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tái
luàn shí
shí lán
shā shí
luǎn shí
年級字:卵(P2) 石(P1)
詞性:名詞
1.小圓石,尤指被流水作用磨圓的石頭
2.狀似卵石的其他物體
例:石灰卵石
pū shí
年級字:鋪(P3) 石(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鋪: 鋪設、鋪陳。
石: 石塊、石頭、石磚。
用石塊平鋪在一個平面之上。所以更合適的寫法例子:「用石磚鋪在浴室的牆上。」
shí bì
cí shí
年級字:磁(P3) 石(P1)
詞性:名詞
具有磁性的礦石。多為鐵、鋼、鈷、鎳等金屬,有天然及人工製成者。
shí lù
bǎo shí
年級字:寶(P2) 石(P1)
詞性:名詞
指那種經過琢磨和拋光後,可以達到珠寶要求的石料或礦物。
Kuài shí
年級字:塊(P2) 石(P1)
塊石【block stone】指的是符合工程要求的岩石,經開採並加工而成的形狀大致方正的石塊。
bèi shí
shí diāo
年級字:石(P1) 雕(P3)
詞性:名詞
1.在石頭上雕刻形象、花紋等的藝術
紀念碑上的石雕人像
2.用石頭雕刻成的作品
噴水池中的石雕
shí yóu
年級字:石(P1) 油(P2)
1. 一種液體礦物。是不同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可以燃燒,一般呈褐色、暗綠色或黑色,滲透在岩石的空隙中。2. 指煤油。
shí fú
pán shí
年級字:石(P1)
詞性:名詞
厚而大的石頭
例:堅如磐石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shí xīn
tiáo shí
shí zǐ
rēng shí
shí jiē
年級字:石(P1) 階(P3)
詞性:名詞
為了便於上下,用磚石砌成的或就山勢鑿成的梯形的道。
qiān shí
年級字:千(P1) 石(P1)
詞性:數詞,量詞,代詞
石,容量單位。
例:秦 漢 官品的高低,常以俸祿的多少計算,從二千石遞減至百石止。古代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員品級較高,因以“千石”指高官。
shí dòng
年級字:石(P1) 洞(P2)
詞性:名詞
岩洞。
例:北周庾信《明月山銘》:“風生石洞,雲出山根。” 唐曹唐《小遊仙詩》之八三:“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 元劉詵《征夫嘆》:“賊來多如雲,石洞穿千嶅。”《廣西風物誌·榕蔭古渡》:“對岸一山,卓然獨秀,山上有一天然貫穿的石洞,名叫穿岩。”
shí jiàng
年級字:石(P1) 匠(P3)
詞性:名詞
石工1.石工。
2.從事採集石料和寶石原料,將石料加工成產品的手工業者。
shí duī
shí liú
shí dèng
年級字:石(P1) 凳(P3)
詞性:名詞
是指用天然石料(如花崗岩、石灰石)或者人造石料(如人造大理石、水磨石、剁斧石)打造而成的,沒有靠背的、供人坐下休息的座具。
yù shí
lǐ shí
年級字:理(P2) 石(P1)
詞性:名詞
肌石別名肌石、立制石,就是石膏中紋理長細直如絲而且明潔微帶青色的。
zuàn shí
年級字:鑽(P3) 石(P1)
詞性:名詞
1.金剛石。
2.寶石。
3.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
shí shí
年級字:十(P1) 石(P1)
詞性:數詞,量詞
1.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
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的強度都要經過嚴格校驗,漢弩分1、3、4、5、6、7、8、10石諸種。其中10石弩又稱為大黃弩、黃肩弩或大黃力弩,強度最大,射程可達約400米。這就是說,要拉開大黃弩上弦,需要5、6百斤的力量。
2.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
十石就是一千二百斤。
shí gōu
年級字:石(P1) 溝(P3)
詞性:名詞
石砌的水溝。
例:《南齊書·禮誌上》:“ 天淵池南石溝,引御溝水,池西積石為禊堂,跨水,流杯飲酒。” 隋江總《芳林園天淵池銘》:“石溝溜密,蘭渚潮平。”
gān shí
年級字:石(P1)
詞性:名詞
採礦過程(開拓、掘進、剝離、回採)中,從井下或露天礦場開采出的或混入礦石中的岩石。
bào shí
shí jí
yán shí
年級字:岩(P3) 石(P1)
詞性:名詞
由一種或通常由兩種以上礦物所組成的固結或不固結的礦物體,其一部分是生物成因的(如煤),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構成地殼的很大一部分。
dǔ shí
年級字:賭(P4) 石(P1)
詞性:名詞
賭石或賭貨是指翡翠在開采出來時,有一層風化皮包裹著,無法知道其內的好壞,須切割後才能知道翡翠的質量。
shí xiàng
shí shān
年級字:石(P1) 山(P1)
詞性:名詞
1.岩石積成的山。
例:《詩·周南·卷耳》“陟彼砠矣” 毛傳:“石山戴土曰砠。” 宋郭熙《林泉高致·畫訣》:“土山戴石,林木瘦聳。石山戴土,林木肥茂。”
2.傳說中的山名。
例:《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三百里,曰 石山 ,多藏金玉。”
3.狀如山石的花紋。
例:《後漢書·王符傳》:“犀象珠玉,虎魄瑇瑁;石山隱飾,金銀錯鏤,窮極麗靡,轉相誇吒。” 李賢注:“山石謂隱起為山石之文也。”
huà shí
年級字:化(P1) 石(P1)
詞性:名詞
地殼中包存的屬於古地質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標準化石。
shí shǐ
shí suǒ
年級字:石(P1) 鎖(P3)
詞性:名詞
舊時練武用的器械。今用於體育鍛煉。石製,狀如舊式的鎖,故名。
qīng shí
年級字:青(P1) 石(P1)
詞性:名詞
1.青色的岩石。可作建築材料、碑版等用2.指青石般的色;質
3.石灰岩的俗稱
shí gāo
年級字:石(P1) 膏(P3)
詞性:名詞
一種分佈很廣的CaSO 4 .2H 2 O礦物,由含水的硫酸鈣組成,純潔無色,產狀為塊體或單斜晶體,容易分裂為葉片狀,用於塑造、建築、醫藥。
Shíhuà
shí tou
shí qì
年級字:石(P1) 砌(P5)
詞性:名詞
石階;石級
例:唐 李山甫 《李員外廳》詩:“石砌蛩吟響,草堂人語稀。” 唐 皮日休 《太湖詩·明月灣》:“清泉出石砌,好樹臨柴關。”
dàshí
shí kè
年級字:石(P1) 刻(P2)
詞性:名詞
