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破(P2) 天(P1) 荒(P2)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宋舉人,多不成名,號日‘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爲‘破天荒’。”
年級字:破(P2) 邊(P1) 洲(P3)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在香港地質公園範圍內,主要景點是十字架山和六角石柱。
年級字:亡(P2) 國(P1) 破(P2) 家(P1)
漢·桓寬《鹽鐵論·相刺》:“屈原行吟澤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飢於巖穴也。”
年級字:破(P2) 家(P1) 亡(P2) 國(P1)
唐·杜牧《隋苑(紅霞一抹廣陵春)》詩:“卻笑丘墟隋煬帝,破家亡國謄誰人?”
年級字:破(P2) 琴(P2) 絕(P4) 弦(P4)
年級字:鏡(P2) 破(P2) 分(P2)
南朝陳·徐德言《破鏡》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當復姮娥影,空留明月輝。”唐·白居易《長恨歌》:“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年級字:破(P2) 門(P1) 而(P1) 入(P1)
章炳麟《駁革命駁議》:“迨至羣盜破門而入,即更不復能抵禦。”
年級字:皮(P1) 破(P2) 肉(P1) 爛(P3)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滿臉渾身血道道,皮破肉爛不忍瞧。”
年級字:破(P2) 柱(P2) 求(P2) 奸(P3)
《後漢書·黨錮傳·李膺》:“時張讓弟朔爲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於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
年級字:破(P2) 釜(P0) 焚(P5) 舟(P2)
語出《孫子·九地》:“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羣羊。”
年級字:破(P2) 家(P1) 蕩(P3) 業(P2)
年級字:頭(P1) 破(P2) 血(P3) 流(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臉上一刮,可憐就打得~身倒地,皮開頸折腦漿傾。”
年級字:破(P2) 崖(P5) 絕(P4) 角(P2)
年級字:驚(P2) 心(P1) 破(P2) 膽(P3)
年級字:破(P2) 國(P1) 亡(P2) 家(P1)
唐·汪遵《詠酒二首》詩:“後人不識前賢意,破國亡家事甚多。”
年級字:破(P2) 爲(P2)
《漢書·酷吏傳序》:“漢興,破觚而爲圜,斵琱而爲樸,號爲罔漏吞舟之魚。”
年級字:破(P2) 銅(P2) 爛(P3) 鐵(P3)
①破舊鏽爛無用的銅鐵器。②泛指各種破舊無用的器物。
年級字:打(P1) 破(P2) 迷(P2) 關(P2)
年級字:魚(P1) 死(P3) 網(P2) 破(P2)
《杜鵑山》第五場:“他就是張網捕魚,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
年級字:老(P1) 牛(P1) 破(P2) 車(P1)
老牛拉破車。比喻做事慢吞吞,一點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要想完成這頂任務,就不能像老牛破車似的,要雷厲風行,說幹就幹。
年級字:家(P1) 破(P2) 人(P1) 亡(P2)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家破人亡,子歸何處。”
年級字:破(P2) 軍(P2) 殺(P4) 將(P3)
①軍被破,將被殺。指全軍覆沒。②攻破敵軍,殺死敵將。
年級字:破(P2) 釜(P0) 沉(P2) 舟(P2)
詞性:形容詞
三國成語破釜沉船、沉舟破釜船沉鉅鹿、奮力一搏、孤注一擲、背水一戰、背城借一、濟河焚舟比喻立下決心,只許勝,不許敗,勇敢挑戰一切困難,完成任務,義無反顧。
破: 破爛、破碎。
釜: 煮食用的鐵鍋。
沉: 沉沒、沉澱。
舟: 獨木舟,舟車。
打破軍用煮食的鐵鍋,打沉回程的船隻。
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上.崇禎》:「今雪爾朝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
明.陳孝逸〈與羅杓菴書〉:「秋間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糧,為射賊擒王計。」
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
《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我的意思,正要借今日這席酒,你我看事作事,索性『破釜沉舟』痛下一番鍼砭,你道如何?」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成語故事】 奏末,楚霸王項羽帶領二萬軍隊渡過位於鉅鹿的漳水,準備力抗奏軍,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渡河之後,項羽為表示必勝的決心,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他下令打破煮飯的鍋子,將渡河的船弄沉,和燒掉駐紮的營地,只帶了三天的軍糧,激動將士義無反顧,拚死戰鬥。結果經過九輪大戰,終於打敗秦軍。
