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
年級字:眼(P1)
詞性:名詞
器官:眼睛、眼底、眼力、眼色、眼神、眼簾、眼目、眼疾手快。
見識,對事物的看法:眼光遠大、眼界開闊。
孔洞,窟窿:炮眼、針眼兒、泉眼。
關節,要點:節骨眼兒、字眼兒。
戲曲中的節拍:一板三眼。
當前:眼前利益、眼下。
量詞:一眼井。
圍棋術語,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兒,在這個空兒中對方不能下成活棋。
yǎn xiàng
年級字:眼(P1) 相(P1)
詞性:名詞
一種面相,據說兩眼大小不一的人無兄弟緣,較好詭辯,其雙親間也不太和睦。另一種說法認為這種人是能抓住發展機會和幸運兒。
dài yǎn
年級字:戴(P3) 眼(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醫學上的症候名。
Yǎn méng
jǐ yǎn
yuán yǎn
yǎn shǎn
yǎn quān
年級字:眼(P1) 圈(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1.眼眶。
2.人類的眼睛從內眼角向下方約呈45度角的棕褐色或淺灰黑色月彎形條狀,年輕時不明顯,一般是隨著年齡及身體健康狀態的變化而形成,身體出現病態,色澤會加重而明顯。例如平時熬夜會出現黑眼圈。
yǎn rè
yǎn yù
yǎn jiàn
yào yǎn
wǔ yǎn
年級字:五(P1) 眼(P1)
詞性:名詞
佛教語。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見為肉眼,天人禪定所見為天眼,小乘照見真空之理為慧眼,菩薩照見普度眾生的一切法門為法眼,佛陀具種種眼而照見中道實相為佛眼。
yɑ̌nxiɑ̀
yǎn lián
zhǎ yǎn
yǎn lèi
年級字:眼(P1) 淚(P2)
詞性:名詞
淚水1.正常時淚腺所分泌的少量透明含鹽溶液,彌散於眼球與眼瞼之間,使之濕潤而易於運動,通常也通過鼻淚管進入鼻腔。
2.一種液體,人在傷心難過或者過於激動高興時從眼睛裡流出的液體,味道略咸。
zhēng yǎn
yǎn shén
bì yǎn
yǎn jīng
年級字:眼(P1) 睛(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五官之一: 眼、耳、口、鼻、喉。
yǎn kàn
年級字:眼(P1) 看(P1)
詞性:動詞
眼睛看到,但常用的意思是眼到的那一剎那便有反應或未能反應。
例子:
1. 眼看小明快步趕上,我也拼命發力與他保持距離。
2. 眼看大風吹倒了屋傍的大樹,我們也沒辦法及時阻止。
lóng yǎn
年級字:龍(P2) 眼(P1)
詞性:名詞
桂圓,與荔枝相近的一種果實,源自東印度群島的一種喬木。兩種相比,中醫有說龍眼補身;荔枝燥熱。
diūyǎn
yǎn shú
yǎn pí
Zuǒ yǎn
yǎn shǐ
年級字:眼(P1) 屎(P1)
詞性:名詞
1.方言∶ 眵。
2.眼睛分泌出來的液體凝結成的淡黃色的東西,俗稱“眼屎”,亦稱“眵目糊”。
dān yǎn
年級字:單(P2) 眼(P1)
詞性:名詞
一種結構簡單的光感受器。見於許多無脊椎動物。由視覺細胞、六角形角膜和圓錐形晶體組成。只能感覺光的強弱,不能見物。
shǎ yǎn
年級字:傻(P3) 眼(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因出現意外情況而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例:這時,院裡那些籌辦喜事的年輕人都擁了進來,聽說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來,也都傻眼了。 --《結婚現場會》
例:馬南邨《燕山夜話·叢三到萬》:“殊不知他根本還不曾入門,只學會一、二、三,對於所謂'六書'等起碼的知識一點也不懂,所以他父親叫他給姓萬的親友寫一個請帖,他就傻眼了。”
yǎn yào
yǎn wō
yǎn zhēng
hé yǎn
yǎn jiān
yǎn jìng
年級字:眼(P1) 鏡(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保持正常視力的光學器物。
yǎn fù
年級字:眼(P1)
詞性:名詞
眼睛有福了,寓意很幸運看到期一些珍貴的東西或見到一些新的事物。
diào yǎn
yǎn jié
年級字:眼(P1) 睫(P0)
詞性:名詞
眼睫毛。
例: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六:“無令一眼睫許,壞人佳思。”
yǎn guāng
méi yǎn
年級字:眉(P3) 眼(P1)
1.眉與眼。泛指容貌2.比喻頭緒,端倪
3.比喻身份、地位
qīn yǎn
zhuǎn yǎn
yǎn xiàn
年級字:眼(P1) 線(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暗中偵察情況、擔任引導的人。
2.眼線,外文名Eyeliner,是化妝的一部份,可以讓雙眼更具立體感。
mèi yǎn
yǎn jí
年級字:眼(P1) 疾(P2)
詞性:名詞
眼病。
例:《新唐書·獨孤及傳》:“晚嗜琴,有眼疾,不肯治,欲其專也。”
huì yǎn
年級字:慧(P3) 眼(P1)
詞性:形容詞
凡眼1.佛教用語。為五眼之一。指上乘的智慧之眼,能夠看到過去和未來。
2.今泛指銳敏的眼力。
niú yǎn
yǎn qián
xiā yǎn
年級字:瞎(P3) 眼(P1)
詞性:形容詞
盲眼視覺喪失;也指思想被蒙蔽
我一時瞎眼,沒看出來他的醜惡的本質
yǎn lǐ