刻著文字、圖畫的碑碣等石製品或石壁;石碑或其石製品上面刻的文字、圖畫。
wán shí
年級字:頑(P2) 石(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類似磐石般的事物,常指無知覺,沒人情味,或固執的人。
shí piàn
jiāo shí
年級字:礁(P6) 石(P1)
詞性:名詞
江河、海洋中的岩石,其頂部在水面附近,有礙船舶航行
suì shí
jīn shí
年級字:金(P1) 石(P1)
詞性:名詞
1.金和美石之屬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堅固、剛強,心志的堅定、忠貞
shí huī
年級字:石(P1) 灰(P2)
詞性:名詞
由石灰石煅燒而成的白色硬塊。廣泛用於軍事、建築、改良土壤、配製農藥及防腐消毒等方面。
shí bǎn
shí yīng
年級字:石(P1) 英(P1)
詞性:名詞
礦物名。質地堅硬而脆,工業上有廣泛用途。透明晶體稱“水晶”
shí qiáo
shā shí
zuàn shí
jiè shí
jiàn shí
shí fèng
年級字:石(P1) 縫(P4)
詞性:名詞
《石縫》是張繼聰的音樂作品,收錄在《賑災歌曲》專輯中。
shí zhù
shí bēi
xià shí
年級字:下(P1) 石(P1)
詞性:動詞
往井下丟石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宋陳鵠《耆舊續聞》卷六:“已擠溝壑,猶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彎弓而相射。” 清唐孫華《贈同年趙蒙泉》詩:“臨危翻下石,顛岸復彎彀。” 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 :“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參見“ 落井下石”。
shí mò
shí gēn
shí kuài
tiě shí
Mó yá shí kè
Shuò shí liú jīn
jīng chéng suǒ zhì jīn shí wéi kāi
正確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錯在哪裏:
形近錯
音近錯
義近錯
異體字
年級字:精(P2) 誠(P2) 所(P2) 至(P1) ,(P1) 金(P1) 爲(P2) 開(P1)
詞性:異體字形容詞
諺語異體字
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爲之開裂。
《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年級字:石(P1) 信(P1) 之(P2)
詞性:名詞
人名,
人名華人指揮家。
年級字:錨(P0) 形(P2) 石(P1)
詞性:名詞
錨: 用作停止船隻在水上流動的金屬製成器具,一端用鐵鍊相連在船上,錨是在另一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鉤爪,從船拋到水底的泥土,讓船身不動,只能在水面的附近位置漂動。。
形: 形狀。
石: 石塊。
一種外形看似錨的石塊。
年級字:試(P3) 金(P1) 石(P1)
一種黑色堅硬的石塊,用黃金在上面畫一條紋,就可以看出黃金的成色。比喻精確可靠的檢驗方法。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這裏,端的,現放着試金石。”
年級字:石(P1) 尾(P1)
詞性:名詞
石硤尾是香港九龍北部的一個地區,東至港鐵東鐵線路軌,南至界限街,西至巴域街和大埔道,北面以大窩坪的筆架山山麓為界。 根據規劃署的分區計畫大綱圖,大窩坪及又一村同樣屬於石硤尾的一部分。
年級字:石(P1) 油(P2) 氣(P1)
詞性:名詞
油氣開採原油時,所伴隨產生的氣體。氣的種類不一,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可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年級字:碎(P3) 石(P1) 岩(P3)
詞性:名詞
一種石岩。
年級字:岩(P3) 石(P1) 山(P1)
詞性:名詞
由一種或通常由兩種以上礦物所組成的固結或不固結的礦物體,其一部分是生物成因的(如煤),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構成地殼的很大一部分。
年級字:岩(P3) 柱(P2) 石(P1)
詞性:名詞
年級字:若(P3) 卵(P2) 投(P3) 石(P1)
《漢書·刑法志》:“以桀詐堯,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
年級字:玉(P1) 石(P1) 俱(P6) 焚(P5)
俱:全,都;焚:燒。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於盡。
年級字:沒(P1) 石(P1) 飲(P2) 羽(P1)
漢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隱沒不見。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年級字:飛(P1) 沙(P2) 走(P1) 石(P1)
《三國志·吳志·陸凱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氣則霧鬱,飛鳥不經。”
年級字:水(P1) 枯(P2) 石(P1) 爛(P3)
年級字:石(P1) 之(P2) 儲(P4)
《漢書·揚雄傳上》:“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年級字:躬(P3) 冒(P1) 矢(P0) 石(P1)
指將帥親臨前線,冒着敵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犧牲自己。同“躬蹈矢石”。
明·張居正《遼東大捷辭恩疏》:“誠以摧鋒陷城躬冒矢石,本諸將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畫者所可同也。”
年級字:石(P1) 沉(P2) 大(P1) 海(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來,似石沉大海。”
年級字:眠(P3) 雲(P1) 臥(P3) 石(P1)
唐劉禹錫《西山半若試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雲臥石人。”
年級字:搬(P3) 石(P1) 腳(P2)
劉婉蓉道:“我說了怕你賭氣,拂袖而去,那豈不自己~,得不償失。” ★ 臥龍生《鏢旗》第二十六回
