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陟(P0) 瞻(P0) 望(P2)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詩經·魏風·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年級字:馬(P1) 首(P1) 是(P1) 瞻(P0)
《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竈,唯餘馬首是瞻。”
年級字:瞻(P0) 雲(P1) 就(P1) 日(P1)
年級字:衆(P3) 目(P1) 具(P1) 瞻(P0)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顯。同“衆目共睹”。
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況內地更有好處,爲五方雜處,衆目具瞻的上海等處所不及的;如花木的趣味,盆栽的趣味便是。”
年級字:顧(P3) 後(P1) 瞻(P0) 前(P1)
《封神演義》第五三回:“你往我來,遭着兵刃命隨傾;顧後瞻前,錯了心神身不保。”
年級字:瞻(P0) 望(P2) 諮(P4) 嗟(P0)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諮嗟。”
年級字:遠(P1) 矚(P5) 高(P1) 瞻(P0)
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平山堂》:“既而憚其勞也,攜筇散步,隨意所之,遠矚高瞻,不復造極。”
年級字:瞻(P0) 情(P2) 顧(P3) 意(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關礙處。”
年級字:心(P1) 瞻(P0) 魏(P0) 闕(P6+)
明·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心瞻魏闕常意懸,游魚戀餌吞線。卸朝韉被髮何年?名山五嶽遊遍。”
年級字:前(P1) 瞻(P0) 後(P1) 顧(P3)
看看前再看看後。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同“瞻前顧後”。
年級字:撥(P4) 草(P1) 瞻(P0) 風(P1)
《五燈會元·雲巖晟禪法嗣·洞山良价禪師》:“潙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云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爲子之所重。’”
年級字:高(P1) 瞻(P0) 遠(P1) 矚(P5)
瞻:視,望;矚:注視。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
漢·王充《論衡·別通篇》:“夫閉戶塞意,不高瞻覽者,死人之徒也哉。”
年級字:瞻(P0) 前(P1) 顧(P3) 後(P1)
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戰國楚·屈原《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