年級字:眼(P1) 裏(P1)
詞性:副詞
眼珠之內的位置。
- 香港用「裏」。
- 台灣地區主要用「裡」。
- 國內簡體字是「里」。
yǎn qiú
年級字:眼(P1) 球(P2)
詞性:名詞
脊椎動物眼中由鞏膜、角膜及其內容物組成的大體上像球狀的眼的主要部分。
Shǐ yǎn
yǎn jiǎo
dèng yǎn
māo yǎn
年級字:貓(P1) 眼(P1)
詞性:名詞
1.貓兒的眼睛
2.一種作用獨特的小型反光鏡(如背面被拋光的厚透鏡),經常安置在高速公路上作標記,以便從汽車前燈反光
3.安裝在門上用來窺視門外來人的小凸透鏡
4.即貓睛/貓眼石(寶石名)
yǎn jiǎn
yǎn yǐng
年級字:眼(P1) 影(P2)
詞性:名詞
用於對眼部周圍的化妝,以色與影使之具有立體感。眼影有粉末狀、棒狀、膏狀、眼影乳液狀和鉛筆狀。顏色十分多樣,眼影的首要作用就是要賦予眼部立體感、並透過色彩的張力,讓整個臉龐迷媚動人。
yǎn zhào
年級字:眼(P1) 罩(P4)
詞性:名詞
1.戴在眼上起遮蔽或保護作用的用具。
2.給牲畜戴的遮眼的東西。
wǎng yǎn
年級字:網(P2) 眼(P1)
詞性:名詞
網上線或繩索之間的空格;亦指任何網狀物的線間的空間。
yǎn guān
yǎn huā
pì yǎn
zuì yǎn
yǎn kē
yǎn páng
rù yǎn
xì yǎn
yǎn kuàng
年級字:眼(P1) 眶(P5)
1.眼睛周圍的邊緣2.眼睛周圍的部位
3.也叫眼眶子
yǎn dǐ
qiāng yǎn
年級字:槍(P2) 眼(P1)
詞性:形容詞
1.可以射出輕武器子彈的小孔(如在牆上)。
2.槍彈打穿的洞。亦稱槍眼兒。
shuāng yǎn
yǎn mù
gǒu yǎn
tōu yǎn
fān yǎn
shùn yǎn
yú yǎn
xié yǎn
yǎn chán
yǎn piē
bì yǎn
yǎn bō
lìng yǎn
shuì yǎn
yǎn zhū
Dú yǎn
年級字:獨(P4) 眼(P1)
詞性:形容詞
1.一種生理現象,當用兩眼同時觀察外界物體時,並未放棄兩眼中的任何一眼的中心視方向功能。
2.單一隻眼睛。
yǎn lì
年級字:眼(P1) 力(P1)
詞性:名詞,名詞
1.眼睛看東西的能力。例:他眼力極佳,能看見遠處的小東西。
2.識見,辨別事物是非好壞的能力。例:他真是好眼力,一眼就看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Róu yǎn
年級字:揉(P5) 眼(P1)
詞性:名詞
揉眼,導引動作名。即熨眼。《飲膳正要·養生避忌》:“凡夜臥,兩手摩令熱,揉眼,永無眼疾。”參見拭目、眼保健操條。
cì yǎn
tái yǎn
huǎng yǎn
年級字:晃(P5) 眼(P1)
詞性:動詞
1.光線過強,刺得眼睛不舒服
例:攝影棚內強烈的燈光直晃眼
2.比喻極短的時間;瞬間
例:剛才還看見他在這兒,怎麼晃眼就不見了
Yǎn dèng
yǎn jiè
年級字:眼(P1) 界(P2)
詞性:名詞
所見事物的範圍,借指見識的廣度:眼界開闊。眼界狹窄。大開眼界。
shǒu jí yǎn kuài
diū rén xiàn yǎn
Dú jù huì yǎn
yǎn huā liáo luàn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年級字:眼(P1) 高(P1) 手(P1) 低(P2)
指要求的標準很高(甚至不切實際),但實際上自己也做不到。
不然,仍舊脫離不了教條主義和黨八股,這叫做~,志大才疏,沒有結果的。(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年級字:淚(P2) 眼(P1) 汪(P2) 汪(P2)
《新編五代史評話·樑史》捲上:“黃巢聽得憑地說,不覺淚眼汪汪。”
年級字:合(P1) 眼(P1) 摸(P2) 象(P1)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上》:“山谷雲:‘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後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隨所觸體得一處。’”
年級字:賊(P3) 眉(P3) 賊(P3) 眼(P1)
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三回:“正說話間,只見小和尚左手拿一隻燈,右手提一壺茶,走進來賊眉賊眼,將燈放下,又將茶壺放在桌上,兩隻賊眼東瞧西看,連話也不說,回頭就走。”
年級字:眼(P1) 尖(P2) 手(P1) 快(P1)
沈從文《阿金》:“地保眼尖手快,隔桌子一手把阿金撈着。”
年級字:另(P2) 眼(P1) 看(P1) 待(P3)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侍郎與夫人看見人物標緻,更加禮儀齊備,心下喜歡,另眼看待。”
年級字:橫(P2) 眉(P3) 立(P1) 眼(P1)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佔魁橫眉立眼,兇狠狠地要去趕車。”
年級字:青(P1) 眼(P1) 相(P1) 看(P1)
青眼:眼睛正視,黑眼珠在中間,比喻對人尊重或喜歡。形容以看得起的態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年級字:眼(P1) 中(P1) 有(P1) 鐵(P3)
《資治通鑑·陳世祖天嘉五年》:“春,正月,庚申朔,齊主登北城,軍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爾言齊亂,故來伐之:今齊人眼中亦有鐵,何可當耶!’”
