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官(P2) 官(P2) 相(P1) 爲(P2)
官官相衛,
官官相護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你都官官相為倚親屬,更做道國戚皇族。」
年級字:聲(P1) 氣(P1) 相(P1) 投(P3)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知知音。”
年級字:踵(P0) 趾(P5) 相(P1) 接(P2)
楊天石《黃遵憲》:“黃遵憲盛讚他們‘前仆後起,踵趾相接,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年級字:聖(P4) 君(P2) 賢(P4) 相(P1)
聖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輔弼之臣,後專指宰相。
《荀子·富國》:“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聖君賢相之事也。”
年級字:鱗(P4) 次(P1) 相(P1) 比(P1)
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同“鱗次櫛比”。
年級字:鷗(P3) 水(P1) 相(P1) 依(P2)
年級字:杖(P2) 履(P6) 相(P1) 從(P1)
宋蘇軾《和<貧士>》之七:“門生與兒子,杖履聊相從。”
年級字:相(P1) 逢(P4) 狹(P4) 路(P1)
在狹窄的道路上相遇。比喻仇人相遇,互不兼容。亦作“狹路相逢”。
年級字:金(P1) 相(P1) 玉(P1) 振(P2)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質”。
年級字:同(P1) 業(P2) 相(P1) 仇(P4)
年級字:梁(P5) 孟(P5) 相(P1) 敬(P2)
原指東漢時期梁鴻與妻子孟光相互敬愛。後泛指夫婦相敬。
《後漢書·梁鴻傳》:“每歸,妻爲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年級字:交(P1) 相(P1) 輝(P3) 映(P3)
年級字:五(P1) 色(P1) 相(P1) 宣(P4)
《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
年級字:言(P1) 行(P1) 相(P1) 顧(P3)
年級字:兵(P3) 戎(P6+) 相(P1) 見(P1)
吳晗《朱元璋傳》第三章二:“從至正十六年起,張士誠和朱元璋兵戎相見,大小數百戰,互有勝負。”
年級字:指(P2) 囷(P0) 相(P1) 贈(P5)
囷:圓形的穀倉。指着穀倉裏的糧食,表示要捐贈給他人。形容慷慨資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贈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寬心住數日,待江北探細的回,別有區處。’”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衛(P4)
年級字:反(P1) 戈(P0) 相(P1) 向(P1)
戈:古代的兵器;向:對着。掉轉兵器,相與對立。比喻幫助敵人反對自己。
年級字:入(P1) 骨(P2) 相(P1) 思(P2)
五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年級字:守(P2) 望(P2) 相(P1) 助(P1)
守望:防守瞭望。爲了對付來犯的敵人或意外的災禍,鄰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年級字:倒(P2) 相(P1) 迎(P2)
屣:鞋。古人家居脫鞋席地而坐,爭於迎客,將鞋穿倒。形容熱情歡迎賓客。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聞粲在門,倒屣迎之,”
年級字:交(P1) 臂(P2) 相(P1) 失(P2)
年級字:真(P1) 相(P1) 大(P1) 白(P1)
經過公安幹警一個多月的嚴密偵察,這樁案件終於真相大白。
年級字:口(P1) 耳(P1) 相(P1) 傳(P2)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口耳相傳,或逮後世。”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應(P2)
頭和尾相互接應。指作戰相互接應。也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年級字:素(P4) 不(P1) 相(P1) 識(P2)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我與你素不相識,一旦爲你寄書,因而戲言,豈意遂爲眷屬。”
年級字:腹(P4) 心(P1) 相(P1) 照(P2)
腹心:內心;照:映照,見。以真心相見。比喻彼此很知心,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只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年級字:同(P1) 類(P3) 相(P1) 從(P1)
年級字:骨(P2) 肉(P1) 相(P1) 連(P1)
象骨頭和肉一樣互相連接着。比喻關係非常密切,不可分離。
《管子·輕重丁》:“故桓公推仁立義,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親,國無饑民。”
年級字:另(P2) 眼(P1) 相(P1) 看(P1)
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指看待某個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視的人得到重視。
明·無名氏《霞箋記·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實有冤苦在心。”
年級字:相(P1) 時(P1) 而(P1) 動(P1)
《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年級字:面(P1) 面(P1) 相(P1) 看(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零五回:“這一言不打緊,唬得賈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處動手。”
年級字:道(P1) 不(P1) 相(P1) 謀(P4)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
年級字:銖(P0) 兩(P1) 相(P1) 稱(P2)
茅盾《大題小解》:“於是指出何者爲適如其分,銖兩相稱,何者被強調了非特殊點而忽略了特殊點,何者甚至被拉扯爲‘四不像’。“
年級字:不(P1) 盡(P3) 相(P1) 同(P1)
詞性:形容詞
「不盡」- 全部的意思。
完全不同,很難比較的含義。
年級字:官(P2) 官(P2) 相(P1) 護(P2)
官官相為、官官相護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好也,你兩個官官相為我死也!”
年級字:相(P1) 關(P2) 條(P1) 款(P5)
詞性:名詞
在一份協議中,包括了多項要求和限制 (泛稱「條款」),它們都構成整份協議的一部份 (「相關」的含意),形容彼此的關係非常密切。
年級字:雞(P1) 犬(P1) 相(P1) 聞(P2)
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年級字:相(P1) 危(P3)
北齊·魏收《爲東魏檄樑文》:“鷸蚌相危,我乘其弊。”
年級字:互(P2) 相(P1) 包(P1) 容(P2)
詞性:動詞
年級字:相(P1) 形(P2) 見(P1) 拙(P5)
年級字:相(P1) 門(P1) 有(P1) 相(P1)
《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年級字:相(P1) 逢(P4) 恨(P4) 晚(P1)
年級字:脣(P3) 輔(P5) 相(P1) 連(P1)
年級字:刮(P5) 目(P1) 相(P1) 見(P1)
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同“刮目相待”。
年級字:表(P2) 裏(P1) 相(P1) 應(P2)
《漢書·燕刺王劉旦傳》:“非以中外有人,表裏相應故邪?”