年級字:金(P1) 爍(P5) 石(P1)
北齊·劉晝《新論·大質》:“大熱煊赫,燋金爍石。”
年級字:心(P1) 如(P2) 堅(P3) 石(P1)
心象鐵石一樣堅硬。比喻心腸硬或意志十分堅決。同“心如鐵石”。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五卷:“又有一種男不慕色,女不懷春,志比精金,心如堅石,沒來由被旁人播弄,設圈設套,一時失了把柄,墮其術中,事後悔之無及。”
年級字:他(P1) 山(P1) 之(P2) 石(P1)
年級字:以(P1) 水(P1) 投(P3) 石(P1)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年級字:石(P1) 室(P1) 金(P1) 匱(P0)
《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司馬貞索隱:“石室、金匱皆國家藏書之處。”
年級字:海(P1) 枯(P2) 石(P1) 爛(P3)
海水乾涸、石頭腐爛。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志永遠不變。
宋·王奕《法曲獻仙音·和朱靜翁青溪詞》:“老我重來,海乾石爛,那復斷碑殘礎。”
年級字:裂(P3) 石(P1) 穿(P1) 雲(P1)
宋·陸游《黃鶴樓》:“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
年級字:流(P1) 金(P1) 鑠(P0) 石(P1)
《淮南子·銓言訓》:“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爲益其烈。”戰國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年級字:屎(P1) 坑(P3) 石(P1) 頭(P1)
年級字:親(P1) 冒(P1) 矢(P0) 石(P1)
年級字:玉(P1) 石(P1) 同(P1) 沉(P2)
南朝·梁元帝《馳檄告四方》:“孟諸焚燎,芝艾俱盡;宣房河決,玉石同沉。”
年級字:煉(P4) 石(P1) 補(P2) 天(P1)
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淨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
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載……於是女媧練五色石以補蒼天。”
年級字:金(P1) 匱(P0) 石(P1) 室(P1)
《史記·太史公自序》:“遷爲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年級字:炫(P6) 玉(P1) 賈(P4) 石(P1)
炫:誇耀;賈:賣。拿玉吸引人,賣出的卻是石頭。比喻說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漢·揚雄《法言·問道》:“炫玉而賈石者,其狙詐乎?”《新唐書·柳渾傳》:“是夫炫玉而賈石者也,往必見擒,何賊之攘。”
年級字:鐵(P3) 石(P1) 心(P1) 腸(P5)
心腸硬得象鐵和石頭一樣。形容心腸很硬,不爲感情所動。
唐·皮日休《宋璟集序》:“宋廣平剛態毅狀,疑其鐵石心腸。”宋·蘇軾《與李公擇書》:“雖兄之受我厚,然僕本以鐵石心腸待公。”
年級字:漱(P3) 石(P1) 枕(P5) 流(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年級字:石(P1) 緘(P0) 金(P1) 匱(P0)
年級字:以(P1) 升(P1) 量(P2) 石(P1)
升、石:容量單位,十升爲一斗,十鬥爲一石。比喻以膚淺的理解力推測深奧的道理。
《淮南子·繆稱訓》:“使堯度舜則可,使桀度堯,是猶以升量石也。”
年級字:躬(P3) 蹈(P3) 矢(P0) 石(P1)
指將帥親臨前線,冒着敵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犧牲自己。
三國·魏·曹操《褒揚泰山太守呂虔令》:“卿在郡以來,擒奸討暴,百姓獲安,躬蹈矢石,年徵輒克。”
年級字:敲(P2) 金(P1) 擊(P3) 石(P1)
金、石:指鐘磬一類的樂器。演奏鐘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閣下憑几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年級字:石(P1) 火(P1) 風(P1) 燈(P1)
《萬善同歸集》卷五:“無常迅速,念念遷移,石火風燈,逝波殘照,露華電影,不足爲喻。”
年級字:叩(P4) 石(P1) 墾(P6) 壤(P5)
《列子·湯問》:“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千,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年級字:石(P1) 城(P2) 湯(P2) 池(P2)
《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兵法稱: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無粟者,不能守也。”
年級字:卵(P2) 石(P1) 不(P1) 敵(P3)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三:“卵與石鬥,麋碎無疑;動而有悔,出不得時。”
年級字:雲(P1) 攫(P0) 石(P1)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廳前多古樹,有拏雲攫石之勢。”
年級字:衡(P4) 石(P1) 程(P2) 書(P1)
宋·李綱《建炎進退志·總敘下之上》:“近君子而遠小人,雖不親細務,大功可成;不然,雖衡石程書,衛士傳餐,亦無益也。”
年級字:人(P1) 非(P2) 木(P1) 石(P1)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爲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爲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年級字:木(P1) 石(P1) 心(P1) 腸(P5)
清·洪楝園《後南柯·辭職》:“雖木石心腸,亦爲之動。”
年級字:炫(P6) 石(P1) 為(P2) 玉(P1)
炫:誇耀。拿玉吸引人,賣出的卻是石頭。比喻說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漢·揚雄《法言·問道》:“炫玉而賈石者,其狙詐乎?”宋·程顥《論王霸之辨》:“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為玉也。”