年級字:瞪(P4) 眼(P1) 舌(P2)
睜着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同“瞪目結舌”。
康濯《臘梅花·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們幹那新鮮事兒的氣魄很快就鎮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年級字:避(P4) 人(P1) 眼(P1) 目(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面自爲避人眼目。”
年級字:眼(P1) 內(P1) 無(P2) 珠(P1)
年級字:開(P1) 闊(P4) 眼(P1) 界(P2)
指對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侷限於狹隘的範圍內,眼光要放寬。
年級字:丟(P1) 眉(P3) 丟(P1) 眼(P1)
年級字:一(P1) 開(P1) 眼(P1) 界(P2)
詞性:形容詞
大開眼界增加知識。
一: 第一次。
開: 張開。
眼·: 眼晴。
界: 界線、界限。
形容所見到的事物超越過往的經驗或所見的事物,開闊視野,增廣見識。
唐·李濬《鬆窗雜錄·楚幾》:『光業馬上取筆答之,曰:「大開眼界莫言冤。」』
年級字:眼(P1) 急(P1) 手(P1) 快(P1)
陳石峻《澤瑪姬·金娃錯和銀娃錯》:“協達娃在旁邊眼急手快……沒等糌粑糰子落到銀娃錯的身上,一伸手就把糌粑糰子搶在手中。”
年級字:眼(P1) 肚(P2) 飽(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往蘇州走了一趟回來,也該見點世面了,還是這幺眼饞肚飽的。”
年級字:眼(P1) 空(P1) 四(P1) 海(P1)
明·李贄《答耿司寇書》:“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隨人腳跟走乎?”
年級字:點(P1) 胸(P3) 洗(P2) 眼(P1)
明·陳繼儒《偃曝談餘》卷下:“《通釋》雲:‘字原有秦隸漢隸,今當以晉唐書爲晉隸唐隸,則自然易曉也。’張紳此言,可爲點胸洗眼之語。”
年級字:丟(P1) 人(P1) 現(P1) 眼(P1)
楊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討厭,丟人現眼的,哪有臉見她!”
年級字:沒(P1) 眉(P3) 沒(P1) 眼(P1)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面是扳鰲抓角的橋亭,已經多年沒有修理,金碧彩畫全着塵土糊得沒眉沒眼。?
年級字:轉(P2) 眼(P1) 之(P2) 間(P1)
明·胡文煥《羣音類選·葛衣記·薦之知信》:“無端平地起波濤,轉眼之間忘久要。”
年級字:活(P1) 眼(P1) 活(P1) 現(P1)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一般。同“活龍活現”。
年級字:橫(P2) 眉(P3) 瞪(P4) 眼(P1)
《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徐泰吉找死》:“一個太平軍衝到他身邊,他以爲是他的部下,還橫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年級字:大(P1) 飽(P1) 眼(P1) 福(P1)
詞性:形容詞
指參觀的過程豐富, 看到非常多的品種和每項都有自己的特色。
年級字:有(P1) 板(P2) 有(P1) 眼(P1)
年級字:蛇(P4) 頭(P1) 鼠(P4) 眼(P1)
年級字:展(P2) 眼(P1) 舒(P2) 眉(P3)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三折:“幾曾道展言舒眉,則被你誤了人儒冠布衣。”
年級字:喜(P1) 眉(P3) 笑(P1) 眼(P1)
全家人一個個都是~。(《劉胡蘭傳·從勝利到勝利》)
年級字:眼(P1) 鋪(P3) 眉(P3)
元·秦簡夫《剪髮待賓》第三折:“常記着禮之用和爲貴,到那裏則要你折腰叉手,休學那苫眼鋪眉。”
年級字:佛(P3) 眼(P1) 相(P1) 看(P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八:“你若和我好意,佛眼相看;若不好時,帶累一城百姓受苦,都死於非命。”
年級字:眼(P1) 花(P1) 心(P1) 亂(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九回:“這廝雖然奸猾,也騙得他眼花心亂了。”
年級字:睡(P2) 眼(P1) 惺(P0) 忪(P0)
惺忪:剛甦醒的樣子。形容睡覺的人剛睡醒,還沒有完全清醒。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街道上的行人還不多;所遇見的不過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邊打水。”
年級字:鼻(P1) 青(P1) 眼(P1) 腫(P5)
鼻子發青,眼睛腫起。形容臉部傷勢嚴重。亦比喻遭受嚴重打擊、挫折的狼狽相。
《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衆人齊上,把一個德行之儒做下了個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腫。”
年級字:眉(P3) 來(P1) 眼(P1) 去(P1)
宋·辛棄疾《滿江紅·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
年級字:鼻(P1) 青(P1) 眼(P1) 烏(P3)
古華《水酒灣紀事》:“若不趁早回頭……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烏的時侯。”
年級字:有(P1) 色(P1) 眼(P1) 鏡(P2)
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你們的報道一定要真實,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鏡。”
年級字:正(P1) 法(P1) 眼(P1) 藏(P2)
佛教語。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是爲禪宗初祖,爲佛教以“心傳心”授法的開始。亦借
《景德傳燈錄·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宋·朱熹《答陳同甫書》:“蓋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兩般看,此是千聖相傳正法眼藏。”
年級字:眼(P1) 花(P1) 繚(P6) 亂(P2)
詞性:形容詞
形容環境燈光、圖案、或情境混亂,無法看清現場的情況。但是,也可以指身體不適,無法看清楚身邊環境和情況。
年級字:涎(P6+) 眉(P3) 鄧(P0) 眼(P1)
年級字:眉(P3) 橫(P2) 眼(P1)
樑斌《紅旗譜》:“一個士兵走過來,楞眉橫眼地說:‘滾開吧!’”
