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撞(P2) 頭(P1) 磕(P6+) 腦(P2)
《朱子語類》:“政如義理。只理會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卻不知前面撞頭磕腦。”
年級字:頭(P1) 磕(P6+) 腦(P2)
形容魯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樣子。也形容發楞發呆的樣子。同“楞頭楞腦”。
老舍《鼓書藝人》十五:“打頭的是小劉,楞頭磕腦地就撞了進來,站在一邊,光哆嗦,不說話。” 又《駱駝祥子》一:“一擱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點楞頭磕腦的。”
年級字:磕(P6+) 牙(P1) 料(P2) 嘴(P2)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咱與你甚班輩,自來不相會,走將來嗑牙料嘴。”
年級字:磕(P6+) 頭(P1) 碰(P3) 腦(P2)
年級字:東(P1) 磕(P6+) 西(P1) 撞(P2)
《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你道這幾件事豈是容易做的?這都是要腳奔波,足不沾地的勾當,豈是教書人所爲?[汪爲露]失了魂的一般東磕西撞。”
年級字:磕(P6+) 頭(P1) 禮(P2) 拜(P2)
磕頭:舊時禮節,跪在地上頭碰地。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禮。恭敬地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清·李觀海《歧路燈》第十三回:“乜寧禮再三央人,磕頭禮拜,他舅恨極,發誓再不上他的門。”
年級字:磕(P6+) 頭(P1) 如(P2) 搗(P5)
磕頭:跪在地上頭碰地。搗:捶打。磕頭快得像捶打東西一樣。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一十四回:“可汗磕頭如搗的說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何等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