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謀(P4) 無(P2) 遺(P3) 策(P4)
年級字:高(P1) 文(P1) 典(P2) 策(P4)
宋·王安石《翰林學士除三司使制》:“閎言崇議,足以經綸王家;高文典策,足以鼓動當世。”
年級字:運(P3) 籌(P5) 設(P3) 策(P4)
太平天國·洪秀全《誅妖歌》:“日夜巡邏嚴預備,運籌設策夜銜枚。”
年級字:出(P1) 謀(P4) 畫(P1) 策(P4)
謀:謀略。畫:籌劃。制定計謀策略。常指爲人出主意。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汝依違觀望其間,並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年級字:出(P1) 奇(P2) 劃(P4) 策(P4)
沙汀《淘金記》十二:“他就經常替他們出奇劃策,爲着種種吃人害人的事情準備堂皇的理由。”
年級字:策(P4) 無(P2) 遺(P3) 算(P2)
年級字:算(P2) 無(P2) 遺(P3) 策(P4)
算:計劃;遺策:失算。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算無遺策,畫無失理。”《南史·梁簡文帝紀論》:“自謂安若太山,算無遺策。”
年級字:驅(P4) 霆(P6+) 策(P4) 電(P2)
年級字:運(P3) 籌(P5) 決(P2) 策(P4)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所以當水陸軍提督者……猶備有參佐數員,常與運籌決策,以資歷練而審機宜。”
年級字:鑿(P6) 龜(P3) 數(P2) 策(P4)
鑿龜:鑽灼龜甲,看灼開的裂紋推測吉凶;數策:數蓍草的莖,從分組計數中判斷吉凶。指古人用龜甲蓍草來卜筮吉凶。
《韓非子·飾邪》:“趙又嘗鑿龜數策而北伐燕,將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年級字:權(P5) 宜(P3) 之(P2) 策(P4)
指爲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採取的辦法。同“權宜之計”。
年級字:運(P3) 策(P4) 帷(P6+)
清·譚嗣同《上歐陽瓣薑師書》:“若乃運策帷幄,折衝樽俎,何以圖恢復,何以靖海氛,自智勇不世出之事,非鄙心所敢任。”
年級字:束(P2) 手(P1) 無(P2) 策(P4)
策:辦法。遇到問題,就象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元·無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檜死而逆亮(金主完顏亮)南牧,孰不束手無策。”
年級字:策(P4) 馬(P1) 飛(P1) 輿(P0)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車馳人走,越王策馬飛輿,遂復宮闕。”
年級字:策(P4) 頑(P2) 磨(P3) 鈍(P4)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我可也爲甚的甘受貧,不厭勤,抵多少策頑磨鈍,也只爲不如人,學做儒人。”
年級字:支(P1) 策(P4) 據(P4) 梧(P0)
此指昭文彈琴、師曠持杖擊節、惠子倚在梧桐樹下辯論,三人的技藝幾乎都算得上登峯造極,所以載譽於晚年。後形容用心勞神。
語本《莊子·齊物論》:“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
年級字:搏(P5) 手(P1) 無(P2) 策(P4)
宋·洪邁《夷堅丁志·謝生靈柑》:“溫州民謝生母,老病不肯服藥,以夏月思生柑,不啻飢渴,謝生搏手無策。”
年級字:計(P2) 然(P2) 之(P2) 策(P4)
相傳越王勾踐困於會稽之上,用計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國富;范蠡既雪會稽之恥,用計然之策於家而富至鉅萬。所謂計然之策,主要指“六歲穰六歲旱”的農業循環學說,農末俱利的平糴論,以及物價觀測、貴出賤取等經商致富的“積着之理”。
年級字:羣(P6) 策(P4) 羣(P6) 力(P1)
羣:大家,集體;策:謀劃,主意。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羣策,羣策屈羣力。”
年級字:磨(P3) 鉛(P2) 策(P4) 蹇(P0)
唐·白居易《與陳給事書》:“可與進也,乞諸一言,小子則磨鉛策蹇,騁力於進取矣。”
年級字:群(P6) 策(P4) 群(P6) 力(P1)
群:大家,集體;策:謀劃,主意。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年級字:乘(P2) 堅(P3) 策(P4) 肥(P2)
堅:堅固的車子;策:鞭打;肥:肥壯的馬。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年級字:運(P3) 籌(P5) 畫(P1) 策(P4)
唐·劉知幾《史通·言語》:“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
年級字:舉(P2) 無(P2) 遺(P3) 策(P4)
舉:提出;策:計謀、辦法。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謀。
年級字:鞭(P2) 駑(P0) 策(P4) 蹇(P0)
鞭打跑不快的馬、驢。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嚴格督促,勤奮不息。用作謙詞。
明·張居正《纂修書成辭恩命疏》:“蓋五年於茲,而今始克就,鞭駑策蹇,寧靡寸勞。”
年級字:策(P4) 名(P2) 就(P1) 列(P2)
《舊唐書·太宗紀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澆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禮。”
年級字:策(P4) 駑(P0) 礪(P0) 鈍(P4)
驅策劣馬,磨礪鈍刀。指勉爲其難,努力從事。駑,低能的馬;鈍,不鋒利的刀。
宋·岳飛《御書屯田三事跋》:“伏蒙陛下親灑宸翰,鋪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賜臣,臣敢不策駑礪鈍,仰副聖意萬一。”
年級字:驅(P4) 雷(P3) 策(P4) 電(P2)
年級字:出(P1) 謀(P4) 劃(P4) 策(P4)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汝依違觀望其間,並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年級字:運(P3) 策(P4) 決(P2) 機(P2)
明·徐渭《代謝閣下啓》:“況於調元贊化,以召禎祥,運策決機,而居帷幄,功蓋出於門下,賞奚及于軍中。”
年級字:舍(P2) 策(P4) 追(P1) 羊(P1)
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後,設法補救。
語出《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遊。”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雲: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年級字:運(P3) 籌(P5) 建(P2) 策(P4)
《隋書·李德林傳》:“運籌建策,通幽達冥,從命者獲安,違命者悉禍。”
年級字:金(P1) 石(P1) 之(P2) 策(P4)
《後漢書·馮衍傳》:“故信庸庸之論,破金石之策。”
年級字:發(P1) 策(P4) 決(P2) 科(P1)
策:策問;科:等第。拆閱策問題目,以決定錄取。舊指應試取中。
漢·揚雄《法言·學行》:“或曰:‘書與經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
年級字:出(P1) 謀(P4) 獻(P3) 策(P4)
年級字:策(P4) 名(P2) 委(P3) 質(P4)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闢也。”杜預注:“名書於所臣之策。”孔穎達疏:“古之仕者於所臣之人書己名於策,以明系屬之也。”
年級字:回(P1) 籌(P5) 轉(P2) 策(P4)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之才捷,皆此類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管辰《諸葛恪別傳》:“[孫權]又問:‘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策,胤不如臣。’”
年級字:走(P1) 爲(P2) 上(P1) 策(P4)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爲上策!’”
年級字:萬(P2) 全(P2) 之(P2) 策(P4)
《韓非子·飾邪》:“而道法萬全,智能多失。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
年級字:首(P1) 席(P4) 策(P4) 略(P3) 總(P2) 監(P2)
詞性:名詞
「首席」 - 在管理的席上最高的階級。
「策略」 - 管理的政策和謀略。
「總監」 - 負責總務和監督。
一個高層管理的職稱。
sān shí liù cè zǒu wéi shàng cè
年級字:三(P1) 十(P1) 六(P1) 策(P4) ,(P1) 走(P1) 爲(P2) 上(P1) 策(P4)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爲上策。後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