年級字:慈(P2) 眉(P3) 善(P2) 眼(P1)
沈從文《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還有戴小圓帽的中國尼姑,臉凍得紅紅的,慈眉善眼的,居多提了小籃子和小罐子,出賣庵堂中的產品,蜂蜜和雞蛋,酸辣子與豆腐乳。”
年級字:眼(P1) 高(P1) 手(P1) 生(P1)
清·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體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
年級字:張(P2) 眉(P3) 張(P2) 眼(P1)
沙汀《在祠堂裏》:“堂屋裏的洋燈依舊燃着,正中擺着一口白木棺材,棺材附近站着兩三個兵士,顯出一種張眉張眼的驚惶神氣。”
年級字:白(P1) 眼(P1) 相(P1) 看(P1)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年級字:有(P1) 眼(P1) 無(P2)
用來責罵人瞎了眼,看不見某人或某事物的偉大或重要。同“有眼無珠”。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都只因氣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誰知你有眼無瞳。”
年級字:開(P1) 眉(P3) 笑(P1) 眼(P1)
年級字:愁(P3) 眉(P3) 苦(P1) 眼(P1)
《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只見那張太太愁眉苦眼的向他道:‘姑奶奶,你別鬧了。’”
年級字:迷(P2) 人(P1) 眼(P1) 目(P1)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這些人也是敵人的第五縱隊,不過比前一種稍具形式上的區別,藉以僞裝自己,迷人眼目而已。”
年級字:鋪(P3) 眉(P3) 眼(P1)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一個個鋪眉苫眼,妝些像態。”
年級字:眼(P1) 花(P1) 雀(P3) 亂(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頭,炒得眼花雀亂,忍不住淚落如雨。”
年級字:擠(P2) 眉(P3) 溜(P3) 眼(P1)
年級字:神(P1) 眉(P3) 鬼(P2) 眼(P1)
老舍《趙子曰》第九:“不!我趕緊回學校去作成我的《觀劇雜感》呢!再見,赤色的老趙!”周少濂把八卦賵戴上,神眉鬼眼的往外走。”
年級字:眼(P1) 明(P1) 手(P1) 快(P1)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體快身輕。”
年級字:別(P1) 具(P1) 慧(P3) 眼(P1)
宋·葉寘《愛日齋叢鈔》:“(楊萬里)又有《送彭元忠》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年級字:掩(P4) 眼(P1) 捕(P2) 雀(P3)
《魏書·爾朱榮傳》:“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鐘。”
年級字:焦(P2) 眉(P3) 皺(P3) 眼(P1)
年級字:眼(P1) 耳(P1) 熱(P2)
兩眼半睜半閉,朦朧而視,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至晚飯後,寶玉因吃了兩杯酒,眼餳耳熱之際,若往日則有襲人等大家喜笑有興,今日卻冷清清的一人對燈,好沒興趣。”
年級字:眉(P3) 歡(P1) 眼(P1) 笑(P1)
清·李漁《意中緣·拒妁》:“若說起才郎的名字,只怕你們兩個,都要眉歡眼笑起來。”
年級字:飛(P1) 眼(P1) 傳(P2) 情(P2)
年級字:帶(P1) 眼(P1) 識(P2) 人(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指結識朋友時需要小心,不要大意,然後被騙。
「帶眼」帶著眼睛, 張開眼睛、小心的含意。相反:閉上眼睛。
「識人」認識、結交朋友。
年級字:打(P1) 馬(P1) 虎(P1) 眼(P1)
老舍《華實春秋》:“他這是打馬虎眼,麻痹我們大夥兒,假充好人,想混過這一關去!”
年級字:眼(P1) 觀(P2) 六(P1) 路(P1)
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面瞭解。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爲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年級字:別(P1) 具(P1) 手(P1) 眼(P1)
清·錢謙益《<讀杜二箋>序》:“德水於杜,別具手眼。”
年級字:凡(P3) 夫(P2) 肉(P1) 眼(P1)
《法華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唐·玄奘譯《贊彌勒四禮文》:“凡夫肉眼未曾識,爲現千尺一金軀。”
年級字:鼻(P1) 青(P1) 眼(P1) 紫(P2)
張石山《甜苣兒》:“果然,沒隔幾天,場裏打麥子的時候,四黑牛找個碴兒,劈頭蓋腦地把甜苣兒打個鼻青眼紫。”
年級字:放(P1) 眼(P1) 望(P2) 去(P1)
詞性:動詞
年級字:愁(P3) 眉(P3) 淚(P2) 眼(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裏愁眉淚臉。”
年級字:盲(P6) 公(P1) 開(P1) 眼(P1)
年級字:觀(P2) 眉(P3) 說(P1) 眼(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叫你大娘尋家兒人家,你出身去罷,省得觀眉說眼,在這屋裏叫人罵沒主子的奴才。”
年級字:眼(P1) 花(P1) 耳(P1) 熱(P2)
唐·李白《俠客行》詩:“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年級字:鼻(P1) 腫(P5) 眼(P1) 青(P1)
清·蒲松齡《寒森曲》第五回:“一夥人疾忙扶起,只見他鼻腫眼青。”
年級字:鱷(P6) 魚(P1) 眼(P1) 淚(P2)
鱷魚:一種生性兇殘,捕食人、畜的爬行動物。傳說鱷魚在吞食人畜時,邊吃邊流眼淚。比喻惡人的假慈悲。
年級字:金(P1) 剛(P2) 眼(P1) 睛(P3)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看詩須着金剛眼睛,庶不眩於旁門小法。”
年級字:見(P1) 錢(P2) 眼(P1) 開(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一回:“棄舊迎新,見錢眼開,自然之理。”
年級字:目(P1) 知(P1) 眼(P1) 見(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熟悉瞭解。
年級字:閉(P2) 眼(P1) 射(P2) 靶(P0)
年級字:另(P2) 眼(P1) 相(P1) 待(P3)
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指看待某個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視的人得到重視。
明·無名氏《霞箋記·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實有冤苦在心。”
年級字:手(P1) 急(P1) 眼(P1) 快(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趕在哪吒腦後,着左膊上一棒打來。”
年級字:冷(P2) 眼(P1) 相(P1) 待(P3)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二十回:“哪知太祖反冷眼相待,並不升賞。”
年級字:眼(P1) 花(P1) 繚(P6) 亂(P2)
詞性:形容詞
繚亂:紛亂。看着複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複雜,無法辨清。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只教人眼花繚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年級字:眉(P3) 花(P1) 眼(P1) 笑(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回:“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