年級字:水(P1) 滴(P3) 石(P1) 穿(P1)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年級字:投(P3) 石(P1) 超(P4) 距(P2)
年級字:負(P3) 石(P1) 赴(P5) 河(P1)
河:這裏指黃河。揹着石頭跳進黃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負石赴淵”。
年級字:以(P1) 卵(P2) 敵(P3) 石(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懷淺戇,自負其能,輒欲以卵敵石;兼之擅作威福,無罪受刑,有功不賞。蓋系舊臣,無端爲所摧辱,心實恨之!”
年級字:如(P2) 水(P1) 投(P3) 石(P1)
宋·楊時《龜山語錄》:“時謝顯道亦在。謝爲人誠實,但聰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楊君聰明,謝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嘗不稱其善。”
年級字:點(P1) 石(P1) 成(P1) 金(P1)
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列仙傳》:“許遜,南昌人。晉初爲旌陽令,點石化金,以足逋賦。”
年級字:矢(P0) 石(P1) 之(P2) 難(P2)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戰的武器。難:不幸的遭遇。指戰爭中的危難。
年級字:投(P3) 石(P1) 下(P1) 井(P2)
年級字:金(P1) 石(P1) 之(P2) 交(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漢書·淮陰侯傳》:“今足下雖自以爲與漢王爲金石交,然終爲漢王所擒矣。”
年級字:以(P1) 石(P1) 投(P3) 水(P1)
《列子·說符》:“白公問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三國魏·李蕭遠《運命論》:“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年級字:助(P1) 人(P1) 下(P1) 石(P1)
魯迅《三閒集·通信》:“對於他們,攻擊的人又正多,我何必再來助人下石呢。”
年級字:飛(P1) 砂(P4) 轉(P2) 石(P1)
《三國志·吳志·陸胤傳》:“風則折木,飛砂轉石。”
年級字:泉(P1) 石(P1) 膏(P3) 肓(P0)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肓”,據說這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新唐書·田遊巖傳》:“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固疾者。”
年級字:電(P2) 光(P1) 石(P1) 火(P1)
閃電的光,燧石的火。原爲佛家語,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現多形容事物象閃電和石火一樣一瞬間就消逝。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
年級字:如(P2) 石(P1) 投(P3) 水(P1)
《列子·說符》:“白公問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三國·魏·李蕭遠《運命論》:“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年級字:金(P1) 石(P1) 良(P1) 言(P1)
象黃金寶石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
年級字:木(P1) 人(P1) 石(P1) 心(P1)
《晉書·夏統傳》:“統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等各散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
年級字:石(P1) 灰(P2) 鋪(P3) 路(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石: 石塊、石頭。
灰: 灰土、灰塵、沙灰。
鋪: 鋪設、鋪陳。
路: 道路。
運用石製的沙灰鋪在道路的表面,可以令表面比較平滑。
年級字:天(P1) 上(P1) 石(P1) 麟(P6)
《南史·徐陵傳》:“年數歲,家人攜以候沙門釋寶誌,寶誌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
年級字:石(P1) 火(P1) 光(P1) 陰(P2)
年級字:枕(P5) 石(P1) 嗽(P5) 流(P1)
明·唐順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隱無兩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煙月以爲曠達,而曰世與我既相違矣,則餘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年級字:銜(P6) 玉(P1) 賈(P4) 石(P1)
給人看的是玉,賣給人的卻是石頭,義同“掛羊頭,賣狗肉”。
年級字:金(P1) 石(P1) 不(P1) 渝(P0)
年級字:心(P1) 如(P2) 鐵(P3) 石(P1)
漢·曹操《敕王必領長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
年級字:以(P1) 卵(P2) 擊(P3) 石(P1)
《荀子·議兵》:“經桀作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繞沸。”
年級字:衡(P4) 石(P1) 量(P2) 書(P1)
古時文書用竹簡木札,以衡石來計算文書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於國政。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年級字:石(P1) 赤(P3) 不(P1) 奪(P3)
石質堅硬,丹砂色鮮紅,均不可改變。比喻意志堅定不移。
漢·楊雄《太玄·度》:“石赤不奪,節士之必。測曰:石赤不奪,可與有要也。”
年級字:柱(P2) 石(P1) 之(P2) 堅(P3)
像柱石一樣堅硬。比喻大臣堅強可靠,能擔負國家重任。
年級字:山(P1) 枯(P2) 石(P1) 死(P3)