年級字:遙(P3) 相(P1) 呼(P2) 應(P2)
《清史稿·許友信傳》:“且鄭成功出沒閩、浙,奉其僞號,遙相應和,聲勢頗張。”
年級字:兩(P1) 瞽(P0) 相(P1) 扶(P3)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五:“兩瞽相扶,不傷牆木,不陷井穽,則其幸也。”
年級字:邂(P0) 相(P1) 遇(P2)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年級字:相(P1) 視(P1) 而(P1) 笑(P1)
雙方互相看着,發出會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態。
年級字:兩(P1) 虎(P1) 相(P1) 爭(P2)
《戰國策·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
年級字:以(P1) 毛(P1) 相(P1) 馬(P1)
根據毛色判斷馬的優劣。比喻從表面上看問題,其所得認識往往與實際不符。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
年級字:相(P1) 沿(P2) 成(P1) 俗(P2)
年級字:趾(P5) 踵(P0) 相(P1) 錯(P1)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革命製造廠》:“棄家逃威,望門投止者,趾踵相錯。”
年級字:相(P1) 安(P1) 無(P2) 事(P1)
相:互相;安:安穩。指彼此相處沒有什麼爭執或衝突,還過得去。
宋·鄧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間相安無事者,固不得無吏,而爲員不多。”
年級字:同(P1) 美(P1) 相(P1) 妒(P4)
《素書·安體》:“同美相妒,女則武后、韋庶人、蕭良娣是也;男則趙高、李斯是也。”
年級字:白(P1) 首(P1) 相(P1) 莊(P2)
明·沈德符《野獲編·勳戚·懼內》:“近年吳中申王二相公,亦於夫人白首相莊,不敢有二色。”
年級字:相(P1) 見(P1) 恨(P4) 晚(P1)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天子召見三人,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
年級字:相(P1) 沿(P2) 成(P1) 習(P1)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對(P1)
年級字:相(P1) 得(P1) 甚(P4) 歡(P1)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爲引重,其遊如父子然,相得甚歡。”
年級字:休(P1) 相(P1) 關(P2)
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爲晉休慼,不背本也。”
年級字:冠(P5) 蓋(P2) 相(P1) 望(P2)
冠蓋:指仁宦的冠服和車蓋,用作官員代稱;相望:互相看得見。形容政府的使節或官員往來不絕。
《戰國策·魏策四》:“齊楚約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秦救不出。”
年級字:相(P1) 機(P2) 行(P1) 事(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二回:“如此依計,往花榮軍前,密傳將令,相機行事。”
年級字:皮(P1) 相(P1) 之(P2) 見(P1)
郭沫若《<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這種皮相之見,不識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年級字:相(P1) 女(P1) 配(P3) 夫(P2)
明·周楫《西湖二集·月下老錯配本屬前緣》:“竊以因材而篤,乃天道之常,相女配夫,實人事之正。”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弔(P0)
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弔,五情愧郝。”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年級字:相(P1) 繼(P3)
舳:船尾。艫:船頭。指船首尾相接,數量很多。亦作“舳艫相接”。
年級字:刮(P5) 目(P1) 相(P1) 待(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刮目相看傳説呂蒙年少時學識尚淺,後來從軍獲得晉升,後來得到孫權鼓勵,勤奮讀書,成為一位智勇相傳的名將,令人不再用從前的眼光去小看他。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年級字:表(P2) 裏(P1) 相(P1) 依(P2)
《資治通鑑·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晉者,齊楚之藩蔽,齊楚者,三晉之根柢;形勢相資,表裏相依。”
年級字:同(P1) 敝(P0) 相(P1) 濟(P4)
年級字:三(P1) 旨(P2) 相(P1) 公(P1)
《宋史·王圭傳》:“以其上殿進呈,曰取聖旨;上可否訖,雲領聖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聖旨也。”
年級字:惺(P0) 惺(P0) 相(P1) 惜(P2)
詞性:形容詞
元·王實甫《西廂記》:“他若是共小生,廝覷定,隔牆兒酬和到天明,方通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年級字:血(P3) 肉(P1) 相(P1) 連(P1)
象血和肉一樣相互聯繫着。比喻關係十分密切,不可分離。
宋·洪邁《雷擊王四》:“趨視之,二百錢乃在其脅下皮內,與血肉相連。”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附(P2)
年級字:相(P1) 忍(P1) 爲(P2) 國(P1)
《左傳·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爲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焉用之。”
年級字:脈(P3) 脈(P3) 相(P1) 通(P3)
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人間的生活,都在這大機軸中息息相關,脈脈相通。”
年級字:阿(P2) 黨(P6) 相(P1) 為(P2)
阿黨:偏袒、偏私一方。為了謀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漢書·諸葛豐傳》:“今以四海之大,曾無伏節死誼之臣,率盡苟合取容,阿黨相為,念私門之利,忘國家之政。”
年級字:額(P3) 手(P1) 相(P1) 慶(P2)
清·王韜《淞濱瑣話·盧雙月》:“泥金高揭,鄰里喧譁,擠庭下幾滿。喜極入告,額手相慶。”
年級字:魚(P1) 水(P1) 相(P1) 歡(P1)
明·沈仕《新水令·閨情》套曲:“着甚來由,曉夜無休,又不是魚水相歡,膠漆相投。”
年級字:自(P1) 相(P1) 魚(P1) 肉(P1)
《晉書·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授之與我。”
年級字:反(P1) 唇(P3) 相(P1) 稽(P4)
反唇:回嘴、頂嘴;稽:計較。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責問對方。
《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年級字:項(P3) 背(P1) 相(P1) 望(P2)
項:頸項。原指前後相顧。後多形容行人擁擠,接連不斷。
年級字:以(P1) 類(P3) 相(P1) 從(P1)
《荀子·正論》:“故象刑殆非生於治古,並起於亂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職、賞慶、刑罰皆報也,以類相從者也。”
年級字:降(P2) 心(P1) 相(P1) 從(P1)
《左傳·隱公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謁焉,如舊婚媾,其能降以相從也。”
年級字:同(P1) 聲(P1) 相(P1) 求(P2)
年級字:伴(P2) 食(P1) 宰(P5) 相(P1)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飯。用來諷刺無所作爲,不稱職的官員。
《舊唐書·盧懷慎傳》:“開元三年,遷黃門監。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爲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年級字:踵(P0) 跡(P2) 相(P1) 接(P2)
謂腳跡相連。形容人數衆多,接連不斷。同“踵趾相接”。
清·昭槤《嘯亭雜錄·樑提督》:“自叢嵐疊嶂間以刀掘路,士卒各懷一鐵釘,踵跡相接,攀釘而上。”
年級字:相(P1) 對(P1) 無(P2) 言(P1)
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詞:“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年級字:另(P2) 眼(P1) 相(P1) 待(P3)
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指看待某個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視的人得到重視。
明·無名氏《霞箋記·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實有冤苦在心。”
年級字:異(P3) 地(P1) 相(P1) 逢(P4)
唐·李鹹用《春日喜逢鄉人劉鬆》詩:“故人不見五春風,異地相逢嶽影中。”
年級字:刻(P2) 骨(P2) 相(P1) 思(P2)
五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年級字:衆(P3) 口(P1) 相(P1) 傳(P2)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禮部的調查毫無結果,於是只能回奏:當時衆口相傳,首先訛傳者無法查明。”
年級字:赤(P3) 誠(P2) 相(P1) 待(P3)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這所剩的數千飢餓疲憊之師因感學生一片忠君愛國之心和平日赤誠相待,暫時不忍離去,勉強可以一戰。”
年級字:山(P1) 水(P1) 相(P1) 連(P1)
年級字:相(P1) 投(P3)
《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
年級字:陳(P2) 陳(P2) 相(P1) 因(P1)
陳:舊;因:沿襲。原指皇倉之糧逐年增加,陳糧上壓陳糧。後多比喻沿襲老一套,無創造革新。
《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年級字:相(P1) 知(P1) 恨(P4) 晚(P1)
相知:相互瞭解。認識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引爲重,其遊如父子然。相得甚歡,無厭,恨相知晚也。”
年級字:自(P1) 相(P1) 水(P1) 火(P1)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年級字:相(P1) 去(P1) 懸(P5) 殊(P3)
年級字:兩(P1) 相(P1) 情(P2) 原(P1)
年級字:各(P1) 不(P1) 相(P1) 謀(P4)
謀:商量,計義。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事,不互相商量。
《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
年級字:疾(P2) 病(P2) 相(P1) 扶(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有病的互相扶助。
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年級字:拔(P4) 刀(P1) 相(P1) 助(P1)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師曰:‘路見不平,所以按劍。’”
年級字:相(P1) 鼠(P4) 有(P1) 皮(P1)
相:視。看看老鼠尚且還有皮。舊指人須知廉恥,要講禮義。
《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通“義”);人而無儀,不死何爲!”