年級字:冰(P1) 解(P2) 的(P1) 破(P2)
清·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爲卓絕,乾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年級字:破(P2) 爛(P3) 流(P1) 丟(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六回:“當駕官即開了,捧出丹盤來看,果然是件破爛流丟一口鐘。”
年級字:石(P1) 破(P2) 天(P1) 驚(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書名: 《石破天驚─傑出華人指揮家石信之》
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唐·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年級字:不(P1) 破(P2) 不(P1) 立(P1)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不把這種東西打倒,什麼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來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年級字:一(P1) 語(P1) 道(P1) 破(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戲確《與張考夫書》:“自唐虞至戰國二千餘年,聖人相傳心法,一語道破。”
年級字:破(P2) 鏡(P2) 分(P2)
破鏡:打破的鏡子,喻分散。分釵:釵是由兩股簪子合成的一種首飾,別在婦女的髮髻上,釵股分開就成單個的簪子,因以分釵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間的離別、失散,也特指
年級字:樂(P2) 昌(P1) 破(P2) 鏡(P2)
年級字:破(P2) 壁(P2) 飛(P1) 去(P1)
傳說樑代畫家張僧繇在壁上畫龍,點上眼睛後龍即飛雲。比喻人突然有錢有勢或官職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年級字:破(P2) 奸(P3) 發(P1) 伏(P4)
年級字:天(P1) 驚(P2) 石(P1) 破(P2)
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唐·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年級字:破(P2) 涕(P5) 為(P2) 笑(P1)
涕:眼淚。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轉悲為喜。
晉·劉琨《答盧堪書》:“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
年級字:分(P2) 鞋(P2) 破(P2) 鏡(P2)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徐德言娶陳後主妹樂昌公主爲妻,公主有才貌。陳亡之際,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於是破一鏡,夫妻各執一半,相約日後合鏡相會。(分鞋,見示例)
年級字:踏(P2) 破(P2) 鐵(P3) 鞋(P2)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年級字:易(P2) 如(P2) 破(P2) 竹(P1)
明·陶宗儀《輟耕錄·檄》:“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後實先聲,易如破竹。”
年級字:頭(P1) 破(P2) 血(P3) 淋(P3)
頭被打破,流出了血。形容受到嚴重打擊或遭到慘敗的樣子。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徐老僕義憤成家》:“常常打得皮開肉綻,頭破血淋,也再無一點退悔之念,一名怨恨之言。”
年級字:一(P1) 語(P1) 破(P2) 的(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聞一多《家庭主義與民族主義》:“倒是‘忠孝不能兩全’真正一語破的了。”
年級字:破(P2) 之(P2) 葉(P1)
《新唐書·李泌傳》:“時李懷光叛,歲又蝗旱,議者欲赦懷光。帝博問羣臣,泌破一桐葉附使以進,曰:‘陛下與懷光,君臣之分不可複合,如此葉矣。’由是不赦。”
年級字:破(P2) 產(P2) 蕩(P3) 業(P2)
年級字:衝(P2) 雲(P1) 破(P2) 霧(P3)
年級字:破(P2) 顏(P2) 微(P2) 笑(P1)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於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衆,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
年級字:乘(P2) 風(P1) 破(P2) 浪(P1)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年級字:破(P2) 雕(P3)
斫,大鋤;引申爲用刀、斧等砍。比喻刪繁雜而從簡易,去浮華而尚質樸。
語出《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爲圜,斫雕而爲樸。”
年級字:聞(P2) 風(P1) 破(P2) 膽(P3)
聽到一點風聲就嚇破了膽。形容對某種力量的極度惶恐。
年級字:七(P1) 破(P2) 八(P1) 補(P2)
