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
年級字:積(P3)
詞性:名詞,動詞
文言文字詞從「禾」,「責」聲。本義是積聚穀物。
主動、正面的行為:積極。
數學上指乘法運算的得數:積數、乘積、體積、容積。
中醫指兒童消化不良的病:這孩子有積、捏積。
聚集:積儲、積累、積蓄、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積褔、積習、處心積慮、積憤、積鬱、積怨、淤積。
《易經.繫辭下》:「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
jī lěi
jī mù
年級字:積(P3) 木(P1)
詞性:名詞
通常是立方的木頭或塑料固體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裝飾著字母或圖畫,容許進行不同的排列或進行建築活動
jī zhe
yù jī
tǐ jī
年級字:體(P2) 積(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説明物體外形所佔空間的大小。
這個衣櫃的長、寬、高的總和是5立方尺,也只是佔了那個房間的體積的百份之5,是應該可以放進去的。
jī xù
Shàng jī
年級字:上(P1) 積(P3)
詞性:名詞
上積(範疇論)(coproduct,}En,必有惟一的gEHom
xīn jī
年級字:心(P1) 積(P3)
詞性:名詞
心積,表現伏而不動,其大如臂,類型病名,記載《難經·五十六難》。
lěi jī
jī diàn
chéngjī
jī jí
年級字:積(P3) 極(P2)
詞性:形容詞
主動,
踴躍消極,
落後肯定的;正面的(跟‘消極 ’相對,多用於抽象事物;促進發展的;努力進取的;熱心的。
miàn jī
年級字:面(P1) 積(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説明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
他們的房子面積是120平方尺。
「面」平面、表面。
「積」聚積、累積、積存、積分。
量度單位是「平方」。
nián jī
jī jù
jī dé
róngjī
年級字:容(P2) 積(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容量説明立體容納多少的級別。
他們的房子面積是120立方尺。
「容」容納、收容。
「積」聚積、累積、積存、積分。
量度單位是「立方」。
jī yā
jī xià
jī mǎn
jī xuě
jī cún
duī jī
diǎn jī
年級字:點(P1) 積(P3)
詞性:名詞
在數學中,數量積(dot product; scalar product,也稱為點積)是接受在實數R上的兩個向量並返回一個實數值標量的二元運算。它是歐幾里得空間的標準內積。兩個向量a = [a1, a2,…, an]和b = [b1, b2,…, bn]的點積定義為:a·b=a1b1+a2b2+……+anbn。使用矩陣乘法並把(縱列)向量當作n×1 矩陣,點積還可以寫為:a·b=a*b^T,這裡的b^T指示矩陣b的轉置。
jī shuǐ
年級字:積(P3) 水(P1)
詞性:動詞
如果後面加上“成淵”,組成“積水成淵”,意思就是點點滴滴的水聚積起來,就能形成一個深潭。比喻積小成多。
jī lǜ
年級字:積(P3) 慮(P4)
詞性:動詞
久積思慮。
例:《穀梁傳·隱公元年》:“ 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唐柳宗元《為京畿父老上府尹乞奏复尊號狀》:“蓋以挹損徽號近二十年,盛德益光,大名未復,致遠邇積慮,幽明憤懷。” 明高啟《江上過丁校書宅留飲》詩:“幸茲竟日歡,一浣積慮非。”
年級字:積(P3) 善(P2) 餘(P4) 慶(P2)
積:積累;善:善事;餘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年級字:銖(P0) 寸(P1) 累(P3) 積(P3)
猶言一點一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同“銖積寸累”。
清·汪琬《鄉飲大賓周翁墓誌銘》:“翁削衣縮食,銖寸累積,以謀復故第。”
年級字:積(P3) 不(P1) 相(P1) 能(P1)
《後漢書·吳漢傳》:“子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談,不爲之備,終受制矣。”
年級字:積(P3) 非(P2) 習(P1) 貫(P1)
漢·應劭《〈風俗通〉序》:“至於俗間行語,衆所共傳,積非習貫,莫能原察。”
年級字:銖(P0) 積(P3) 累(P3)