年級字:凶(P3) 相(P1) 畢(P3) 露(P2)
畢:盡,全。兇惡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來。指原來偽裝和善,遇事就露出了本相。
年級字:口(P1) 耳(P1) 相(P1) 承(P4)
年級字:不(P1) 相(P1) 上(P1) 下(P1)
唐·陸龜蒙《蠹化》:“翳葉仰齧,如飢蠶之速,不相上下。”
年級字:奔(P3) 走(P1) 相(P1) 告(P1)
年級字:相(P1) 忘(P2) 形(P2) 骸(P0)
年級字:脣(P3) 齒(P3) 相(P1) 須(P4)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四海冶》:“宣鎮東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鎮、黃花鎮界。四海冶正直黃花鎮北,適當山陵後背,乃脣齒相須之地。”
年級字:阿(P2) 黨(P6) 相(P1) 爲(P2)
阿黨:偏袒、偏私一方。爲了謀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漢書·諸葛豐傳》:“今以四海之大,曾無伏節死誼之臣,率盡苟合取容,阿黨相爲,念私門之利,忘國家之政。”
年級字:表(P2) 裏(P1) 相(P1) 符(P2)
明·方孝孺《五待制私謚議》:“惟三代之學,本諸身心,著於行事,發於文辭,表裏相符,華質不爽。”
年級字:相(P1) 持(P4)
《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翁得而並禽之。”
年級字:相(P1) 關(P2) 數(P2) 據(P4)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
互聯網常用語有關連或同類型並以科學實驗、檢驗、統計等所獲得的和用於科學研究、技術設計、查證、決策等的數值。
相: 相同、相似、相連。
關: 關係、關連。
數: 數字、數碼。
據: 依據、通過實驗所得的證據。
「數據」科學實驗、檢驗、統計等所獲得的和用於科學研究、技術設計、查證、決策等的數值。「相關」有關係的,有共同特性的。
與某種事情有關係和存在的各項數據。
年級字:雞(P1) 相(P1) 爭(P2)
戰國·楚·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年級字:鹽(P4) 梅(P2) 相(P1) 成(P1)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竊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養,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毀,固欲起而救亂;思冠冕裂,又恐因而階亂,故水火相濟,鹽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年級字:趾(P5) 踵(P0) 相(P1) 接(P2)
梁啓超《變法通議·論師範》:“此外握風氣之權者,爲書院山長,爲蒙館學究,車載斗量,趾踵相接。”
年級字:無(P2) 相(P1) 無(P2) 作(P2)
年級字:兩(P1) 相(P1) 情(P2) 願(P3)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回:“太公,你也是個癡漢,既然不兩相情願,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年級字:相(P1) 持(P4)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後把兩個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年級字:面(P1) 面(P1) 相(P1) 睹(P5)
《清平山堂語本·快嘴李翠蓮記》:“諸親九眷面面相睹,無不失驚。”
年級字:皮(P1) 相(P1) 之(P2) 談(P2)
朱自清《經典常談·詩》:“鍾嶸說他“源出於《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談。”
年級字:利(P2) 害(P1) 相(P1) 關(P2)
年級字:七(P1) 相(P1) 五(P1) 公(P1)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爲公。”
年級字:不(P1) 相(P1) 聞(P2) 問(P1)
《漢書·嚴助傳》:“於是拜爲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
年級字:十(P1) 口(P1) 相(P1) 傳(P2)
年級字:竭(P6) 誠(P2) 相(P1) 待(P3)
詞性:形容詞
竭誠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年級字:吉(P1) 人(P1) 天(P1) 相(P1)
吉人:善人;相:幫助,保佑。迷信的人認爲好人會得到天的幫助。多用作對別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難、不幸的安慰話。
《左傳·宣公三年》:“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晉楚唯天所相,不可與爭。”
年級字:反(P1) 脣(P3) 相(P1) 譏(P4)
反脣:回嘴、頂嘴。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譏諷對方。
《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說(悅),則反脣而相稽。”
年級字:冤(P5) 冤(P5) 相(P1) 報(P2)
冤:冤仇;報:報復,報應。佛家語,認爲冤仇總會有報應。
元·無名氏《貨郎擔》第四折:“又誰知蒼天有眼,偏爭他來早來遲,到今日冤冤相報,解愁眉頓作歡眉。”
年級字:衣(P1) 相(P1) 傳(P2)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舊唐書·神秀傳》:“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年級字:相(P1) 形(P2) 失(P2) 色(P1)
失色:失去光彩。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得大大不如。
秦牧《在仙人掌叢生的地方》:“仙人掌終於鍛鍊出現在這樣一種使普通植物爲之相形失色的倔強性格和卓特風貌。”
年級字:相(P1) 因(P1) 相(P1) 生(P1)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援(P5)
年級字:將(P3) 相(P1) 之(P2) 器(P2)
將:將帥;相:宰相;器:度量,才幹。有擔任將帥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後漢書·賈復傳》:“賈君之容貌、志氣如此,而勤於學,將相之器也。”
年級字:解(P2) 囊(P5) 相(P1) 助(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常見詞組慷慨解囊以財物幫助別人。
明·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嶽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爲王所式憑。
年級字:道(P1) 相(P1) 屬(P4)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時遭飢歲,疾疫流行,醫療無功,道殣相屬。”
年級字:格(P2) 不(P1) 相(P1) 入(P1)
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如果專是請教別人,則各人的嗜好不同,總是格不相入的。”
年級字:針(P2) 鋒(P3) 相(P1) 對(P1)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在策略、論點及行動方式等方面尖銳對立。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年級字:骨(P2) 肉(P1) 相(P1) 殘(P5)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仲弓曰:‘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
年級字:相(P1) 習(P1) 成(P1) 風(P1)
習:習慣。指都習慣於某種做法或看法,而成爲一種風習。
宋·高登《高東溪集·蔽主下》:“各挾所能以媒進,阿諛軟熟,相習成風。”
年級字:亥(P0) 豕(P0) 相(P1) 望(P2)
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一》:“吳興淩氏諸刻,急於成書射利,又慳於倩人編摩,其間亥豕相望,何怪其然?”
