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絕(P4) 無(P2) 僅(P4) 有(P1)
宋·蘇軾《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年級字:超(P4) 前(P1) 絕(P4) 後(P1)
南朝·樑·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絕後光前”李善注引《晉起居注·安帝詔》曰:“元功盛德,超前絕後。”
年級字:沉(P2) 博(P4) 絕(P4) 麗(P2)
沉:深長;博:淵博。指文章的含義深遠,內容淵博,文辭美妙。
漢·揚雄《答劉歆書》:“少不得學,而心好沉博絕麗之文。”
年級字:絕(P4) 國(P1) 殊(P3) 俗(P2)
絕國:異國。殊俗:不同的風俗。指身在異國不同風俗的地方。
年級字:貞(P5) 高(P1) 絕(P4) 俗(P2)
年級字:絕(P4) 長(P1) 繼(P3) 短(P2)
年級字:彈(P4) 盡(P3) 援(P5) 絕(P4)
作戰中彈藥用完了,援兵斷絕了。也比喻處境非常困難。
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年級字:絕(P4) 仁(P3) 棄(P4) 義(P3)
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覆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爲而治的思想。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德。”
年級字:思(P2) 斷(P3) 義(P3) 絕(P4)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三折:“咱兩個思斷義絕,花殘月缺,再誰戀錦帳羅幃。”
年級字:舉(P2) 鼎(P5) 絕(P4) 臏(P0)
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年級字:史(P2) 不(P1) 絕(P4) 書(P1)
書:指記載。史書上不斷有記載。過去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魯之於晉也,職貢不乏,玩好時至,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絕書。”
年級字:避(P4) 世(P1) 絕(P4) 俗(P2)
避世:隱居不出仕;絕俗:與世間隔絕。脫離現實生活,不和人們往來。形容隱居山林,不與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度。
《莊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晉書·華軼傳》:“棲情玄遠,確然絕俗。”
年級字:杜(P2) 絕(P4) 人(P1) 事(P1)
杜絕:斷絕;人事:人與人的交往。即斷絕與別人的一切交往。
《舊五代史·晉書·史圭傳》:“圭出爲貝州刺史,未幾罷免,退歸常山。由是閉門杜絕人事,雖親戚故人造者不見其面。”
年級字:超(P4) 逸(P6) 絕(P4) 塵(P2)
《宣和書譜·空鱠帖》:“往昔字學之流,其初筆法安在?惟其胸次筆端超逸絕塵,暗合法度,則其草創便爲一物之宗。”
年級字:遺(P3) 俗(P2) 絕(P4) 塵(P2)
清·戴名世《和陶詩》序:“其後蘇文忠謫居海外,流離患難之際,深懲世網慨然有遺俗絕塵之志。”
年級字:誅(P5) 盡(P3) 殺(P4) 絕(P4)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將俺老相國伍奢父子,滿門家屬,誅盡殺絕。”
年級字:廣(P2) 陵(P2) 散(P2) 絕(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年級字:俗(P2) 絕(P4) 物(P1)
清·周亮工《書影》卷五:“吾無務爲逴俗絕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羣然趨向。”
年級字:興(P2) 亡(P2) 繼(P3) 絕(P4)
年級字:杜(P2) 門(P1) 絕(P4) 跡(P2)
《後漢書·黨錮傳·劉佑》:“(劉佑)後得赦出……詔拜中散大夫,遂杜門絕跡。”
年級字:豔(P3) 色(P1) 絕(P4) 世(P1)
年級字:穎(P4) 悟(P4) 絕(P4) 倫(P5)
穎悟:聰穎。絕倫:超過同輩。聰明過人。亦作“穎悟絕人”。
元·脫脫《宋史·張方平傳》:“張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穎悟絕倫,家貧無書,從人假三史,旬日即歸之,曰:‘吾已得其詳矣。’”
年級字:義(P3) 斷(P3) 恩(P2) 絕(P4)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離別,可憐是千里關山,獨自跋涉。似這般割肚牽腸,倒不如義斷恩絕。”
年級字:違(P6) 時(P1) 絕(P4) 俗(P2)
《後漢書·獨行傳·範冉》:“冉好違時絕俗,爲激詭之行。”
