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òng
年級字:縱(P5)
詞性:名詞
「縱」從「糸」,從「從」。
絲織品。
傳統紡織工作是將絲織品由直線和橫線編織而成,故「縱」月用來表示「直」,與「橫」相對: 縱橫、縱橫交錯、縱貫公路。
釋放、放緩: 放縱、縱容、縱火、縱虎歸山、縱身一跳。
即使 [連詞]:縱使、縱令、縱然。
《說文》:「縱,緩也。一曰舍也。从糸,從聲。」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聞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劉備不可縱。」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瞽叟從下縱火焚廩。」
《楚辭.屈原.離騷》:「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漢.王充《論衡.道虛》:「若士者舉臂而縱身,遂入雲中。」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zòng héng
年級字:縱(P5) 橫(P2)
詞性:形容詞
1. 豎和橫互相交錯。
2. 奔放自如。
3. 奔馳無阻。
4. 放肆;無所顧忌。
5. 指合縱連橫。
zòng duì
年級字:縱(P5) 隊(P2)
詞性:名詞
橫隊1.縱的隊形
例:第五縱隊
2.軍隊編制單位之一,我國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曾編縱隊
zòng shēng
Zòngshēn
fàng zòng
zòng róng
zòng guān
zòng yǒu
zòng rán
年級字:縱(P5) 然(P2)
詞性:介詞
縱使,
即使縱使,縱令、即使——用在偏正複句的偏句中,表示讓步關係,相當於“即使”、“縱使”。
zòng shǐ
年級字:縱(P5) 使(P2)
詞性:名詞
即使 縱然即使--連接分句,表示假設的讓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種情況
zòng yú
年級字:縱(P5) 臾(P0)
詞性:動詞
慫恿。
《漢書.卷四四.衡山王劉賜傳》:「與奚慈、張廣昌謀,求能為兵法候星氣者,日夜縱臾王謀反事。」
zòng xiàng
cāo zòng
zòng yù
zòng shēn
年級字:縱(P5) 橫(P2) 開(P1) 闔(P0)
明·方孝孺《贈王時中序》:“繇是而寓於術,縱橫開闔,無所施而不宜,豈若專門獨學者之勞且陋哉!”
年級字:百(P1) 縱(P5) 千(P1) 隨(P3)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怎不記舊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縱千隨。“
年級字:放(P1) 縱(P5) 馳(P5) 盪(P5)
放縱:無拘束。馳:亂跑。盪:遊蕩。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形容不求進步,到處遊蕩。
年級字:敵(P3) 不(P1) 可(P1) 縱(P5)
年級字:稍(P5) 縱(P5) 即(P1) 逝(P5)
縱:放;逝:消失。稍微一放鬆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宋·蘇軾《文與可畫畫雲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年級字:發(P1) 縱(P5) 指(P2) 使(P2)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一:“幾十年前,發縱指使略奪東亞滿洲的參謀本部——彼得之城,不意今日又成遠東革命聲浪留音之機。”
年級字:參(P3) 伍(P3) 錯(P1) 縱(P5)
明·唐順之《與萬思節主事書》:“活數者如揲蓍求卦之初,參伍錯縱而陰陽未分者也;死數者如卦畫已成之後,爲九爲六而陰陽既定者也。”
年級字:縱(P5) 橫(P2) 交(P1) 貫(P1)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一:“陪朱泗之席者入耳皆德音,縱橫交錯。”
年級字:放(P1) 縱(P5) 不(P1) 拘(P4)
《漢書·遊俠傳·陳遵》:“竦博學通達,以謙儉自守,而遵放縱不拘,操行雖異,然相親友。”
年級字:放(P1) 歌(P1) 縱(P5) 酒(P4)
放歌:高聲歌唱;縱酒:任意飲酒,不加節制。盡情歌唱,放量地飲酒。形容開懷暢飲盡興歡樂。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年級字:恣(P0) 心(P1) 縱(P5) 慾(P5)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四回:“難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縱慾,毫無防範的那種心性。”
年級字:發(P1) 縱(P5) 指(P2) 示(P1)
發:發現;縱:放縱,也通“蹤”。發現野獸的蹤跡,指示獵狗跟蹤追捕。比喻暗中操縱指揮。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年級字:恣(P0) 情(P2) 縱(P5) 欲(P5)
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惟其生於後世,學絕道喪,異端邪說充塞彌滿,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與世間凡庸恣情縱欲之人均其陷溺,此豈非以學術殺天下哉?”