年級字:鮮(P2) 眉(P3) 亮(P1) 眼(P1)
年級字:過(P1) 眼(P1) 雲(P1) 煙(P2)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為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也指榮華富貴轉眼已成過去。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頭(P1) 昏(P3) 眼(P1) 暗(P2)
年級字:一(P1) 板(P2) 一(P1) 眼(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年級字:肉(P1) 眼(P1) 惠(P2) 眉(P3)
年級字:一(P1) 眨(P3) 巴(P1) 眼(P1)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別的日子一樣,一眨巴眼兒就過去了。”
年級字:肉(P1) 眼(P1) 愚(P3) 眉(P3)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暢道天理難欺,人心怎昧,則他這肉眼愚眉,把一個黑旋風爹爹敢來也認不得。”
年級字:傍(P3) 觀(P2) 冷(P2) 眼(P1)
《脂硯齋評紅樓夢》第二回:“詩云:‘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順問傍觀冷眼人。’”
年級字:大(P1) 處(P2) 着(P2) 眼(P1)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嘁嘁嚓嚓,招生是非,搬弄口舌,決不在大處着眼。”
年級字:山(P1) 眉(P3) 水(P1) 眼(P1)
年級字:另(P2) 眼(P1) 看(P1) 戲(P2)
猶另眼相看。指看待某個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視的人得到重視。
年級字:眼(P1) 中(P1) 拔(P4) 釘(P3)
《新五代史·雜傳八·趙在禮》:“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年級字:肉(P1) 眼(P1) 凡(P3) 夫(P2)
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爲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塵世平常的人。
元·範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年級字:活(P1) 眼(P1) 現(P1) 報(P2)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兒那張尖嘴平生帶過太帶多了,所以死的時候連話都不能夠說一句。這是活眼現報。”
年級字:低(P2) 眉(P3) 垂(P2) 眼(P1)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牀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年級字:白(P1) 眉(P3) 赤(P3) 眼(P1)
明·沈德福《敝帚軒剩語·神名訛稱》:“京師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兒者,必大恨,其猥賤可知。”
年級字:凡(P3) 胎(P5) 肉(P1) 眼(P1)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年級字:愚(P3) 眉(P3) 肉(P1) 眼(P1)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道童雲:‘魯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識貧道。’”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洗不淨愚眉肉眼。”
年級字:眉(P3) 開(P1) 眼(P1) 笑(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彼見昨日驚魂魂魄,今日眉花眼笑。”
年級字:眼(P1) 穿(P1) 腸(P5) 斷(P3)
眼穿:望眼欲穿。眼慾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宋·柳永《安公子》詞:“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
年級字:放(P1) 眼(P1) 世(P1) 界(P2)
放眼:放開眼界,目光不侷限在狹小範圍內。放開眼界,縱觀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元·張養浩《過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獨倚欄,古今如夢水雲間。”
年級字:冷(P2) 眼(P1) 靜(P2) 看(P1)
唐·徐夤《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疾危必厭神明藥,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靜看真可笑,傾懷與說卻爲冤。”
年級字:眼(P1) 穿(P1) 心(P1) 死(P3)
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極度失望。
唐·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詩:“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眼穿當落日,心死着寒灰。”
年級字:眼(P1) 疾(P2) 手(P1) 快(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年級字:眼(P1) 捷(P5) 手(P1) 快(P1)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體快身輕。”
年級字:鋪(P3) 眉(P3) 蒙(P3) 眼(P1)
年級字:大(P1) 開(P1) 眼(P1) 界(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增加知識。
大: 大形狀、面積。
開: 張開。
眼·: 眼晴。
界: 界線、界限。
形容所見到的事物超越過往的經驗或所見的事物,開闊視野,增廣見識。
唐·李濬《鬆窗雜錄·楚幾》:『光業馬上取筆答之,曰:「大開眼界莫言冤。」』
年級字:鼓(P2) 睛(P3) 暴(P4) 眼(P1)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中國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蝟毛還要難於接近的逆鱗。”
年級字:頭(P1) 蓬(P4) 眼(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頭髮散亂,眼睛紅腫。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明日絕早,只見一個人頭蓬眼瘇,走到坑中來,見有人在裡頭。」
年級字:反(P1) 眼(P1) 不(P1) 識(P2)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
年級字:死(P3) 眉(P3) 瞪(P4) 眼(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偏偏那日來的多,裏頭的人都死眉瞪眼的。鳳姐只得在那裏照料了一會子。”
年級字:送(P1) 眼(P1) 流(P1) 眉(P3)
年級字:眉(P3) 飛(P1) 眼(P1) 笑(P1)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他眉飛眼笑,高興地跳着,大聲喊道:‘解放啦!’”