年級字:罵(P3) 不(P1) 絕(P4) 口(P1)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捲上:“乃令經板夾而鋸之,致死罵不絕口。”
年級字:超(P4) 邁(P3) 絕(P4) 倫(P5)
南朝齊·謝赫《毛惠遠》:“出入窮奇,縱橫逸筆,力遵韻雅,超邁絕倫。”
年級字:存(P3) 亡(P2) 續(P3) 絕(P4)
存:保存;續:接續。恢覆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貴族世家。
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天生孔子不後周,不先周也,存亡續絕,俾樞紐也。”
年級字:高(P1) 才(P1) 絕(P4) 學(P1)
宋·蘇軾《續歐陽子〈朋黨論〉》:“唐柳宗元、劉禹錫使不陷叔文之黨,其高才絕學,亦足以爲唐名臣矣。”
年級字:鴻(P6+) 稀(P3) 鱗(P4) 絕(P4)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自別顏範,鴻稀鱗絕,悲愴不勝。”
年級字:贊(P3) 聲(P1) 不(P1) 絕(P4)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七:“字勢飛舞,魏生讚不絕口。”
年級字:違(P6) 世(P1) 絕(P4) 俗(P2)
年級字:淚(P2) 迸(P0) 腸(P5) 絕(P4)
《轟天雷》第二回:“北山哭得淚迸腸絕,聽了周升這話,想了一想,覺得有理。”
年級字:哀(P4) 哀(P4) 欲(P5) 絕(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年級字:痛(P2) 心(P1) 絕(P4) 氣(P1)
《晉書·桓溫傳》:“今寇賊冰消,大事垂定……而橫議妄生,成此貝錦,使垂滅之賊復獲蘇息,所以痛心絕氣,悲慨彌深。”
年級字:絕(P4) 裙(P3) 而(P1) 去(P1)
年級字:殊(P3) 方(P1) 絕(P4) 域(P5)
年級字:斷(P3) 子(P1) 絕(P4) 孫(P2)
明·柯丹丘《荊釵記·執柯》:“你再不娶親,我只愁你斷子絕孫誰拜墳。”
年級字:堅(P3) 苦(P1) 卓(P2) 絕(P4)
《宋史·邵雍傳》:“始爲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席者數年。”
年級字:穎(P4) 悟(P4) 絕(P4) 人(P1)
穎悟:聰穎。絕人:超過同輩。聰明過人。同“穎悟絕倫”。
明·宋濂《元史·鐵木兒塔識傳論》鐵木兒塔識,字九齡,國王脫脫之子。資稟宏偉,補國子學諸生,讀書穎悟絕人。
年級字:絕(P4) 而(P1) 去(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年級字:破(P2) 崖(P5) 絕(P4) 角(P2)
年級字:絕(P4) 薪(P6) 止(P1) 火(P1)
絕:斷絕;薪:柴草。斷絕柴草,使火停止燃燒。比喻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
《呂氏春秋·盡數》:“揚湯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則止矣。” 漢·枚乘《上書諫吳書》:“一人飲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
年級字:妙(P2) 絕(P4) 時(P1) 人(P1)
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年級字:超(P4) 絕(P4) 塵(P2)
軼:車轍;超軼:指後車超過前車;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跑得極快。
《莊子·徐無鬼》:“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超軼絕塵,不知其所。”
年級字:千(P1) 古(P1) 絕(P4) 調(P4)
清·趙翼《甌北詩話·查初白詩》:“阮亭專以神韻爲主,如《儀徵柳耆卿墓》雲:‘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爲吊柳屯田?’醞藉含蓄,實是千古絕調。”
年級字:銳(P4) 挫(P4) 望(P2) 絕(P4)
年級字:斗(P1) 絕(P4) 一(P1) 隅(P6+)
《魏書·西域傳·焉耆》:“焉耆爲國,斗絕一隅,不亂日久。”
年級字:路(P1) 絕(P4) 人(P1) 稀(P3)
年級字:杜(P2) 絕(P4) 後(P1) 患(P3)
杜絕:堵塞、斷絕;患:禍害、禍患。指徹底消除以後可能產生的禍患。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四十回:“那安放白玉爐的山峯崩將下來,恰好堵了洞門。霧幙白玉爐仍收迴天上,從此白雲洞再無人到。此是玉帝杜絕後患之意。”
年級字:絕(P4) 長(P1) 補(P2) 短(P2)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爲善國。”
年級字:絕(P4) 代(P2) 佳(P4) 人(P1)
