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競(P3) 今(P1) 疏(P3) 古(P1)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惟而論之,則黃、唐淳而質……宋初論而新:從質及論,彌邁彌澹。何則?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
年級字:與(P2) 物(P1) 無(P2) 競(P3)
《北史·薛辯傳》:“湖少有節操,篤志於學,專精講習,不干時務,與物無競,好以德義服人。”
年級字:讓(P2) 逸(P6) 競(P3) 勞(P2)
《魏書·孝感傳·吳悉達》:“昆弟同居四十餘載,閨門和睦,讓逸競勞。”
年級字:競(P3) 短(P2) 爭(P2) 長(P1)
年級字:二(P1) 惠(P2) 競(P3) 爽(P4)
《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年級字:南(P1) 風(P1) 不(P1) 競(P3)
南風: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不能勝。後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左傳·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年級字:爭(P2) 長(P1) 競(P3) 短(P2)
宋·黃庭堅《書寄祝有道》:“人家兄弟無不義者,蓋因娶婦入門,異姓相聚,爭長競短,漸漬日聞,以至背戾,分門割戶。”
年級字:標(P2) 新(P1) 競(P3) 異(P3)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雜觚·文人害國》;“魏大中答蕭元恆雲:……衡文者日閱數十百卷,皆束書不觀,而荒於嬉者之文。得一二標新競異之文,安得有亟賞之而亟拔之。”
年級字:爭(P2) 名(P2) 競(P3) 利(P2)
宋·秦觀《自警》詩:“爭名競利走如狂,覆被利名生怨隙。”
年級字:千(P1) 巖(P0) 競(P3) 秀(P2)
巖:山崖;競:競賽。重山疊嶺的風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麗。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年級字:龍(P2) 舟(P2) 競(P3) 渡(P2)
詞性:名詞
賽龍舟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活動之一。後世為紀念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愛國精神,當時他不忍心見倒國家淪亡,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以身殉國。
再加上民間有鬼神信仰,家家戶戶為他用竹葉包粽子及舉行龍舟競渡等風俗,目的是希望用粽子餵飽江中的魚,同時也驅趕它們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後來更有人插蒲艾、喝雄黃酒、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所以也稱為「蒲節」、「端午」、「端午佳節」、「端陽節」、「天中節」、「重午節」、「五月節」。
年級字:物(P1) 競(P3) 天(P1) 擇(P5)
物競:生物的生存競爭;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後也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因為物競天擇的公理,必要順應著那時勢的,才能夠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