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繩 」
刷新
繁體:繩
國語:shéng
粵語:sing4
簡體:绳
筆畫:19
部首:糹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倉頡:VFRXU
年級:2
  異體字:  绳、縄

校正
yóu shéng

年級字:油(P2) 繩(P2)

詞性:名詞

釋義:
    河北廊坊一帶的方言,釋為麻花的意思。
校正
cǎo shéng

年級字:草(P1) 繩(P2)

詞性:名詞

釋義:
    草繩又叫稻草繩,是一種以稻草秸稈為原料,經過專用的草繩機加工而成的草製品。
校正
jiāng shéng

年級字:繩(P2)

詞性:名詞

釋義:
    牽馬或其他牲畜用的繩子
校正
shéng suǒ

年級字:繩(P2) 索(P3)

詞性:名詞

近義詞:
繩子

釋義:
    1. 繩子,亦特指粗繩。
    2. 繩索(或稱繩子),是通過扭或編等方式加強後,連成一定長度的纖維。其拉伸強度很好但沒有壓縮強度,可用來做連接、牽引的工具。
    3. 比喻牽掛,束縛。

    參考:

    繩子。亦特指粗繩。
    1.《詩·小雅·何人斯》:「及爾如貫。」
    2. 漢 鄭玄箋:「我與女俱為王臣,其相比次,如物之在繩索之貫也。」
    3.《漢書·西域傳上·烏秅國》:「縣度者,石山也,溪穀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雲。」
    4. 宋 朱弁《曲洧舊聞》卷十:「所見一大樹,鸛雀徑止其上……其下方有數人持鋸斧繩索將伐之者。」

    比喻牽掛;束縛。
    唐 寒山《詩》之二四六:「欲知真出家,心淨無繩索。」

校正
tóu shéng

年級字:頭(P1) 繩(P2)

詞性:名詞

釋義:
    用於束紮髮髻或辮子的棉、毛等製成的繩子;指毛線。
校正
shéng zi

年級字:繩(P2) 子(P1)

釋義:
    見繩
校正
Gēn shéng

年級字:根(P1) 繩(P2)

詞性:量詞

釋義:
    一根繩子。
校正
má shéng

年級字:麻(P1) 繩(P2)

詞性:名詞

釋義:
    麻制的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