《漢書·外戚傳》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年級字:不(P1) 絕(P4) 如(P2) 發(P1)
《漢書·燕刺王劉旦傳》:“先日諸呂陰謀大逆,劉氏不絕如發。”
年級字:風(P1) 華(P2) 絕(P4) 代(P2)
風華:風采才華;絕代:冠絕當世。意思是風采才華爲當世第一。
《南史·謝晦傳》:“時謝混風華爲江左第一,嘗與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時頓有兩玉人耳。’”
年級字:七(P1) 言(P1) 絕(P4) 句(P2)
詞性:形容詞
七絕,
每句有七個字、押韻、黏對的詩句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黏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
年級字:滅(P3) 絕(P4) 人(P1) 性(P3)
完全喪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極端殘忍,象野獸一樣。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我死難同胞達三十餘萬。
年級字:懸(P5) 崖(P5) 絕(P4) 壁(P2)
方紀《三峽之秋》:“爬上懸崖絕壁,聽見虎豹的叫聲。”
年級字:絕(P4) 倫(P5) 逸(P6) 羣(P6)
明·朱之渝《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況賢弟未嘗晤接,而才識絕倫逸羣,筆則筆,削則削,雖有知我,寧無罪之者哉?”
年級字:譽(P4) 不(P1) 絕(P4) 口(P1)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三十六回:“中書令溫嶠,前遭敦忌,由敦表請爲左司馬,嶠竟詣敦所,佯爲勤敬,嘗進密謀,從敦所欲,厚結錢鳳,譽不絕口。”
年級字:恩(P2) 斷(P3) 義(P3) 絕(P4)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三折:“咱兩個思斷義絕,花殘月缺,再誰戀錦帳羅幃。”
年級字:曠(P5) 古(P1) 絕(P4) 倫(P5)
曠古:古來所無;絕倫:超過同輩。空前未有,超出一般。
年級字:分(P2) 甘(P2) 絕(P4) 少(P1)
絕:拒絕,引伸爲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愚以爲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溼,絕少分甘。”
年級字:絕(P4) 世(P1) 無(P2) 雙(P2)
絕世:冠絕當代。無雙:獨一無二。姿才超衆,天下無與倫比。
明·吾丘瑞《遠甓記·師閫賓賢》:“英姿絕世無雙,用之將帥,必能扶弱鼎於安瀾。”
年級字:絕(P4) 口(P1) 不(P1) 道(P1)
《漢書·丙吉傳》:“吉爲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年級字:才(P1) 貌(P2) 雙(P2) 絕(P4)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聞足下大名,果然才貌雙絕。”
年級字:興(P2) 微(P2) 繼(P3) 絕(P4)
年級字:弊(P5) 絕(P4) 風(P1) 清(P1)
弊:壞事;清:潔淨。貪污、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年級字:斷(P3) 根(P1) 絕(P4) 種(P1)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圖,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斬滅屍形,斷根絕種,勿得飛揚。”
年級字:離(P2) 世(P1) 絕(P4) 俗(P2)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可謂離世絕俗矣。”
年級字:源(P3) 源(P3) 不(P1) 絕(P4)
年級字:興(P2) 滅(P3) 繼(P3) 絕(P4)
年級字:溫(P2) 生(P1) 絕(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年級字:息(P1) 交(P1) 絕(P4) 遊(P2)
語出晉·陶潛《歸去來辭》:“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
年級字:絕(P4) 世(P1) 超(P4) 倫(P5)
絕世:當世所沒有,指冠絕當世;超倫:超過同輩的人。冠絕當世,超過同輩。
漢·蔡邕《陳太丘碑文》:“穎川陳君,絕世超倫,大位未躋,慚於臧文竊位之負,故時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
年級字:超(P4) 世(P1) 絕(P4) 倫(P5)
漢·蔡邕《陳寔碑》:“羣僚賀之,皆舉手曰,穎川陳君,超世絕倫。”