猶言一點一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同“銖積寸累”。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老儒故善治生……銖積錙累,得四十金。”
年級字:積(P3) 德(P4) 累(P3) 功(P1)
三國·魏·高貴鄉公《改元大赦詔》:“宣力之佐,比積德累功,忠勤帝室。”
年級字:積(P3) 甲(P1) 如(P2) 山(P1)
清·張惠言《館試靈臺偃伯賦》:“受降則積甲如山,振旅則執同聽凱。”
年級字:積(P3) 習(P1) 生(P1) 常(P1)
晉·左思《三都賦》序:“且夫玉卮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而論者莫不詆訐其研精,作者大氐舉爲憲章,積習生常,有自來矣。”
年級字:積(P3) 草(P1) 屯(P6+) 糧(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五回:“立豎招軍旗號,買馬招軍,積草屯糧。”
年級字:潛(P4) 精(P2) 積(P3) 思(P2)
年級字:積(P3) 功(P1) 興(P2) 業(P2)
《意林》卷五引晉·楊泉《物理論》:“傅子曰:‘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
年級字:積(P3) 基(P3) 樹(P1) 本(P2)
晉·幹寶《晉紀總論》:“故其積基樹本,經緯禮俗,節理人情,恤隱民事,如此之纏綿也。”
年級字:積(P3) 素(P4) 累(P3) 舊(P2)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昔甯戚商歌,以幹齊桓;越石負芻,而寤晏嬰:非有積素累舊之歡,皆塗覯卒遇而以爲親者也。”
年級字:積(P3) 穀(P6) 防(P3) 飢(P3)
元·高則誠《琵琶記·諫父》:“又道是養兒代老,積穀防飢。”
年級字:銖(P0) 積(P3) 寸(P1) 累(P3)
銖:我國古代極小的重量單位,漢代以一百黍的重量爲一銖。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宋·趙德麟《侯鯖錄》卷四:“寒女之絲,銖積寸累。步武所臨,雲生雷起。”
年級字:積(P3) 毀(P3) 銷(P3) 金(P1)
《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下官聞積毀銷金,積讒磨骨,遠則直生取疑於盜金,近則伯魚被名於不義。”呂向注:“言毀讒之深,能銷磨金石之堅。”
年級字:處(P2) 心(P1) 積(P3) 慮(P4)
處心:存心;積慮:經過長時間的老虎。形容蓄謀已久。
《穀梁傳·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年級字:積(P3) 重(P1) 難(P2) 返(P2)
重:程度深;返:迴轉。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
《國語·晉語》:“重,無乃難遷乎?”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一三·舊制一廢難復》:“此又皆勢處極重之難返者。”
年級字:積(P3) 居(P2) 奇(P2)
囤、居:積聚;奇:稀少的物品。把稀少的貨物儲藏起來。指商人囤積大量商品,等待高價出賣,牟取暴利。
貧農把地主富農的穀米阻止出境,並禁止高擡谷價和~。(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年級字:積(P3) 重(P1) 不(P1) 返(P2)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故餘謂偏伐陽者,韓非刑名之學;偏補陽者,商鞅富強之術。初用皆有功,積重不返,其損傷根本則一也。”
年級字:五(P1) 積(P3) 六(P1) 受(P2)
年級字:曠(P5) 日(P1) 積(P3)
明·張居正《種蓮子戊午稿序》:“若曠日積晷,則鉛刀效於一割,駑馬可致千里。故曰兵寧拙速,未睹巧之遲也。”
年級字:積(P3) 毀(P3) 消(P1) 骨(P2)
漢·劉向《新序·雜事三》:“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計逐墨翟,以孔墨之辯而不能自免,何則?衆口鑠金,積毀消骨。”
