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耳(P1) 聞(P2) 則(P3) 誦(P4)
《晉書·苻融載記》:“融聰辯明慧,下筆成章,至於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年級字:耳(P1) 聞(P2) 目(P1) 擊(P3)
宋·劉克莊《後村全集·回劉汀州書》:“僕不佞,於世之傑士仁人,……皆耳聞目擊,一旦因賢嗣顯揚之請,遂得附名驥尾,以詔不朽,豈非幸歟!”
年級字:耳(P1) 聞(P2) 目(P1) 見(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夫信謗之徵,有如影響;耳聞目見,其事已多,或乃精誠不深,業緣未感,時儻差闌,終當或報耳。”
年級字:目(P1) 擊(P3) 耳(P1) 聞(P2)
《資治通鑑·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年級字:耳(P1) 聞(P2) 目(P1) 睹(P5)
《資治通鑑·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年級字:目(P1) 睹(P5) 耳(P1) 聞(P2)
《資治通鑑·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年級字:目(P1) 見(P1) 耳(P1) 聞(P2)
年級字:耳(P1) 聞(P2) 不(P1) 如(P2) 面(P1) 見(P1)
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年級字:耳(P1) 聞(P2) 不(P1) 如(P2) 目(P1) 見(P1)
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ěr wén shì xū yǎn guān wéi shí
年級字:耳(P1) 聞(P2) 是(P1) 虛(P4) ,(P1) 眼(P1) 觀(P2) 爲(P2) 實(P1)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爲信,只有親眼看到的纔是真實可靠的。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爲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於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