年級字:雲(P1) 心(P1) 鶴(P2) 眼(P1)
唐·白居易《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閒官。閉門足病非高士,勞作雲心鶴眼看。”
年級字:獨(P4) 具(P1) 隻(P1) 眼(P1)
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形容眼光敏銳,能看到別人不易發現的事物。
宋·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年級字:柳(P3) 眉(P3) 星(P1) 眼(P1)
《全元散曲·鬥鵪鶉·元宵》:“正當年,柳眉星眼芙蓉面,絳衣縹緲,麝蘭瓊樹,花裏遇神仙。”
年級字:另(P2) 眼(P1) 相(P1) 看(P1)
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指看待某個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視的人得到重視。
明·無名氏《霞箋記·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實有冤苦在心。”
年級字:賊(P3) 眉(P3) 鼠(P4) 眼(P1)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三回:“只見小和尚左手拿一隻燈,右手提一壺茶,走進來賊眉賊眼,將燈放下,又將茶壺放在桌上,兩隻賊眼東瞧西看,連話也不說,回頭就走。”
年級字:獨(P4) 具(P1) 慧(P3) 眼(P1)
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能作出精細判斷的(如在質量方面)
年級字:大(P1) 處(P2) 著(P2) 眼(P1)
年級字:愁(P3) 眉(P3) 鎖(P3) 眼(P1)
鎖:緊皺。愁得緊皺眉頭,眯起雙眼。形容非常苦惱的樣子。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裏愁眉淚臉。”
年級字:頭(P1) 昏(P3) 眼(P1) 暈(P4)
年級字:焦(P2) 眉(P3) 愁(P3) 眼(P1)
年級字:肉(P1) 眼(P1) 凡(P3) 胎(P5)
元·範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年級字:擠(P2) 眉(P3) 弄(P2) 眼(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回:“武松又見這兩個公人,與那兩個提朴刀的擠眉弄眼,打些暗號。”
年級字:遲(P2) 眉(P3) 鈍(P4) 眼(P1)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二:“並且遲眉鈍眼,看着人憨癡癡地,比蔡興順精靈不到多少。?
年級字:別(P1) 出(P1) 手(P1) 眼(P1)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六章二:“卓吾所著書,於上下數千年之間,別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勢力甚大。”
年級字:見(P1) 錢(P2) 眼(P1) 紅(P1)
看到錢財,眼睛就紅了。形容人貪財。同“見錢眼開”。
年級字:直(P1) 眉(P3) 眼(P1)
鄧十喆《活礦工和死把頭》:“老礦工直眉楞眼地坐了半天,想起了自己的女兒。”
年級字:橫(P2) 眉(P3) 冷(P2) 眼(P1)
李季《周總理啊,大慶兒女想念你》詩:“橫眉冷眼不怕鬼,心紅膽壯看咱們誰怕誰?”
年級字:佛(P3) 眼(P1) 佛(P3) 心(P1)
孫梨《白洋澱紀事·光榮》:“你還是佛眼佛心,把人全當成好人。”
年級字:橫(P2) 眉(P3) 豎(P4) 眼(P1)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來了長安一個半月,在我面前,總看見你橫眉豎眼,滿臉的怨氣。”
年級字:眼(P1) 笑(P1) 眉(P3) 飛(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只樂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飛。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歡喜。”
年級字:狼(P2) 眼(P1) 鼠(P4) 眉(P3)
年級字:直(P1) 眉(P3) 瞪(P4) 眼(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連司棋也都氣了個直眉瞪眼,無計挽回。只得罷了。”
年級字:別(P1) 作(P2) 一(P1) 眼(P1)
年級字:弄(P2) 眉(P3) 擠(P2) 眼(P1)
年級字:豹(P1) 頭(P1) 環(P2) 眼(P1)
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頭環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年級字:張(P2) 眉(P3) 努(P2) 眼(P1)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四四:“而今人所以知於人者,都是兩邊作得來,張眉努眼,大驚小怪。”
年級字:眼(P1) 開(P1) 眉(P3) 展(P2)
許欽文《鑑湖風景如畫》:“坐在船上搖動着,也可以說‘五步一小變,十步一大變’的,卻處處使人眼開眉展,爽神悅目。”
年級字:煙(P2) 雲(P1) 過(P1) 眼(P1)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爲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爲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眉(P3) 頭(P1) 眼(P1) 尾(P1)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61卷:“鄉原是個無骨肋底人,東倒西擂,東邊去取奉人,西邊去周全人,看人眉頭眼尾。”
年級字:舒(P2) 眉(P3) 展(P2) 眼(P1)
年級字:杏(P2) 眼(P1) 挑(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眼睛圓圓、臉頰粉紅。
形容女子眼睛圓圓如杏子,臉頰粉紅美麗。
年級字:遮(P4) 人(P1) 眼(P1) 目(P1)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你只見庵觀寺院的和尚貧財好色,明蔬暗葷,遮人眼目,俺莊內須與他們不同,葷酒俱有,待人甚恕。”
年級字:望(P2) 眼(P1) 將(P3) 穿(P1)
年級字:別(P1) 具(P1) 隻(P1) 眼(P1)
宋·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年級字:有(P1) 眼(P1) 如(P2) 盲(P6)
雖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認識著名人物,或不識大體。
元·範子安《竹葉舟》第四折:“師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師父救度咱。”
年級字:善(P2) 眉(P3) 善(P2) 眼(P1)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回:“雖是吊死……倒比活的時節去了那許多的殺氣,反是善眉善眼的。”老舍《老張的哲學》十一:“門房裏坐着一個老人,善眉善眼象世傳當僕人的樣子。”
年級字:碧(P3) 眼(P1) 童(P1) 顏(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年紀老大,但容貌未衰。
《三國演義》第一回:「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
年級字:濃(P3) 眉(P3) 大(P1) 眼(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只見裏面一個濃眉大眼的黑麪肥胖婦人,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兩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來。”
年級字:頭(P1) 昏(P3) 眼(P1) 花(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瞿耐庵到任不多幾日,不要說別的,但是本衙門的開銷,什麼差役工食、犯人口糧,他胸中毫無主宰,早弄得頭昏眼花,七顛八倒。”
年級字:以(P1) 眼(P1) 還(P1) 眼(P1)
《舊約全書·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年級字:過(P1) 眼(P1) 煙(P2) 雲(P1)
從眼前飄過的雲煙。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後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爲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安(P1) 眉(P3) 帶(P1) 眼(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八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年級字:雲(P1) 煙(P2) 過(P1) 眼(P1)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爲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也指榮華富貴轉眼已成過去。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爲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有(P1) 眼(P1) 無(P2) 珠(P1)
珠:眼珠。沒長眼珠子。用來責罵人瞎了眼,看不見某人或某事物的偉大或重要。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常言道,賢者自賢,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蕕般各別難同處,怎比你有眼卻無珠。”
年級字:直(P1) 眉(P3) 眼(P1)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七:“那個直眉睖眼的小子是他們的炮手呵!”