年級字:積(P3) 年(P1) 累(P3) 月(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後娶》:“積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年級字:積(P3) 善(P2) 成(P1) 德(P4)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年級字:積(P3) 薪(P6) 厝(P6+) 火(P1)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隱藏着很大的危險,後患無窮。
《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年級字:積(P3) 憂(P3) 成(P1) 疾(P2)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李逢吉裴度諫穆宗》:“崔發驅曳中人,誠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發下獄,積憂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年級字:積(P3) 歲(P2) 累(P3) 月(P1)
明·張居正《答總統凌洋山言邊地種樹設險書》:“昔謝病山居,手植榆柳,今已鬱然參天。若以官法爲之,積歲累月,竟成虛謬矣。”
年級字:寸(P1) 積(P3) 銖(P0) 累(P3)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寸積銖累,崇聖遺墟及郡中壇宇,煥然一新。”
年級字:積(P3) 勞(P2) 成(P1) 疾(P2)
積勞:長期勞累過度;疾:病。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
《荀子·王制》:“彼日積勞,我日積佚。”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臥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睏,不能禦敵。”
年級字:積(P3) 讒(P0) 磨(P3) 骨(P2)
《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下官聞積毀銷金,積讒磨骨,遠則直生取疑於盜金,近則伯魚被名於不義。”呂向注:“言毀讒之深,能銷磨金石之堅。”《梁書·江淹傳》引作“積讒糜骨”。
年級字:堆(P2) 金(P1) 積(P3) 玉(P1)
唐·李賀《昌谷集·嘲少年》詩:“堆金積玉誇豪毅。”
年級字:積(P3) 厚(P2) 成(P1) 器(P2)
《舊唐書·韓弘傳》:“降神挺材,積厚成器,中蘊深閎之量,外標嚴重之姿。”
年級字:積(P3) 厚(P2) 流(P1) 光(P1)
《荀子·禮論》:“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年級字:積(P3) 少(P1) 成(P1) 多(P1)
《戰國策·秦策四》:“積薄而爲厚,聚少而爲多。”《漢書·董仲舒傳》:“聚少成多,積小致巨。”
年級字:累(P3) 蘇(P3) 積(P3) 塊(P2)
重迭的土塊和堆積的柴草。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簡陋。同“累塊積蘇”。
清·錢謙益《自拂水步至吾谷登南巖憩維摩寺》詩:“恍然生身色界上,累蘇積塊何足省。”
年級字:苦(P1) 心(P1) 積(P3) 慮(P4)
積慮:長期地或一再地思考。費盡心思長時間的思考問題。
奇逢謂其苦心積慮,閱歷深而動忍孰。《清史稿·文苑傳·申涵光》
年級字:積(P3) 小(P1) 成(P1) 大(P1)
《漢書·董仲舒傳》:“聚少成多,積小致巨。”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九十:“爲小惡者,如積小以成大;從微至著,爲一惡以至於萬惡,一一而皆有禍應。”
年級字:積(P3) 以(P1) 爲(P2) 常(P1)
《舊唐書·張柬之傳》:“今姚府所置之官……唯知詭謀狡算,恣情割剝,貪叨動掠,積以爲常。”
年級字:積(P3) 惡(P3) 餘(P4) 殃(P0)
多行不善,則會遭受惡報。勸人不要行惡,以免禍延子孫。
《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南朝宋·釋法明《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惡之業,不得不受。”
年級字:日(P1) 積(P3) 月(P1) 聚(P3)
《宋史·張致遠傳》:“使州縣無妄用,歸其餘於監司;監司無妄用,歸其餘於朝廷;朝廷無橫費,日積月聚,惟軍須是慮,中興之業可致也。”
年級字:積(P3) 日(P1) 累(P3) 久(P1)
《漢書·董仲舒傳》:“且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職爲差,非所謂積日累久也。”
年級字:屯(P6+) 積(P3) 居(P2) 奇(P2)
