不(P1) 重(P1) 肉(P1)
年級字:骨(P2) 肉(P1) 至(P1) 親(P1)
《三國志·魏書·鮮卑傳》:“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
年級字:肉(P1) 薄(P4) 骨(P2) 並(P2)
《元史·郝經傳》:“肉薄骨並而拔之,則彼破壁孤城而去。”
年級字:有(P1) 血(P3) 有(P1) 肉(P1)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內容。多用來形容文藝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動。
朱自清《你我·“子夜”》:“他筆下是些有血有肉能說能做的人,不是些扁平的人形,模糊的影子。”
年級字:肉(P1) 跳(P1) 心(P1) 驚(P2)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年級字:裏(P1) 肉(P1) 生(P1)
髀:大腿。因爲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着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爲。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裏肉生。’”
年級字:皮(P1) 裏(P1) 抽(P3) 肉(P1)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你覷我皮裏抽肉,你休問我可怎生骨巖巖臉兒黃瘦。”
年級字:以(P1) 肉(P1) 喂(P4) 虎(P1)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一》:“今赴秦軍,如以肉喂虎,當何益也!”
年級字:肉(P1) 袒(P0) 面(P1) 縛(P6)
肉袒:去衣露體,表示願受責罰;面縛: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着手。形容順從投降。
《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
年級字:情(P2) 同(P1) 骨(P2) 肉(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我與公覆(黃蓋),情同骨肉,徑來爲獻密書。”
年級字:骨(P2) 肉(P1) 未(P1) 寒(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回:“晁天王臨死時囑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爲梁山泊主。’此話衆頭領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
年級字:以(P1) 肉(P1) 去(P1) 蟻(P3)
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爲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年級字:嬌(P4) 皮(P1) 嫩(P3) 肉(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可憐這朝奉是花月叢中長大的,近年有了幾莖鬍子,主人才差他出來押船,嬌皮嫩肉,何曾見過這樣官刑。”
年級字:肉(P1) 袒(P0) 牽(P3) 羊(P1)
《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年級字:白(P1) 骨(P2) 再(P1) 肉(P1)
唐·張文成《遊仙窟》:“十娘憐憫客人,存其死命,可謂白骨再肉,枯樹重花。”
年級字:銅(P2) 盤(P2) 重(P1) 肉(P1)
年級字:心(P1) 驚(P2) 肉(P1) 戰(P4)
年級字:以(P1) 肉(P1) 啖(P0) 虎(P1)
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赧王》:“以攬權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
年級字:療(P5) 瘡(P6) 肉(P1)
清·壯者《掃迷帚》第24回:“若慮迷信一破,道德墮落,必以保存爲得計,此又何異欲止渴而飲鴆,欲療瘡而剜肉。”
年級字:至(P1) 親(P1) 骨(P2) 肉(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除是至親骨肉,緩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體察,才看得出來。”
年級字:肉(P1) 醫(P2) 瘡(P6)
唐·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年級字:不(P1) 知(P1) 肉(P1) 味(P2)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後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年級字:肉(P1) 跳(P1) 神(P1) 驚(P2)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年級字:肉(P1) 成(P1) 瘡(P6)
本想割肉醫瘡,但被割之處反成新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年級字:肉(P1) 做(P1) 瘡(P6)
猶剜肉成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年級字:肉(P1) 眼(P1) 凡(P3) 胎(P5)
元·範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年級字:觴(P0) 酒(P4) 豆(P1) 肉(P1)
年級字:情(P2) 深(P2) 骨(P2) 肉(P1)
骨肉:比喻至親。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比親人還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年級字:骨(P2) 肉(P1) 離(P2) 散(P2)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詩經·唐風·杕杜》小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爲沃所並爾。”
年級字:魚(P1) 餒(P0) 肉(P1) 敗(P2)
餒:魚臭爛;敗:肉腐爛。魚爛肉腐。泛指變質的食物。
《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
年級字:肉(P1) 復(P4) 生(P1)
髀:大腿。因爲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着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爲。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裏肉生。’”
年級字:挖(P2) 肉(P1) 補(P2) 瘡(P6)
唐·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年級字:弱(P3) 肉(P1) 強(P2) 食(P1)
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弱之肉,強之食。”明·劉基《秦女體行》:“有生不幸遭亂世,弱肉強食官無誅。”
年級字:酒(P4) 肉(P1) 兄(P1) 弟(P1)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叫做破面鬼。”
年級字:情(P2) 逾(P6) 骨(P2) 肉(P1)
明·湯顯祖《寄李季宣》:“弟於兄交雖道義,情逾骨肉、廢棄十餘年,始得一通問,可謂有人心乎?”
