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出(P1) 奇(P2) 無(P2) 窮(P3)
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計。比喻變化多端,使人難以捉摸。
《史記·田單列傳論》:“兵以正合,以奇勝。善之者,出奇無窮。”
年級字:即(P1) 事(P1) 窮(P3) 理(P2)
年級字:溯(P6) 源(P3) 窮(P3) 流(P1)
年級字:追(P1) 本(P2) 窮(P3) 源(P3)
《洪秀全演義》第二回:“果然追本窮源,查鴉片進口,都有華商發售。”
年級字:窮(P3) 日(P1) 之(P2) 力(P1)
窮:意盡。原指一天之內,使盡全力。比喻盡一天的力量、工夫。
年級字:窮(P3) 且(P1) 益(P2) 堅(P3)
《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年級字:羅(P3) 掘(P5) 俱(P6) 窮(P3)
年級字:窮(P3) 途(P3) 末(P3) 路(P1)
《吳越春秋·王僚伎公子光傳》:“子胥曰:‘夫人賑窮途,少飯亦何嫌哉?”
年級字:計(P2) 窮(P3) 途(P3) 拙(P5)
明·孫梅錫《琴心記·相如倦遊》:“相公,休怯。你病人凋梧,貪依衰草,一時計窮途拙,且自藏珍。”
年級字:途(P3) 窮(P3) 日(P1) 暮(P5)
清黃遵憲《羣公》詩:“途窮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年級字:計(P2) 窮(P3) 勢(P3) 迫(P4)
明·蹇義《上言十事疏》:“計窮勢迫,願投充軍,原其本情,豈所得已。”
年級字:振(P2) 窮(P3) 恤(P5) 貧(P3)
《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年級字:席(P4) 門(P1) 窮(P3) 巷(P2)
年級字:窮(P3) 極(P2) 無(P2) 聊(P4)
窮極:極端;無聊:無所依託。原指光景窮困,精神無所寄託。現也形容無事可做,非常無聊。
宋·費昶《思公子》詩:“虞卿亦何命,窮極若無聊。”
年級字:沒(P1) 世(P1) 窮(P3) 年(P1)
年級字:水(P1) 窮(P3) 山(P1) 盡(P3)
年級字:道(P1) 盡(P3) 途(P3) 窮(P3)
道、途:路。走到路的盡頭。形容無路可走,面臨末日。
《晉書·嵇康傳》:“自卜已審,若道盡塗殫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於溝壑也。”
年級字:白(P1) 首(P1) 窮(P3) 經(P1)
《元史·張特立傳》:“壬子歲,復降璽書諭特立曰:白首窮經,誨人不倦,無過不及,學者宗之,昔已賜嘉名,今復諭意。”
年級字:窮(P3) 山(P1) 僻(P5) 壤(P5)
宋·朱熹《條奏經界狀·貼黃》:“故州城縣郭所在之鄉,其產不甚重,與窮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鄉產錢租額,所以本來已有輕重之所由也。”
年級字:圖(P2) 窮(P3) 匕(P0) 見(P1)
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年級字:計(P2) 窮(P3) 智(P3) 短(P2)
計:計謀;窮:盡;智:智謀;短:缺少。計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夠用了。形容已經想不出什麼辦法了。
元·無名氏《百花亭》:“我爲那賀家姐姐,煩惱的小生計窮智短了。”
年級字:極(P2) 惡(P3) 窮(P3) 兇(P3)
《陳書·廢帝紀》:“逆賊華皎,極惡窮兇,遂樹立蕭巋,謀危社稷。”
年級字:窮(P3) 極(P2) 要(P1) 妙(P2)
形容精妙到極點,多形容音樂。亦作“窮極其妙”、“窮妙極巧”。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明·鹿善繼《請發帑疏》:“臣今日之請,非但司遼餉言遼餉,實在新庫言新庫,計窮力詘,不得不出於此。”
年級字:無(P2) 窮(P3) 無(P2) 盡(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疊詞無止境。
宋·晏殊《踏莎行》:“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年級字:窮(P3) 凶(P3) 極(P2) 惡(P3)
年級字:變(P2) 化(P1) 不(P1) 窮(P3)
清·趙起杲《青本刻<聊齋志異>例言》:“編中所述鬼狐最夥,層見疊出,變化不窮。”
年級字:窮(P3) 寇(P0) 勿(P1) 追(P1)
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以免敵人情急反撲,造成自己的損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年級字:窮(P3) 鼠(P4) 狸(P3)