年級字:冷(P2) 眼(P1) 旁(P1) 觀(P2)
宋·朱嘉《朱文公文集續集·一·答黃直卿》:“故其後復申炎所陳,薦舉之說,乃是首尾專爲王地,冷眼旁觀,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年級字:手(P1) 高(P1) 眼(P1) 低(P2)
指做事的能力強而辨識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貪得而不識貨。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一卷:“餘嘗謂北宋人手高眼低。”
年級字:低(P2) 眉(P3) 順(P2) 眼(P1)
魯迅《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兒童》:“就是鉤頭聳背,低眉順眼,一副死板板的臉相的所謂‘好孩子’。”
年級字:小(P1) 眼(P1) 薄(P4) 皮(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78回:“你娘與我些什麼兒?他還說我小眼薄皮愛人家的東西。”
年級字:手(P1) 疾(P2) 眼(P1) 快(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趕在哪吒腦後,着左膊上一棒打來。”
年級字:心(P1) 明(P1) 眼(P1) 亮(P1)
年級字:手(P1) 眼(P1) 通(P3) 天(P1)
老舍《四世同堂》:“這並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年級字:張(P2) 眼(P1) 露(P2) 睛(P3)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回:“這晁大哥可是聽着人張眼露睛的沒要緊!”
年級字:眉(P3) 高(P1) 眼(P1) 低(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又不肯舍着這條身子作人奴婢,看人眉高眼低--卻叫我把甚麼奉養老母?”
年級字:龍(P2) 睜(P4) 虎(P1) 眼(P1)
年級字:鷹(P2) 鼻(P1) 眼(P1)
鷂:一種形體像鷹而比鷹小的兇猛的鳥,背灰褐色,以小鳥、小雞爲食。形容奸詐兇狠的相貌。
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我倒是覺得敬軒的那位搖鵝毛扇子的軍師,生得鷹鼻子鷂眼,不是個善良傢伙。”
年級字:一(P1) 板(P2) 三(P1) 眼(P1)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老弟你看,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年級字:開(P1) 眉(P3) 展(P2) 眼(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若是有識我們的,水裏水裏去,火裏火裏去,若能夠受用得一日,便死了開眉展眼。”
年級字:頭(P1) 暈(P4) 眼(P1) 花(P1)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纔外邊的人,也都有些頭暈眼花,聞了這香氣,就清爽了許多。”
年級字:狗(P2) 眼(P1) 看(P1) 人(P1)
年級字:鼓(P2) 眼(P1) 努(P2) 睛(P3)
周立波《山鄉鉅變》上七:“‘你跟我來,有句話問你。’他鼓眼努睛,對她這樣說。”
年級字:望(P2) 眼(P1) 欲(P5) 穿(P1)
唐·白居易《寄微之》詩:“白頭吟處變,青眼望中穿。”宋·楊萬里《晨炊橫塘橋酒家小窗》詩:“飢望炊煙眼欲穿,可人最是一青帘。”
年級字:眼(P1) 明(P1) 心(P1) 亮(P1)
年級字:看(P1) 人(P1) 眉(P3) 眼(P1)
《北史·崔亮傳》:“弟妹飢寒,豈容獨飽?自可觀書於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年級字:火(P1) 眼(P1) 金(P1) 睛(P3)
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僞。
元·楊景賢《西遊記雜劇》第三本第九齣:“這廝瞞神唬鬼,銅筋鐵骨,火眼金睛。”
年級字:眼(P1) 不(P1) 見(P1) 爲(P2) 淨(P2)
指心裏不以爲然,但又沒有辦法,只好撇開不管。也在懷疑儀器不乾淨時,用作自我安慰的話。
宋·趙希鵠《調燮類編·四·蟲魚》:“凡販賣蝦米及甘蔗者,每用人溺酒之,則鮮美可愛,所謂眼不見爲淨也。”
年級字:有(P1) 鼻(P1) 子(P1) 有(P1) 眼(P1)
柳杞《好年勝景》四:“計策的內容和保證是:要求每個前去執行任務的小夥子大膽說謊話,而且謊話要說得有鼻子有眼,真龍活現,毫不含糊。”
年級字:殺(P4) 人(P1) 不(P1) 眨(P3) 眼(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如何是大善知識?’師曰:‘殺人不眨眼。’”
年級字:慧(P3) 眼(P1) 識(P2) 英(P1) 雄(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具有獨特眼光的人,能辨識有才幹的人。
年級字:一(P1) 個(P1) 心(P1) 眼(P1) 兒(P1)
年級字:大(P1) 眼(P1) 望(P2) 小(P1) 眼(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衆人大眼望小眼,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
年級字:吹(P1) 鬍(P4) 子(P1) 瞪(P4) 眼(P1)
劉紹棠《漁火》第一章三:“這個捱了罵的司務長惱羞成怒,吹鬍子瞪眼,在橋上張牙舞爪。”
年級字:眼(P1) 不(P1) 見(P1) 為(P2) 淨(P2)
指心裡不以為然,但又沒有辦法,只好撇開不管。也在懷疑儀器不干淨時,用作自我安慰的話。
宋·趙希鵠《調燮類編·四·蟲魚》:“凡販賣蝦米及甘蔗者,每用人溺酒之,則鮮美可愛,所謂眼不見爲淨也。”
年級字:一(P1) 眨(P3) 巴(P1) 眼(P1) 兒(P1)
年級字:大(P1) 花(P1) 臉(P2) 抹(P3) 眼(P1) 淚(P2)
年級字:單(P2) 眼(P1) 佬(P6+) 睇(P0) 老(P1) 婆(P1)
年級字:眼(P1) 不(P1) 見(P1) 心(P1) 不(P1) 煩(P4)
比喻只要沒有看見或不在眼前,也就不會爲這操心或煩惱。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任憑你們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
