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g
年級字:纓(P6+)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名詞】
1. 衣著上或物件上綵帶:紅纓、長纓。
2. 帽子上用的繫帶:冠纓、帽纓。
3. 馬腹前的皮帶。
4. 蘿蔔、芥菜等植物的莖和葉子。如:「蘿蔔纓子」、「芥菜纓兒」。
【動詞】 綁繫。
綵帶:
《儀禮.士昏禮》:「主人入,親說婦之纓。」帽子上用的繫帶:
《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
馬腹前的皮帶:
漢.鄭玄.注:「纓,今馬鞅,王路之樊及纓皆以五采罽飾之。」
綁繫: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雖假容於江皋,乃纓情於好爵。」
唐.柳宗元〈乞巧文〉:「乃纓弁束衽,促武縮氣。」
qǐng yīng
年級字:請(P1) 纓(P6+)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主動參與。
「自動」主動、自主行動起來。
「纓」古時綁在長矛尖上的紅繩。
比喻主動參軍,保家衛國。
年級字:簪(P0) 纓(P6+) 世(P1) 胄(P0)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舍人是簪纓世胄,況又是黌宮名士,指日飛騰,豈分什麼文武門楣?”
年級字:簪(P0) 纓(P6+) 世(P1) 族(P2)
簪和纓,古時達官貴人的冠飾,用來把冠固着在頭上。舊時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唐·杜甫《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簪纓。”
年級字:披(P2) 髮(P2) 纓(P6+) 冠(P5)
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年級字:遺(P3) 簪(P0) 絕(P4) 纓(P6+)
《史記·滑稽列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爲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淳于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另見《韓詩外傳》卷七,王后所絕纓之事。後合二事爲“遺簪絕纓”。
年級字:被(P2) 發(P1) 纓(P6+) 冠(P5)
來不及將頭髮束好,來不及將帽帶系上。形容急於去救助別人。
《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年級字:簪(P0) 纓(P6+) 世(P1)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舍人是簪纓世冑,況又是黌宮名士,指日飛騰,豈分什麼文武門楣?”
年級字:濯(P0) 足(P1) 濯(P0) 纓(P6+)
水清就洗帽帶,水濁就洗腳。後比喻人的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
《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年級字:被(P2) 髮(P2) 纓(P6+) 冠(P5)
來不及將頭髮束好,來不及將帽帶繫上。形容急於去救助別人。
《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年級字:鄒(P0) 纓(P6+) 齊(P2) 紫(P2)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
年級字:自(P1) 動(P1) 請(P1) 纓(P6+)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主動參與。
「自動」主動、自主行動起來。
「纓」古時綁在長矛尖上的紅繩。
比喻主動參軍,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