年級字:相(P1) 切(P2) 相(P1) 磋(P4)
年級字:鼓(P2) 旗(P3) 相(P1) 當(P2)
兩軍對敵;對抗。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同“旗鼓相當”。
《後漢書·隗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鼓旗相當。”
年級字:面(P1) 面(P1) 相(P1) 窺(P6)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頭各處追問,人人不曉,個個驚疑。麝月等回來,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窺。”
年級字:言(P1) 行(P1) 相(P1) 符(P2)
南朝·梁簡文帝《與劉孝儀令》:“言行相符,始終如一。”
年級字:食(P1) 宿(P3) 相(P1) 兼(P3)
漢·應劭《風俗通·兩袒》:“齊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難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兩袒,怪問其故。雲:‘欲東家食,西家宿。’”
年級字:相(P1) 失(P2) 交(P1) 臂(P2)
年級字:相(P1) 莊(P2) 如(P2) 賓(P3)
清·餘懷《班橋雜記·麗品》:“苟兒心之所好,雖相莊如賓,性與之洽也。”
年級字:踵(P0) 足(P1) 相(P1) 接(P2)
謂腳跡相連。形容人數衆多,接連不斷。同“踵趾相接”。
明·張居正《答列卿毛介川書》:“今之士大夫,冠纓相摩,踵足相接,一時號爲交遊者,蓋不少矣。”
年級字:得(P1) 失(P2) 相(P1) 半(P1)
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不相上下。
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全琮傳》:“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得謂全哉?”
年級字:大(P1) 相(P1) 徑(P4) 庭(P2)
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莊子·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年級字:同(P1) 氣(P1) 相(P1) 求(P2)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年級字:反(P1) 脣(P3) 相(P1) 稽(P4)
反脣:回嘴、頂嘴;稽:計較。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責問對方。
《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說(悅),則反脣而相稽。”
年級字:相(P1) 以(P1) 溼(P3)
彼此以呼出的氣溼潤對方。後比喻在困難時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幫助。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氣相溼。”
年級字:名(P2) 實(P1) 相(P1) 副(P4)
漢·陸粹《爲曹公與孔融書》:“昔國家東遷,文舉盛嘆鴻豫名實相副,綜達經學,出於鄭玄,又明《司馬法》;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
年級字:息(P1) 息(P1) 相(P1) 關(P2)
息:呼吸時進出的氣。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係非常密切。
年級字:王(P1) 侯(P5) 將(P3) 相(P1)
《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隨(P3)
象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親密,經常在一起。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弔,五情愧郝。”唐·崔峒《江上書懷》:“胡越書難到,存亡夢豈知。登高回首罷,形影自相隨。”
年級字:痛(P2) 癢(P4) 相(P1) 關(P2)
明·楊士聰《玉堂薈記》:“外而督託,內而各部,無一刻不痛癢相關,凡奏疏所不能及者,竿牘往來,罔非至計。”
年級字:枝(P1) 葉(P1) 相(P1) 持(P4)
《漢書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後,日以陵夷,至虎厄漚河洛之間,分爲二周圍……既於王赧,降爲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絕於天下,沿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無主,三十餘年。”
年級字:言(P1) 行(P1) 相(P1) 副(P4)
《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年級字:聞(P2) 聲(P1) 相(P1) 思(P2)
《鬼谷子·內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年級字:帝(P3) 王(P1) 將(P3) 相(P1)
《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日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年級字:青(P1) 眼(P1) 相(P1) 看(P1)
青眼:眼睛正視,黑眼珠在中間,比喻對人尊重或喜歡。形容以看得起的態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年級字:括(P3) 目(P1) 相(P1) 待(P3)
年級字:烽(P5) 火(P1) 相(P1) 連(P1)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指邊防常抓不懈,比喻戰火不斷。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三》:“部曲相保,塹壘木樵,便兵飾弩,烽火相連。”
年級字:道(P1) 相(P1) 望(P2)
《左傳·昭公二年》:“宮室茲侈,道殣相望。” 漢·劉向《新序·善謀下》:“相攻擊十年,兵凋民勞,百姓空虛,道殣想望,槥車相屬,寇盜滿山,天下搖動。”
年級字:萍(P5) 水(P1) 相(P1) 逢(P4)
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唐·王勃《滕王閣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年級字:緩(P4) 急(P1) 相(P1) 濟(P4)
緩:和緩,舒緩;急:危急,急迫。不論在平時還是在緊急之時都給予幫助。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朋友本來有通財方義,何況我們世交,這緩急相濟,理是平常的事了。”
年級字:舉(P2) 手(P1) 相(P1) 慶(P2)
明·劉基《甘露頌》序:“羣臣莫不欣擇,百姓莫不蹈舞,舉手相慶。”
年級字:出(P1) 入(P1) 將(P3) 相(P1)
宋·歐陽修《相州盡錦堂記》:“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
年級字:口(P1) 口(P1) 相(P1) 傳(P2)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第七十二卷:“經雲:‘知白守黑,神明自來。’是知玄爲萬物母,聖人祕之,不形文字,口口相傳。”
年級字:相(P1) 輔(P5) 而(P1) 行(P1)
明·張岱《曆書眼序》:“諏日者與推命者必相輔而行,而後兩者之說始得無蔽。”
年級字:相(P1) 敬(P2) 如(P2) 賓(P3)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 之,敬 ,相待如賓。”
年級字:禍(P4) 福(P1) 相(P1) 依(P2)
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年級字:窮(P3) 形(P2) 盡(P3) 相(P1)
晉·陸機《文賦》:“雖離方而遁員,期窮形而盡相。”
年級字:教(P1) 學(P1) 相(P1) 長(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年級字:相(P1) 去(P1) 幾(P1) 何(P1)
去:距離;幾何:多少。彼此之間相關多遠呢?表示差別不大。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年級字:心(P1) 心(P1) 相(P1) 印(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瞭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黃櫱傳心法要》:“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年級字:反(P1) 唇(P3) 相(P1) 譏(P4)
反唇:回嘴、頂嘴。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譏諷對方。
《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年級字:意(P1) 氣(P1) 相(P1) 得(P1)
唐·李百藥《北齊書·高乾傳》:“魏領軍元叉,權重當世,以意氣相得,接乾甚厚。”
年級字:肩(P3) 背(P1) 相(P1) 望(P2)
年級字:相(P1) 與(P2) 爲(P2) 一(P1)
漢·賈誼《過秦論》:“諸侯恐懼,同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爲一。”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謂之性情,性情相與爲一瞑,情亦性也,謂性已善,奈其情何?”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助(P1)
指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亦作“同惡相恤”。
年級字:相(P1) 忍(P1) 為(P2) 國(P1)
《左傳·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焉用之。”
年級字:相(P1) 提(P2) 並(P2) 論(P2)
相提:相對照;並:齊。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並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求(P2)
《左傳·昭公十三年》:“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
年級字:相(P1) 得(P1) 益(P2) 章(P3)
年級字:面(P1) 面(P1) 相(P1)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們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說話。
明·張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臥,懊喪此來,面面相覷而已。”
年級字:同(P1) 病(P2) 相(P1) 憐(P2)
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年級字:禍(P4) 福(P1) 相(P1) 兮(P1)
語出老子,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依。是福還是禍很難界定,可以相互轉換。
年級字:短(P2) 兵(P3) 相(P1) 接(P2)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鬥爭。
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車錯轂兮短兵接。”
年級字:赤(P3) 心(P1) 相(P1) 待(P3)
元·喬夢符《兩世姻緣》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年級字:兩(P1) 虎(P1) 相(P1) 鬥(P2)
《戰國策·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
年級字:真(P1) 相(P1) 畢(P3) 露(P2)
年級字:呼(P2) 吸(P2) 相(P1) 通(P3)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九:“猶臂指之相使,猶呼吸之相通也。”
年級字:踵(P0) 武(P2) 相(P1) 接(P2)
謂腳跡相連。形容人數衆多,接連不斷。同“踵趾相接”。
宋·陳亮《跋焦伯強帖》:“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髮絲粟之才,皆得以牽連成就,況且伯強之卓然能自見者乎!”