年級字:含(P4) 瑕(P0) 積(P3) 垢(P5)
明·唐順之《與郭似庵巡按書》:“況僕含瑕積垢以此終世,惟應躬耕灌園,矢溝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補東隅之失,庶幾不詒田夫野人訕笑。”
年級字:銖(P0) 積(P3) 絲(P2) 累(P3)
猶言一點一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同“銖積寸累”。
元·脫脫《宋史》卷一百七十九:“當時漕司不量州軍之力,一例均科,既有偏重之弊,於是郡縣橫斂,銖積絲累,江東、西之害尤甚。”
年級字:積(P3) 勞(P2) 成(P1) 病(P2)
《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臥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睏,不能禦敵。”
年級字:積(P3) 金(P1) 累(P3) 玉(P1)
年級字:積(P3) 雪(P1) 囊(P5) 螢(P3)
積雪:南朝孫康映雪讀書。囊螢:晉代車胤把螢火蟲裝在口袋裏,借熒光讀書。形容刻苦攻讀。
年級字:積(P3) 重(P1) 不(P1) 反(P1)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清·戴名世《〈三山存業〉序》:“當明之初,以科目網羅天下之士,已而諸科皆罷,獨以時文相尚,而進士一途遂成積重不反之勢。”
年級字:堆(P2) 山(P1) 積(P3) 海(P1)
堆積的如山似海。原形容佔有的財富非常多。也比喻東西極多。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別講銀子成了黃土,憑是世上有的,沒有不堆山積海的。”
年級字:積(P3) 德(P4) 裕(P6) 後(P1)
清·朱仕琇《又答李磻玉書》:“姊丈以一身榰柱百世之重,今繼嗣未立,誠可憂也。況姻母太夫人年亦高矣,尤不能不以此爲念也。積德裕後,古豈吾欺,今猶未驗,何也!”
年級字:積(P3) 羽(P1) 沉(P2) 舟(P2)
羽毛雖小,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比喻小小的壞事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年級字:積(P3) 重(P1) 難(P2) 反(P1)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明·張居正《陳六事疏》:“近來風俗人情,積習生弊,有頹靡不振之漸,有積重難反之幾。若不稍加改易,恐無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年級字:積(P3) 土(P1) 成(P1) 山(P1)
荀況《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年級字:積(P3) 讒(P0) 糜(P0) 骨(P2)
《梁書·江淹傳》:“下官聞積毀銷金,積讒糜骨,遠則直生取疑於盜金,近則伯魚被名於不義。”呂向注:“言毀讒之深,能銷磨金石之堅。”
年級字:積(P3) 案(P2) 盈(P4) 箱(P3)
案:桌;盈:滿。堆滿書桌,塞滿書箱。形容書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
《隋史·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惟是風雲之狀。”
年級字:積(P3) 銖(P0) 累(P3) 寸(P1)
何剛德《客座偶談》第四卷:“如有盈餘,積銖累寸,今年買半畝,明年買半畝。”
年級字:屯(P6+) 糧(P2) 積(P3) 草(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蕩山,山中乃曹操屯糧積草之地。”
年級字:積(P3) 訛(P0) 成(P1) 蠹(P0)
唐·沈亞之《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京師,諸夏之本也,將以觀理,而豪猾時逾檢;太學,明教之源也,期於變風,而生徒多墮業;列郡在乎頒條,而幹禁或未絕;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風靡,積訛成蠹。”
年級字:積(P3) 薪(P6) 候(P1) 燎(P0)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爾朱榮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長戟指闕,所謂窮轍拒輪,積薪候燎!”