年級字:破(P2) 鏡(P2) 重(P1) 合(P1)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破鏡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婦再嫁而未失節,載籍以來,未之聞也。”
年級字:破(P2) 家(P1) 縣(P3) 令(P2)
明·敖英《東谷贅言》上:“人有恆言,破家縣令,滅門刺史。”
年級字:衝(P2) 風(P1) 破(P2) 浪(P1)
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樓船,不敵今日之鐵甲飛輪衝風破浪也。”
年級字:抓(P1) 破(P2) 臉(P2) 皮(P1)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娘兒們也不行》:“雖說娘兒們打起仗來不用機關槍,然而動不動就抓破臉皮也就不得了。”
年級字:人(P1) 亡(P2) 家(P1) 破(P2)
《晉書·溫嶠傳》:“會琨爲段匹磾所害,嶠表琨忠誠,雖勳業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內之望。”
年級字:破(P2) 矩(P4) 爲(P2) 圓(P1)
《後漢書·杜林傳》:“大漢初興,詳覽失得,故破矩爲圓,斫 爲樸,蠲除苛政,更立疏網。”
年級字:分(P2) 破(P2) 鏡(P2)
南朝·陳·徐德言《破鏡》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當復姮娥影,空留明月輝。”
年級字:巢(P4) 傾(P4) 卵(P2) 破(P2)
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以喻整體被毀,其中的個別也不可能倖存。
《後漢書·孔融傳》載:孔融被曹操逮捕時,有女七歲,子九歲,兩人正在下棋,安坐不動。左右問父被捕爲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意指父被害,自己也不得倖免。
年級字:破(P2) 巢(P4) 餘(P4) 卵(P2)
明·夏完淳《〈續幸存錄〉自序》:“破巢餘卵,旦夕待命。”
年級字:驚(P2) 神(P1) 破(P2) 膽(P3)
唐·範攄《云溪友議》捲上:“凡所書判,或是卒然,故趨事皆驚神破膽矣。”
年級字:各(P1) 個(P1) 擊(P3) 破(P2)
各個:逐個;擊:攻。軍事術語。指利用優勢兵力將被分割開的敵軍一部分一部分消滅。有時也比喻將問題逐個解決。
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集中紅軍相機應付當前之敵,反對分兵,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
年級字:抓(P1) 破(P2) 臉(P2) 子(P1)
張天翼《清明時節》二:“我一直忍住了沒跟人抓破臉子,你莫逼得太狠。”
年級字:打(P1) 破(P2) 常(P1) 規(P4)
常規:沿襲下來的規矩。打破了一般的規矩或一向實行的規章制度。
年級字:頭(P1) 破(P2) 血(P3) 出(P1)
年級字:破(P2) 愁(P3) 爲(P2) 笑(P1)
年級字:焚(P5) 符(P2) 破(P2) 璽(P0)
年級字:破(P2) 家(P1) 敗(P2) 產(P2)
年級字:破(P2) 家(P1) 喪(P5) 產(P2)
年級字:反(P1) 驕(P4) 破(P2) 滿(P2)
《人民日報》1983.11.15:“市有關領導要求各企業反驕破滿,把主要精力從增加產品數量轉移到主要抓提高產品質量、搞好產品更新換代和新產品開發上來,增產國內外市場暢銷產品。”
年級字:傾(P4) 家(P1) 破(P2) 產(P2)
年級字:破(P2) 矩(P4) 為(P2) 圓(P1)
《後漢書·杜林傳》:“大漢初興,詳覽失得,故破矩為圓,斫為樸,蠲除苛政,更立疏網。”
年級字:師(P1) 老(P1) 兵(P3) 破(P2)
年級字:牢(P3) 不(P1) 可(P1) 破(P2)
異常堅固,不可摧毀。也用在指人固執己見或保守舊習。
年級字:破(P2) 門(P1) 而(P1) 出(P1)
把門砸破衝出來。形容壞人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做壞事。也比喻擺脫束縛或限制。
年級字:破(P2) 肝(P4) 糜(P0) 胃(P3)
年級字:破(P2) 不(P1) 顧(P3)
甑:古代一種瓦制炊器;顧:回頭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實,不再追悔。
《後漢書·郭泰傳》:“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年級字:沉(P2) 舟(P2) 破(P2) 釜(P0)
《孫子·九地》:“焚舟破釜,若驅羊而往。”《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年級字:破(P2) 除(P2) 迷(P2) 信(P1)
原指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現也指解放思想,掃除自卑感,樹立敢想、敢說、敢乾的新風格。
年級字:巢(P4) 毀(P3) 卵(P2) 破(P2)
鳥巢毀了,卵也一定會打碎。比喻大人遭難而牽連到子女。
年級字:破(P2) 口(P1) 大(P1) 罵(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茶房未及開口,那女人已經破口大罵起來。”
年級字:顛(P4) 簸(P0) 不(P1) 破(P2)
無論怎樣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論學說完全正確,不會被駁倒推翻。同“顛撲不破”。
《朱子語類》卷五:“伊川(程頤)‘性即理也’,橫(張載)‘心統性情’二句,顛簸不破!”