年級字:存(P3) 亡(P2) 絕(P4) 續(P3)
絕:完結;續:延續。事物處在生存或滅亡、斷絕或延續的關鍵時刻。形容局勢萬分危急。
《晚清文學叢鈔·新中國未來記》第一回:“這六十年中,算是中國存亡絕續的大關頭。”
年級字:趕(P2) 盡(P3) 殺(P4) 絕(P4)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餘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年級字:滔(P3) 滔(P3) 不(P1) 絕(P4)
滔滔:形容流水不斷。象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指話很多,說起來沒個完。
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年級字:煙(P2) 斷(P3) 火(P1) 絕(P4)
《文選·江淹〈恨賦〉》:“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裏。”李善注:“煙斷火絕,喻人之死也。”
年級字:哀(P4) 痛(P2) 欲(P5) 絕(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年級字:絕(P4) 世(P1) 佳(P4) 人(P1)
《漢書·外戚傳》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年級字:言(P1) 語(P1) 路(P1) 絕(P4)
猶言言語道斷。指不能通過交談、談判的方法解決問題。
年級字:糧(P2) 盡(P3) 援(P5) 絕(P4)
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年級字:存(P3) 亡(P2) 繼(P3) 絕(P4)
《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公羊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爲之諱也。”
年級字:不(P1) 絕(P4) 如(P2) 縷(P5)
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年級字:絕(P4) 長(P1) 續(P3) 短(P2)
《戰國策·楚策四》:“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
年級字:破(P2) 琴(P2) 絕(P4) 弦(P4)
年級字:風(P1) 清(P1) 弊(P5) 絕(P4)
貪污、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年級字:絕(P4) 甘(P2) 分(P2) 少(P1)
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愚以爲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溼,絕少分甘。”
年級字:荒(P2) 謬(P6) 絕(P4) 倫(P5)
清·壯者《掃迷帚》第二回:“其說荒謬絕倫,更可付諸一笑。”
年級字:超(P4) 羣(P6) 絕(P4) 倫(P5)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
年級字:絕(P4) 聖(P4) 棄(P4) 智(P3)
聖、智:智慧,聰明。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樸。這是古代老、莊的無爲而治的思想。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綠色通巧棄利,盜賊無有。”
年級字:阿(P2) 平(P1) 絕(P4) 倒(P2)
以之比喻對對方的言論極爲佩服。亦用爲譏諷言論極爲乖謬,常貽笑大方。
據《晉書·衛玠傳》及《王澄傳》載: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稱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許,每聞玠言,輒嘆息絕倒。故時爲之語曰:“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年級字:艱(P3) 苦(P1) 卓(P2) 絕(P4)
《宋史·邵雍傳》:“始爲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席者數年。”
年級字:連(P1) 綿(P4) 不(P1) 絕(P4)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神惠記》:“往餘再喪妻,四喪子,復喪妹,最後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
年級字:絕(P4) 子(P1) 絕(P4) 孫(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2回:“等他絕子絕孫之後,他祖宗的香菸都要斷了,還充那一門孝子?”