齧:咬;狸:狸貓。無路可逃的老鼠也會咬貓。比喻受人欺壓,雖然敵不過,也會拼死抵抗。
漢·桓寬《鹽鐵論·詔聖》:“死不再生,窮鼠齧狸。”
年級字:其(P2) 樂(P2) 無(P2) 窮(P3)
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樂在其中。
年級字:痛(P2) 窮(P3) 迫(P4)
清·王韜《甕牑餘談·賊中悍酋記》:“一鼓而殲之,乃西竄慈野,痛剿窮迫。斬獲無數。”
年級字:窮(P3) 猿(P4) 投(P3) 林(P1)
窮猿:被獵人緊追的猿猴。比喻在窮困中急於找一個棲身的地方。
年級字:窮(P3) 山(P1) 惡(P3) 水(P1)
窮山:荒山;惡水:經常引起災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條件非常差。
孫犁《山地回憶》:“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窮山惡水之間度過的三年戰斗的歲月,使我記起很多人。”
年級字:窮(P3) 鳥(P1) 入(P1) 懷(P3)
窮鳥:困窘的鳥;懷:投入懷抱。比喻處境困難而投靠別人。
《三國志·魏志·邴原傳》:“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窮鳥入懷。’原曰:‘安知斯懷之可入邪?’”
年級字:遺(P3) 害(P1) 無(P2) 窮(P3)
漢·魏伯陽《參同契》:“爐鼎鉛汞,皆是寓言,非言煉燒。方士轉向附會,遂貽害無窮。”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竭(P6)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六回:“妖王笑道:‘那猴兒計窮力竭,無處求人,斷然是送命來也。’”
年級字:出(P1) 奇(P2) 不(P1) 窮(P3)
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計。比喻變化多端,使人難以捉摸。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有僧遊交河蘇吏部次公家,善幻術,出奇不窮,雲與呂道同師。”
年級字:其(P2) 味(P2) 無(P2) 窮(P3)
宋·朱熹《四書集註·中庸》:“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
年級字:窮(P3) 寇(P0) 莫(P2) 追(P1)
窮寇:走投無路的敵人。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以免敵人情急反撲,造成自己的損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年級字:安(P1) 富(P3) 恤(P5) 窮(P3)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年級字:勢(P3) 窮(P3) 力(P1) 屈(P4)
年級字:回(P1) 味(P2) 無(P2) 窮(P3)
回味:指吃過東西以後的餘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覺得有意思。
宋·王禹偁《橄欖》詩:“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
年級字:詞(P1) 窮(P3) 理(P2) 盡(P3)
唐·崔致遠《蕭遘相公書》之二:“仰幹陶冶,敬託箋毫,始知調急聲哀,唯愧詞窮理盡。”
年級字:窮(P3) 途(P3) 潦(P0) 倒(P2)
潦倒:失意。形容無路可走,十分失意。同“窮愁潦倒”。
年級字:貽(P0) 害(P1) 無(P2) 窮(P3)
年級字:深(P2) 山(P1) 窮(P3) 林(P1)
唐·柳宗元《零都郡復乳穴記》:“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窮林,冰雪之所儲,豺虎之所廬。”
年級字:窮(P3) 奢(P5) 極(P2) 欲(P5)
窮:極;奢:奢侈;欲:享樂的觀念。奢侈和貪慾到了極點。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屈(P4)
南朝梁·元帝《馳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後主。”
年級字:遺(P3) 臭(P3) 無(P2) 窮(P3)
金·元好問《即事》詩:“燃臍易盡嗟何及,遺臭無窮古未聞。”
年級字:民(P1) 窮(P3) 財(P3) 盡(P3)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本處萬山環列,易於哨聚,又值水旱頻仍,民窮財盡,人心思亂。”
年級字:極(P2) 古(P1) 窮(P3) 今(P1)
年級字:計(P2) 盡(P3) 力(P1) 窮(P3)