年級字:破(P2) 鏡(P2) 重(P1) 圓(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破鏡重合、金鏡重圓覽鏡歸妻比喻夫妻失散或離婚後重新團聚。
破: 破裂、破壞。
鏡: 明鏡、鏡子。夫妻房間共用的鏡子。
重: 重新、重現。
圓: 圓滿、團圓。
破裂的鏡子可以重新復合。
宋.周文謨〈念奴嬌.棋聲特地〉詞:「破鏡重圓,玉環猶在,鸚鵡言如昨。秦箏別後,知他幾換絃索。」
宋.李致遠〈碧牡丹.破鏡重圓〉詞:「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
元.施惠《幽閨記》第三六齣:「破鏡重圓從古有,何須疑慮反生愁?」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合,固是好事,這美中有不足處,那王夫人雖是所遭不幸,卻與人為妾,已失了身。」
《二刻拍案驚奇》卷九:「若果如此,真是姻緣不斷。古來破鏡重圓,釵分再合,信有其事了。」
《隋唐演義》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無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成語故事】 南北朝末年,北周丞相楊堅舉兵南下,攻打南朝陳國。當時太子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於戰亂離散時把一面銅鏡分為兩半,各人保存一半,作為他日重逢的信物。後來兩人在戰後因為鏡片的出現獲得重新團聚的機會。後人將這個故事簡稱為「破鏡重圓」,用來比喻夫妻離散或感情決裂後重新團圓合好。
年級字:魂(P4) 飛(P1) 膽(P3) 破(P2)
年級字:析(P4) 言(P1) 破(P2) 律(P5)
《禮記·王制》:“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
年級字:鐵(P3) 鞋(P2) 踏(P2) 破(P2)
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難》:“便天涯海崖,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鐵鞋踏破三千界。”
年級字:攧(P0) 撲(P2) 不(P1) 破(P2)
年級字:破(P2) 竹(P1) 之(P2) 勢(P3)
《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年級字:破(P2) 爛(P3) 不(P1) 堪(P6)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一時風氣大變,沒有一個不是穿的極破爛不堪的。”
年級字:埋(P2) 輪(P2) 破(P2) 柱(P2)
唐·元稹《裴注侍御史制》:“季代而還,埋輪破柱之徒,絕不復出,朕甚異焉。”
年級字:分(P2) 情(P2) 破(P2) 愛(P1)
明·高明《琵琶記·南浦囑別》:“須聽,我沒奈何分情破愛,誰下得虧心短行。”
年級字:家(P1) 破(P2) 人(P1) 離(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二回:“王慶從小不曾叫王砉一聲爺的,今值此家破人離的時節,心中也酸楚起來。”
年級字:破(P2) 罐(P3) 破(P2) 摔(P3)
比喻有了缺點、錯誤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好些年來,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子破摔,不想學好了。(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第十七章)
年級字:焚(P5) 舟(P2) 破(P2) 釜(P0)
釜:古代用的鍋。燒掉船只打破鍋。比喻堅決不能動搖的決心。
南朝·顏竣《爲世祖檄京邑》:“支軍別統,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蕪湖,入據雲陽。”
年級字:破(P2) 綻(P5) 百(P1) 出(P1)
年級字:支(P1) 離(P2) 破(P2) 碎(P3)
清·魏僖《堯峯文鈔·答陳靄公論文書一》:“而及其求之以道,則小者多支離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於披猖磔裂,盡決去聖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籬。”
年級字:破(P2) 為(P2)
《漢書·酷吏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斵琱而為樸,號為罔漏吞舟之魚。”