年級字:絕(P4) 世(P1) 獨(P4) 立(P1)
絕世:當代獨一無二。當世無雙,卓然而立。多用來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年級字:聰(P3) 明(P1) 絕(P4) 世(P1)
年級字:精(P2) 美(P1) 絕(P4) 倫(P5)
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爲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年級字:香(P1) 火(P1) 不(P1) 絕(P4)
年級字:貞(P5) 不(P1) 絕(P4) 俗(P2)
《後漢書·郭太傳》:“或問汝南範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年級字:繼(P3) 絕(P4) 存(P3) 亡(P2)
《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公羊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爲之諱也。”
年級字:奔(P3) 逸(P6) 絕(P4) 塵(P2)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衆,無人企及。
《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其後矣。”
年級字:天(P1) 不(P1) 絕(P4) 人(P1)
年級字:與(P2) 世(P1) 隔(P3) 絕(P4)
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年級字:杜(P2) 門(P1) 自(P1) 絕(P4)
杜門:關門不出;絕:斷絕。閉門不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
《漢書·張陳王周傳贊》:“及呂后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王陵庭爭,杜門自絕,亦各其志也。”
年級字:遐(P6) 方(P1) 絕(P4) 域(P5)
年級字:羣(P6) 絕(P4) 類(P3)
宋·曾鞏《代人祭李白文》:“意氣飄然,發揚攜偉,飛黃駃騠,軼羣絕類。”
年級字:卓(P2) 絕(P4) 千(P1) 古(P1)
唐·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子胥始東奔勾吳,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傷弓于飛。逼迫於昭關,匍匐於瀨者。舍車而徒,告窮此女。目色以臆,授之壺漿。全人自沉,形與口滅。卓絕千古,聲凌浮雲。激節必報之仇,雪誠無疑之地。難乎哉!”
年級字:斬(P2) 盡(P3) 殺(P4) 絕(P4)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三回:“我本待斬盡殺絕,爭奈你不曾犯法。”
年級字:絕(P4) 少(P1) 分(P2) 甘(P2)
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愚以爲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溼,絕少分甘。”
年級字:絕(P4) 其(P2) 本(P2) 根(P1)
《左傳·隱公六年》:“爲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年級字:絕(P4) 妙(P2) 好(P1) 辭(P5)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黃絹,色絲也,於字爲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爲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爲好。蒱臼,受辛也,於字爲辭。所謂絕妙好辭也。”
年級字:以(P1) 絕(P4) 後(P1) 患(P3)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如今朦朧奏過聖人,將他兩個押赴市曹殺壞了,以絕後患。”
年級字:冠(P5) 絕(P4) 一(P1) 時(P1)
冠絕:遙遙領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時期內超出同輩,首屈一指。
《晉書·劉聰載記》:“十王習擊刺,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
年級字:不(P1) 絕(P4) 若(P3) 線(P2)
《公羊傳·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
年級字:拍(P1) 案(P2) 叫(P1) 絕(P4)
年級字:遺(P3) 簪(P0) 絕(P4) 纓(P6+)
《史記·滑稽列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爲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淳于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另見《韓詩外傳》卷七,王后所絕纓之事。後合二事爲“遺簪絕纓”。
年級字:絕(P4) 路(P1) 逢(P4) 生(P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常言‘吉人天相,絕處逢生。’”
年級字:語(P1) 妙(P2) 絕(P4) 倫(P5)
年級字:彈(P4) 盡(P3) 糧(P2) 絕(P4)
作戰中彈藥用完了,糧食也斷絕了。指無法繼續作戰的危險處境。
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年級字:衆(P3) 寡(P4) 懸(P5) 絕(P4)
梁啓超《匈加利愛國者噶蘇士傳》第十節:“布打城既克復,奧俄軍奮戰益力,衆寡懸絕……此匈加利千鈞一髮之時也。”
年級字:遺(P3) 編(P3) 絕(P4) 簡(P2)
唐·懷素《自敘》:“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疑滯。”
年級字:稱(P2) 奇(P2) 道(P1) 絕(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寶玉聽了這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喜又悲,又稱奇道絕。”
年級字:杜(P2) 絕(P4) 言(P1) 路(P1)
杜絕:斷絕,阻塞;言路:進言之路。堵塞和斷絕一切進言之路,指不納諫言。
年級字:遺(P3) 世(P1) 絕(P4) 俗(P2)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年級字:滅(P3) 門(P1) 絕(P4) 戶(P1)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恨只恨屠岸賈那匹夫,尋根拔樹。險送俺一家兒滅門絕戶。”
年級字:精(P2) 妙(P2) 絕(P4) 倫(P5)
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爲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年級字:超(P4) 然(P2) 絕(P4) 俗(P2)
漢·班固《爲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採之於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
年級字:杜(P2) 口(P1) 絕(P4) 言(P1)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阿逾陀國》:“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贊大乘,補過自新,猶爲善矣,杜口絕言,其利安在?”