年級字:鑠(P0) 石(P1) 流(P1) 金(P1)
鑠、流:熔化。石頭被熔化,金屬變成了水。形容天氣很熱。
《淮南子·銓言訓》:“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爲益其烈。”戰國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年級字:枕(P5) 石(P1) 寢(P5) 繩(P2)
《文子·精誠》:“慮犧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寢繩,殺秋約冬,負方州,抱員天。”
年級字:金(P1) 石(P1) 絲(P2) 竹(P1)
金:指金屬製的樂器;石:指石制的磬;絲:指弦類樂器;竹:指管類樂器。泛指各種樂器。也形容各種聲音。
《莊子·駢母》:“多於聰者,亂五聲,淫六律,金石絲竹,黃鐘大呂之聲,非乎,而師曠是已。”
年級字:不(P1) 分(P2) 玉(P1) 石(P1)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向非君侯來,合郡士民當不分玉石矣。”
年級字:水(P1) 石(P1) 清(P1) 華(P2)
年級字:焦(P2) 金(P1) 爍(P5) 石(P1)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大質》:“大熱煊赫,焦金爍石。”
年級字:落(P2) 井(P2) 下(P1) 石(P1)
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裏,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年級字:深(P2) 海(P1) 石(P1) 斑(P3)
年級字:石(P1) 破(P2) 天(P1) 驚(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書名: 《石破天驚─傑出華人指揮家石信之》
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唐·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年級字:天(P1) 驚(P2) 石(P1) 破(P2)
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唐·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年級字:心(P1) 如(P2) 木(P1) 石(P1)
《五燈會元·百丈懷海禪師》:“一切諸法,莫記憶,莫緣念,放捨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無所辨別。”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君不以異類見薄,故爲悅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年級字:頑(P2) 石(P1) 點(P1) 頭(P1)
《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爲徒,講《涅槃經》,羣石皆點頭。”
年級字:石(P1) 之(P2) 固(P1)
《荀子·富國》:“爲名者否,爲利者否,爲忿者否,則國安於磐石,籌於旗翼。”
年級字:匠(P3) 石(P1) 運(P3) 金(P1)
匠:匠人;石:人名;運:掄;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掄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沒有碰傷郢人的鼻子。後用以形容技藝精湛。
《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年級字:燕(P2) 之(P2) 石(P1)
隋·江總《讓尚書令表》:“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岱之石,混同瑚璉之器。”
年級字:枕(P5) 石(P1) 漱(P3) 流(P1)
《三國志·蜀志·彭羕傳》:“伏見處士緜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雋生之直,枕石漱流,吟詠縕袍,偃息於仁義之途,恬淡於浩然之域,高概節行,守真不虧,雖古人潛遁,蔑以加旃。”
年級字:山(P1) 溜(P3) 穿(P1) 石(P1)
山裏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年級字:點(P1) 石(P1) 爲(P2) 金(P1)
《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四願得呂純陽祖師點石爲金這個手指頭。”
年級字:落(P2) 井(P2) 投(P3) 石(P1)
他平時呼朋喚友,可一旦友人有了急難,不但不救,反而~。
年級字:安(P1) 如(P2) 石(P1)
磐石:大石頭。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固。
《荀子·富國》:“爲名者否,爲利者否,爲忿者否,則國安於磐石,壽於旗翼。”
年級字:身(P1) 非(P2) 木(P1) 石(P1)
年級字:金(P1) 石(P1) 之(P2) 策(P4)
《後漢書·馮衍傳》:“故信庸庸之論,破金石之策。”
年級字:五(P1) 石(P1) 六(P1)
語出《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霣石於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曷爲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曷爲先言六而後言鷁?六鷁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鷁,徐而察之則退飛。”
年級字:懸(P5) 駝(P5) 就(P1) 石(P1)
《法苑珠林》卷六六記載:有人得到一匹死駱駝,剝皮嫌刀鈍。樓上有塊磨刀石,於是上樓磨刀,下樓剝皮,上下往返,十分費事。
年級字:石(P1) 火(P1) 電(P2) 光(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四:“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石火電光,已經塵劫。’”
年級字:金(P1) 石(P1) 爲(P2) 開(P1)
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爲之開,況人心乎?”