年級字:破(P2) 家(P1) 竭(P6) 產(P2)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三:“後唐明宗嘗入倉觀受納……曰:‘倉稟宿藏,動經數歲,若取之如此,後豈免銷折乎?’吏因訴曰:‘自來主藏者所以至破家竭產以償欠,正爲是。’”
年級字:破(P2) 瓜(P1) 之(P2) 年(P1)
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爲“破瓜之年”。
宋·陸游《無題》詩:“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
年級字:顛(P4) 撲(P2) 不(P1) 破(P2)
顛:跌;撲:敲。無論怎樣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論學說完全正確,不會被駁倒推翻。
《朱子全書·性理三》:“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無病敗耳。”
年級字:快(P1) 犢(P0) 破(P2) 車(P1)
跑得快的牛犢會把車拉翻。比喻年輕氣盛的人應當懂得剋制。
《晉書·石季龍載記》:“快牛爲犢子時,多能破車,汝當小忍之。”
年級字:看(P1) 破(P2) 紅(P1) 塵(P2)
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後消極迴避、無所作爲的生活態度。
漢·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年級字:膽(P3) 破(P2) 心(P1) 寒(P2)
年級字:破(P2) 卵(P2) 傾(P4) 巢(P4)
年級字:勢(P3) 如(P2) 破(P2) 竹(P1)
詞性:形容詞,副詞
常見詞組勢不可當一切順利。
勢: 氣勢,威勢。
如: 有如、如同。
破: 破裂,破開。
竹: 竹枝、竹竿。
形勢就如劈竹子,破開頂部幾節以後,下面各竹節可以順着刀勢完全分開了。
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舊五代史.卷二八.唐書.莊宗本紀二》:「況賊帥奔亡,眾心方恐,今乘高擊下,勢如破竹矣。」
《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王者之兵,勢如破竹。」
南朝陳.何之元〈梁典總論〉:「遂使侯景被吾甲而寇王城,驅我入而圍天闕,勢如破竹,易若轉圜。」
《舊五代史.卷二八.唐書.莊宗本紀二》:「況賊帥奔亡,眾心方恐,今乘高擊下,勢如破竹矣。」
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一○.韓信之幸》:「其後以之取燕,以之拔齊,勢如破竹,皆迎刃而解者,又悉資於降虜廣武君之策。」
《元史.卷一五○.何實列傳》:「使實帥師四千,取燕南、齊西之地,首擊邢州,徇趙郡,取魏鄴,下博關,……勢如破竹。」
《明史.卷二六三.馮師孔列傳》:「我師敗績於南陽,賊遂乘勝破潼關,大隊長驅,勢如破竹。」
《封神演義》第四二回:「若得勝之時,乘機劫營,先挫其鋒,後面勢如破竹,聞仲可擒矣。」
《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歸極樂》:「今被王先鋒襲取了嘉湖,……這建康就如沒了門戶的一般,無人敢敵,勢如破竹,進克建康。」
《醒世恆言.卷一九.白玉孃忍苦成夫》:「未到漢口,傳說元將兀良哈歹統領精兵,長驅而入,勢如破竹。」
明.沈鯨《雙珠記》第一七齣:「吾自起兵以來,攻城掠地,勢如破竹,河北州縣,已望風披靡。」
《飛龍全傳》第三一回:「到了這日,在教場發砲祭旗,大兵出了禪州,浩浩蕩蕩,一路前進,攻打府州,無人敢擋,勢如破竹。」
《隋唐演義》第四回:「將軍好不見機!周兵之來,勢如破竹,并州、鄴下多少堅城,不能持久,況此一壁?」
《蕩寇志》第六一回:「近聞雲陳兩處攻復梁山外郡,勢如破竹,呼延灼倒也心驚,便教眾兄弟們加緊防備。」
《鏡花緣》第九六回:「若據文芸哥哥之意,先破易的為佳;蓋四關破他兩關,先挫動他的銳氣,那兩關就勢如破竹了。」
《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年級字:破(P2) 死(P3) 忘(P2) 生(P1)
《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張太太]今日在舅太太屋裏聽得姑爺果然中了,便如飛的從西過道兒裏直奔到這裏來,破死忘生的大着膽子上去,要當面叩謝魁星的保佑。”
年級字:破(P2) 家(P1) 爲(P2) 國(P1)
年級字:搖(P2) 席(P4) 破(P2) 座(P2)
年級字:長(P1) 風(P1) 破(P2) 浪(P1)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年級字:家(P1) 破(P2) 身(P1) 亡(P2)
《晉書·溫嶠傳》:“會琨爲段匹磾所害,嶠表琨忠誠,雖勳業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內之望,”