年級字:扁(P2) 鼻(P1) 佬(P6+) 戴(P3) 眼(P1) 鏡(P2)
年級字:有(P1) 眼(P1) 不(P1) 識(P2) 泰(P4) 山(P1)
雖有眼睛,卻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
年級字:好(P1) 漢(P4) 不(P1) 吃(P1) 眼(P1) 前(P1) 虧(P4)
俗語。指聰明人能識時務,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免得吃虧受辱。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好漢不吃眼前虧,且讓他一步,再作道理。”
bì sè yǎn jīng zhuō má què
年級字:閉(P2) 塞(P3) 眼(P1) 睛(P3) 捉(P2) 麻(P1) 雀(P3)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二:“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着。”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年級字:情(P2) 人(P1) 眼(P1) 裏(P1) 出(P1) 西(P1) 施(P2)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心裏最美麗的愛慕。
清·翟灝《能人編·婦女》:“情人眼裏出西施,鄙語也。”
héng tiāo bí zi shù tiāo yǎn
年級字:橫(P2) 挑(P3) 鼻(P1) 子(P1) 豎(P4) 挑(P3) 眼(P1)
老舍《龍鬚溝》第三幕:“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倒好象他立下汗馬功勞,得由我跪接跪送纔對。”
yuǎn zài tiān biān jìn zài yǎn qián
年級字:遠(P1) 在(P1) 天(P1) 邊(P1) ,(P1) 近(P2) 在(P1) 眼(P1) 前(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九回:“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無論如何,你總要代我拉了來的。”
chóu rén jiàn miàn fèn wài yǎn hóng
年級字:仇(P4) 人(P1) 見(P1) 面(P1) ,(P1) 分(P2) 外(P1) 眼(P1) 紅(P1)
賴傳珠《模範紅五團的新榮譽》:“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chóu rén xiāng jiàn fèn wài yǎn hóng
年級字:仇(P4) 人(P1) 相(P1) 見(P1) ,(P1) 分(P2) 外(P1) 眼(P1) 紅(P1)
元·李政遠《還牢末》第一折:“仇人相見,分外眼明,我領着大人的言語,拿李孔目去來。”
yǐ yǎn huán yǎn yǐ yá huá yá
年級字:以(P1) 眼(P1) 還(P1) 眼(P1) ,(P1) 以(P1) 牙(P1) 還(P1) 牙(P1)
詞性:形容詞
疊詞你不仁我不義,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以牙還牙形容一種兩方面的來往關係。
互相向對方報復的行為,比喻針鋒相對地進行回擊。雙方用瞪眼、用牙齒咬人回擊對方。指對方使用什麼手段,就用什麼手段進行回擊。
《舊約全書·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chóu rén xiāng jiàn fèn wài yǎn míng
年級字:仇(P4) 人(P1) 相(P1) 見(P1) ,(P1) 分(P2) 外(P1) 眼(P1) 明(P1)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明·施耐庵《水滸傳》六十八回:“燕青牽了那匹千里龍駒,徑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tiān dī wú chǔ yǎn kōng wú wù
年級字:天(P1) 低(P2) 吳(P6+) 楚(P2) ,(P1) 眼(P1) 空(P1) 無(P2) 物(P1)
吳楚:泛指長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遠越覺得天下垂,除見蒼天之外,空無所有。現也比喻一無所見。
元·薩都刺《念奴嬌·登石頭城》詞:“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ěr wén shì xū yǎn guān wéi shí
年級字:耳(P1) 聞(P2) 是(P1) 虛(P4) ,(P1) 眼(P1) 觀(P2) 爲(P2) 實(P1)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爲信,只有親眼看到的纔是真實可靠的。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爲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於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不遲。”
yǎn guān sì lù ěr tīng bā fāng
年級字:眼(P1) 觀(P2) 四(P1) 路(P1) ,(P1) 耳(P1) 聽(P1) 八(P1) 方(P1)
清·文康《新兒女英雄傳》:“強盜的本領,講的是觀六路,耳聽八方。”
yǎn guān sì chù ěr tīng bā fāng
年級字:眼(P1) 觀(P2) 四(P1) 處(P2) ,(P1) 耳(P1) 聽(P1) 八(P1) 方(P1)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爲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chóu rén xiāng jiàn fèn wài yǎn zhēng
年級字:仇(P4) 人(P1) 相(P1) 見(P1) ,(P1) 分(P2) 外(P1) 眼(P1) 睜(P4)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相公所見極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睜,這幾日何如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