《周書·韋孝寬傳》:“齊人歷年赴救,喪敗而反,內離外叛,計盡力窮。”
年級字:奧(P4) 妙(P2) 無(P2) 窮(P3)
孫犁《小說雜談·談比》:“但文章一事,涉及意識形態,奧妙無窮,千變萬化,衆口紛紜,莫衷一是,要想比出個結果,使觀衆心服,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年級字:變(P2) 炫(P6) 無(P2) 窮(P3)
《宋書·后妃傳論》:“自元嘉以降,內職稍繁,椒庭綺觀,千門萬戶,而淫妝怪飾,變炫無窮。”
年級字:後(P1) 患(P3) 無(P2) 窮(P3)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
年級字:窮(P3) 而(P1) 後(P1) 工(P1)
宋·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
年級字:力(P1) 屈(P4) 計(P2) 窮(P3)
年級字:格(P2) 物(P1) 窮(P3) 理(P2)
明·方孝孺《答鄭仲辯》:“其無待於外,近之於復性正心,廣之于格物窮理。”
年級字:變(P2) 化(P1) 無(P2) 窮(P3)
年級字:末(P3) 路(P1) 窮(P3) 途(P3)
《吳越春秋·王僚伎公子光傳》:“子胥曰:‘夫人賑窮途,少飯亦何嫌哉?”
年級字:層(P3) 出(P1) 不(P1) 窮(P3)
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神施鬼設,間見層出。”《唐書·藝文志》:“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能百出,不可窮極,何其興衰。”
年級字:窮(P3) 不(P1) 失(P2) 義(P3)
年級字:窮(P3) 年(P1) 累(P3) 月(P1)
窮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續幾個月。形容接連不斷,歷時久遠。
《荀子·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年級字:山(P1) 窮(P3) 水(P1) 斷(P3)
年級字:窮(P3) 源(P3) 竟(P2) 委(P3)
窮、竟:徹底推求;源:水流的源頭;委:水的下流。比喻徹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年級字:窮(P3) 兵(P3) 黷(P0) 武(P2)
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爲衰,見我已大病矣。”
年級字:窮(P3) 極(P2) 思(P2) 變(P2)
年級字:窮(P3) 形(P2) 盡(P3) 相(P1)
晉·陸機《文賦》:“雖離方而遁員,期窮形而盡相。”
年級字:溯(P6) 流(P1) 窮(P3) 源(P3)
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尋找發源的地方。比喻尋求事物的根源。
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二》:“春秋之時,善論姓氏者,魯有衆仲,晉有胥臣,鄭有子羽,而其他諸子無稱焉。溯流窮源,若斯之難也。”
年級字:極(P2) 本(P2) 窮(P3) 源(P3)
年級字:黷(P0) 武(P2) 窮(P3) 兵(P3)
黷:隨便,任意;窮:竭盡。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爲衰,見我已大病矣。”
年級字:計(P2) 窮(P3) 智(P3) 極(P2)
明·李東陽《冰玉齋記》:“及其計窮智極,幾微倉卒之際,蓋有赬面泚顙,而不能自己者。”
年級字:窮(P3) 閻(P0) 漏(P3) 屋(P1)
窮閻: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狹小的房屋。指僻陋狹小的住處。
《荀子·儒效》:“雖隱於窮閻漏屋,人莫不貴,貴道誠存也。”
年級字:辭(P5) 窮(P3) 理(P2) 屈(P4)
《宋書·鄭鮮之傳》:“時或言論,人皆依違之,不敢難也;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要須高祖辭窮理屈,然後置之。”
年級字:窮(P3) 原(P1) 竟(P2) 委(P3)
西漢·戴聖《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年級字:梧(P0) 鼠(P4) 技(P2) 窮(P3)
年級字:永(P2) 永(P2) 無(P2) 窮(P3)
《漢書·景帝紀》:“然後祖宗之功德,施於萬世,永永無窮。”
年級字:獸(P3) 窮(P3) 則(P3)
指野獸陷於絕境必然進行搏噬反撲。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會竭力反擊。
