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死(P3) 不(P1) 瞑(P0) 目(P1)
詞性:副詞
成語,
三國成語抱恨終天、抱恨終身死而無憾三國成語:人死的時候心裏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在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死: 死亡。
不: 否定。
瞑: 閉上眼睛,睡眠狀態。
目: 眼睛,目光。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
年代:東漢末年初平元年 ,公元190年。
主要人物: 董卓、孫堅。
故事:東漢時中平六年靈帝鴐崩後,董卓奪權,唯未獲得各州郡刺史不服,紛紛舉兵討伐董卓,其中孫堅兵力強大。董卓計劃與孫堅談親結好,但孫堅拒絕,並直接向董卓表示他必定要誅董卓三族為漢室報復,否則死不瞑目。後來董卓挾持漢獻帝逃往西安。東漢初平三年(公元前192年)孫堅在荊州戰役中身亡。
唐.李延壽《北史. 陳元康傳》: 「及神武疾篤,謂文襄曰:『芒山之戰,不用元康言,方胎汝患,以此為恨,死不瞑目。』」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年級字:瞑(P0) 豆(P1) 重(P1)
語出《文選·嵇康<養生論>》:“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雲:‘食豆三年,則身重,行止難。’又曰:‘啖榆,則瞑不欲覺也。’”
年級字:一(P1) 瞑(P0) 不(P1) 視(P1)
瞑:閉眼。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也指逃避現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戰國策·楚策一》:“有斷頭絕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年級字:瞑(P0) 思(P2) 苦(P1) 想(P1)
《十月》1981年第2期:“這會兒你在這兒瞑思苦想,腦子裏一定在盤算:怎麼樣再幹?——我能夠猜得出。”
年級字:豆(P1) 重(P1) 瞑(P0)
原指多吃大豆使人發胖,吃榆能使人久睡。後形容人本性難改。
三國·魏·稽康《養生論》:“豆令人重,榆令人瞑。”
年級字:甘(P2) 心(P1) 瞑(P0) 目(P1)
《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