年級字:相(P1) 依(P2) 為(P2) 命(P3)
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
年級字:鴻(P6+) 案(P2) 相(P1) 莊(P2)
據《後漢書·逸民傳·梁鴻》載:“鴻家貧而有節操。妻孟光,有賢德。每食,光必對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鴻案相莊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年級字:肝(P4) 膽(P3) 相(P1) 照(P2)
宋·趙令畸《侯鯖錄》:“同心相親,照心照膽壽千春。”
年級字:一(P1) 脈(P3) 相(P1) 通(P3)
指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猶如一條脈絡貫穿下來可以互通。
魯迅《花邊文學·誰在沒落》:“倘說:中國畫和印象主義有一脈相通,那倒還說得下去的。”
年級字:盎(P6) 相(P1) 敲(P2)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一·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爲,無所涉於父母。”
年級字:冷(P2) 眼(P1) 相(P1) 待(P3)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二十回:“哪知太祖反冷眼相待,並不升賞。”
年級字:禍(P4) 福(P1) 相(P1) 生(P1)
年級字:安(P1) 危(P3) 相(P1) 易(P2)
《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微之可志也。”
年級字:相(P1) 安(P1) 相(P1) 受(P2)
年級字:相(P1) 濡(P0) 以(P1) 沫(P6)
濡:沾溼;沫:唾沫。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溼。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裏,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年級字:相(P1) 形(P2) 見(P1)
形:對照;絀:不夠,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他一個部曹,戴了個水晶頂子去當會辦,比着那紅藍色的頂子,未免相形見絀。”
年級字:和(P1) 睦(P5) 相(P1) 處(P2)
年級字:同(P1) 類(P3) 相(P1) 妒(P4)
年級字:相(P1) 驚(P2) 伯(P2) 有(P1)
伯有:春秋時鄭國大夫良霄的字,相傳他死後鬼魂作祟。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吊(P2)
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吊,五情愧郝。”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年級字:剛(P2) 柔(P3) 相(P1) 濟(P4)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依(P2)
①指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單無依。③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年級字:邂(P0) 相(P1) 逢(P4)
宋·周邦彥《應天長》詞:“長記那回時邂逅相逢,郊外駐油壁。”
年級字:互(P2) 相(P1) 推(P2) 諉(P0)
諉:也作“委”,推辭;推諉:把責任推給別人。彼此之間互相推託,誰也不願承擔責任。
明·李贄《焚書·因記往事》:“甚至互相推託,以爲能明哲。”
年級字:燕(P2) 雀(P3) 相(P1) 賀(P2)
燕雀因大廈落成有棲身之所而互相慶賀。後多用作祝賀新屋落成之語。
《淮南子·說林訓》:“湯沐具而蟣蝨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
年級字:一(P1) 相(P1) 情(P2) 願(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一廂情願指單方面的主觀想法或要求。
「一相」也作「一廂」屋兩則的房間,或一卡車廂。
「情願」心願。
金:王若虛《滹南遺老集》:「晏殊以爲柳勝韓,李叔又謂劉勝柳,所謂一相情願。」
年級字:相(P1) 鬥(P2)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要之蠻觸相爭,原無關於輕重,鷸蚌相鬥,要自互有損傷。”
年級字:寬(P2) 猛(P3) 相(P1) 濟(P4)
《左傳·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年級字:同(P1) 憂(P3) 相(P1) 救(P3)
年級字:漠(P5) 不(P1) 相(P1) 關(P2)
嚴復《有如三保》:“而洙泗之間,絃歌自若,一若漠不相關也者。”
年級字:表(P2) 裏(P1) 相(P1) 濟(P4)
表裏:指內外;濟:救助。原意是指內外互相庇護。後泛指內外互相救助。
晉·桓溫《辭參朝政疏》:“不有行者,誰捍牧圉,表裏相濟,實深實重。”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連(P1)
年級字:相(P1) 容(P2) 並(P2) 包(P1)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馳騖乎相容並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年級字:言(P1) 行(P1) 相(P1) 詭(P5)
年級字:狗(P2) 相(P1) 屬(P4)
唐·崔倬《敘石幢事》:“倬自幼學慕習魯公書法……惜奇高蹤堙沒,遂命攻治其傷殘,補續其次,雖真贗懸越,貂狗相屬,且復瞻仰魯公遺文,昭示於後矣。”
年級字:紅(P1) 豆(P1) 相(P1) 思(P2)
紅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徵愛情。比喻男女相思。
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年級字:一(P1) 脈(P3) 相(P1) 承(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批某種思想、行爲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係。
聞一多《四傑》:“如果我們再知道他們是好到如之問《祭楊盈川文》所說的那程度,我們便更能瞭然於王、楊與沈、宋所以是一脈相承之故。”
年級字:拔(P4) 刀(P1) 相(P1) 向(P1)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鬧到揚眉裂眥拔刀相向起來。”
年級字:唇(P3) 齒(P3) 相(P1) 依(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唇亡齒寒象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係密切,相互依靠。
《三國志·魏書·鮑勳傳》:“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年級字:各(P1) 不(P1) 相(P1) 讓(P2)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三章:“於是兩方明爭暗鬥,各不相讓,一天利(歷)害一天。”
年級字:相(P1) 親(P1) 相(P1) 愛(P1)
明·王世貞《鳴鳳記·拜謁忠靈》:“與嚴家大相自幼往往來來,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親相愛,就是一個人相交,不放下懷。”
年級字:相(P1) 依(P2) 爲(P2) 命(P3)
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爲命。”
年級字:私(P3) 相(P1) 授(P4) 受(P2)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與蔣明府論優免事宜》:“況莊田昔系西寧,今歸陽武,果欽賜也,其敢私相授受。”
年級字:相(P1) 得(P1) 益(P2) 彰(P6)
相行:互相配合、映襯;益:更加;彰:顯著。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彰)。”
年級字:三(P1) 相(P1) 電(P2) 流(P1)