《韓詩外傳》卷二:“獸窮則齧,鳥窮則啄,人窮則詐。自古及今,窮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年級字:日(P1) 暮(P5) 途(P3) 窮(P3)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盡頭。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也形容窮困到極點。
《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
年級字:窮(P3) 猿(P4) 奔(P3) 林(P1)
窮猿:被獵人緊追的猿猴。比喻在窮困中急於找一個棲身的地方。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年級字:窮(P3) 當(P2) 益(P2) 堅(P3)
《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年級字:詞(P1) 窮(P3) 理(P2) 屈(P4)
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切詳按問,自言皆是;詞窮理屈,勢必不免。”
年級字:窮(P3) 天(P1) 極(P2) 地(P1)
年級字:窮(P3) 鼠(P4) 狸(P3)
囓:咬;狸:狸貓。無路可逃的老鼠也會咬貓。比喻受人欺壓,雖然敵不過,也會拼死抵抗。
漢·桓寬《鹽鐵論·詔聖》:“死不再生,窮鼠囓狸。”
年級字:振(P2) 窮(P3) 恤(P5) 寡(P4)
《北史·魏紀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
年級字:百(P1) 巧(P2) 千(P1) 窮(P3)
宋·陳師道《早起》詩:“有家無食違高枕,百巧千窮只短檠。”
年級字:極(P2) 武(P2) 窮(P3) 兵(P3)
年級字:道(P1) 盡(P3) 塗(P5) 窮(P3)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私意自試,必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塗窮,則已耳。”《晉書·嵇康傳》作“道盡途殫”。
年級字:鳥(P1) 窮(P3) 則(P3) 啄(P3)
年級字:變(P2) 幻(P5) 無(P2) 窮(P3)
魯迅《書信集·致楊霽雲》;“但是‘作家’之變幻無窮,一面固覺得是文壇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
年級字:其(P2) 樂(P2) 不(P1) 窮(P3)
窮:窮盡、盡頭。指某一事物帶來的樂趣無窮無盡。亦作“其樂無窮”、“其樂無涯”。
年級字:理(P2) 屈(P4) 詞(P1) 窮(P3)
《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年級字:黔(P0) 技(P2) 窮(P3)
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年級字:勢(P3) 窮(P3) 力(P1) 蹙(P0)
年級字:探(P3) 本(P2) 窮(P3) 源(P3)
探:求索。本:樹根。窮:探尋。源:水源。尋找樹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年級字:窮(P3) 困(P2) 潦(P0) 倒(P2)
窮困:貧窮、困難;潦倒:失意。生活貧困,失意頹喪。
唐·杜甫《登高》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年級字:窮(P3) 源(P3) 朔(P0) 流(P1)
年級字:極(P2) 智(P3) 窮(P3) 思(P2)
清·侯方域《豫省試策四》:“聖人所極智窮思而以爲無奇者,乃就十數肉食之人而詢焉,採焉……則亦徒見其勞民傷財而已矣。”
年級字:計(P2) 窮(P3) 慮(P4) 盡(P3)
三國·魏·繆襲《定武功》詩:“計窮慮盡,求來連和,和不時,心中憂戚。”
年級字:多(P1) 言(P1) 數(P2) 窮(P3)
年級字:進(P1) 退(P2) 路(P1) 窮(P3)
猶言進退無路。形容處境十分困難,進退兩難,無處容身。
年級字:窮(P3) 理(P2) 盡(P3) 性(P3)
原指徹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徹瞭解人類的天性。後泛指窮究事理。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盡(P3)
南朝·樑·蕭繹《馳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後主。”
年級字:人(P1) 窮(P3) 志(P2) 短(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一回:“所謂人窮志短,我那裏敢和他較量,只索避了。”
年級字:人(P1) 窮(P3) 智(P3) 短(P2)
