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欺(P6) 公(P1) 罔(P0) 法(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年級字:極(P2) 天(P1) 罔(P0) 地(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一回:“聽哀告,聽哀告!賤軀流落誰知道,誰知道!極天罔地,罪惡難分顛倒。”
年級字:欺(P6) 天(P1) 罔(P0) 人(P1)
年級字:欺(P6) 上(P1) 罔(P0) 下(P1)
唐·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尸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年級字:附(P2) 上(P1) 罔(P0) 下(P1)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騙;下:臣下。親附君王,欺騙臣下。
漢·劉向《說苑·臣術》:“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
年級字:置(P3) 若(P3) 罔(P0) 聞(P2)
置:放,擺;若:好象。放在一邊,好象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寧榮兩府上下內外人等,莫不置若罔聞,獨有寶玉~。”
年級字:欺(P6) 天(P1) 罔(P0) 地(P1)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這等窮兒乍富,瞞心昧己,欺天誑地,只要損別人,安自己。”
年級字:營(P4) 私(P3) 罔(P0) 利(P2)
梁啓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大臣既以身許國,則但當計國民之利害,不當計一身之利害,營私罔利,固不可也。”
年級字:欺(P6) 君(P2) 罔(P0) 上(P1)
元·楊朝英《嘆世》曲:“他待學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年級字:罔(P0) 極(P2) 之(P2) 恩(P2)
罔:無,沒有;極:盡頭。舊時用以頌揚父母養育子女的無窮無盡的恩德。
《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唐·陳子昂《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緬維罔極之恩,思崇永錫之道”
年級字:附(P2) 下(P1) 罔(P0) 上(P1)
《漢書·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置業惡也。”
年級字:魅(P6) 罔(P0) 兩(P1)
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上》:“餘此物名爲匕首,其利難儔,水斷虯龍,陸斬虎兕,魑魅罔兩,莫能逢之。”
年級字:誕(P4) 罔(P0) 不(P1) 經(P1)
《掃迷帚》第九回:“闢辟實實,,由光明正大一路去,把一切誕罔不經之事,付諸一笑,那就不負我今日一番饒舌了。”
年級字:罔(P0) 知(P1) 所(P2) 措(P5)
年級字:昊(P0) 天(P1) 罔(P0) 極(P2)
年級字:協(P3) 私(P3) 罔(P0) 上(P1)
年級字:學(P1) 而(P1) 不(P1) 思(P2) 則(P3) 罔(P0)
詞性:形容詞
真實的知識是學習之後經過自己思考、反思,才會明確,不受欺騙,加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學: 學習。
而: 但是
不: 不是, 沒有.
思: 思想, 思索
則: 便會
罔: 迷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