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簌 」
筆畫:17
部首:竹
字形結構:上下
字元部件:簌,⺮,欶,束,欠
倉頡:HDLO
年級:6+
sù
年級字:簌(P0)
詞性:動詞
擬聲詞從「竹」,從「欶」。
竹葉輕微移動和發出的聲音: 簌簌。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待月簾微簌,迎風戶半開。」
sù sù
年級字:簌(P0) 簌(P0)
詞性:形容詞
竹枝輕微搖動和發出的聲音。
簌 : 竹枝輕微搖動和發出的聲音。
pū sù
年級字:撲(P2) 簌(P0)
詞性:動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
擬聲詞撲: 向前衝、 輕拍,撲蝶。
簌: 竹葉移動和發出的聲音,簌簌。
動物在樹木間急速移動而令樹枝和樹葉發出聲音。
唐.劉叉《雪車》詩:「小小細細如塵間,輕輕緩緩成撲簌。」
唐.溫庭筠《塞寒行》:「燕弓弦勁霜封瓦,撲簌寒雕睇平野。」
元.劉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別》套曲:「錦機搖殘紅撲簌,翠屏開嫰緑模糊。」
元.鍾嗣成《採茶歌·恨別》曲:「撲速地淹殘淚眼,吃答地鎖定愁眉。」
清.江昱《蝶戀花·青山夜泊》詞:「夜定收帆葭葦際,鷗夢驚回,撲簌深叢裡。」
清.魯一同《拉糧船》詩:「千聲百聲轉相續,十萬檣鳥尾撲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