窮: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無路可走的時候,思想遲鈍,辦法也就不多了。
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引陳無己詩:“人窮令智短。”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人貧智短,馬瘦毛長。”
年級字:水(P1) 盡(P3) 山(P1) 窮(P3)
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窮水斷,馬束橋飛。”
年級字:乞(P1) 窮(P3) 儉(P3) 相(P1)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極(P2)
明·馮夢龍《情史類略·東御史妓》:“妓曰:‘然則君將何往?’東謂:‘計窮力極,終還家,功名事終直之耳。’”
年級字:窮(P3) 大(P1) 失(P2) 居(P2)
年級字:窮(P3) 年(P1) 累(P3) 世(P1)
《荀子·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年級字:窮(P3) 泉(P1) 朽(P4) 壤(P5)
窮泉:泉下,地層深處;朽壤:腐爛的土壤。指人死後埋葬的地方。
晉·潘岳《哀永逝文》:“委蘭房兮繁華,襲窮泉兮朽壤。”
年級字:鳥(P1) 伏(P4) 獸(P3) 窮(P3)
如飛鳥棲伏,野獸奔走無路。形容勢竭力窮,處境困難。
年級字:窮(P3) 奢(P5) 極(P2) 侈(P5)
窮:極;奢、侈:奢侈。極端奢侈,儘量享受。形容揮霍浪費,荒淫腐化。
年級字:百(P1) 巧(P2) 成(P1) 窮(P3)
宋·陳師道《寄單州張朝請》詩:“一言悟主心猶壯,百巧成窮發自新。”
年級字:日(P1) 出(P1) 不(P1) 窮(P3)
清·裘廷樑《論白話爲維新之本》:“而新書新報日出不窮者,無愚智皆讀之。”
年級字:窮(P3) 巷(P2) 陋(P5) 室(P1)
窮巷:偏僻的里巷;陋室:狹小的房屋。指僻陋狹小的住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五:“雖隱居窮巷陋室,無置錐之地,而莊公不能與爭名矣。”
年級字:計(P2) 窮(P3) 勢(P3) 蹙(P0)
《元史·陳天祥傳》:“深既不能制亂,反爲亂衆所制,軍中乏糧,人自相食,計窮勢蹙,倉黃退走,土兵隨擊,以致大敗。”
年級字:窮(P3) 途(P3) 之(P2) 哭(P1)
本意是因車無路可行而悲傷,後也指處於困境所發的絕望的哀傷。
《晉書·阮籍傳》:“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閣序》:“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年級字:計(P2) 窮(P3) 慮(P4) 極(P2)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備遂割湘水爲界,於是罷軍”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衆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年級字:智(P3) 窮(P3) 才(P1) 盡(P3)
年級字:窮(P3) 鄉(P2) 僻(P5) 壤(P5)
明·李時勉《北京賦》:“窮陬僻壤,無一物之不遂。”
年級字:窮(P3) 源(P3) 溯(P6) 流(P1)
源:河流發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尋河流的源頭。現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清·王十禛《然燈記聞》:“爲詩要窮源溯流,先辨諸家之派。”
年級字:山(P1) 窮(P3) 水(P1) 絕(P4)
年級字:即(P1) 物(P1) 窮(P3) 理(P2)
程朱理學的主要範疇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
年級字:窮(P3) 愁(P3) 潦(P0) 倒(P2)
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窮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讀書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清·無名氏《都門竹枝詞·教官十首》:“盤費全無怎去家,窮愁潦倒駐京華。”
年級字:窮(P3) 幽(P4) 極(P2) 微(P2)
年級字:無(P2) 盡(P3) 無(P2) 窮(P3)
年級字:分(P2) 貧(P3) 振(P2) 窮(P3)
《左傳·昭公四年》:“且撫其民,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疾。”