通過三根導線,每根導線作爲其他兩根的回路,其三個分量的相位差依次爲一個周期的三分之一或120°位相角的電流。
年級字:相(P1) 視(P1) 莫(P2) 逆(P6)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 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於心。
《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爲首,以生爲脊,以死爲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爲友。”
年級字:浪(P1) 子(P1) 宰(P5) 相(P1)
《三朝北盟會編》:“邦彥嘗自言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而都人亦呼季彥爲浪子宰相。”
年級字:代(P2) 代(P2) 相(P1) 傳(P2)
我們一定要將林州人民戰天鬥地、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
年級字:乞(P1) 窮(P3) 儉(P3) 相(P1)
年級字:官(P2) 官(P2) 相(P1) 衛(P4)
官官相為、官官相護趙樹理《李有才板話》七:「老秦覺着這一下不只惹了禍,又連累了鄰居。他以爲自古‘官官相衛,老楊同志要是回到村公所一說,馬上就不得了。」
年級字:自(P1) 相(P1) 殘(P5) 害(P1)
《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爲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年級字:大(P1) 相(P1) 逕(P0) 庭(P2)
清·厲鶚《<江西詩社宗派圖錄>跋》:“嗟呼!幾何不與呂公論世尚友之旨大相逕庭也哉!”
年級字:楚(P2) 囚(P4) 相(P1) 對(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周顗)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年級字:相(P1) 爭(P2)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年級字:恨(P4) 相(P1) 見(P1) 晚(P1)
後悔彼此建立友誼太遲了。形容新結交而感情深厚。同“恨相知晚”。
宋·文天祥《與山人黎端吉序》:“與癡兒說夢,終日悶悶,使人慾索枕僵臥。明者了了,不逾頃刻能解人數百年中事,恨相見晚矣。”
年級字:素(P4) 不(P1) 相(P1) 能(P1)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欒桓子娶於範宣子,生懷子,範鞅以其亡也,怨欒氏,故與欒盈爲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後漢書·吳漢傳》:“子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談,不爲之備,終受制矣。”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繼(P3)
年級字:一(P1) 脈(P3) 相(P1) 傳(P2)
一脈:一個血統。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批某種思想、行爲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係。
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三》:“北京的流言報,是從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章士釗‘整頓學風’以還,一脈相傳,歷來如此的。”
年級字:兇(P3) 相(P1) 畢(P3) 露(P2)
畢:盡,全。兇惡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來。指原來僞裝和善,遇事就露出了本相。
年級字:積(P3) 不(P1) 相(P1) 能(P1)
《後漢書·吳漢傳》:“子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談,不爲之備,終受制矣。”
年級字:話(P1) 不(P1) 相(P1) 投(P3)
年級字:相(P1) 帥(P0) 成(P1) 風(P1)
年級字:同(P1) 類(P3) 相(P1) 求(P2)
年級字:相(P1) 輔(P5) 相(P1) 成(P1)
輔:輔助。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學習和複習,是用以掌握知識和鞏固知識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年級字:山(P1) 中(P1) 宰(P5) 相(P1)
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屢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們稱他爲“山中宰相”。比喻隱居的高賢。
《南史·陶弘景傳》:“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爲山中宰相。”
年級字:道(P1) 相(P1) 枕(P5)
鄭觀應《救時揭要·救濟速報》:“明年大飢,道殣相枕,張罄家以糜粥濟之,活者萬計。”
年級字:刮(P5) 目(P1) 相(P1) 看(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另眼相看傳説呂蒙年少時學識尚淺,後來從軍獲得晉升,後來得到孫權鼓勵,勤奮讀書,成為一位智勇相傳的名將,令人不再用從前的眼光去小看他。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年級字:心(P1) 口(P1) 相(P1) 應(P2)
年級字:白(P1) 首(P1) 相(P1) 知(P1)
明·孫仁儒《東郭記·頑夫廉》:“君家朋友何須道,翻騰雲雨都常套,抵多少白髮相知,按劍同袍。”
年級字:相(P1) 煎(P3) 何(P1) 急(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年級字:蠻(P6) 觸(P6) 相(P1) 爭(P2)
蠻觸:蠻氏、觸氏,《莊子》寓言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年級字:玉(P1) 石(P1) 相(P1) 揉(P5)
《孔叢子·對魏王》:“駑驥同轅,伯樂爲之諮嗟;玉石相揉,和氏爲之嘆息。”
年級字:臭(P3) 味(P2) 相(P1) 投(P3)
臭味:氣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風、興趣等相同,很合得來(常指壞的)。
《左傳·襄公八年》:“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漢·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親昭朋徒、臭味相與,大會而葬之。”
年級字:氣(P1) 誼(P3) 相(P1) 投(P3)
年級字:推(P2) 誠(P2) 相(P1) 見(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臣與蜀主,推誠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殺臣之家小也。”
年級字:相(P1) 機(P2) 而(P1) 動(P1)
《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年級字:氣(P1) 義(P3) 相(P1) 投(P3)
年級字:自(P1) 相(P1) 矛(P3) 盾(P3)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年級字:相(P1) 生(P1) 相(P1)
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互相生髮以互相剋制的關係。後引申爲一般物質之間的辯證關係。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十六:“便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剋。”
年級字:白(P1) 衣(P1) 宰(P5) 相(P1)
《新唐書·令狐滈傳》:“且滈居當時,謂之‘白衣宰相’。滈未嘗舉進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謂無解及第,不已罔乎?”
