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篝 」
gōu huǒ
年級字:火(P1)
詞性:名詞
1.用竹籠罩著的火2.現借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燒的火堆
年級字:狐(P3) 鳴(P4) 火(P1)
黃葆楨《揚哲商烈士悼歌》:“軍儲潛遣五丁運,狐鳴篝火期相從。”
年級字:狐(P3) 鳴(P4) 中(P1)
清·鄒容《革命軍》第一章:“此自秦以來,所以狐鳴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誅,魏氏當塗,黠盜奸雄,凱覦神器史,史不絕書。”
年級字:魚(P1) 帛(P0) 狐(P3)
《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衆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
年級字:火(P1) 狐(P3) 鳴(P4)
夜裏把火放在籠裏,使隱隱約約象磷火,同時又學狐叫。這是陳涉、吳廣假託狐鬼之事以發動羣衆起義的故事。後用來比喻策划起義。
《史記·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