年級字:作(P2) 金(P1) 石(P1) 聲(P1)
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美。比喻文章優美,音調鏗鏘。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範榮期雲:‘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
年級字:金(P1) 石(P1) 交(P1) 情(P2)
年級字:匪(P6) 石(P1) 匪(P6) 席(P4)
不是石,不是席。意爲石可轉而心不可轉,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堅定,永不變心。
《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年級字:心(P1) 如(P2) 金(P1) 石(P1)
《後漢書·王常傳》:“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年級字:炫(P6) 石(P1) 爲(P2) 玉(P1)
炫:誇耀。拿玉吸引人,賣出的卻是石頭。比喻說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漢·揚雄《法言·問道》:“炫玉而賈石者,其狙詐乎?”宋·程顥《論王霸之辨》:“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爲玉也。”
年級字:肺(P5) 石(P1) 風(P1) 清(P1)
《周禮·秋官·大司寇》:“凡遠近煢獨老幼之慾有復於上而其長弗達者,立於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於上而罪其長。”
年級字:以(P1) 石(P1) 投(P3) 卵(P2)
《孫子·勢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晉書·溫嶠傳》:“今之進討,若以石投卵耳。”
年級字:懸(P5) 崖(P5) 轉(P2) 石(P1)
年級字:鼎(P5) 鐺(P0) 玉(P1) 石(P1)
年級字:一(P1) 石(P1) 二(P1) 鳥(P1)
扔一顆石子打到兩隻鳥。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兩樣好處。
年級字:玉(P1) 石(P1) 俱(P6) 碎(P3)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救之,亦無及已。”
年級字:金(P1) 石(P1) 之(P2) 言(P1)
象黃金寶石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
年級字:石(P1) 海(P1) 枯(P2)
清·倪會鼎《與人書》:“倘邀數行,與貴通家商此數種,傳之通邑大都,此爲壽我先人,雖石泐海枯,義存無斁。”
年級字:觸(P6) 石(P1) 決(P2) 木(P1)
漢·揚雄《太玄·難》:“次八,觸石決木,維折角。測曰:觸石決木,非所治也。”範望注:“以弱治剛,故非所任也。”
年級字:投(P3) 石(P1) 拔(P4) 距(P2)
年級字:卵(P2) 與(P2) 石(P1) 鬥(P2)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三:“卵與石鬥,麋碎無疑;動而有悔,出不得時。”
年級字:水(P1) 落(P2) 石(P1) 出(P1)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宋·蘇軾《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年級字:石(P1) 爛(P3) 江(P2) 枯(P2)
《明史·雲南土司傳二·麓川》:“[王驥]乃與思祿約,許土目得部勒諸蠻,居孟養如故,立石金沙江爲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年級字:漱(P3) 流(P1) 枕(P5) 石(P1)
年級字:浮(P3) 石(P1) 沉(P2) 木(P1)
漢·陸賈《新語·辨惑》:“夫衆口之譭譽,浮石沉木,羣邪所抑,以直爲曲。”
年級字:金(P1) 城(P2) 石(P1) 室(P1)
《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劉氏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
年級字:燕(P2) 石(P1) 妄(P4) 珍(P2)
唐·劉知幾《史通·人物》:“若愚智畢載,妍媸靡擇,此則燕石妄珍,齊竽混吹者矣!”
