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半(P1) 籌(P5) 莫(P2) 展(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
年級字:略(P3) 勝(P2) 一(P1) 籌(P5)
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製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語,略高一籌耳。”
年級字:行(P1) 思(P2) 坐(P1) 籌(P5)
年級字:運(P3) 籌(P5)
《唐大唐左屯衛將軍姜行本勒石紀功碑》:“大總管運籌幃幄,繼以中軍,鐵騎亙原野,金鼓動天地。”
年級字:藉(P6) 箸(P0) 代(P2) 籌(P5)
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來指畫當前的形勢。後比喻從旁爲人出主意,計劃事情。
年級字:運(P3) 籌(P5) 設(P3) 策(P4)
太平天國·洪秀全《誅妖歌》:“日夜巡邏嚴預備,運籌設策夜銜枚。”
年級字:運(P3) 籌(P5) 決(P2) 策(P4)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所以當水陸軍提督者……猶備有參佐數員,常與運籌決策,以資歷練而審機宜。”
年級字:稍(P5) 遜(P4) 一(P1) 籌(P5)
清·李漁《閒情偶寄·演習·脫套》:“才鋒筆藻可繼還魂,其稍遜一籌者,則在氣與力之間耳。”
年級字:高(P1) 出(P1) 一(P1) 籌(P5)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孫文慨然道:‘公系我國的政治家,一切設施,比文等高出一籌,文亦不必參議。’”
年級字:半(P1) 籌(P5) 不(P1) 納(P4)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往常時我習武藝學兵法,到如今半籌也不納。”
年級字:回(P1) 籌(P5) 轉(P2) 策(P4)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之才捷,皆此類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管辰《諸葛恪別傳》:“[孫權]又問:‘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策,胤不如臣。’”
年級字:運(P3) 籌(P5) 畫(P1) 策(P4)
唐·劉知幾《史通·言語》:“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
年級字:運(P3) 籌(P5) 出(P1) 奇(P2)
《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首策之臣,運籌出奇;虓怒之旅,如虎如螭。”李賢注:“《前書》高祖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是也。’出奇謂陳平從高祖定天下,凡六出奇計。”
年級字:更(P1) 勝(P2) 一(P1) 籌(P5)
詞性:形容詞
「勝」勝利、勝任、優秀。
「籌」籌碼。用來計算數量的器具,或籌劃、計劃。
比原來更強、更優秀一點。
年級字:海(P1) 屋(P1) 籌(P5) 添(P3)
宋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年級字:運(P3) 籌(P5) 決(P2) 算(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年級字:運(P3) 籌(P5) 演(P2) 謀(P4)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論》:“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
年級字:運(P3) 籌(P5) 建(P2) 策(P4)
《隋書·李德林傳》:“運籌建策,通幽達冥,從命者獲安,違命者悉禍。”
年級字:一(P1) 籌(P5) 莫(P2) 展(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無計可施胸有成竹形容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一籌: 籌劃、計謀。
莫展: 莫, 不能。展, 施展。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齣》:「下官史可法,日日經略中原,究竟一籌莫展。」
《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羣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年級字:運(P3) 籌(P5) 制(P2) 勝(P2)
明·盧象昇《剿蕩衍期聽候處分並陳賊勢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間,果能運籌制勝,馬到功成,各省撫臣豈易於爲力?”
年級字:海(P1) 屋(P1) 添(P3) 籌(P5)
海屋:寓言中堆存記錄滄桑變化籌碼的房間;籌:籌碼。舊時用於祝人長壽。
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年級字:統(P2) 籌(P5) 兼(P3) 顧(P3)
統籌:通盤籌劃;兼:本義爲一手執兩禾,引伸爲同時進行幾樁事情或佔有幾樣東西;顧:照顧。統一籌劃,全面照顧。
年級字:觥(P0) 籌(P5) 交(P1) 錯(P1)
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着。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衆賓歡也。”
年級字:運(P3) 籌(P5) 帷(P6+)
詞性:副詞
成語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爲籌劃、指揮。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年級字:略(P3) 高(P1) 一(P1) 籌(P5)
籌:籌碼,記數用具。略微超過一個碼。形容雙方比較,稍強一些。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語,略高一籌耳。”
年級字:運(P3) 籌(P5) 借(P1) 箸(P0)
《史記·留侯世家》:“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爲我計橈楚權者。’具以麗生語告,曰:‘於子房何如?’……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爲大王籌之!’”裴駰集解引張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畫也。”
年級字:坐(P1) 籌(P5) 帷(P6+)
《宋史·趙範傳》:“如用劉琸,須令親履行陣,指縱四人,不可止坐籌帷幄。”
年級字:持(P4) 籌(P5) 握(P3) 算(P2)
漢·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年級字:聊(P4) 勝(P2) 一(P1) 籌(P5)
年級字:運(P3) 籌(P5) 決(P2) 勝(P2)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年級字:稍(P5) 勝(P2) 一(P1) 籌(P5)
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製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魯迅《兩地書》二五:“廢物利用又何嘗不是‘消磨生命’之術,但也許比‘縱酒’稍勝一籌罷。”
年級字:借(P1) 箸(P0) 代(P2) 籌(P5)
原意是藉你前面的的筷子來指畫當前的形勢。後比喻從旁為人出主意,計劃事情。
年級字:高(P1) 人(P1) 一(P1) 籌(P5)
高人:比一般人高;籌:籌碼。比一般人高出一個籌碼。指勝過別人。
明·歸有光《震川集·別集·七·與沈敬甫七首》:“壙志、子建雲亦似。但千古哭聲未嘗不同,何論前世有屈原,賈生耶?以發吾之憤憤而已!欽甫雲:更似高人一籌也。”
年級字:唱(P1) 籌(P5) 量(P2) 沙(P2)
把沙當做米,量時高呼數字。比喻安定軍心,製造假象來迷惑敵人。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
年級字:運(P3) 籌(P5) 千(P1) 里(P1)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年級字:運(P3) 籌(P5) 帷(P6+) 帳(P4)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年級字:略(P3) 遜(P4) 一(P1) 籌(P5)
年級字:通(P3) 計(P2) 熟(P2) 籌(P5)
清·林則徐《報告抵粵日期並體察洋麪堵截躉船情形折》:“擬於旬日之間出赴中路之虎門、澳門等處,與水師提臣關天培乘船周覽,以便相機度勢,通計熟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