年級字:韋(P0) 編(P3) 三(P1) 絕(P4)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年級字:駱(P5) 驛(P0) 不(P1) 絕(P4)
駱驛:往來不斷,前後相繼。來來往往,接連不斷,前後相繼。形容或車馬等前後相接,連續不斷。
《後漢書·郭伋傳》:“後宏、吳等黨與聞伋威信,遠自江南,或從幽、冀,不期俱降,駱驛不絕。”
年級字:興(P2) 廢(P4) 繼(P3) 絕(P4)
年級字:遐(P6) 方(P1) 絕(P4) 壤(P5)
年級字:沈(P2) 博(P4) 絕(P4) 麗(P2)
漢·揚雄《答劉歆書》:“少不得學,而心好沈博絕麗之文。”
年級字:讚(P3) 口(P1) 不(P1) 絕(P4)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六十一回:“丁大爺聽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讚口不絕。”
年級字:遁(P0) 世(P1) 絕(P4) 俗(P2)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擯棄而不容之感,遁世絕俗之悲,泥而不滓,蟬蛻污濁之外者,詩也。”
年級字:超(P4) 今(P1) 絕(P4) 古(P1)
明·李贄《與管登之書》:“細讀佳刻,字字句句皆從神識中模寫,雄健博達,真足以超今絕古。”
年級字:禍(P4) 絕(P4) 福(P1) 連(P1)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年級字:山(P1) 窮(P3) 水(P1) 絕(P4)
年級字:光(P1) 前(P1) 絕(P4) 後(P1)
宋·洪邁《容齋四筆·藍田丞壁記》:“而堤文友拔超峻,光前絕後,以柳視之,殆猶碔砄之美玉也。”
年級字:千(P1) 古(P1) 絕(P4) 唱(P1)
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爲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清·採蘅子《蟲鳴漫錄》卷二:“‘茶龜’對‘酒鱉’,真千古絕唱也。”
年級字:輕(P2) 舉(P2) 絕(P4) 俗(P2)
年級字:杜(P2) 門(P1) 絕(P4) 客(P2)
明·馮夢龍《智囊補·術智·委蛇》:“韓世忠既罷,杜門絕客,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酒西湖以自樂。”
年級字:音(P1) 問(P1) 兩(P1) 絕(P4)
年級字:不(P1) 絕(P4) 如(P2) 帶(P1)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
年級字:超(P4) 世(P1) 絕(P4) 俗(P2)
《宣和書譜·送先輩詩》:“及乘興一寓於揮灑,自然有超世絕俗之態矣。”
年級字:絕(P4) 大(P1) 多(P1) 數(P2)
詞性:形容詞
近於全數的。如:這家公司,絕大多數都是資深員工。
極大多數,將近全部的數量。比‘大多數’更接近全部。
年級字:斷(P3) 羽(P1) 絕(P4) 鱗(P4)
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年級字:香(P1) 象(P1) 絕(P4) 流(P1)
佛教用語。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評論文字精闢透徹。同“香象渡河”。
年級字:絕(P4) 色(P1) 佳(P4) 人(P1)
《漢書·外戚傳》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年級字:驚(P2) 采(P1) 絕(P4) 豔(P3)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故能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豔,難與並能矣。”
年級字:絕(P4) 後(P1) 光(P1) 前(P1)
絕:斷絕;光:光大,擴充。擴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後人難以做到的事。形容功業偉大或成就卓著。
宋·洪邁《容齋四筆·藍田丞壁記》:“而堤文友拔超峻,光前絕後,以柳視之,殆猶碔砄之美玉也。”
年級字:不(P1) 絕(P4) 於(P2) 耳(P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二回:“這是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
年級字:絕(P4) 頂(P2) 聰(P3) 明(P1)
郭沫若《莊子的批判》:“莊子是絕頂聰明的人,他的門徒大約也是些~的人。”
年級字:短(P2) 絕(P4) 泉(P1)
南朝·宋·謝靈運《隴西行》:“柱小傾大,綆短絕泉。”
年級字:不(P1) 絕(P4) 如(P2) 線(P2)
原作“不絕若線”。①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②形容子孫衰落或後繼者稀少。
《公羊傳·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年級字:超(P4) 類(P3) 絕(P4) 倫(P5)
明·李贄《答耿司寇書》:“故使克明即不中舉……亦當爲天地間有數奇品,超類絕倫,而可以公眼前蹊徑限之歟?”