年級字:周(P2) 窮(P3) 恤(P5) 匱(P0)
年級字:詞(P1) 窮(P3) 理(P2) 極(P2)
宋·王安石《辭同修起居注狀七之五》:“誠原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清,辭窮理極,非如向時避讓職事猶在可冒之地。”
年級字:永(P2) 世(P1) 無(P2) 窮(P3)
《尚書·微子之命》:“作賓於王家,與國鹹休,永世無窮。”
年級字:君(P2) 子(P1) 固(P1) 窮(P3)
君子:有教養、有德行的人;固窮:安守貧窮。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操。
《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年級字:遺(P3) 禍(P4) 無(P2) 窮(P3)
宋·張元幹《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裏祖述,遺禍無窮。”
年級字:追(P1) 根(P1) 窮(P3) 源(P3)
惜紅館主《續啼笑因緣》第三十七回:“原來家樹、鳳喜這頭婚姻,追根窮源,自然不能不歸功於壽峯父女。”
年級字:餘(P4) 味(P2) 無(P2) 窮(P3)
年級字:皓(P6+) 首(P1) 窮(P3) 經(P1)
皓:白;首:頭髮;窮經:專心研究經書和古籍。一直到年老頭白之時還在深入鑽研經書和古籍。
唐·韓偓《贈易卜崔江處士》:“白首窮經通祕義,青山養老度危時。”
年級字:民(P1) 窮(P3) 財(P3) 匱(P0)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本處萬山環列,易於哨聚,又值水旱頻仍,民窮財盡,人心思亂。”
年級字:窮(P3) 則(P3) 思(P2) 變(P2)
原指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生變化。現指在窮困艱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年級字:勢(P3) 窮(P3) 力(P1) 竭(P6)
年級字:一(P1) 窮(P3) 二(P1) 白(P1)
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毛澤東《論十大關係》十:“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爲‘窮’,二爲‘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
年級字:深(P2) 山(P1) 窮(P3) 谷(P2)
《左傳·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冱寒,於是乎取之。”
年級字:窮(P3) 兇(P3) 極(P2) 惡(P3)
年級字:圖(P2) 窮(P3) 匕(P0) 首(P1) 見(P1)
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qióng zé biàn biàn zé tōng
年級字:窮(P3) 則(P3) 變(P2) 變(P2) 則(P3) 通(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窮則思變面對困難時要靈活變通。
yán yǒu jìn ér yì wú qióng
年級字:言(P1) 有(P1) 盡(P3) 而(P1) 意(P1) 無(P2) 窮(P3)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yí wú lù
年級字:山(P1) 窮(P3) 水(P1) 盡(P3) 疑(P3) 無(P2) 路(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無路可走天無絕人之路意料不到的轉機。
「山窮水盡」到了山和水的盡頭。
「疑無路」懷疑無路可走,陷入絕境。
guī shī wù yǎn qóng kòu wù zhuī
年級字:歸(P3) 師(P1) 勿(P1) 掩(P4) ,(P1) 窮(P3) 寇(P0) 勿(P1) 追(P1)
掩:乘人不備進行襲擊。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指特定情況下要防止敵人拼死反擊,以免不測的犧牲。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yí wú lù liǔ
年級字:山(P1) 窮(P3) 水(P1) 盡(P3) 疑(P3) 無(P2) 路(P1) ,(P1) 柳(P3) 暗(P2) 花(P1) 明(P1) 又(P1) 一(P1) 村(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無路可走天無絕人之路意料不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