年級字:安(P1) 於(P2) 石(P1)
《荀子·富國》:“爲名者否,爲利者否,爲忿者否。則國安於磐石,壽於旗翼。”楊倞注:“磐石,盤薄,大石也。”
年級字:玉(P1) 石(P1) 相(P1) 揉(P5)
《孔叢子·對魏王》:“駑驥同轅,伯樂爲之諮嗟;玉石相揉,和氏爲之嘆息。”
年級字:玉(P1) 石(P1) 皆(P3) 碎(P3)
三國·魏·鍾會《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雖欲悔之,亦無及已。”
年級字:鐵(P3) 腸(P5) 石(P1) 心(P1)
唐·皮日休《桃花賦》序:“貞姿勁質,剛態毅狀,疑其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
年級字:拿(P2) 雲(P1) 攫(P0) 石(P1)
攫:取。形容古樹高聳入雲,枝幹懸空,姿態奇特,氣勢雄偉。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廳前多古樹,有拿雲攫石之勢。”
年級字:懸(P5) 石(P1) 程(P2) 書(P1)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年級字:落(P2) 阱(P4) 下(P1) 石(P1)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年級字:犬(P1) 牙(P1) 盤(P2) 石(P1)
《史記·孝文本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
年級字:飛(P1) 砂(P4) 走(P1) 石(P1)
唐·韓鄂《歲華紀麗·風》:“飛砂走石,風則從箕,月離於畢。”
年級字:射(P2) 石(P1) 飲(P2) 羽(P1)
飲:隱沒;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頭裏,隱沒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發箭的力量極強。後也形容武藝高強。
《呂氏春秋·精通》:“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兕也。”
年級字:石(P1) 火(P1) 風(P1) 燭(P4)
唐·黃滔《祭宋員外》:“石火風燭,驚波逝水,誠修短之無改矣,奈痛傷之有等焉。”
年級字:玉(P1) 石(P1) 不(P1) 分(P2)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洎乎近代,厥道寖微;玉石不分,薰蕕錯雜。”
年級字:木(P1) 心(P1) 石(P1) 腹(P4)
年級字:投(P3) 井(P2) 下(P1) 石(P1)
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裏,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年級字:投(P3) 石(P1) 問(P1) 路(P1)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藉以探測情況。後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年級字:身(P1) 當(P2) 矢(P0) 石(P1)
年級字:金(P1) 石(P1) 可(P1) 開(P1)
沙汀《範老老師》:“他更是從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證明內戰之會停止的種種論據羅列出來,融會在一種金石可開的信心裏面。”
年級字:銜(P6) 石(P1) 填(P6) 海(P1)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年級字:山(P1) 童(P1) 石(P1) 爛(P3)
年級字:堅(P3) 如(P2) 石(P1)
古樂府《孔雀東南飛》:“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文選·古詩十九首》:“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有?”
年級字:焦(P2) 金(P1) 流(P1) 石(P1)
南朝·劉孝標《辯命論》:“放勳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焦金流石。”
年級字:石(P1) 桑(P4) 苞(P6+)
磐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樹。比喻安穩牢固。
《易·否》:“繫於苞桑。”孔穎達疏:“苞,本也。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桑之爲物,其根衆也,衆則牢固之義。”
年級字:玉(P1) 石(P1) 混(P5) 淆(P5)
晉·葛洪《抱朴子·百家》:“真僞顛倒,玉石混淆。”
年級字:玉(P1) 石(P1) 同(P1) 碎(P3)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
年級字:石(P1) 爛(P3) 海(P1) 枯(P2)
清·王維城《新樂府》之二:“報施適當非爲過,虎頭蛇尾事可恥,石爛海枯團體固。”
年級字:以(P1) 卵(P2) 投(P3) 石(P1)
《荀子·議兵》:“經桀作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繞沸。”《墨子·貴義》:“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
年級字:家(P1) 無(P2) 石(P1)
十鬥爲一石,兩石爲一儋。形容家裏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漢書·揚雄傳上》:“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年級字:穿(P1) 雲(P1) 裂(P3) 石(P1)
宋·蘇軾《東坡樂府·〈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
年級字:爍(P5) 石(P1) 流(P1) 金(P1)
指溫度極高,能將金石熔化。形容酷熱。爍,通“鑠”。
《淮南子·銓言訓》:“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爲益其烈。”戰國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年級字:下(P1) 井(P2) 投(P3) 石(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年級字:玉(P1) 石(P1) 雜(P3)
漢·王充《論衡·累害》:“公侯已下,玉石雜糅;賢士之行,善惡相苞。”
年級字:金(P1) 石(P1) 至(P1) 交(P1)
年級字:金(P1) 石(P1) 為(P2) 開(P1)
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年級字:海(P1) 涸(P6+) 石(P1) 爛(P3)
猶海枯石爛。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志永遠不變。
清·秋瑾《精衛石》第二回:“海涸石爛情無改,正欲歸坐續言詞。”
年級字:親(P1) 當(P2) 矢(P0) 石(P1)
年級字:金(P1) 石(P1) 之(P2) 計(P2)
漢·陸賈《新語·資執》:“欲辭晉獻公譬馬之賂,而不假之夏陽之道,豈非金石之計哉?”