年級字:極(P2) 情(P2) 縱(P5) 慾(P5)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又曰:‘我爲天子,極情縱慾,有諫者輒殺之,不過殺數百人,衆自定矣。’”
年級字:縱(P5) 風(P1) 止(P1) 燎(P0)
用鼓風的方法滅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卻反而助長其聲勢。
隋·王通《中說·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年級字:縱(P5) 虎(P1) 出(P1)
《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元年》:“遼王托克托,乘國有隙,誅屠骨肉……如令歸藩,臂之縱虎出柙。”
年級字:縱(P5) 虎(P1) 出(P1) 匣(P0)
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同“縱虎出柙”。
明·唐順之《諮總督都御史胡牌》:“若乘月黑潮滿之夜,駕船衝出港門,及扛船隨處下海……是縱虎出匣,禍豈勝言。”
年級字:欲(P5) 故(P1) 縱(P5)
擒:捉;縱: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大人這裏還不要就答應他,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然後許其成事。”
年級字:杖(P2) 履(P6) 縱(P5) 橫(P2)
年級字:操(P2) 縱(P5) 自(P1) 如(P2)
明·文秉《先撥志始》捲上:“所以太陽下移,而忠賢輩得以操縱如意也。”
年級字:縱(P5) 橫(P2) 馳(P5) 騁(P0)
縱:南北方向;橫:東西方向;馳騁:縱馬疾馳。不受阻擋地往來奔馳。形容英勇戰鬥,所向無敵。也比喻寫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筆隨。
宋·謝堯仁《張於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諸詩人,雕肝琢肺,求工於一言一字間,在於人力固可以無恨,而概之前數公縱橫馳騁之才,則又有間矣。”
年級字:七(P1) 七(P1) 縱(P5)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爲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衆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年級字:放(P1) 縱(P5) 馳(P5) 蕩(P3)
放縱:無拘束。馳:亂跑。蕩:遊蕩。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形容不求進步,到處遊蕩。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近來仗着祖母的溺愛,父母亦不能十分嚴緊拘管,更覺放縱馳蕩,任情恣性,最不喜務正。”
年級字:闔(P0) 縱(P5) 橫(P2)
捭闔,開合。縱橫,合縱和連橫的簡稱。以辭令探測、打動別人,在政治和外交上運用分化與爭取的手段。
元胡祗遹《木蘭花慢·贈歌妓》詞:“看捭闔縱橫,東強西弱,一轉危機。”
年級字:縱(P5) 橫(P2) 開(P1) 合(P1)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年級字:侈(P5) 縱(P5) 偷(P2) 苟(P0)
清·方苞《謝季方傳》:“其祖國初督學山西,饒於財,子姓習侈縱偷苟,妹始嫁,家中落而未盡。”
年級字:縱(P5) 橫(P2) 交(P1) 錯(P1)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七:“見《萬法歸宗》中載有是符,其畫縱橫交貫,略如小篆。”
年級字:縱(P5) 曲(P2) 枉(P6) 直(P1)
《抱朴子·內篇·微旨》:“縱曲枉直,廢公爲私,刑加無辜。”
年級字:七(P1) 縱(P5) 七(P1) 禽(P5)
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於使孟獲心悅誠服。事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衆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年級字:少(P1) 縱(P5) 即(P1) 逝(P5)
縱:放;逝:消失。稍微一放鬆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宋·蘇軾《文與可畫畫雲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年級字:縱(P5) 橫(P2) 闔(P0)
縱橫:合縱連橫;捭闔:開合,戰國時策士遊說的一種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分化或拉攏。
漢·劉向《戰國策序》:“蘇秦爲從,張儀爲橫,橫則秦帝,從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鬼谷子·捭闔》:“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
年級字:老(P1) 淚(P2) 縱(P5) 橫(P2)
唐·杜甫《羌村三首》:“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年級字:縱(P5) 虎(P1) 歸(P3) 山(P1)
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爲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年級字:縱(P5) 橫(P2) 天(P1) 下(P1)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黃巢縱橫天下,朝中文武並不以社稷爲重。”
年級字:涕(P5) 泗(P6+) 縱(P5) 橫(P2)
宋·王禹偁《謝加朝請大夫表》:“非小臣稽古之力,乃陛下好文之心,涕泗縱橫,亂於縻綆。”
年級字:放(P1) 縱(P5) 不(P1) 羈(P0)
《晉書·外戚傳·王濛》:“濛少時放縱不羈,不爲鄉曲所齒,晚節始克己勵行,有風流美譽。”
年級字:七(P1) 縱(P5) 七(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於使孟獲心悅誠服。事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衆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年級字:七(P1) 縱(P5) 八(P1) 橫(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