年級字:痛(P2) 深(P2) 惡(P3) 絕(P4)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惡絕了大哥,因爲大哥竟敢公然與冠家爲敵,幫着錢默吟和金三爺到冠家叫鬧,打架。”
年級字:驚(P2) 世(P1) 絕(P4) 俗(P2)
年級字:超(P4) 俗(P2) 絕(P4) 世(P1)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餘暇遊手於斯。”
年級字:簡(P2) 傲(P4) 絕(P4) 俗(P2)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三:“亡友文小勇有句雲:‘人誰從問字,風不可開門。’於江西宗派體中自居勝地,而其荒涼寒苦之狀,簡傲絕俗之致,亦概可見矣。”
年級字:驚(P2) 才(P1) 絕(P4) 豔(P3)
清·王晫《今世說·企羨》:“彭羨門驚才絕豔,詞家推爲獨步。”清·樑章鉅《浪跡叢談·劉英初編修》:“英初本驚才絕豔,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盡。”
年級字:閉(P2) 關(P2) 絕(P4) 市(P2)
清·林則徐《擬頒發檄諭英國國王稿》:“外來之物,皆不過以供玩好,可有可無,即非中國要需,何難閉關絕市。”
年級字:讚(P3) 不(P1) 絕(P4) 口(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寶玉看了,讚不絕口。”
年級字:逸(P6) 羣(P6) 絕(P4) 倫(P5)
《隋書·楊素傳》:“處道當逸羣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年級字:讚(P3) 不(P1) 絕(P4) 口(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年級字:悲(P3) 痛(P2) 欲(P5) 絕(P4)
年級字:綿(P4) 綿(P4) 不(P1) 絕(P4)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壅,終爲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年級字:深(P2) 惡(P3) 痛(P2) 絕(P4)
惡:厭惡;痛:痛恨;絕:極。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孟子·盡心下》“斯可謂之鄉愿矣” 宋·朱熹集註:“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爲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年級字:空(P1) 前(P1) 絕(P4) 後(P1)
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誇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
《宣和畫譜》:“顧(顧愷之,晉代畫家)冠於前,張(張僧繇,南朝梁代畫家)絕於後,而道子(吳道子,唐代畫家)乃兼有之。”
年級字:絕(P4) 處(P2) 逢(P4) 生(P1)
元·關漢卿《錢大尹知勘緋衣夢·正名》:“李慶安絕處幸逢生。”
年級字:贊(P3) 不(P1) 絕(P4) 口(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寶玉看了,贊不絕口。”
年級字:慘(P3) 絕(P4) 人(P1)
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更慘痛的事。形容慘痛到了極點。
峻青《故鄉雜憶》:“指揮着幾百萬美械裝備的大軍,向解放區進行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年級字:天(P1) 無(P2) 絕(P4) 人(P1) 之(P2) 路(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上天不存在要人絕望的出路,把人困死。
天: 上天、天公。
無: 沒有。
絕: 斷絕、絕情、絕望。
人: 人類、凡人。
之: 的
路: 路途、前路、生路。
元·無名氏《貨郎擔》第四折:「果然天無絕人之路,只是那東北上搖下一隻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