年級字:投(P3) 卵(P2) 擊(P3) 石(P1)
年級字:玉(P1) 石(P1) 俱(P6) 摧(P4)
《晉書·索綝傳》:“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載記》:“脫履機不發,必玉石俱摧。”
年級字:枕(P5) 流(P1) 漱(P3) 石(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年級字:金(P1) 石(P1) 之(P2) 功(P1)
金:指鐘鼎類。石:指碑碣類。刻在鐘鼎碑碣之上,永不磨滅的功勳。
年級字:心(P1) 堅(P3) 石(P1) 穿(P1)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宋·江鄰幾《雜誌》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衆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年級字:抱(P1) 石(P1) 自(P1) 投(P3)
詞性:動詞
指一種自殺的方式,抱著重重的石頭,然後投身到海中。
年級字:滴(P3) 水(P1) 穿(P1) 石(P1)
水不斷下滴,可以鬧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年級字:家(P1) 無(P2) 擔(P3) 石(P1)
十鬥爲一石,兩石爲一擔。形容家裏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宋朝蘇軾《乞賻贈劉季孫狀》:“今年五月卒於官所,家無儋(擔)石。”
年級字:餐(P3) 雲(P1) 臥(P3) 石(P1)
明·袁宏道《隆中偶述》詩:“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雲臥石人。”
年級字:焦(P2) 熬(P4) 投(P3) 石(P1)
《荀子·議兵》:“桓文之節制,不可以適湯武之仁義,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年級字:焦(P2) 沙(P2) 爛(P3) 石(P1)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爲寒則疑冰裂地,爲熱則焦沙爛石。”
年級字:匪(P6) 石(P1) 之(P2) 心(P1)
年級字:藥(P2) 石(P1) 之(P2) 言(P1)
藥石:治病的藥物和砭石,泛指藥物。比喻勸人改過的話。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
年級字:擊(P3) 石(P1) 彈(P4) 絲(P2)
宋·秦觀《代賀興龍節表》:“加籩折俎,初償露酎之醇;擊石彈絲,始奏《鈞天》之妙。”
年級字:投(P3) 阱(P4) 下(P1) 石(P1)
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年級字:金(P1) 石(P1) 之(P2) 堅(P3)
漢·枚乘《七發》:“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
年級字:走(P1) 石(P1) 飛(P1) 沙(P2)
《三國志·吳志·陸凱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氣則霧鬱,飛鳥不經。”
年級字:鐵(P3) 心(P1) 石(P1) 腸(P5)
宋·蘇軾《牡丹記敘》:“然鹿門子常怪宋廣平之爲人,意其鐵心石腸,而爲《梅花賦》,則清便豔發,得南朝徐庾體。”
年級字:鐵(P3) 石(P1) 心(P1) 肝(P4)
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俺虔婆生下一副鐵石心肝,皺著柄凍凌觜臉,把俺這做女的,不做人也似看承。”
年級字:石(P1) 心(P1) 木(P1) 腸(P5)
年級字:大(P1) 石(P1) 死(P3) 蟹(P3)
年級字:蜻(P2) 蜓(P2) 撼(P5) 石(P1) 柱(P2)
年級字:投(P3) 石(P1) 落(P2) 屎(P1) 坑(P3)
年級字:一(P1) 塊(P2) 石(P1) 頭(P1) 落(P2) 地(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趙溫聽說大人不見,如同一塊石頭落地,把心放下,趕忙到承差屋裏,將親供恭恭敬敬的填好,交代明白。”
年級字:擲(P4) 地(P1) 作(P2) 金(P1) 石(P1) 聲(P1)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
年級字:一(P1) 塊(P2) 石(P1) 頭(P1) 落(P2) 了(P1) 地(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次後忽然寶玉去了,他兩個又是那個光景兒,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發一塊石頭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無別意了。”
shí rì yī shuǐ wǔ rì yī shí
年級字:十(P1) 日(P1) 一(P1) 水(P1) ,(P1) 五(P1) 日(P1) 一(P1) 石(P1)
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jīngchéng suǒ zhì, jīnshí wéi kāi
年級字:精(P2) 誠(P2) 所(P2) 至(P1) ,(P1) 金(P1) 石(P1) 為(P2) 開(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爲之開裂。
《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tā shān zhī shí kě yǐ gōng yù
年級字:他(P1) 山(P1) 之(P2) 石(P1) ,(P1) 可(P1) 以(P1) 攻(P3) 玉(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
成語比喻別處地方也有它好的方法、資源和人才優勢。鼓勵要用客觀和廣闊的胸襟,多向其他地方學習,增加見聞,補足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他山: 其他,山是指地方。
他山之石: 別處地方的石礦、石頭。
攻玉: 琢磨成為玉器,方法。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
年級字:搬(P3) 起(P1) 石(P1) 頭(P1) ,(P1) 打(P1) 自(P1) 己(P1) 的(P1) 腳(P2)
搬:移動。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毛澤東《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