年級字:破(P2) 舊(P2) 立(P1) 新(P1)
年級字:指(P2) 破(P2) 迷(P2) 團(P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玉蟾道:‘妹子也疑這個託字不妥,今聽姐姐之言,真是指破迷團,後人受益不淺。’”
年級字:破(P2) 涕(P5) 爲(P2) 笑(P1)
涕:眼淚。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轉悲爲喜。
晉·劉琨《答盧堪書》:“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爲笑。”
年級字:破(P2) 頭(P1) 爛(P3) 額(P3)
年級字:破(P2) 巢(P4) 完(P1) 卵(P2)
清·錢謙益《臨城驛壁見方侍御孩未題詩》詩:“抱蔓摘瓜餘我在,破巢完卵似君稀。”
年級字:破(P2) 膽(P3) 寒(P2) 心(P1)
年級字:破(P2) 家(P1) 蕩(P3) 產(P2)
年級字:國(P1) 破(P2) 家(P1) 亡(P2)
金·元好問《送仲希兼簡大方》詩:“家亡國破此身留,留滯聊城又過秋。”
年級字:一(P1) 發(P1) 破(P2) 的(P1)
發: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擊中目標或一句話就擊中要害。
《晉書·王濟傳》:“愷亦自恃其能,令濟先射,一發破的。”
年級字:抓(P1) 破(P2) 麪(P3) 皮(P1)
老舍《二馬》第五段二:“我忍了這麼些日子了,他一點看不出來。我知道不抓破麪皮的跟他說,他要命也不明白我們的事情,非說不可了!”
年級字:破(P2) 涕(P5) 成(P1) 笑(P1)
年級字:破(P2) 堅(P3) 摧(P4) 剛(P2)
年級字:搖(P2) 席(P4) 破(P2) 坐(P1)
年級字:吹(P1) 彈(P4) 得(P1) 破(P2)
好象吹一吹、彈一彈就會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膚非常細嫩。
果然白雪團兒臉,泛出桃花瓣顏色,真乃~。(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七回)
年級字:心(P1) 殞(P0) 膽(P3) 破(P2)
年級字:破(P2) 玩(P1) 意(P1) 兒(P1)
年級字:破(P2) 浪(P1) 乘(P2) 風(P1)
年級字:家(P1) 亡(P2) 國(P1) 破(P2)
年級字:不(P1) 攻(P3) 自(P1) 破(P2)
無須攻擊,自己就會破滅。形容論點站不住腳,經不起反駁或攻擊。
唐·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也。”
年級字:牀(P1) 下(P1) 底(P2) 破(P2) 柴(P2)
年級字:讀(P1) 書(P1) 破(P2) 萬(P2) 卷(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勤學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年級字:破(P2) 鼓(P2) 亂(P2) 人(P1)
年級字:破(P2) 題(P2) 兒(P1) 第(P1) 一(P1) 遭(P3)
年級字:打(P1) 破(P2) 砂(P4) 鍋(P3) 問(P1) 到(P1) 底(P2)
宋·黃庭堅《拙軒頌》:“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爲蛇畫足,何況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年級字:打(P1) 破(P2) 沙(P2) 鍋(P3) 問(P1) 到(P1) 底(P2)
宋·黃庭堅《拙軒頌》:“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爲蛇畫足,何況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 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u
年級字:踏(P2) 破(P2) 鐵(P3) 鞋(P2) 無(P2) 覓(P5) 處(P2) ,(P1) 得(P1) 來(P1) 全(P2) 不(P1) 費(P3) 工(P1) 夫(P2)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 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ù
年級字:踏(P2) 破(P2) 鐵(P3) 鞋(P2) 無(P2) 覓(P5) 處(P2) ,(P1) 得(P1) 來(P1) 全(P2) 不(P1) 費(P3) 功(P1) 夫(P2)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