年級字:日(P1) 累(P3) 月(P1) 積(P3)
《資治通鑑·唐文宗開成五年》:“先帝於大臣好爲形跡,小過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積,以致禍敗。”
年級字:措(P5) 心(P1) 積(P3) 慮(P4)
宋·何坦《西疇常言》:“逮跡其自爲,則因循惰弛,罕克自強,措心積慮,甘心爲小人,而不以爲病。”
年級字:積(P3) 雪(P1) 封(P1) 霜(P3)
《南史·齊江夏王鋒傳》:“常忽忽不樂,著《修柏賦》以見志,曰:‘……衝風不能摧其枝,積雪不能改其性。’”
年級字:厝(P6+) 火(P1) 積(P3) 薪(P6)
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潛伏着很大危險。
漢·賈誼《新書·數寧》:“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
年級字:堆(P2) 積(P3) 如(P2) 山(P1)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外諸司》:“每遇冬月,諸鄉納粟稈草,牛車闐塞道路,車尾相銜,數千萬輛不絕,場內堆積如山。”
年級字:積(P3) 水(P1) 成(P1) 淵(P5)
《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年級字:積(P3) 德(P4) 累(P3) 善(P2)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論》:“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徼一時權變,以詐力成功。”又《劉敬叔孫通列傳》:“婁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餘世。”
年級字:積(P3) 時(P1) 累(P3) 日(P1)
許地山《〈空山靈雨〉弁言》:“在睡着時,偶得趾離過愛,引領我到回憶之鄉,過那遊離的日子,更不得不隨醒隨記,積時累日,成此小冊。”
年級字:積(P3) 年(P1) 累(P3) 歲(P2)
《二刻拍案驚奇》卷五:“[賊人]只得招出實話來:乃是積年累歲遇着節令盛時,即便四出剽竊,以及平時略販子女,傷害性命。”
年級字:積(P3) 甲(P1) 山(P1) 齊(P2)
《後漢書·劉盆子傳》:“樊崇乃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
年級字:惡(P3) 積(P3) 禍(P4) 盈(P4)
南朝·樑·丘遲《與陳伯之書》:“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
年級字:積(P3) 毀(P3) 銷(P3) 骨(P2)
積:聚;毀:毀謗;銷:熔化。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
年級字:設(P3) 心(P1) 積(P3) 慮(P4)
年級字:積(P3) 思(P2) 廣(P2) 益(P2)
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衆思,廣忠益也。”集,亦作“積”。
年級字:積(P3) 玉(P1) 堆(P2) 金(P1)
年級字:積(P3) 非(P2) 成(P1) 是(P1)
積:長期所形成的。長期所形成的謬誤,反被認爲是正確的。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原善序》:“治經之士,莫能綜貫,習所見聞,積非成是,餘言恐未足以振茲墜緒也。”
年級字:玄(P3) 圃(P1) 積(P3) 玉(P1)
年級字:積(P3) 露(P2) 爲(P2) 波(P1)
明·袁宏道《題龍堂僧募冊》詩:“衲子欲言面羞澀,試介烏紗作檀越,積露爲波江可得,東鄰北里賢相識。”
年級字:積(P3) 本(P2) 求(P2) 原(P1)
明·王守仁《與王純甫書》之三:“後世之學瑣屑支離,正所謂採摘汲引,其間亦寧無小補,然終非積本求原之學,句句是,字字合。”
年級字:積(P3) 沙(P2) 成(P1) 塔(P2)
年級字:存(P3) 心(P1) 積(P3) 慮(P4)
宋·蘇轍《進策五道·臣事下》第三道:“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廟,郡縣之臣可使死封疆,文吏可使死其職,武吏可使死其兵,天下之人,其存心積慮,皆以爲當然,是以寇至而不懼,難生而無變。”
年級字:積(P3) 羞(P3) 成(P1) 怒(P2)
梁啓超《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既而臣民犯顏,友邦側目,志不得逞,遂乃積羞成怒,大興黨獄。”
年級字:積(P3) 微(P2) 成(P1) 著(P2)
微:細微;著:顯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經過長期積累,就會變得顯著。