年級字:相(P1) 待(P3) 如(P2) 賓(P3)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年級字:心(P1) 手(P1) 相(P1) 應(P2)
《南史·蕭子云傳》:“筆力勁駿,心手相應,巧逾杜度,美過崔寔,當與元常並驅爭先。”
年級字:不(P1) 相(P1) 問(P1) 聞(P2)
年級字:箕(P6+) 裘(P0) 相(P1) 繼(P3)
年級字:本(P2) 相(P1) 畢(P3) 露(P2)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第三種人’杜衡輩,標榜超然,實爲羣醜,不即本相畢露,知恥者皆羞稱之,無待這裏多說了;就令自覺不懷他意,屹然中立如張岱者,其實也還是偏倚的。”
年級字:恩(P2) 恩(P2) 相(P1) 報(P2)
用恩惠報答恩惠;把有利於人的行爲回報給有恩於己的人。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湯我吃,我就好了……我會去救他,正是恩恩相報。”
年級字:有(P1) 無(P2) 相(P1) 通(P3)
宋·文天祥《劉定伯墓誌銘》:“朋友有無相通,急難於我乎赴。”
年級字:氣(P1) 味(P2) 相(P1) 投(P3)
氣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明·馮惟敏《天香引·送陳震南》:“氣味相投,風情迥別,議論通玄。”
年級字:相(P1) 顧(P3) 失(P2) 色(P1)
顧:看;失色:因驚恐而變了臉色。你看我,我看你,嚇得臉色都變了。
《舊五代史·周書·段希堯傳》:“使於吳越,及乘舟泛海,風濤暴起,楫師僕從,皆相顧失色。”
年級字:相(P1) 知(P1) 有(P1) 素(P4)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六回:“他人不必論,就是段芝泉等,隨從總統多年,相知有素,今日亦未免生疑。”
年級字:生(P1) 死(P3) 相(P1) 依(P2)
年級字:披(P2) 心(P1) 相(P1) 付(P2)
年級字:莊(P2) 嚴(P4) 寶(P2) 相(P1)
清·曾樸《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現出了莊嚴寶相,自然分外綢繆。從此月下花前,時相往來。”
年級字:似(P3) 曾(P2) 相(P1) 識(P2)
宋·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年級字:相(P1) 持(P4) 不(P1) 下(P1)
《史記·項羽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疲)轉漕。”
年級字:白(P1) 頭(P1) 相(P1) 守(P2)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頭相守,誰知奴今日死去也。”
年級字:金(P1) 相(P1) 玉(P1) 式(P2)
年級字:金(P1) 相(P1) 玉(P1) 質(P4)
漢·王逸《離騷序》:“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
年級字:犬(P1) 牙(P1) 相(P1) 錯(P1)
錯:交叉,錯雜。比喻交界線很曲折,象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也比喻情況複雜,雙方有多種因素參差交錯。
《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爲盤石宗也。”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濟(P4)
同惡:共同作惡的人;濟:助。壞人互相勾結,共同作惡。
《史記·吳王濞列傳》:“同惡相助,同好相留。”《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馬超成宜,同惡相濟。”
年級字:同(P1) 利(P2) 相(P1) 死(P3)
年級字:名(P2) 實(P1) 相(P1) 符(P2)
三國·曹操《與王修書》:“君澡身澡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爲世美談,名實相符,過人甚遠。”
年級字:相(P1) 吊(P2)
蟣:蝨的幼卵。吊:慰問。蟣和蝨相互憐憫。比喻自憐即將滅亡。
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湯沐具而蟣虱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
年級字:佛(P3) 眼(P1) 相(P1) 看(P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八:“你若和我好意,佛眼相看;若不好時,帶累一城百姓受苦,都死於非命。”
年級字:脣(P3) 齒(P3) 相(P1) 依(P2)
脣亡齒寒象嘴脣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係密切,相互依靠。
《三國志·魏書·鮑勳傳》:“蓋以吳、蜀脣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年級字:衣(P1) 相(P1) 傳(P2)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鉢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舊唐書·神秀傳》:“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雲自釋迦相傳,有衣鉢爲記,世相付授。”
年級字:相(P1) 去(P1) 無(P2) 幾(P1)
去:距離;無幾:沒有多少。指二者距離不遠或差別不大。
宋·蘇洵《嘉祐集·衡論下·田制》:“是今之稅與周之稅輕重之相去無幾也。”
年級字:相(P1) 貌(P2) 堂(P2) 堂(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
年級字:遙(P3) 遙(P3) 相(P1) 對(P1)
遠遠地對着。多形容兩樣事物的性質或形狀相類似,配得上。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六回:“兩邊行軍隊伍,已分爲甲乙兩壘,大家佔着一塊地面,作遙遙相對之勢。”
年級字:白(P1) 頭(P1) 相(P1) 併(P6)
明·馮夢龍《掛枝兒·木梳》:“木梳兒,我愛你齒牙乾淨……向妝臺設個誓:願得白頭相併!”
年級字:旗(P3) 鼓(P2) 相(P1) 當(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旗 : 旗幟、旗號。
鼓 : 戰鼓、擊鼓。
相: 相等、相對。
當: 當局、當前。
古時戰爭或競賽皆有代表自己部隊的旗幟,同時也會大力擊鼓以作激勵。形4兩方部隊的旗幟數目和戰鼓數目相等。
《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管輅》裴松之注引《輅別傳》:「(管輅)問(單)子春:『今欲與輅為對者,若府君四坐之士邪?』子春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
唐.楊炯〈從弟去溢墓志銘〉:「天下之寶,邦家之光。神鋒太峻,旗鼓相當。」
《新唐書.卷一一八.辛替否列傳》:「旗鼓相當,軍陣勢也;騰逐喧噪,戰爭象也。」
《明史.卷二一四.靳學顏列傳》:「夫陷鋒摧堅,旗鼓相當,兵之實也。」
清.查慎行〈虎林與同年許莘埜話舊時初自蜀歸〉詩四首之三:「旗鼓相當膽氣麤,生平事事不曾輸。」
《官場現形記》第三五回:「何孝先自辦此事以來,居然別開生路,與申大善士一幫,旗鼓相當,彼此各不相下。」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三.陳寶祠》:「予以杜郎入贅,勝負螟蛉,不意開罪封甥,禍不旋踵,……(氜聞之曰):『氜雖不敏,願與旗鼓相當,必不貽大人戚也。』」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三.韓昌黎詩》:「昌黎作〈雙鳥詩〉,喻己與東野一鳴,而萬物皆不敢出聲。東野詩亦云:『詩骨聳東野,詩濤湧退之。』居然旗鼓相當,不復謙讓。」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一.黃山谷詩》:「北宋詩推蘇、黃兩家,蓋才力雄厚,書卷繁富,實旗鼓相當,然其間亦自有優劣。」
《後漢書·隗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鼓旗相當。」
年級字:息(P1) 息(P1) 相(P1) 通(P3)
年級字:互(P2) 相(P1) 標(P2) 榜(P4)
《後漢書·黨錮傳序》:“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貢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爲之稱號。”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恤(P5)
指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同“同惡相助”。
年級字:相(P1) 映(P3) 成(P1) 趣(P3)
映:對照,映襯。相互襯托着,顯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秦牧《畫蛋·練功》:“中外美術史上有些事情,可以說常常相映成趣。”
年級字:休(P1) 戚(P5) 相(P1) 關(P2)
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國語·週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為晉休戚,不背本也。”
年級字:塤(P0) 篪(P0) 相(P1) 和(P1)
年級字:自(P1) 相(P1) 殘(P5) 殺(P4)
《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爲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年級字:以(P1) 沫(P6) 相(P1) 濡(P0)
沫:唾沫;濡:沾溼,溼潤。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溼。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裏,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
年級字:盎(P6) 相(P1) 擊(P3)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只就他夫妻三個這番外面情形講,此後自然該益發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幾分伉儷,把午間那番盎盂相擊化得水乳無痕。”
年級字:輔(P5) 牙(P1) 相(P1) 倚(P5)
《新唐書·藩鎮傳·李正己》:“本名懷玉,至是賜今名,遂有淄、青、齊、海、登、菜、沂、密、德、棣十州,與田承嗣、薛嵩、李寶臣、樑崇義輔牙相倚。”