年級字:肉(P1) 顫(P6) 心(P1) 驚(P2)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三國演義》第九回:“吾近日肉顫心驚,恐非吉兆。”
年級字:血(P3) 肉(P1) 相(P1) 連(P1)
象血和肉一樣相互聯繫着。比喻關係十分密切,不可分離。
宋·洪邁《雷擊王四》:“趨視之,二百錢乃在其脅下皮內,與血肉相連。”
年級字:皮(P1) 笑(P1) 肉(P1) 不(P1) 笑(P1)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僞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見陳姨太的粉臉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陳姨太在挖苦她。”
年級字:濕(P4) 肉(P1) 伴(P2) 乾(P1) 柴(P2)
年級字:挖(P2) 肉(P1) 瘡(P6) 生(P1)
年級字:溼(P3) 肉(P1) 伴(P2) 乾(P1) 柴(P2)
年級字:掛(P2) 羊(P1) 頭(P1) 賣(P3) 狗(P2) 肉(P1)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
年級字:起(P1) 死(P3) 人(P1) 肉(P1) 白(P1) 骨(P2)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年級字:三(P1) 月(P1) 不(P1) 知(P1) 肉(P1) 味(P2)
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年級字:起(P1) 死(P3) 人(P1) 而(P1) 肉(P1) 白(P1) 骨(P2)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詞委婉動聽,將死的也說活了。
《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年級字:唔(P0) 食(P1) 羊(P1) 肉(P1) 一(P1) 身(P1) 羶(P0)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
年級字:含(P4) 着(P2) 骨(P2) 頭(P1) 露(P2) 着(P2) 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八回:“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須先和我說明白了。要是這麼‘含着骨頭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
年級字:含(P4) 著(P2) 骨(P2) 頭(P1) 露(P2) 著(P2) 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八回:“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須先和我說明白了。要是這麼‘含着骨頭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gē ròu fèng jūn jǐn dān xīn
róng xī zhī ān yī ròu zhī wèi
年級字:容(P2) 膝(P3) 之(P2) 安(P1) ,(P1) 一(P1) 肉(P1) 之(P2) 味(P2)
《列女傳·賢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懷楚國之憂,其可乎?”
rén wéi dāo zǔ wǒ wéi yú ròu
年級字:人(P1) 爲(P2) 刀(P1) 俎(P0) ,(P1) 我(P1) 爲(P2) 魚(P1) 肉(P1)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別人手裏,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
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年級字:想(P1) ,(P1) 吃(P1) 天(P1) 鵝(P3) 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一回:“平兒說道:‘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賬東西,起這樣念頭,叫他不得好死!”
bù chī yáng ròu kōng rě yī shēn shān
年級字:不(P1) 吃(P1) 羊(P1) 肉(P1) ,(P1) 空(P1) 惹(P3) 一(P1) 身(P1) 羶(P0)
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羶氣。比喻幹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羶,那是要壞名氣的。”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 lù yǒu dòng sǐ gǔ
年級字:朱(P1) 門(P1) 酒(P4) 肉(P1) 臭(P3) ,(P1) 路(P1) 有(P1) 凍(P3) 死(P3) 骨(P2)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