《荀子·大略》:“夫盡小者大,積微成著,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
年級字:銖(P0) 累(P3) 寸(P1) 積(P3)
宋·朱 熹《朱子語類·朱子一 》:“揚某自十四五歲時,便覺得這物事是好底物事,心便愛了。某不敢自昧,實以銖累寸積而得之。”
年級字:山(P1) 積(P3) 波(P1) 委(P3)
年級字:日(P1) 積(P3) 月(P1) 累(P3)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斷積累。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日積月累,有了一大包銀子。”
年級字:積(P3) 簡(P2) 充(P2) 棟(P5)
清·方苞《萬年寶曆頌》:“竊惟我皇上盛德崇功,嘉言善政,雖積簡充棟,未能殫盡。”
年級字:鑠(P0) 懿(P0) 淵(P5) 積(P3)
年級字:積(P3) 穀(P6) 防(P3) 饑(P4)
元·高則誠《琵琶記·諫父》:“又道是養兒代老,積穀防饑。”
年級字:積(P3) 沙(P2) 成(P1) 灘(P3)
《人民日報》1970.12.30:“雖然魚羣分散,但捕一網得一網,積沙成灘,化小勝爲大勝,使淡季也取得較好的收穫。”
年級字:厚(P2) 積(P3) 薄(P4) 發(P1)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年級字:積(P3) 習(P1) 成(P1) 俗(P2)
晉·申紹《上疏陳時務》:“宰相侯王,迭以侈麗相尚,風靡之化,積習成俗,臥薪之諭,未足甚焉。”
年級字:積(P3) 德(P4) 累(P3) 仁(P3)
《後漢書·李固傳》:“李氏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年級字:積(P3) 習(P1) 難(P2) 除(P2)
郭沫若《序〈白毛女〉》:“我們早就呼喊着人民文藝的創造但積習難除,一拿起筆來,總要忸怩作態的。”
年級字:積(P3) 習(P1) 難(P2) 改(P2)
積習:長期形成的舊習慣。長期形成的舊習慣很難更改。
巴金《論自己的創作·小序》:“真是積習難改,拿起筆,就象扭開了龍頭,水荷荷地流個不停。”
年級字:累(P3) 塊(P2) 積(P3) 蘇(P3)
《列子·周穆王》:“帝之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
年級字:積(P3) 日(P1) 累(P3) 月(P1)
宋·無名氏《靖康要錄》卷一:“若積日累月,萬機之微,所失可勝言耶!”
年級字:積(P3) 日(P1) 累(P3) 歲(P2)
明·李東陽《求退錄》:“或飲食過度,或勞佚不時,積日累歲,其來已久,以至元氣弊虧,痰邪洨結。”
jī shuǐ wéi shān jī shuǐ wéi hǎi
年級字:積(P3) 土(P1) 爲(P2) 山(P1) ,(P1) 積(P3) 水(P1) 爲(P2) 海(P1)
把土堆起來可以成山,把水蓄起來可以成海。比喻積少成多。
yǎng ér dài lǎo jī gǔ fáng jī
年級字:養(P2) 兒(P1) 代(P2) 老(P1) ,(P1) 積(P3) 穀(P6) 防(P3) 饑(P4)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穀物爲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yǎng ér dài lǎo jī gǔ fáng jī
年級字:養(P2) 兒(P1) 待(P3) 老(P1) ,(P1) 積(P3) 穀(P6) 防(P3) 饑(P4)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穀物爲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yǎng ér fáng lǎo jī gǔ fáng jī
年級字:養(P2) 兒(P1) 防(P3) 老(P1) ,(P1) 積(P3) 穀(P6) 防(P3) 饑(P4)
yǎng zǐ fáng lǎo jī gǔ fáng jī
年級字:養(P2) 子(P1) 防(P3) 老(P1) ,(P1) 積(P3) 穀(P6) 防(P3) 饑(P4)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穀物爲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jī cái qiān wàn bù rú bó jì zài shēn
年級字:積(P3) 財(P3) 千(P1) 萬(P2) 不(P1) ,(P1) 如(P2) 薄(P4) 技(P2) 在(P1) 身(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