年級字:不(P1) 相(P1) 為(P2) 謀(P4)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自(P1) 相(P1) 驚(P2) 擾(P3)
《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
年級字:自(P1) 相(P1) 驚(P2) 憂(P3)
《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
年級字:瓜(P1) 葛(P5) 相(P1) 連(P1)
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隨在別的物體上。①比喻輾轉攀連的社會關係。②比喻兩件事或兩個人相互牽聯的關係。
年級字:心(P1) 手(P1) 相(P1) 忘(P2)
年級字:遙(P3) 呼(P2) 相(P1) 應(P2)
年級字:恨(P4) 相(P1) 知(P1) 晚(P1)
恨:懊悔;相知:互相瞭解,感情很深。後悔彼此建立友誼太遲了。形容新結交而感情深厚。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引爲重,其遊如父子然。相得甚歡,無厭,恨相知晚也。”
年級字:也(P1) 不(P1) 相(P1) 同(P1)
詞性:形容詞
「也不」- 也沒有相同、或一樣的意思。
完全不同,很難比較的含義。
年級字:陌(P3) 路(P1) 相(P1) 逢(P4)
年級字:言(P1) 行(P1) 相(P1) 悖(P0)
與人相交貴在誠信,若經常~,出爾反爾,將難以取信於人。
年級字:禍(P4) 福(P1) 相(P1) 倚(P5)
年級字:鼓(P2) 相(P1) 應(P2)
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響起來。比喻相互應和,配合得很緊密。
《漢書·李尋傳》:“順之以善政,則和氣可立致,猶桴鼓之相應也。”
年級字:白(P1) 眼(P1) 相(P1) 看(P1)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年級字:聲(P1) 氣(P1) 相(P1) 通(P3)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知知音。”
年級字:伯(P2) 樂(P2) 相(P1) 馬(P1)
伯樂:相傳爲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年級字:相(P1) 反(P1) 相(P1) 成(P1)
兩個看起來是相反的事物,實際上是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指相反的東西有同一性。
《漢書·藝文志》:“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年級字:金(P1) 相(P1) 玉(P1) 映(P3)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質”。
年級字:狹(P4) 路(P1) 相(P1) 逢(P4)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後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漢·樂府詩《相逢行》:“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
年級字:相(P1) 吊(P2)
蟣:蝨的幼卵。吊:慰問。蟣和蝨相互憐憫。比喻自憐即將滅亡。
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湯沐具而蟣蝨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
年級字:相(P1) 差(P2) 無(P2) 幾(P1)
詞性:形容詞
先秦·李耳《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年級字:出(P1) 將(P3) 入(P1) 相(P1)
出征可爲將帥,入朝可爲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詩:“兩朝出將復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輪。”
年級字:同(P1) 聲(P1) 相(P1) 應(P2)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年級字:相(P1) 生(P1) 相(P1) 成(P1)
年級字:魚(P1) 水(P1) 相(P1) 投(P3)
明·袁鳧公《八聲甘州·代周非月賦別阿蟬》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膠相和,魚水相投。”
年級字:地(P1) 獄(P4) 變(P2) 相(P1)
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吳道子畫地獄變相,都人鹹觀,懼罪修善。”
年級字:目(P1) 目(P1) 相(P1)
形容人們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說話。同“面面相覷”。
年級字:犬(P1) 牙(P1) 相(P1) 制(P2)
《史記·孝文帝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年級字:以(P1) 禮(P2) 相(P1) 待(P3)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九回:“趙樞密留住禇堅,以禮相待。”
年級字:聲(P1) 氣(P1) 相(P1) 求(P2)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年級字:枝(P1) 幹(P2) 相(P1) 持(P4)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暨乎戰國,諸姬微矣……至於王赧,降爲庶人,猶枝幹相持,得居虛位。”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黨(P6)
《詩·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唐·孔穎疏:“言其同惡相黨,共行虐政也。”
年級字:開(P1) 誠(P2) 相(P1) 見(P1)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
《後漢書·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年級字:輔(P5) 車(P1) 相(P1) 依(P2)
輔:頰骨;車:齒牀。頰骨和齒牀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
《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年級字:惡(P3) 語(P1) 相(P1) 加(P1)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動輒惡語相加,痛施體罰。”
年級字:相(P1) 煎(P3) 太(P1) 急(P1)
現在正是公司危機之時,每個部門都要團結一致,何必~呢?
年級字:彈(P4) 冠(P5) 相(P1) 慶(P2)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指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爲友,世稱‘王陽在位,貢禹彈冠。’”宋·蘇洵《管仲論》:“一日無促,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年級字:意(P1) 氣(P1) 相(P1) 投(P3)
意氣:志趣性格;投:合得來。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元·官大用《范張雞黍》:“咱意氣相投,你知我心憂。”
年級字:文(P1) 人(P1) 相(P1) 輕(P2)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年級字:玉(P1) 質(P4) 金(P1) 相(P1)
金、玉:比喻美好;質:本質;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漢·王逸《離騷序》:“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
年級字:適(P3) 以(P1) 相(P1) 成(P1)
年級字:銜(P6) 尾(P1) 相(P1) 隨(P3)
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着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着一個,成單行前進。
年級字:輔(P5) 車(P1) 相(P1) 將(P3)
年級字:白(P1) 衣(P1) 卿(P5) 相(P1)
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爲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資望。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進士》:“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爲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年級字:同(P1) 明(P1) 相(P1) 照(P2)
指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傑出人物得賢者揄揚而聲名更顯。
年級字:函(P4) 矢(P0) 相(P1) 攻(P3)
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
年級字:等(P2) 禮(P2) 相(P1) 亢(P0)
漢·劉向《說苑·君道》:“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材至矣;南面聽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則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禮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勢以求臣,則朋友之材至矣。”
年級字:非(P2) 意(P1) 相(P1) 干(P1)
《晉書·衛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年級字:朝(P3) 夕(P1) 相(P1) 處(P2)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四章:“這時我和樑(喜奎)同住一間房,朝夕相處,相愛如弟兄。”
年級字:義(P3) 氣(P1) 相(P1) 投(P3)